
- 
                    
                    
                    
擅长:对儿童呼吸、消化性疾病诊治有一定水平,擅长婴幼儿过敏性胃肠病,营养性疾病,儿童喂养,胃十二指肠疾病、急慢性腹泻病、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再发性腹痛、再发性呕吐、胰腺炎、排便异常以及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诊治。
向 Ta 提问 
1989年6月毕业于广州医学院医疗系,目前是广东优生优育儿童营养与健康委员会主任委员。热心社会公益工作,积极参与义诊、儿科知识的讲座,多方面为儿童服务。
展开- 
                        
发烧后怕冷怎么回事
人体发烧怕冷分体温上升期导致及感染、非感染因素相关,体温上升期因产热大于散热、皮肤血管收缩致体表温度下降而怕冷,感染因素有细菌(如肺炎链球菌致肺炎)、病毒(如流感病毒致流感)感染,非感染因素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幼年特发性关节炎)、中暑,出现发烧怕冷要注意保暖,儿童需密切观察,持续不缓解或伴严重症状要及时就医查因治疗。 一、体温上升期导致的怕冷 人体发烧时,体温调节中枢会重新设定体温调定点。在体温上升期,机体产热大于散热,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体表温度下降,就会让人感觉怕冷。比如感染性发热时,病原体的毒素等物质会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发体温调定点上移,从而出现怕冷表现。儿童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在感染等情况下更容易出现明显的怕冷,而且儿童对体温变化的感知可能更敏感,一旦发烧怕冷往往比较明显。 二、感染因素相关 1.细菌感染:如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细菌感染人体后,会引发炎症反应,刺激机体产生发热等一系列反应,在体温上升阶段就会出现怕冷症状。对于儿童来说,肺炎是常见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儿童患肺炎时除了怕冷发烧,还可能伴有咳嗽、气促等表现。 2.病毒感染:像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人体后,会在体内大量繁殖,触发免疫系统反应,导致体温调节紊乱,出现发烧怕冷情况。不同年龄段人群感染流感后表现有差异,儿童感染流感后可能病情进展相对较快,怕冷发烧症状可能更突出。 三、非感染因素相关 1.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幼年特发性关节炎,这是儿童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出现发热、怕冷症状,同时还可能有关节肿胀、疼痛等表现。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的发烧怕冷与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自身组织引发炎症有关,儿童患自身免疫性疾病时,身体状况相对脆弱,需要特别关注。 2.中暑:在高温环境下,人体散热困难,可能会出现中暑情况,也会有发烧怕冷表现,同时还可能伴有头晕、口渴、乏力等症状。对于儿童来说,在炎热环境中活动过多等容易发生中暑,需要注意避免儿童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 当出现发烧后怕冷情况时,首先要注意保暖,但不要过度包裹,以便散热。如果是儿童,要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等情况。如果发烧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严重症状,如儿童出现抽搐、呼吸困难等,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等,以明确病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2025-10-20 13:39:41 - 
                        
头痛发烧怎么办快速缓解
头痛发烧时可先物理降温,适用于多数人群,老人等特殊人群有注意事项;要休息补水,保证充足休息和适量补水;若持续不缓解、体温过高或伴严重症状需及时就医,就医前要记录相关情况。 一、物理降温 1.适用于多数人群:对于头痛发烧的情况,首先可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用温水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这些部位有大量的血管,通过水分的蒸发可以带走热量,从而起到降温的作用。一般擦拭时间可保持在10-15分钟左右,水温宜控制在32-34℃,避免过冷刺激导致血管收缩,不利于散热。对于儿童来说,物理降温是较为安全的方式,因为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过度使用药物可能会对其产生不良影响。 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老年人由于循环功能相对较弱,在物理降温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擦拭过久导致老人不适。如果老人皮肤有破损等情况,要避开破损部位进行擦拭,防止加重皮肤损伤。 二、休息与补水 1.休息:头痛发烧时身体处于相对虚弱的状态,需要保证充足的休息。充足的休息有助于身体的自我修复,一般建议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对于儿童,要创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保证其充足的休息,因为儿童在休息时身体的恢复速度相对较快。 2.补水:发烧会使身体丢失较多水分,要注意补充水分。可以多喝温水,每天保证摄入1500-2000毫升左右的水分,以维持身体的水电解质平衡。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补水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饮品,避免过多摄入含糖饮料。儿童在补水时要注意少量多次饮用,防止一次性大量饮水引起呕吐等不适。 三、就医评估 1.需及时就医的情况:如果头痛发烧持续时间较长,超过3天仍无缓解;或者体温过高,成人超过38.5℃且持续上升,儿童体温超过39℃;或者伴有剧烈呕吐、意识模糊、颈部僵硬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因为这些情况可能提示存在较为严重的疾病,如颅内感染、严重的细菌感染等。对于孕妇这一特殊人群,头痛发烧时更要谨慎,因为孕期用药需要考虑对胎儿的影响,及时就医可以得到更专业的评估和处理,避免延误病情对母婴造成不良影响。 2.就医前的准备:在就医前,要记录好头痛发烧的具体情况,包括体温变化、头痛的部位、性质等,以便医生能更准确地了解病情。对于儿童,要向医生详细描述孩子发病前后的症状表现、饮食情况等,帮助医生判断病情。
2025-10-20 13:39:40 - 
                        
发烧腿酸痛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发烧腿酸痛可由感染性因素(病毒、细菌感染)和非感染性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暑、恶性肿瘤)导致,不同年龄人群发烧腿酸痛有不同特点及注意事项,儿童、老年人、女性特殊时期及生活方式不健康、有基础病史人群各有情况需关注。 细菌感染:像链球菌感染引起的风湿热,细菌感染后引发机体的免疫炎症反应,一方面会出现发热症状,另一方面炎症累及腿部肌肉等组织,导致腿酸痛。还有肺炎链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严重感染时,也可能伴随发烧和腿酸痛的表现。 非感染性因素导致发烧腿酸痛 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类风湿关节炎,在疾病活动期,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自身关节及周围组织,除了关节疼痛、肿胀等表现外,也可能出现发热情况,同时炎症累及腿部关节周围肌肉,引起腿酸痛。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有发烧伴腿酸痛的症状,这是因为自身免疫炎症反应波及腿部相关组织。 中暑:在高温环境下长时间活动或停留,人体散热困难,体温调节失衡出现发烧。同时,大量出汗导致电解质紊乱,肌肉痉挛,从而引起腿酸痛。比如在炎热夏季进行高强度体力劳动的人,若未做好防暑措施,容易发生中暑,出现发烧、腿酸痛等症状。 恶性肿瘤:某些恶性肿瘤如白血病等,肿瘤细胞异常增殖,机体代谢紊乱,可能出现发热情况,并且肿瘤浸润或代谢产物等因素可导致肌肉组织受损,引起腿酸痛。例如白血病患者除了有发热、贫血、出血等表现外,部分患者会感到腿部酸痛。 不同年龄人群发烧腿酸痛的特点及注意事项也有所不同。儿童发烧腿酸痛可能由病毒感染常见,如流感病毒等,儿童免疫系统尚不完善,感染后发热可能较为明显,且儿童表述可能不准确,家长需密切观察儿童精神状态等。老年人发烧腿酸痛则需考虑多种因素,如可能合并有基础疾病,像老年人肺炎感染后发烧,同时可能因长期慢性疾病导致肌肉功能减退等,腿酸痛表现可能与年轻人有所不同,且老年人用药需更加谨慎,要考虑药物相互作用等情况。女性在生理期前后等特殊时期,自身抵抗力可能有波动,若此时发烧腿酸痛,需排查是否有感染等因素,同时要考虑生理期激素变化等对身体的影响。而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缺乏运动、过度劳累等人群,本身肌肉功能可能较差,更容易在感染等情况下出现发烧腿酸痛。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如本身有风湿性疾病病史者,发烧腿酸痛可能提示病情活动,需及时就医评估病情变化。
2025-10-20 13:39:22 - 
                        
375度算不算发烧
375度远超出正常体温范畴,属异常情况。若出现异常高温,成年人需重新准确测量体温,真有超高热要脱离环境并尽快就医;儿童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异常高温时要谨慎重新测量,超高热易引发惊厥需及时带儿科就医并适当松解衣物;老年人体温调节功能下降,异常体温时要缓慢平稳处理,重新测量后就医要告知基础病史,搬运要轻柔。 一、正常体温范围及判断发烧的标准 正常体温可通过口腔、直肠、腋窝等部位测量,口腔温度正常范围一般为36.3℃~37.2℃,直肠温度稍高,约36.5℃~37.7℃,腋窝温度相对低些,正常范围是36.0℃~37.0℃。通常来说,当腋窝温度≥37.3℃,或口腔温度≥37.5℃,或直肠温度≥37.8℃,可认为是发烧。所以375度远超出了正常体温的范畴,这显然是测量错误等异常情况导致的不合理数值,正常人体温不可能达到如此高的度数。 二、若出现异常高温情况的应对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成年人:若出现极度异常高温(这里虽数值异常,但假设是测量错误导致的高温假象),首先要重新准确测量体温以明确真实情况。如果是真的出现超高热等异常情况,应立即脱离可能导致过热的环境,比如如果是在高温环境下导致的体温异常升高,要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同时尽快就医明确导致体温异常的原因,可能涉及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等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体温紊乱情况。 2.儿童: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相对更易受影响。如果是儿童出现类似异常高温相关的情况(实际中正常体温不会到375度,这里是假设异常情况),要特别谨慎处理。首先要轻柔准确地重新测量体温,避免因测量方法不当导致误差。如果确实是异常的体温升高情况,儿童比成年人更需要及时干预,因为儿童超高热可能引发惊厥等严重后果,应尽快带儿童到有儿科的医疗机构就诊,由专业医生评估病情并进行相应处理,同时要注意给儿童适当松解衣物,帮助散热,但要避免过度降温等不恰当操作。 3.老年人:老年人的体温调节功能也有所下降,若出现异常体温相关情况,要缓慢平稳地处理。重新准确测量体温后,若确定是异常情况,要考虑到老年人可能存在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就医过程中要告知医生老年人的基础病史等情况,以便医生全面评估病情并进行针对性的诊断和治疗,在搬运等过程中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加重老年人的身体负担。
2025-10-20 13:38:48 - 
                        
腋下36度是低烧吗
正常人体腋下体温一般在36.0℃~37.0℃之间,腋下36度属正常体温。不同人群如儿童、成人及特殊病史人群腋下36度均属正常,体温受环境、运动、饮食等因素影响,测量时要注意正确方法,特殊人群还需结合其他方式综合评估。 一、正常体温范围及腋下36度的情况 正常人体腋下体温一般在36.0℃~37.0℃之间,所以腋下36度属于正常体温范围,不属于低烧。 二、不同人群体温特点及相关情况 (一)儿童群体 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但其腋下正常体温范围与成人相近,也是36.0℃~37.0℃。如果是儿童腋下体温36度,这是正常体温,无需过度担忧。但要注意儿童的体温易受环境因素影响,比如在寒冷环境中可能会有体温偏低的情况,但只要在正常范围内就属于正常生理状态。 (二)成人群体 对于成人来说,腋下36度同样是正常体温。成人的体温相对稳定,一般受自身代谢等因素调节维持在正常范围。如果成人没有其他不适症状,仅腋下体温36度,属于正常情况。 (三)特殊病史人群 如果是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比如患有内分泌疾病等可能影响体温调节的疾病患者,腋下体温36度也是正常体温表现,但仍需密切关注整体健康状况,因为基础疾病可能会对身体的各项机能产生综合影响,需结合基础疾病的相关指标综合判断身体状态。 三、体温的影响因素及监测注意事项 (一)影响因素 1.环境因素:所处环境温度过低可能会使体温有轻度偏低的趋势,但一般仍在正常范围内。例如在寒冷的户外停留较长时间后,体温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通常不会低于正常范围下限。 2.运动因素:剧烈运动后体温会有短暂升高,而运动结束后休息一段时间体温会逐渐恢复正常。但如果是运动后立即测量腋下体温为36度,这是正常情况,因为运动后的体温升高是暂时的,之后会回归正常。 3.饮食因素:进食冷饮等可能会使体温有短暂的波动,但一般也会很快恢复正常。 (二)监测注意事项 测量腋下体温时要注意正确的测量方法,比如要将体温计夹紧,放置在腋窝深处,测量时间一般为5~10分钟。对于儿童,要确保其在测量体温时保持安静,避免哭闹等因素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对于特殊人群,如患有神经系统疾病可能影响体温调节的患者,除了测量腋下体温外,可能还需要结合其他部位的体温测量以及相关检查来综合评估身体状况。
2025-10-20 13:38: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