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婉儿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对儿童呼吸、消化性疾病诊治有一定水平,擅长婴幼儿过敏性胃肠病,营养性疾病,儿童喂养,胃十二指肠疾病、急慢性腹泻病、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再发性腹痛、再发性呕吐、胰腺炎、排便异常以及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1989年6月毕业于广州医学院医疗系,目前是广东优生优育儿童营养与健康委员会主任委员。热心社会公益工作,积极参与义诊、儿科知识的讲座,多方面为儿童服务。

展开
个人擅长
对儿童呼吸、消化性疾病诊治有一定水平,擅长婴幼儿过敏性胃肠病,营养性疾病,儿童喂养,胃十二指肠疾病、急慢性腹泻病、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再发性腹痛、再发性呕吐、胰腺炎、排便异常以及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诊治。 展开
  • 发烧适合吃什么

    发烧时需补充充足水分,可多喝温开水,儿童要少量多次饮用。还需吃清淡易消化食物,如谷类的米粥、面条,蔬菜水果做成泥或汤等,以及富含蛋白质食物,如鸡蛋羹、牛奶、酸奶等。不同特殊人群有注意事项,婴幼儿食物要更易消化,老年人要清淡易消化且注意水分适量,孕妇要保证营养、易消化及注意自身特殊情况。 一、补充水分类 发烧时身体会通过出汗等方式散热,容易导致水分丢失,因此需要补充充足的水分。可以多喝温开水,每天保证摄入1500-2000毫升左右。对于儿童来说,要少量多次饮用,避免一次饮用过多引起呕吐等不适。因为水分能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帮助体温调节。 二、清淡易消化食物类 谷类食物:如米粥、面条等。米粥煮得软烂些,容易消化吸收,能为身体提供能量。对于婴幼儿发烧时,米粥是很好的选择,它不会给肠胃造成过重负担。面条也可以煮得细一些、软一些,比如清汤面等。 蔬菜水果类:可以选择富含维生素且易于消化的蔬菜水果。例如苹果,可以做成苹果泥给幼儿食用;香蕉也是不错的选择,富含钾元素等。蔬菜可以做成蔬菜汤、蔬菜泥等,像胡萝卜泥、南瓜泥等,这些蔬菜泥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且容易消化。但要注意避免食用过于油腻、辛辣的蔬菜做法,比如油炸的蔬菜等。对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和成人,可以适当吃一些清炒的小白菜、西兰花等,但烹饪时要少油少盐。 三、富含蛋白质食物类 蛋类:如鸡蛋羹,鸡蛋富含优质蛋白质。制作鸡蛋羹时要注意蒸的时间和火候,确保熟透且质地柔软,适合发烧时胃肠功能较弱的人群食用。对于儿童来说,鸡蛋羹是补充蛋白质的良好来源,但要注意如果儿童对鸡蛋过敏则不能食用。 奶类:如牛奶、酸奶等。牛奶富含蛋白质、钙等营养成分,发烧时可以适量饮用,但要注意温度适中。酸奶含有益生菌,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但要选择低糖的酸奶。不过,对于一些肠胃功能较差的人,可能喝牛奶后会出现腹胀等不适,此时可以选择酸奶或者少量多次饮用牛奶。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婴幼儿:由于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在选择食物时要更加注重食物的易消化性。例如,水果要做成泥状,避免整颗水果导致窒息风险;谷类食物要煮得极烂;蛋白质类食物如鸡蛋要做成鸡蛋羹,且要注意观察婴幼儿食用后的反应,如有不适需及时调整食物种类和摄入量。同时,要保证婴幼儿充足的水分摄入,因为婴幼儿发烧时脱水风险相对更高。 老年人:老年人发烧时胃肠功能相对较弱,消化能力下降。在选择食物时要更强调清淡、易消化。例如,米粥要煮得非常软烂,蔬菜要切碎煮烂。同时,要注意营养的均衡,保证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摄入,但要避免进食过多高脂肪、高糖的食物,以免加重肠胃负担。老年人还需要注意水分的补充,但是要根据自身的心脏功能等情况适量饮水,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引起心衰等问题。 孕妇:孕妇发烧时饮食需要格外注意。一方面要保证足够的营养来维持自身和胎儿的健康,另一方面要考虑到孕期胃肠功能的变化。可以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软面条、山药粥等。同时,要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例如可以适当多吃一些鱼肉(清蒸等做法),鱼肉富含优质蛋白质且容易消化。但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等。孕妇发烧时也需要注意水分的补充,每天适量饮水,但要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比如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要注意控制水分中糖分的过多摄入等情况。

    2025-10-20 15:48:58
  • 发烧验血看什么指标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中中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细菌感染发烧、减少可见于病毒感染等,儿童不同年龄段正常范围不同;淋巴细胞增多常见于病毒感染发烧、减少可见于免疫缺陷病等,儿童不同年龄段比例有变化;C-反应蛋白细菌感染发烧时明显升高、病毒感染时一般轻度升高或正常,不同年龄儿童正常范围不同;红细胞沉降率感染性发烧时可增快,儿童年龄越小相对越快;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发烧伴失血、溶血等会降低,不同年龄儿童正常范围不同。 意义:中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烧,比如肺炎、阑尾炎等细菌感染性疾病,当身体遭受细菌侵袭时,骨髓会加速释放中性粒细胞到外周血中,以对抗感染;中性粒细胞减少可见于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EB病毒等感染引起的发烧,某些血液系统疾病也可能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 年龄影响:儿童的免疫系统尚在发育中,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白细胞及分类正常范围有所不同,例如新生儿白细胞计数相对较高,出生后6-24小时可达(15-20)×10/L,然后逐渐下降;婴儿期白细胞计数(10-12)×10/L左右,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接近成人水平。 淋巴细胞: 意义:淋巴细胞增多常见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烧,如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等感染;淋巴细胞减少可见于免疫缺陷病、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情况引起的发烧相关状态。 年龄影响:儿童时期淋巴细胞比例相对较高,出生时淋巴细胞约占35%,婴儿期淋巴细胞可达60%,之后逐渐下降,4-6岁时淋巴细胞比例与中性粒细胞比例大致相等,逐渐接近成人水平。 C-反应蛋白(CRP) 意义: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感染发生后6-8小时开始升高,24-48小时达到高峰,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烧通常会导致CRP明显升高,而病毒感染时CRP一般轻度升高或正常。 年龄影响:不同年龄儿童的CRP正常范围不同,新生儿CRP水平通常较低,儿童CRP正常参考值一般小于10mg/L,当发生感染发烧时,其变化趋势与成人相似,但儿童由于自身生理特点,感染后CRP升高可能更为迅速。 红细胞沉降率(ESR) 意义:感染性发烧时,ESR可增快,尤其是在活动性结核病、风湿热等引起的发烧中较为明显,但ESR的特异性相对较差,多种因素如贫血、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也可能导致其升高。 年龄影响:儿童的ESR正常范围与成人不同,儿童ESR会受年龄影响,一般来说,儿童年龄越小,ESR相对越快,新生儿ESR可达0-20mm/h,儿童(50岁以下)ESR正常参考值男性0-15mm/h,女性0-20mm/h等,发烧时儿童的ESR变化需结合年龄等因素综合判断。 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 意义:发烧时如果伴有失血、溶血等情况,可能会出现血红蛋白降低和红细胞压积减少。例如严重的细菌感染导致的脓毒血症可能引起消化道出血,从而导致血红蛋白下降;某些溶血性疾病引起的发烧也会出现红细胞破坏增加,血红蛋白降低,红细胞压积减少。 年龄影响:不同年龄儿童的血红蛋白正常范围不同,新生儿血红蛋白正常范围约170-200g/L,1-4个月婴儿血红蛋白<90g/L为贫血,4-6个月婴儿血红蛋白<100g/L为贫血,6个月-6岁儿童血红蛋白<110g/L为贫血,6-14岁儿童血红蛋白<120g/L为贫血。红细胞压积也会随年龄变化而有所不同,与血红蛋白变化相关。

    2025-10-20 15:48:43
  • 每天很困没精神是什么原因引起

    每天很困没精神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睡眠不足、睡眠障碍、环境因素、缺乏运动、饮食问题、压力和焦虑、健康问题、药物副作用等。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创建良好的睡眠环境、适量运动、注意饮食健康、学会应对压力和焦虑等措施,有助于改善困倦和没精神的问题。 1.睡眠不足:如果您没有获得足够的睡眠时间,或者睡眠质量不好,可能会导致白天感到困倦和没精神。 2.睡眠障碍:某些睡眠障碍,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等,可能会影响您的睡眠质量,导致白天困倦。 3.睡眠时间表不规律:如果您的睡眠时间表不规律,或者经常熬夜或午睡时间过长,可能会影响您的生物钟,导致白天困倦。 4.环境因素:如果您所处的环境过于嘈杂、闷热或寒冷,可能会影响您的睡眠质量和精神状态。 5.缺乏运动:缺乏身体活动可能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影响大脑和身体的供氧量,从而导致困倦和没精神。 6.饮食问题:饮食不规律、过度饮酒或摄入过多咖啡因等刺激性物质,可能会影响您的睡眠质量和精神状态。 7.压力和焦虑:长期处于高压力、焦虑或紧张状态下,可能会导致身体和心理的疲劳,从而影响您的精神状态。 8.健康问题:某些健康问题,如甲状腺功能减退、贫血、糖尿病、抑郁症等,可能会导致疲劳和困倦感。 9.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抗抑郁药、降压药、镇静药等,可能会导致困倦和没精神的副作用。 如果您经常感到困倦和没精神,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每天尽量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 2.创建一个安静、舒适、黑暗和凉爽的睡眠环境。 3.避免在晚上摄入过多咖啡因或刺激性物质。 4.每天进行适量的身体活动,但不要在睡前过度运动。 5.注意饮食健康,避免过度饮酒和摄入过多咖啡因。 6.学会应对压力和焦虑,可以通过冥想、深呼吸、放松技巧等方式来缓解。 7.如果您的困倦和没精神问题持续存在或伴有其他症状,如头痛、体重变化、记忆力下降等,建议及时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治疗。 此外,对于不同年龄、性别和特殊人群,可能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例如: 儿童和青少年:如果孩子经常感到困倦和没精神,家长应该关注他们的睡眠时间表、饮食和运动量,并确保他们没有过度使用电子设备。如果问题持续存在,建议咨询医生。 孕妇:怀孕期间,女性的身体和激素水平会发生变化,可能会导致疲劳和困倦感。建议孕妇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适量运动,注意饮食健康,并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补充维生素或其他营养素。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代谢率和睡眠时间可能会减少,老年人可能更容易感到困倦和没精神。建议老年人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避免在白天长时间午睡,适量运动,并注意饮食健康。 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某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肺病等,可能会影响身体的能量水平和睡眠质量,导致疲劳和困倦感。建议这些人群积极治疗原发病,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管理。 正在服用药物的人群:如果您正在服用药物,应该咨询医生是否该药物可能导致困倦和没精神的副作用,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总之,每天很困没精神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如果问题持续存在或伴有其他症状,建议及时咨询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治疗。同时,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适量运动、注意饮食健康等,也有助于改善困倦和没精神的问题。

    2025-10-20 15:48:27
  • 真菌感染会发热

    真菌感染引发发热是真菌作为外来病原体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启动炎症反应,释放炎性介质使体温调定点升高致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常见侵袭性念珠菌感染多有基础疾病、体温波动伴局部表现,肺曲霉菌感染有持续或间歇性发热伴呼吸道症状等,隐球菌感染累及中枢神经有低热等症状;儿童患者病情变化快需密切监测、优先物理降温,老年患者要观察基础疾病加重情况、注意物理降温力度,免疫抑制人群警惕感染扩散;评估靠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应对非药物干预为主、严重时谨慎用退热药物且避免影响病情判断。 一、真菌感染引发发热的机制 真菌感染后,真菌作为外来病原体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启动炎症反应。真菌细胞壁成分等可激活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免疫细胞,促使其释放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等炎性介质,这些炎性介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升高,进而导致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引发发热。 二、常见真菌感染相关发热特点 (一)侵袭性念珠菌感染 患者多有基础疾病,如长期住院、接受广谱抗生素治疗、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发热表现常为持续或间歇性,体温多波动于38℃~39℃左右,可伴有寒战等症状,同时可能出现局部感染相关表现,如血流感染时可伴畏寒、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念珠菌性肺炎时可有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 (二)肺曲霉菌感染 发热多为持续性或间歇性,常伴有咳嗽、咳痰,痰可呈黏液脓性,部分患者可出现胸痛。病情较重时,发热可伴随进行性呼吸困难等表现,影像学检查可见肺部浸润影等改变。 (三)隐球菌感染 累及中枢神经系统时,发热可为低热或中等度热,同时可出现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等症状,如不及时控制,病情可能进行性加重,出现意识障碍等严重情况。 三、不同人群真菌感染发热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发生真菌感染发热时病情变化较快。需密切监测体温及一般状况,物理降温是优先选择的非药物干预方式,如适当减少衣物、用32℃~34℃温水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部位,但要避免使用可能影响病情观察的强效退热剂,且用药需严格遵循儿科安全用药原则,避免不恰当用药。 (二)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机体抵抗力弱,发生真菌感染发热时,要注意观察是否有基础疾病加重的情况,如糖尿病患者合并念珠菌感染发热时,需关注血糖控制情况。物理降温时要注意力度,防止皮肤损伤,若需用药退热,需谨慎评估药物对机体各脏器功能的影响。 (三)免疫抑制人群 如器官移植术后患者,发生真菌感染发热时,要警惕感染扩散等严重情况。用药时需权衡免疫抑制与抗真菌治疗的关系,物理降温往往是较为安全的退热方式,同时要加强感染相关指标的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真菌感染发热的评估与应对 (一)评估手段 通过实验室检查,如真菌涂片、真菌培养、血清学检测(如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等)明确真菌种类,结合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CT等)辅助诊断,以全面了解感染部位及病情严重程度。 (二)应对措施 非药物干预方面,儿童采用适当物理降温,老年患者注意物理降温力度,免疫抑制人群优先选择物理降温。若体温过高或伴有严重不适,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退热药物,但要避免因用药影响对病情的判断,始终以患者舒适度为标准,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尤其要避免低龄儿童不恰当使用退热药物。

    2025-10-20 15:48:26
  • 5分钟戒烟法是什么

    5分钟戒烟法是帮助吸烟者短时间内克服烟瘾的简易方法,具体步骤有深呼吸、回忆吸烟危害、转移注意力、坚定戒烟决心,适用所有有戒烟意愿者,有严重病史等人群需注意,它是戒烟一小步,真正戒烟还需结合长时坚持与全面计划。 一、5分钟戒烟法的定义 5分钟戒烟法是一种帮助吸烟者在短时间内尝试克服烟瘾的简易方法,它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特定的步骤和心理调节来实现快速缓解对香烟的渴望。 二、5分钟戒烟法的具体步骤 1.深呼吸 操作: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坐下来或者站直,慢慢地吸气,让空气充满腹部,然后再缓缓地呼气,重复几次。 原理:深呼吸可以帮助放松身体和大脑,减轻紧张情绪,而紧张往往是导致想要吸烟的一个因素。研究表明,深呼吸能够调节自主神经系统,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从而缓解因焦虑等情绪引发的吸烟冲动。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吸烟者,深呼吸都是简单易行的放松方式,能让身体进入相对平静的状态,为后续步骤做准备。 2.回忆吸烟的危害 操作:在脑海中快速回忆吸烟对身体各个系统造成的损害,比如吸烟会增加患肺癌、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疾病的风险;会导致皮肤提前衰老、牙齿变黄等。 原理:通过清晰地认识到吸烟带来的严重健康危害,从认知层面强化戒烟的必要性。从年龄角度看,年轻人可能更担心吸烟对未来健康和外貌的影响,而老年人则更关注对自身现有健康状况的影响;男性和女性可能在对不同疾病风险的感知上略有差异,但总体来说,回忆吸烟危害能从理智上促使吸烟者想要摆脱吸烟行为。 3.转移注意力 操作:可以选择做一些简单的事情来转移注意力,例如喝一口水、听一首喜欢的歌曲片段、快速做几个简单的伸展动作等。 原理:当把注意力从对香烟的渴望上转移开时,大脑对吸烟冲动的聚焦就会减弱。不同生活方式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比如喜欢运动的人可以快速做伸展动作,喜欢音乐的人可以听歌曲。这种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能在短时间内打破想要吸烟的循环,让大脑将关注点放在其他事物上。 4.坚定戒烟决心 操作:在心里反复告诉自己“我要戒烟,我能够戒掉”,强化自己的戒烟意志。 原理:坚定的决心是成功戒烟的重要心理因素。无论年龄、性别如何,坚定的决心能从心理上给予自己动力,克服戒烟过程中的困难。通过不断强化这种决心,能够增强自身抗拒吸烟诱惑的心理力量,帮助度过最初的5分钟烟瘾高发期。 三、5分钟戒烟法的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 1.适用人群 所有有戒烟意愿的吸烟者,无论年龄大小(但未成年人由于身体还在发育,更应该坚决杜绝吸烟行为,5分钟戒烟法可作为向未成年人宣传戒烟重要性的辅助方式)、性别差异,只要有想要在短时间内缓解烟瘾的需求都可以尝试。 2.注意事项 对于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等病史的人群,在进行深呼吸等可能引起身体轻微活动的步骤时要格外谨慎,避免因过度的身体动作引发身体不适。比如有冠心病病史的人,深呼吸和伸展动作幅度不宜过大、频率不宜过快,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女性如果处于孕期等特殊生理时期,在选择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时要避免可能对自身和胎儿不利的活动,如过于激烈的运动等。 5分钟戒烟法是一个短时间内缓解烟瘾的简易方法,通过上述步骤帮助吸烟者在5分钟内尝试控制烟瘾,但这只是戒烟过程中的一小步,要真正成功戒烟往往还需要结合更长时间的坚持和更全面的戒烟计划。

    2025-10-20 15:48:12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