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擅长:对儿童呼吸、消化性疾病诊治有一定水平,擅长婴幼儿过敏性胃肠病,营养性疾病,儿童喂养,胃十二指肠疾病、急慢性腹泻病、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再发性腹痛、再发性呕吐、胰腺炎、排便异常以及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诊治。
向 Ta 提问
1989年6月毕业于广州医学院医疗系,目前是广东优生优育儿童营养与健康委员会主任委员。热心社会公益工作,积极参与义诊、儿科知识的讲座,多方面为儿童服务。
展开-
感觉快要发烧了怎么办
感觉快要发烧时,要选择合适工具监测体温且频繁监测,通过增加散热、温水擦浴物理降温,多喝水补充水分,保证充足休息;儿童、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有各自注意事项,儿童需关注精神状态等,老年人要留意基础疾病变化,孕妇慎用可能影响胎儿的药物且及时就医。 一、监测体温 1.选择合适工具:可使用电子体温计、额温枪等工具来测量体温,电子体温计测量口腔、腋下或直肠温度较为精准,正常口腔温度为36.3~37.2℃,腋下温度为36.0~37.0℃,直肠温度比口腔温度高0.3~0.5℃;额温枪测量相对便捷,但要注意正确操作,其测量值会受环境等因素一定影响。对于儿童,腋下测量是较安全常用的方式。 2.频繁监测:每隔一段时间就测量一次体温,比如每隔1~2小时测量一次,密切关注体温变化趋势,了解体温是处于上升阶段还是已经达到高峰等情况。 二、物理降温 1.散热处理:如果感觉快要发烧,可通过增加散热来预防体温进一步升高。对于成人和较大儿童,可适当减少衣物和被褥,让身体能够更好地散热,但要注意避免着凉。比如成人可以脱掉厚重的外套,儿童减少盖被等。 2.温水擦浴:用32~34℃的温水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来带走热量,起到降温作用。擦拭时间可以适当长一些,每个部位擦拭3~5分钟左右。对于婴幼儿,不建议采用酒精擦浴,因为婴幼儿皮肤薄嫩,酒精容易通过皮肤吸收,可能导致酒精中毒等不良后果。 三、补充水分 1.多喝水:多饮用温开水,这样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帮助身体散热,同时防止因体温升高导致脱水情况发生。成人每天可以饮用1500~2000毫升左右的水,儿童则根据年龄和体重适当调整饮水量,一般每公斤体重每天需要饮用100~150毫升左右的水。 四、注意休息 1.保证充足睡眠:让身体处于休息状态,有利于身体的自我修复和对抗可能出现的发热情况。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都应该保证有足够的睡眠时间,成人一般需要7~8小时的夜间睡眠,儿童睡眠时间会更长,婴幼儿可能需要12~14小时左右的睡眠。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感觉快要发烧时,除了上述一般措施外,要特别注意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等情况。如果儿童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等异常表现,即使体温还没有明显升高,也需要及时就医。同时,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还不完善,在采取降温措施时要更加温和,避免过度降温等情况。 2.老年人:老年人感觉快要发烧时,由于其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免疫力可能也有所下降。要密切关注体温变化的同时,还要注意观察老年人是否有基础疾病的变化,比如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发热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等。如果老年人出现不适,应及时就医,并且在采取降温等措施时要更加谨慎,避免因降温过快等导致身体不适。 3.孕妇:孕妇感觉快要发烧时,要特别注意不能随意使用可能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等。在采取物理降温等措施的同时,要及时就医,让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处理,因为孕妇的情况比较特殊,需要谨慎对待,以确保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2025-10-20 15:16:47 -
吃过退烧药后多久退烧
退烧药起效时间受年龄、病情、剂型、个体差异影响,口服后0.5-1小时左右起效,儿童、成人有别,病情重可能延长,剂型不同有差异,个体体质等也有影响;使用后体温渐降,1-2小时较明显降1-2℃,不降或反复升需就医,儿童、老人、孕妇使用有特殊注意事项,儿童要准量观察,老人注意代谢和身体状况,孕妇遵医嘱选药并关注情况。 年龄因素 儿童:儿童的身体代谢、肝肾功能等与成人不同。一般婴幼儿由于肝肾功能发育尚不完善,药物代谢相对较慢,服用退烧药后起效时间可能较成人稍慢,但通常也在0.5-1小时左右。例如,对于6个月-5岁的儿童,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烧,大多在1小时内可见体温下降趋势,但具体还会因个体差异有所不同。 成人:成人肝肾功能相对成熟,药物代谢相对正常,口服退烧药后起效时间多在0.5-1小时。 病情严重程度 若患者病情较轻,身体基础状况较好,服用退烧药后起效相对较快;如果患者病情较重,例如存在严重感染等情况,可能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等过程,从而导致退烧药起效时间延长。比如严重肺炎患者,可能服用退烧药后,体温下降不明显或者起效时间较正常情况延长。 药物剂型 不同的药物剂型也会影响起效时间,例如退烧药的口服剂型有普通片剂、混悬剂等。混悬剂相对片剂来说,在儿童中的吸收可能更迅速,因为混悬剂可以更好地分散,更易被儿童胃肠道吸收,所以对于儿童服用混悬剂剂型的退烧药,起效时间可能相对较快,通常在30-60分钟左右可能就可见体温开始下降,而片剂可能需要稍长一点时间来崩解、吸收。 个体差异 每个人的体质不同,例如有些人胃肠道功能较好,药物吸收快,服用退烧药后起效就快;而有些人胃肠道功能较差,药物吸收慢,起效时间就会相对延长。另外,一些慢性疾病患者,如糖尿病、肝病等患者,由于基础疾病影响药物代谢,也可能导致退烧药起效时间和效果与常人不同。 退烧药使用后的体温变化及相关注意事项 服用退烧药后,体温一般会逐渐下降。通常体温会在起效后1-2小时左右出现较为明显的下降,体温下降幅度也因个体和病情而异。一般体温可下降1-2℃左右。但如果服用退烧药后体温持续不降或者反复升高,可能提示病情较为严重,需要及时就医。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使用退烧药时需特别注意,要根据儿童体重等准确用药,避免过量服用。同时,在服用退烧药后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体温变化等情况。如果儿童服用退烧药后体温不降且出现精神萎靡、抽搐等异常情况,应立即送往医院。 老年人: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缓慢,使用退烧药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药物,并且要密切监测体温和身体状况,防止因退烧药使用不当导致体温过度下降或者出现其他不良反应。例如,老年人服用退烧药后要注意保暖,但又不能过度保暖导致体温进一步升高,要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及时增减衣物。 孕妇:孕妇属于特殊人群,使用退烧药需谨慎。一般来说,在怀孕早期,退烧药的使用更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退烧药,并且要密切关注用药后孕妇和胎儿的情况。
2025-10-20 15:16:27 -
发热4天还不退热怎么办
发热4天不退热需及时就医评估,不同人群风险不同,医生会通过多种检查明确病因;要进行对症支持处理,物理降温适用于各年龄段但有注意事项,还需补充水分;针对病因治疗,感染性发热要根据细菌、病毒、支原体感染类型分别处理,非感染性发热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则需按相应疾病治疗方案用药。 一、及时就医评估 1.前往医院的必要性:发热4天还不退热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感染性疾病(细菌、病毒、支原体等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需要医生进行全面评估。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发热不退的潜在风险不同,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长时间发热可能影响器官功能;成年人长时间发热也可能提示严重基础疾病。医生会通过详细问诊(包括发热伴随症状、既往病史等)、体格检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病原学检测等)来明确病因。 2.特殊人群需优先处理:婴幼儿发热4天不退热需格外重视,因为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长时间发热易出现惊厥等并发症,应尽快带婴幼儿就医;老年人发热4天不退热也需及时就诊,老年人基础疾病多,发热可能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 二、对症支持处理 1.物理降温 适用于各年龄段:对于发热患者,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辅助退热。对于儿童,用温水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每次擦拭时间10-15分钟,注意避免擦拭心前区、腹部等敏感部位;成年人也可采用类似方法。物理降温可以通过蒸发散热来降低体温,缓解发热带来的不适,但要注意避免着凉。 注意事项:新生儿发热时不建议采用酒精擦浴,因为新生儿皮肤薄嫩,酒精容易通过皮肤吸收导致中毒等不良后果。 2.补充水分 各年龄段都需重视:发热会使人体丢失大量水分,应鼓励患者多饮用温水,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防止脱水。儿童发热时要少量多次喂水,避免一次大量饮水引起呕吐;成年人也应定时饮水,维持身体的水电解质平衡。充足的水分有助于散热,促进新陈代谢产物的排出。 三、针对病因治疗 1.感染性发热的处理 细菌感染: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不退,医生会根据感染的部位和细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例如,肺部细菌感染可能会用到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但具体药物的选择需由医生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判断。 病毒感染:对于病毒感染,目前大多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但如果是流感病毒感染,在发病早期(通常建议48小时内)可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等,但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同年龄人群的使用剂量等有严格规定。 支原体感染: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发热不退,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等,但用药也需遵循医生的指导,根据患者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调整用药方案。 2.非感染性发热的处理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果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的发热不退,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或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但具体的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类型等由风湿免疫科医生制定,不同患者的治疗方案差异较大。
2025-10-20 15:16:06 -
37.5大人算发烧吗
成人37.5℃通常算发烧,常见原因有感染因素(病毒、细菌感染)和非感染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环境因素),应对措施包括一般处理(休息、多饮水、物理降温)和针对病因处理,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妊娠期女性、有基础疾病的成人出现37.5℃发烧时各有注意事项,需密切关注和及时处理。 一、成人37.5℃是否算发烧 成人正常体温一般通过口腔测量为36.3℃-37.2℃,腋下测量为36.0℃-37.0℃,直肠测量为36.5℃-37.7℃。从这些常见的体温测量方式来看,成人腋下体温37.5℃属于低热范围,口腔体温37.5℃也超出了正常范围,直肠体温37.5℃在正常范围高限附近,总体而言成人37.5℃通常算发烧。 二、引起成人37.5℃发烧的常见原因 (一)感染因素 1.病毒感染:如普通感冒,由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引起,除了发热37.5℃左右外,还常伴有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一般具有自限性,病程通常在1周左右。 2.细菌感染:例如泌尿系统细菌感染,除了发热外,可能会有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统症状,通过尿常规等检查可辅助诊断。 (二)非感染因素 1.自身免疫性疾病:像类风湿关节炎,除了发热外,还会有关节肿痛、晨僵等表现,病情可能会反复发作,需要通过自身抗体等检查来明确诊断。 2.环境因素: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人体散热困难,也可能出现体温轻度升高至37.5℃左右,脱离高温环境后体温多可逐渐恢复正常。 三、成人37.5℃发烧时的应对措施 (一)一般处理 1.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有利于身体的自我修复。 2.多饮水:多喝温开水,既可以补充因发热而丢失的水分,又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通过排尿等方式帮助身体散热。 3.物理降温:可以用湿毛巾擦拭额头、腋下、腹股沟等部位,利用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来降温,但要注意避免擦拭心前区等敏感部位。 (二)针对病因处理 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普通感冒,通常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如果考虑细菌感染,可能需要根据病情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等药物,但具体用药需由医生根据病情判断,患者不要自行盲目用药。 四、特殊人群成人37.5℃发烧的注意事项 (一)老年人 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发热的耐受性可能较差,而且可能合并有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当老年人出现37.5℃发烧时,要更加密切地监测体温变化,同时注意观察是否有其他不适症状,如精神状态改变、呼吸急促等,因为老年人病情变化可能较为隐匿,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二)妊娠期女性 妊娠期女性出现37.5℃发烧时,要特别谨慎处理。物理降温是相对安全的方式,同时要及时就医,由医生评估发热的原因,因为某些感染等情况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检查和治疗措施。 (三)有基础疾病的成人 如本身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成人,出现37.5℃发烧时,要注意观察呼吸情况,因为肺部基础疾病可能会因发热而加重病情,需要密切关注呼吸困难等症状的变化,必要时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
2025-10-20 15:15:37 -
体温37度算发烧吗
正常人体温因测量部位有别范围不同,37度从腋下体温看属正常,从口腔体温看接近正常高值,受生理性因素(年龄、昼夜、运动、饮食)和病理性因素影响,儿童和老年人37度体温有不同需关注的情况,测量准确后一般人群先观察自身有无不适,儿童关注精神饮食等,老年人密切关注身体状况,单纯37度多数无需特殊处理但要结合个体情况判断。 一、正常体温范围及37度的界定 正常人体温一般维持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口腔温度正常范围约为36.3℃~37.2℃,直肠温度稍高,约36.5℃~37.7℃,腋下温度相对较低,正常范围通常是36.0℃~37.0℃。所以从腋下体温标准来看,37度属于正常范围;但从口腔体温标准衡量,37度接近正常高值。 二、影响体温的因素及37度的相关情况 (一)生理性因素 1.年龄因素:儿童的基础代谢率相对较高,体温会比成年人略高一些,一般儿童腋下体温37度可能仍属于正常情况,但需结合儿童自身状态判断;老年人基础代谢率降低,体温相对偏低,若老年人腋下体温37度,也需观察有无其他异常表现。 2.昼夜节律:人体体温在一天中会有波动,下午体温通常会比早晨略高,所以如果是下午测量得37度体温,有可能是正常的生理波动。 3.运动因素:剧烈运动后体温会短暂升高,运动结束后稍作休息体温可恢复,若刚运动完测量得37度体温,需考虑是运动导致的生理性体温变化。 4.饮食因素:进食后由于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体温也可能会有轻度升高,比如刚吃完饭测量腋下体温37度,有可能是进食引起的体温变化。 (二)病理性因素 虽然一般37度不算发烧,但也需警惕一些轻微的病理性情况。比如一些轻度的感染早期,可能体温刚开始有上升趋势,还未达到明显发烧的程度,表现为37度左右的体温,但可能同时会伴有轻微的乏力、不适等症状。不过这种情况相对较少见,多数单纯37度体温无明显病理性意义。 三、特殊人群情况 (一)儿童 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体温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果是儿童腋下体温37度,要观察儿童有无哭闹、精神状态、饮食等情况。如果儿童精神好、饮食正常、无其他不适表现,一般多为正常;但如果儿童同时伴有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驱症状,需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因为儿童体温可能会进一步波动。 (二)老年人 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衰退,对体温的感知和调节能力下降。若老年人腋下体温37度,要关注老年人有无感染相关表现,如咳嗽、咳痰、尿频、尿急等,同时要观察老年人的整体状态,因为老年人即使体温37度左右,也可能存在潜在的感染等问题,需要更加细致地观察和评估。 四、处理建议 如果测量得体温为37度,首先要明确测量部位及测量方法是否准确。如果测量方法正确,对于一般人群,可先观察自身有无其他不适症状,保持正常的生活作息、合理饮食等。对于儿童,要注意观察其精神、饮食等情况;对于老年人,要密切关注身体状况,如有异常表现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查明确原因。总之,单纯37度体温多数情况下无需特殊处理,但要结合个体情况综合判断。
2025-10-20 15:15: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