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对儿童呼吸、消化性疾病诊治有一定水平,擅长婴幼儿过敏性胃肠病,营养性疾病,儿童喂养,胃十二指肠疾病、急慢性腹泻病、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再发性腹痛、再发性呕吐、胰腺炎、排便异常以及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诊治。
向 Ta 提问
1989年6月毕业于广州医学院医疗系,目前是广东优生优育儿童营养与健康委员会主任委员。热心社会公益工作,积极参与义诊、儿科知识的讲座,多方面为儿童服务。
展开-
腿肿得厉害俩个都一样按下一个坑
腿肿得厉害且按下一个坑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心脏疾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营养不良、下肢静脉血栓等,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治疗。 1.心脏疾病:如心力衰竭,会导致静脉回流受阻,引起下肢水肿。 2.肝脏疾病:肝硬化会导致白蛋白合成减少,引起水肿。 3.肾脏疾病:如肾炎、肾病综合征等,会导致蛋白尿,引起水肿。 4.营养不良: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低蛋白血症,引起水肿。 5.下肢静脉血栓:会导致下肢血液回流不畅,引起水肿。 6.其他:如甲状腺功能减退、过敏等也可能引起水肿。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原因引起的水肿,治疗方法也不同。因此,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尿常规、下肢血管超声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此外,对于老年人、长期卧床患者、孕妇等特殊人群,腿肿更需要引起重视,因为这些人群更容易出现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同时,在就医过程中,应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抬高下肢,有助于减轻水肿。
2025-06-03 17:35:38 -
小腿肿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小腿肿的原因有很多,如静脉回流问题、淋巴回流问题、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药物副作用及其他原因等。如果小腿肿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1.静脉回流问题:如果静脉瓣功能不全或深静脉血栓形成,会导致血液回流不畅,引起小腿肿。 2.淋巴回流问题:如果淋巴管堵塞或发育异常,会导致淋巴液回流受阻,引起小腿肿。 3.心功能不全:心脏功能不全时,会导致静脉淤血,引起小腿肿。 4.肾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时,会导致水钠潴留,引起小腿肿。 5.肝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时,会导致白蛋白合成减少,引起胶体渗透压降低,导致小腿肿。 6.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吲达帕胺等,可能会引起小腿肿。 7.其他原因:如长时间站立、久坐、过度肥胖、营养不良等,也可能会引起小腿肿。 如果小腿肿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症状,如疼痛、皮肤瘙痒、呼吸困难等,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2025-06-03 17:35:38 -
小腿肌肉无力怎么办
小腿肌无力的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一、物理方法:若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导致神经根受压,从而出现双腿无力的情况。这时可采取腰肌按摩或腰椎牵引等物理方法来缓解。通过按摩可以放松腰部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神经根的压迫;腰椎牵引能拉大腰椎间隙,减轻椎间盘对神经根的压力。 二、药物治疗: 1.如果是脑梗死引起,可能会有单侧肢体无力或双侧肢体无力。可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其能起到抗血小板聚集和神经保护的作用。同时,还可配合使用奥拉西坦、吡拉西坦等药物。 2.若因其他病因导致小腿肌无力,也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 三、手术治疗:当病情较为严重,尤其是腰椎间盘突出症致使神经根严重受压时,可通过手术来解除压迫。手术方式包括椎间盘切除术、椎间融合术等,具体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来选择。 总之,对于小腿肌无力的治疗,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让专业医生进行具体选择,若出现异常症状要及时就医。
2025-06-03 17:35:19 -
腿肿了怎么才能消肿
腿肿了想要快速消肿,关键在于明确导致腿肿的具体原因。 一、如果腿肿是由高强度劳动或剧烈运动引发的,对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缓解肿胀。 1.按摩:在按摩时要注意控制力度,不能过大,以免损伤肌肉组织。通过按摩能够促进腿部血液循环,有助于消肿。 2.热敷: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在刚出现腿肿时进行,效果相对较好。热敷同样可以加快腿部的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消肿目的。 二、要是腿肿是由于受到外伤且没有明显皮肤破损所导致的,那么可以这样做。 1.尽快用冰块进行冷敷:一般在受伤后的24小时内建议冷敷,这段时间冷敷能够有效减轻疼痛。 2.在超过24小时后,应改为热敷:并且对于外伤引起的腿肿,应多注意休息,若有条件,可抬高下肢来缓解症状。 三、倘若腿肿是下肢静脉血栓造成的,那就需要及时就医进行抗血栓治疗,可根据医嘱配合服用迈之灵、草木樨等药物。 总之,当出现腿肿时,要先明确原因,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促进消肿,必要时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2025-06-03 17:34:29 -
人低烧是怎么回事
低烧可能由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药物反应及其他原因引起,需就医检查确定病因并治疗。特殊人群及长期低烧者应尤其重视。 1.感染 感染是低烧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如病毒、细菌、真菌等感染都可能引起低烧。 2.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导致低烧。 3.恶性肿瘤 某些恶性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等也可能出现低烧。 4.药物反应 某些药物,如抗生素、抗抑郁药等可能引起低烧。 5.其他原因 如内分泌疾病、神经官能症等也可能导致低烧。 如果出现低烧,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以确定病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在就医前,应注意休息,多喝水,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同时,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对于孕妇、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如果出现低烧,应更加重视,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此外,长期低烧或伴有其他症状的低烧,也应引起重视,及时就医,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潜在的疾病。
2025-06-03 17:3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