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婉儿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对儿童呼吸、消化性疾病诊治有一定水平,擅长婴幼儿过敏性胃肠病,营养性疾病,儿童喂养,胃十二指肠疾病、急慢性腹泻病、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再发性腹痛、再发性呕吐、胰腺炎、排便异常以及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1989年6月毕业于广州医学院医疗系,目前是广东优生优育儿童营养与健康委员会主任委员。热心社会公益工作,积极参与义诊、儿科知识的讲座,多方面为儿童服务。

展开
个人擅长
对儿童呼吸、消化性疾病诊治有一定水平,擅长婴幼儿过敏性胃肠病,营养性疾病,儿童喂养,胃十二指肠疾病、急慢性腹泻病、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再发性腹痛、再发性呕吐、胰腺炎、排便异常以及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诊治。 展开
  • 高烧后嘴巴苦正常吗

    高烧后嘴巴苦较常见,与体温升高影响味觉神经功能、身体代谢变化(水分丢失与电解质紊乱、胃肠功能紊乱)及不同人群(儿童、老年人)特殊情况有关,高烧退去后多可逐渐消失,若持续不缓解伴严重不适需及时就医。 一、体温升高影响味觉相关神经功能 高烧时人体体温升高,可能会干扰味觉感受器以及与之相关的神经传导通路。正常情况下,味觉的感知依赖于味蕾上的味觉受体细胞接收刺激后通过神经传导将信号传递到大脑中枢进行处理。当体温过高时,这种神经传导的稳定性受到影响,使得味觉感知出现异常,可能表现为嘴巴发苦等味觉改变。例如,有研究发现,在发热状态下,神经细胞的离子通道功能可能会发生变化,影响神经信号的正常传递,进而影响味觉的正常感受。 二、身体代谢变化影响 1.水分丢失与电解质紊乱:高烧往往会伴有出汗增多,导致身体水分丢失,同时可能伴随电解质紊乱,如钠、钾等电解质平衡失调。这会影响口腔内的环境以及相关消化、味觉相关的生理过程。例如,钠离子浓度的改变可能会影响味觉细胞的膜电位,从而干扰味觉的正常感知,出现嘴巴苦的感觉。而且水分丢失会使口腔唾液分泌减少,唾液具有清洁口腔、帮助味觉正常感知的作用,唾液减少时,味觉相关物质的代谢和感知都会受到影响。 2.胃肠功能紊乱:高烧可能影响胃肠功能,导致胃肠蠕动减慢、消化液分泌异常等。胃肠道功能的改变可能会引起消化吸收不良,进而影响到身体整体的内环境稳定。例如,胃肠功能紊乱可能导致胆汁反流等情况,胆汁反流至口腔时会引起嘴巴发苦的感觉。有临床观察发现,部分高热患者在出现胃肠功能紊乱后,嘴巴苦的症状较为明显,而当胃肠功能逐渐恢复后,嘴巴苦的症状也会相应减轻。 三、不同人群的特殊情况 1.儿童:儿童在高烧时更容易出现嘴巴苦的情况,一方面是因为儿童的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对体温变化的耐受和调节能力相对较弱。另一方面,儿童在高烧时可能会有食欲减退等情况,进一步影响口腔内环境和胃肠功能。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儿童高烧时要密切关注其精神状态、体温变化等,同时要适当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以维持内环境稳定,减轻嘴巴苦等不适症状。 2.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衰退,高烧时嘴巴苦的情况可能更为复杂。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一些基础疾病,如胃肠道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高烧会加重这些基础疾病的影响,从而更容易出现嘴巴苦的症状。而且老年人对体温变化的感知可能不如年轻人敏感,在护理上需要更加细致,密切观察老年人的口腔情况、体温变化以及整体身体状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缓解不适。 一般来说,高烧退去后,随着身体内环境逐渐恢复正常,嘴巴苦的症状通常也会逐渐消失。但如果高烧后嘴巴苦的症状持续不缓解或者伴有其他严重不适,如剧烈腹痛、频繁呕吐、意识改变等,则需要及时就医,进一步排查是否存在其他潜在的疾病问题。

    2025-10-20 14:47:17
  • 大人37度算发烧吗

    正常人体温因测量部位不同有差异,腋窝正常36.0℃-37.0℃,口腔36.3℃-37.2℃,直肠36.5℃-37.7℃,大人腋窝37℃属正常,口腔37℃略高,直肠37℃正常,不同部位体温有不同意义及影响因素,低烧有界定,若体温变化或有其他不适需关注,儿童和老年人有特殊体温情况及处理需谨慎。 一、正常体温范围 正常人体温一般维持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口腔温度正常范围通常在36.3℃~37.2℃,直肠温度稍高于口腔温度,在36.5℃~37.7℃,腋窝温度相对较低,正常范围是36.0℃~37.0℃。所以,大人腋窝体温37℃属于正常体温范围;若测量的是口腔温度37℃,则略高于正常范围;直肠温度37℃属于正常。 二、不同测量部位体温的意义及影响因素 (一)腋窝体温 测量方便且不易受口腔内饮食、呼吸等因素干扰,是常用的测量方式。如果大人刚进行了剧烈运动,身体产热增加,可能会使腋窝体温略有升高,但通常也不会超过正常范围太多;如果处于寒冷环境中,外周血管收缩,散热减少,腋窝体温可能偏低,但一般也不会低于正常范围过多。 (二)口腔体温 能较准确反映体内核心温度,但测量时需注意不能在进食、喝热水或冷水后立即测量,因为饮食会影响口腔内的温度,从而干扰测量结果。 (三)直肠体温 能更接近人体内部的核心温度,常用于婴幼儿尤其是无法配合腋窝、口腔测温的患儿,但成人一般较少采用这种方式,其测量时需注意操作规范,避免损伤直肠黏膜。 三、发烧的判断及相关情况处理 (一)低烧的界定及可能原因 一般认为口腔温度超过37.2℃、腋窝温度超过37.0℃可视为低烧情况。大人如果出现37℃的体温(需结合具体测量部位判断是否接近或略高于正常),可能是由于自身基础代谢率的轻微波动、环境温度的微小变化(如室内温度略有升高)、轻度的情绪波动等非疾病因素引起。 (二)若体温持续变化的应对 如果大人测量体温为37℃,但后续体温有上升趋势,且伴有乏力、肌肉酸痛、咳嗽等其他不适症状,应考虑感染性因素(如病毒感染初期可能仅表现为体温略高及轻微不适)或非感染性因素(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早期等)的可能,需密切观察体温及身体状况变化,必要时就医进一步检查明确原因。如果体温一直稳定在37℃且无任何不适,通常无需特殊处理,保持正常的生活作息、合理饮食等即可。 四、特殊人群情况提示 对于儿童,由于其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正常体温范围与成人略有不同,但一般来说,儿童腋窝体温36.0℃~37.3℃可视为正常,不过儿童如果出现体温异常需更谨慎处理,因为儿童病情变化相对较快。而对于老年人,其基础代谢率降低,体温可能相对偏低,但如果出现体温异常也需重视,因为老年人抵抗力相对较弱,感染等情况可能不易被及时察觉,需要密切关注体温及身体其他表现,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2025-10-20 14:46:56
  • 37.6算发烧吗大人

    成人37.6℃算低热,常见原因有感染因素(病毒、细菌感染)和非感染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环境因素),应对措施包括一般处理(休息补水、物理降温)和就医评估,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孕妇、有基础疾病的成人需特别注意相关情况。 一、成人37.6℃是否算发烧 成人腋下体温正常范围一般在36℃-37℃之间,37.6℃属于低热范围。 二、引起成人37.6℃的常见原因 (一)感染因素 1.病毒感染:如普通感冒,多由鼻病毒、冠状病毒等引起,除了低热外,常伴有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这是因为病毒入侵人体后,免疫系统被激活,引发炎症反应导致体温升高。 2.细菌感染:例如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等细菌感染尿道后,会引起局部炎症,进而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出现低热情况,同时可能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统症状。 (二)非感染因素 1.自身免疫性疾病:像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攻击关节组织,引发炎症,除低热外,还会有关节肿胀、疼痛、畸形等表现,这是由于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身体产生异常的炎症介质,影响体温调节。 2.环境因素: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人体散热困难,也可能出现体温轻度升高至37.6℃左右,比如在炎热的夏季,长时间在户外劳作且没有做好防暑措施时。 三、成人37.6℃时的应对措施 (一)一般处理 1.休息与补水:保证充足的休息,让身体有能量对抗可能的病因,同时多喝水,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通过尿液等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和多余热量。 2.物理降温:可以用温水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利用水的蒸发带走热量,起到降温作用,适用于大多数成人低热情况,尤其是儿童以外的人群,因为成人皮肤对温水擦拭的耐受性较好。 (二)就医评估 如果低热持续时间较长(超过3天),或者伴有其他明显不适症状,如持续咳嗽、胸痛、头痛剧烈、关节明显肿痛等,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尿常规等,以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四、特殊人群需注意的情况 (一)老年人 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体温的调节能力减弱,37.6℃的低热可能提示较为严重的感染等问题,且老年人症状可能不典型,所以一旦发现老年人体温37.6℃,应更加密切观察,如是否有精神萎靡、食欲减退等表现,及时就医排查病因。 (二)孕妇 孕妇体温37.6℃时要谨慎处理,因为某些药物对胎儿有影响,首先可以先采取物理降温等非药物方法,同时尽快就医,医生会根据孕妇具体情况进行评估,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检查和治疗手段,因为孕妇的体温变化可能与孕期的特殊生理状态及胎儿健康相关。 (三)有基础疾病的成人 如患有糖尿病的成人,低热可能会影响血糖的控制,需要更加密切监测血糖,同时积极寻找低热病因并进行治疗;患有心脏病的成人,低热可能加重心脏负担,要及时就医评估病情,避免病情恶化。

    2025-10-20 14:46:55
  • 成人高烧不退怎么办

    成人和儿童高烧不退可先物理降温,持续高烧超3天、伴有严重症状需及时就医,针对感染性病因(细菌、病毒感染等)和非感染性病因(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分别进行治疗,感染性病因需用对应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等,非感染性病因用免疫抑制剂等,同时感染性病因者需注意休息和补水,非感染性病因者要监测病情及药物不良反应。 一、物理降温 1.适用于大多数成人: 对于体温未超过38.5℃且一般情况尚可的成人,可采用温水擦浴。用32-34℃的温水,擦拭患者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腘窝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每次擦拭10-15分钟,可帮助散热。因为这些部位的血管丰富,通过擦拭能促进热量散发。 也可以使用退热贴,退热贴中的成分可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起到降温作用,贴在额头等部位即可。 2.儿童特殊情况: 儿童高烧不退时,物理降温同样适用,但要注意避免使用酒精擦浴,因为儿童皮肤薄嫩,酒精容易通过皮肤吸收,可能引起酒精中毒等不良反应。儿童可以用低于体温的温水擦拭,范围和方法与成人相似,但力度要轻柔。 二、及时就医评估 1.持续高烧超3天: 无论成人还是儿童,如果高烧持续超过3天仍不退,都需要及时就医。因为长时间高烧可能提示存在较为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如肺炎、肾盂肾炎等,需要通过血常规、C-反应蛋白、病原体检测等相关检查明确病因,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例如肺炎患者可能除了高烧还伴有咳嗽、咳痰等症状,通过胸部X线或CT等检查可辅助诊断。 2.伴有其他严重症状: 成人高烧不退同时伴有剧烈头痛、呕吐、胸痛、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等严重症状时,必须立即就医。以头痛、呕吐为例,可能是颅内感染等严重疾病引起,需要紧急进行头颅CT、腰椎穿刺等检查来明确诊断。儿童如果高烧不退伴有抽搐,更是要争分夺秒送医,因为抽搐可能是高热惊厥等严重情况,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对大脑造成损伤。 三、针对病因治疗 1.感染性病因: 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高烧不退,如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但具体药物选择需根据药敏试验等结果确定。对于病毒感染引起的高烧,如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可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等,但要在发病早期使用效果较好。 成人和儿童在感染性病因导致高烧时,都需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因为发热会使身体丢失较多水分,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和促进毒素排出。 2.非感染性病因: 对于非感染性病因引起的高烧,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进行治疗。这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病情变化,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能需要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在用药过程中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骨质疏松、感染等风险,定期进行相关指标的监测。

    2025-10-20 14:46:36
  • 36.8-37度算低烧吗

    正常人体温因测量部位不同有差异,腋窝正常范围36.0-37.0℃,36.8-37℃属正常。儿童体温易受多种因素影响但此范围也正常,要留意有无其他不适;成年人此范围属正常,劳累受凉后要注意休息保暖;老年人因体温调节功能下降,要密切关注整体健康状况。若体温有上升趋势不同人群有相应处理方式,体温稳定在此范围一般无需特殊干预。 一、正常体温范围及判定依据 正常人体温一般维持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口腔温度正常范围约为36.3-37.2℃,直肠温度比口腔温度高0.3-0.5℃,即36.6-37.7℃,腋窝温度相对较低,正常范围通常是36.0-37.0℃。所以从腋窝温度来看,36.8-37℃属于正常体温区间,并不算低烧。而低烧一般指腋窝温度在37.3-38℃之间。 二、不同人群体温特点及需注意情况 儿童群体: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体温会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活动、进食、环境温度等。一般来说,儿童腋窝温度在36.8-37℃也属于正常情况。但要留意儿童是否有其他不适症状,像精神状态、有无咳嗽、流涕等表现。如果儿童精神状态良好,饮食、睡眠等都正常,仅体温在36.8-37℃,通常无需过度担忧。但如果儿童体温在此区间同时伴有精神萎靡、哭闹不止等异常情况,也需要进一步观察,看是否存在潜在的健康问题。 成年人:对于成年人,腋窝温度36.8-37℃属于正常体温。但如果成年人近期有劳累、受凉等情况,虽然体温在正常范围,但仍要注意休息、保暖,观察自身是否会出现体温波动或其他不适症状。比如一些人在过度劳累后,可能会出现身体轻微的不适感觉,但体温可能还在正常范围边缘,这时候通过休息等方式往往可以缓解。 老年人: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体温调节功能也会有所下降。老年人腋窝温度36.8-37℃属于正常体温,但要密切关注老年人的整体健康状况。比如老年人如果有慢性疾病,像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即使体温正常,也需要留意其有无乏力、头晕等其他异常表现。因为老年人对体温变化的感知可能不如年轻人敏感,所以更需要从多方面去评估健康状况。 三、体温异常波动的处理原则 如果体温处于36.8-37℃,但后续出现体温逐渐上升超过37.3℃的情况,对于不同人群要采取不同措施。儿童如果体温上升,首先要观察精神等一般情况,尽量通过物理降温方法,如适当减少衣物、用温水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来降温;成年人若体温有上升趋势,要注意休息、多喝温水,查找可能导致体温升高的原因,如是否有感染等情况;老年人出现体温上升迹象时,要更加谨慎对待,及时监测体温变化,必要时就医检查,因为老年人基础疾病较多,体温异常可能提示较严重的健康问题。而如果体温一直稳定在36.8-37℃,一般是不需要特殊干预的,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维持身体的正常状态即可。

    2025-10-20 14:46:2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