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擅长:对儿童呼吸、消化性疾病诊治有一定水平,擅长婴幼儿过敏性胃肠病,营养性疾病,儿童喂养,胃十二指肠疾病、急慢性腹泻病、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再发性腹痛、再发性呕吐、胰腺炎、排便异常以及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诊治。
向 Ta 提问
1989年6月毕业于广州医学院医疗系,目前是广东优生优育儿童营养与健康委员会主任委员。热心社会公益工作,积极参与义诊、儿科知识的讲座,多方面为儿童服务。
展开-
发烧看什么科
综合医院常见科室中,内科分普通内科(非特异性发烧首诊)和感染内科(复杂感染性发烧就诊),儿科针对儿童发烧,其他科室中急诊科应对发烧伴严重症状情况,外科处理外科疾病引发的发烧。 一、综合医院常见科室 1.内科 普通内科:如果发烧没有明确的外科特征,如外伤、腹痛等,普通内科是首诊科室。对于大多数成年人及儿童非特异性的发烧情况,普通内科医生会进行全面的病史采集,包括发烧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如咳嗽、咳痰、头痛、乏力等)。例如,对于因病毒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导致的发烧,普通内科医生可以通过详细询问患者症状,结合体格检查来初步判断病情。在儿童中,普通内科医生会考虑儿童的年龄因素,不同年龄段儿童发烧的常见病因有所不同,婴儿发烧可能更需要警惕严重感染等情况,医生会根据儿童的具体表现进行针对性的检查,如血常规等,以辅助诊断。 感染内科:当发烧怀疑是由各种感染性疾病引起,且考虑是特殊病原体感染或感染性疾病较为复杂时,可就诊感染内科。比如,对于长期发热、原因不明的感染,或者怀疑是结核杆菌感染、病毒性肝炎等特定感染性疾病导致的发烧,感染内科医生有更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来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感染内科医生会利用专业的实验室检查手段,如病原体培养、血清学检查等,来明确发烧的感染病因。 2.儿科 对于儿童发烧,儿科是非常专业的科室。儿童的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发烧的原因和处理方式也有其特殊性。儿科医生熟悉儿童各年龄段发烧的常见疾病,如幼儿急疹多发生在2岁以下儿童,以突发高热为特点,然后热退疹出;对于婴儿发烧,儿科医生会格外关注是否有脑膜炎等严重感染的可能,会通过细致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如腰椎穿刺等(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来明确诊断。同时,儿科医生会根据儿童的年龄、体重等因素来综合考虑治疗方案,优先考虑对儿童身体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 二、其他可能涉及的科室 1.急诊科 如果发烧伴有严重的症状,如呼吸困难、意识障碍、剧烈头痛、胸痛、大量咯血等,应立即前往急诊科就诊。例如,患者发烧同时出现呼吸困难,可能是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等严重情况,急诊科医生会迅速进行抢救和评估,通过紧急的检查手段,如胸部X线、血气分析等,来明确病情并进行紧急处理。在儿童中,若出现高烧惊厥等紧急情况,急诊科医生会第一时间进行处理,保障儿童的生命安全。 2.外科 某些发烧可能是由外科疾病引起,如腹腔内感染(如阑尾炎穿孔引起的腹膜炎)、胆道感染等。当发烧伴有腹痛,且腹痛逐渐加重,压痛、反跳痛明显时,可能需要就诊外科。外科医生会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如腹部B超、CT等)来判断是否存在外科急腹症导致的发烧。对于儿童的外科相关发烧情况,如肠套叠等,也需要外科及时干预,儿科外科医生会根据儿童的具体病情进行手术或非手术治疗。
2025-10-20 14:44:03 -
发热吃什么食物好
发热时可选择水分充足的白开水、鲜榨蔬菜汁、米汤,清淡易消化的米粥、面条,富含维生素的苹果、菠菜等食物,儿童和老年人有不同注意事项,儿童要注重易消化且营养均衡,老年人要易消化、注意营养补充及基础疾病相关饮食。 一、水分充足的饮品及食物 白开水:发热时身体会通过出汗等方式散失较多水分,及时补充白开水可维持身体的水分平衡,促进新陈代谢,帮助身体排出毒素,一般每天建议饮用1500~2000毫升,儿童可根据年龄适量减少,但也要保证充足水分摄入。 鲜榨蔬菜汁:例如胡萝卜汁、黄瓜汁等。以胡萝卜汁为例,每100克胡萝卜汁含碳水化合物7.6克、维生素A原(胡萝卜素)1.35~17.25毫克等营养成分。胡萝卜素在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有助于维持呼吸道等黏膜的完整性,对发热时的身体恢复有一定帮助。制作时应选择新鲜蔬菜,现榨现喝,避免放置过久滋生细菌。 米汤:大米中含有一定的B族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米汤容易消化吸收,发热时胃肠道功能可能会减弱,喝米汤既能补充水分,又能提供一定能量,一般煮得稀薄一些,方便饮用。 二、清淡易消化的主食 米粥:如小米粥、大米粥等。小米粥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1等营养成分,煮得软烂的米粥易于消化,不会加重胃肠道负担。一般煮制时小米或大米与水的比例为1:10左右,煮至黏稠状即可。对于儿童发热时,米粥是很好的主食选择,能提供能量且易于消化。 面条:可以选择清汤面,如挂面煮成的面条,煮得软一些。面条富含碳水化合物,能为身体提供能量。但要注意避免添加过多油腻的酱料等,保持清淡。 三、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 苹果:苹果富含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每100克苹果含维生素C约4毫克。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身体恢复。可以将苹果切成小块,用温水泡一下后给发热的人食用,儿童食用时要注意避免呛噎。 菠菜:菠菜是一种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蔬菜,每100克菠菜含维生素A2922微克、维生素C32毫克、铁2.9毫克等。其中的维生素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铁元素对于预防发热时可能出现的贫血情况有一定帮助。菠菜可以做成菠菜汤等,煮的时候要煮熟煮透。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发热时消化系统功能相对较弱,在选择食物时更要注重易消化。例如米粥、烂面条等是合适的主食,水果可以做成果泥等形式喂养。同时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发热程度合理调整食物的摄入量,保证营养均衡的同时避免加重胃肠道负担。 老年人:老年人发热时,胃肠功能可能较差,食物选择上除了易消化外,还要注意营养的补充。可以适当增加蛋类(如鸡蛋羹)等优质蛋白质的摄入,但要注意烹饪方式,避免过于油腻。同时老年人可能存在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若有基础疾病要注意食物的糖分等含量,例如选择无糖的蔬菜汁等。
2025-10-20 14:43:45 -
发热的症状有哪些
发热主要有体温升高表现,正常体温范围及不同程度发热,不同年龄段对体温升高耐受不同;有全身症状,如体温上升期寒战、代谢加快致乏力、肌肉细胞紊乱致肌肉酸痛;还有伴随症状,呼吸道感染伴呼吸症状、影响消化致消化症状、婴幼儿高热易惊厥、成人及老人有不同神经系统症状,部分发热病伴皮肤表现且不同疾病皮肤表现有特点,不同年龄人群观察皮肤表现有不同重点。 全身症状 寒战:部分发热患者在体温上升期可出现寒战,这是因为体温调定点上移,机体通过骨骼肌不自主收缩来产热,以提高体温。例如感染性疾病导致的发热,在病原体入侵机体后,免疫系统被激活,会引发体温调节的一系列变化,从而出现寒战症状。对于儿童来说,寒战可能会表现得更为明显,家长需要密切观察孩子的体温变化和伴随症状。 乏力:发热时,机体代谢加快,能量消耗增加,同时炎症反应等会释放一些炎性介质,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患者感到全身乏力,活动耐力下降。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减退,发热时乏力症状可能会更显著,恢复也相对较慢,需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加重病情。 肌肉酸痛:发热时,肌肉细胞代谢紊乱,无氧代谢增加,乳酸堆积,可引起肌肉酸痛。尤其是感染引起发热时,这种肌肉酸痛较为常见。不同年龄人群肌肉酸痛的感受程度不同,年轻人相对可能耐受度稍高,但也会明显影响日常活动;老年人肌肉萎缩等情况相对明显,肌肉酸痛可能会让他们感觉更为不适,需要适当的护理和休息来缓解。 伴随症状 呼吸系统症状:如果发热是由呼吸道感染引起,如感冒、肺炎等,可伴有咳嗽、咳痰、鼻塞、流涕等症状。儿童呼吸道感染时,咳嗽可能较为频繁,而且排痰相对困难,需要家长注意观察痰液的性状等情况。例如肺炎患儿可能会出现咳嗽、气促等表现,严重时可能影响呼吸功能。 消化系统症状:发热时可能会影响消化系统功能,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对于婴幼儿来说,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发热时更容易出现消化系统的紊乱。比如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常伴有腹泻等症状,需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 神经系统症状:婴幼儿高热时可能会出现惊厥等神经系统症状,这是因为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高热容易诱发神经元异常放电。而成年人发热时如果出现头痛、头晕、嗜睡甚至昏迷等神经系统症状,可能提示颅内感染等严重情况。老年人发热时神经系统症状可能不典型,但也需要警惕是否有脑部病变等情况,如脑梗死合并感染时可能表现为意识改变等。 皮肤表现:某些发热性疾病会伴有皮肤表现,如麻疹发热时会出现口腔黏膜斑及全身斑丘疹;猩红热发热时会有典型的猩红热皮疹等。不同疾病的皮肤表现各有特点,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不同年龄人群,皮肤表现的观察也有不同重点,儿童皮肤较为娇嫩,观察皮疹等情况时要注意轻柔操作,避免损伤皮肤。
2025-10-20 14:43:28 -
血清白蛋白偏低怎么回事
血清白蛋白偏低的相关因素有肝脏疾病致合成功能下降、营养不良致原料缺乏;肾病综合征等致丢失过多;慢性消耗性疾病等致消耗增加;肝硬化门脉高压致分布异常;儿童存营养不良或基础病易出现,老年人因合成减退及伴基础病易发生,孕妇因营养需求增或并发症可能致偏低,基础病患者需关注原发病对其代谢的影响并分别考量对应情况。 一、生成不足相关因素 1.肝脏疾病影响:肝脏是合成血清白蛋白的主要场所,当发生肝硬化、重症肝炎等肝脏疾病时,肝细胞受损,白蛋白合成功能显著下降。例如,肝硬化患者因肝组织广泛纤维化,正常肝细胞数量减少,导致白蛋白合成能力降低,进而出现血清白蛋白偏低。 2.营养不良因素:长期蛋白质摄入不足或吸收障碍可致白蛋白生成原料缺乏。如饮食中蛋白质含量极低,或患有胃肠道疾病(如严重吸收不良综合征)影响蛋白质吸收,均会使体内白蛋白合成减少,引发血清白蛋白偏低。 二、丢失过多相关原因 1.肾病综合征: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异常增高,大量白蛋白从尿液中丢失。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肾小球基底膜受损,白蛋白滤过增加且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导致尿中白蛋白排泄增多,血液中白蛋白浓度下降。 2.大面积创伤或烧伤:大面积烧伤或创伤时,大量血浆渗出,其中含有的白蛋白随之丢失。例如,深度烧伤患者创面渗出大量含有白蛋白的血浆,使体内白蛋白水平降低。 三、消耗增加相关情形 1.慢性消耗性疾病:恶性肿瘤、结核等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白蛋白作为机体重要的蛋白质成分被大量消耗。如恶性肿瘤细胞快速增殖,消耗大量营养物质,包括白蛋白,从而导致血清白蛋白偏低。 2.慢性炎症状态:长期慢性炎症反应会使机体处于持续的应激状态,加速白蛋白的分解代谢,造成白蛋白消耗增加,进而引起血清白蛋白水平下降。 四、分布异常相关情况 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门静脉压力升高使血管内液体漏入腹腔形成腹水,导致白蛋白分布异常。此时,原本存在于血液中的白蛋白大量转移至腹腔,血液中白蛋白浓度降低。 五、不同人群的特殊考量 儿童:若存在营养不良或基础疾病(如先天性肝病),更易出现血清白蛋白偏低。需保证儿童合理的营养摄入,尤其是蛋白质的充足供给,同时关注是否有影响蛋白质吸收的消化道疾病。 老年人:肝脏合成功能随年龄增长而减退,且常伴有基础疾病(如慢性肝病、肾病等),更易发生血清白蛋白偏低。应定期监测白蛋白水平,注意营养支持,必要时评估肝脏、肾脏等器官功能。 孕妇:孕期对营养需求增加,若营养摄入不足或存在妊娠相关并发症(如妊娠高血压疾病等),可能导致血清白蛋白偏低。需合理调整饮食,保证蛋白质等营养素的充足摄入。 基础疾病患者:患有肾病、肝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需密切关注原发病对白蛋白代谢的影响,积极治疗原发病,以维持白蛋白水平稳定。
2025-10-20 14:43:12 -
偶尔发烧对身体有好处吗
偶尔发烧对身体影响需综合多因素考量,其在免疫调节方面有一定积极作用但有限度,对不同人群影响有差异,一般低烧可适当非药物干预,超38.5℃或持续超3天需就医,不能单纯依赖发烧好处,要综合发烧程度、持续时间及个体健康状况合理观察处理。 一、免疫调节方面 偶尔发烧可能对身体的免疫调节有一定积极作用。当身体受到病原体入侵时,体温升高是免疫系统被激活的一种表现。研究表明,适度的体温升高可以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例如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在体温略高的环境下能更有效地发挥吞噬病原体、识别和杀伤被感染细胞等功能,有助于更快地清除体内的病原体,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身体的免疫防御能力。不过,这种免疫调节作用是有限度的,长期或过度的发烧会对身体造成损害。 二、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差异 儿童:儿童的免疫系统尚在发育中,偶尔发烧可能是身体对抗感染的一种方式。但由于儿童体温调节中枢还不完善,需要密切关注体温变化。如果儿童只是偶尔低烧,一般状况较好,可能是机体在调动免疫力量对抗轻微感染,但如果发烧持续时间过长或体温过高,就需要及时就医,因为儿童更容易因发烧出现惊厥等并发症。例如,对于6个月-5岁的儿童,当肛温≥39℃时,可能需要采取适当的退热措施来避免可能出现的不良情况。 成年人:成年人偶尔发烧,若体温不是过高(一般不超过39℃)且持续时间较短,身体在免疫系统被激活后,能借助发烧来抑制病原体的生长繁殖,帮助身体恢复健康。但如果成年人本身有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等,偶尔发烧可能会加重心脏等器官的负担,需要谨慎对待。 老年人:老年人的身体机能相对衰退,免疫系统功能也有所下降,偶尔发烧时身体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弱。轻微的感染引起的发烧可能也需要引起重视,因为老年人可能更容易出现感染扩散等情况。而且老年人对发烧的耐受性较差,即使是偶尔的发烧也可能影响其整体的身体状况,需要密切观察体温和身体其他伴随症状,必要时及时就医。 三、发烧的适度范围及应对 一般来说,口腔温度在37.3-38℃之间称为低烧,直肠温度在37.6-38.5℃之间为低烧,偶尔出现这种程度的发烧,身体有一定的自我恢复潜力。此时可以通过适当休息、补充水分等非药物干预措施来帮助身体恢复。但如果发烧超过38.5℃(口腔温度)或持续时间超过3天仍未缓解,无论对于哪个年龄段的人群,都需要考虑就医,由医生判断具体的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而不是单纯依赖发烧来发挥所谓的“好处”,因为过度的发烧可能会对身体的组织器官造成损害,如影响脑部细胞的功能等。 总之,偶尔发烧对身体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综合考虑发烧的程度、持续时间以及个体的健康状况等多方面因素。在面对偶尔发烧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观察和处理,以确保身体能够在健康的轨道上运行。
2025-10-20 14:4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