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婉儿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对儿童呼吸、消化性疾病诊治有一定水平,擅长婴幼儿过敏性胃肠病,营养性疾病,儿童喂养,胃十二指肠疾病、急慢性腹泻病、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再发性腹痛、再发性呕吐、胰腺炎、排便异常以及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1989年6月毕业于广州医学院医疗系,目前是广东优生优育儿童营养与健康委员会主任委员。热心社会公益工作,积极参与义诊、儿科知识的讲座,多方面为儿童服务。

展开
个人擅长
对儿童呼吸、消化性疾病诊治有一定水平,擅长婴幼儿过敏性胃肠病,营养性疾病,儿童喂养,胃十二指肠疾病、急慢性腹泻病、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再发性腹痛、再发性呕吐、胰腺炎、排便异常以及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诊治。 展开
  • 发烧后四肢无力怎么办

    发烧后缓解四肢无力需从多方面着手,成年人保证7-9小时睡眠、儿童需更长睡眠;补充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及多喝温开水;症状缓解后适度轻度活动,完全消退后渐增康复锻炼;儿童要特观精神体温、保营养休息,异常及时就医;老年人要关注基础病、重易消化营养、活动防意外且适度调整活动量。 补充营养与水分 营养补充:发烧后身体需要充足的营养来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应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牛奶、新鲜的蔬菜水果等。蛋白质是身体修复的重要原料,维生素C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以每千克体重每天摄入1-1.5克蛋白质较为适宜,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可根据年龄和体重适当调整。例如,1岁左右的幼儿每天可摄入约20-25克蛋白质,通过鸡蛋、乳制品等获取。 水分补充:发烧会使身体丢失较多水分,及时补充水分很关键。可以多喝温开水,每天的饮水量应根据个体情况调整,一般成年人每天至少1500-2000毫升。对于儿童,要少量多次饮用,避免一次大量饮水引起不适。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维持身体的电解质平衡,促进新陈代谢,防止因脱水加重四肢无力的感觉。有研究显示,脱水会影响肌肉的正常功能,导致乏力等症状加重。 适度活动与康复锻炼 轻度活动:在发烧症状有所缓解后,可进行适度的轻度活动,如慢走等。成年人每次慢走时间可控制在15-30分钟,速度以自我感觉轻松为宜。儿童则可以在家长陪同下进行短时间的室内漫步等活动。适度活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身体恢复,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因为剧烈运动可能会进一步消耗体力,加重四肢无力。 康复锻炼:当发烧完全消退后,可以逐渐增加一些简单的康复锻炼,如四肢的伸展运动等。成年人可以进行简单的手臂伸展、腿部屈伸等动作,每次锻炼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儿童可以在家长指导下进行简单的肢体摆动等活动,有助于恢复肌肉力量,改善四肢无力状况。康复锻炼要循序渐进,根据自身身体恢复情况逐步增加强度和难度。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发烧后四肢无力时,家长要特别注意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和体温变化。儿童的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全,更需要充足的休息和合理的营养补充。要保证儿童摄入适合其年龄的营养食物,如适合幼儿的营养米糊、果泥等。在活动方面,要避免儿童过度玩耍,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如果儿童四肢无力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精神萎靡、呕吐等,应及时就医。 老年人:老年人发烧后四肢无力时,要更加关注其基础疾病情况。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等基础病,休息时要注意体位变化,避免突然起身导致头晕等不适加重四肢无力的感觉。营养补充要注重易消化吸收,可选择鸡蛋羹、软质蔬菜等。活动时要格外小心,防止摔倒等意外发生,活动量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适度调整,必要时在家人陪同下进行简单活动。

    2025-10-20 14:42:02
  • 吃完复方锌布多久退烧

    复方锌布服用后0.5-1小时左右可能开始起效退烧,其具体退烧时间受个体差异(年龄、体重、健康状况)、病情严重程度、药物相互作用、服用药物时的状态等因素影响,儿童、孕妇及哺乳期女性、老年人等特殊人群使用需谨慎并密切观察。 个体差异方面 年龄因素:儿童与成人对药物的代谢及反应不同。儿童的肝肾功能发育尚不完善,一般来说,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相对成人在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上存在差异。例如,6岁以下儿童的身体机能与成人有别,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可能相对复杂,所以服用复方锌布后退烧时间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通常儿童可能需要0.5-1.5小时左右开始退烧,但具体还需根据儿童个体的健康状况等进一步确定。 体重因素:体重不同的个体对药物的需求量及反应不同。体重较轻的患者相对体重较重者,药物在体内的浓度达到有效退热浓度的时间可能会有差异,进而影响退烧时间。一般体重较轻者可能需要稍短时间达到有效血药浓度来退烧,但这也不是绝对的,还需综合其他因素。 健康状况因素:如果患者本身有肝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会影响药物的代谢过程。例如,有严重肝脏疾病的患者,药物在肝脏的代谢会受到阻碍,从而影响复方锌布在体内发挥退烧作用的时间,可能导致退烧时间延长。而本身健康状况良好的患者,药物代谢相对正常,退烧时间可能更接近常规的0.5-1小时左右开始起效。 病情严重程度方面 如果患者的发热是由轻度的普通感冒引起,一般服用复方锌布后相对较易退烧,可能在0.5-1小时左右开始看到体温下降趋势。但如果是由严重感染等导致的高热,单纯服用复方锌布可能退烧时间会相对延长,因为病情本身较为复杂,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单纯靠复方锌布可能不能迅速控制体温,而且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来使药物发挥作用以降低体温。 其他因素方面 药物相互作用:如果患者同时服用其他影响复方锌布代谢的药物,也会影响退烧时间。例如,同时服用肝酶诱导剂,可能会加快复方锌布的代谢,从而可能使退烧时间提前;而同时服用肝酶抑制剂,则可能减慢药物代谢,导致退烧时间延长。 服用药物时的状态:空腹服用和餐后服用对药物的吸收有影响,一般来说,餐后服用可能会延缓药物的吸收,从而可能使退烧时间稍有延迟,而空腹服用可能相对吸收快一些,退烧时间可能稍早,但这也不是绝对能确定的,只是存在这样的影响趋势。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是特殊群体,由于儿童肝肾功能未发育成熟,在使用复方锌布退烧时,要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不良反应。对于孕妇及哺乳期女性,使用复方锌布需谨慎,因为药物可能通过胎盘或乳汁影响胎儿或婴儿,应在医生指导下权衡利弊后使用。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减退,也需关注药物在体内的代谢情况,使用时也应在医生评估后谨慎应用,并且要密切监测体温及身体状况,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2025-10-20 14:41:43
  • 发烧骨头酸痛怎么办

    发烧骨头酸痛多因体内炎症介质释放及代谢产物堆积,非药物缓解可通过休息、物理降温、适量饮水,超38.5℃且酸痛明显可考虑用退烧药,若持续不缓解、高烧不退等严重情况需及时就医检查治疗。 一、明确发烧骨头酸痛的原因 发烧时骨头酸痛通常是因为体内炎症介质释放,如前列腺素等,这些介质会刺激神经末梢导致骨头酸痛感,同时,发烧引起的身体代谢加快,肌肉中乳酸等代谢产物堆积也可能加重骨头酸痛。感染性疾病(如流感病毒、细菌感染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都可能引发发烧伴骨头酸痛。 二、非药物缓解措施 (一)休息 对于不同人群: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充分休息能让身体有能量对抗疾病,促进恢复;成年人合理休息可减少身体耗能,利于免疫系统发挥作用;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较弱,休息能避免病情加重。应保证充足睡眠,营造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 具体做法: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儿童可能需要10-14小时左右,成年人7-9小时,老年人也应不少于7小时。尽量减少活动量,避免剧烈运动。 (二)物理降温 针对不同年龄:儿童皮肤娇嫩,可选择适宜温度的湿毛巾擦拭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部位,每次擦拭时间不宜过长,一般5-10分钟,避免着凉;成年人除了湿毛巾擦拭,还可使用退热贴,贴在额头等部位帮助降温;老年人物理降温时要注意力度,防止皮肤损伤。 具体操作:用32-34℃的温水浸湿毛巾,拧干后擦拭上述部位,每隔10-15分钟擦拭一次,观察体温变化。退热贴可按照产品说明贴敷,一般每8-12小时更换一次。 (三)适量饮水 不同人群的饮水量:儿童要少量多次饮水,防止一次饮水过多引起呕吐等不适,一般每小时可饮用50-100ml;成年人每天饮水量建议在1500-2000ml左右,可分多次饮用;老年人要根据自身情况适量饮水,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加重心脏负担,一般每天1000-1500ml,可每隔1-2小时饮用100-150ml。 饮水的好处: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通过排尿等方式带走部分热量,同时能防止因发烧导致的脱水情况,维持身体内环境稳定。 三、药物缓解情况(仅提及药物名称) 如果发烧超过38.5℃且骨头酸痛较明显,可根据情况考虑使用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3个月以上儿童及成人等,但3个月以下婴儿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布洛芬(6个月以上儿童及成人等,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情况的人群需慎用)等。但非药物干预无效或病情较重时才考虑药物,且用药需谨慎遵循相关原则。 四、及时就医情况 如果发烧伴骨头酸痛持续不缓解,或出现高烧不退(如体温持续39℃以上)、骨头酸痛剧烈影响正常生活、伴有意识模糊、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以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2025-10-20 14:41:42
  • 伤口发热是在愈合吗

    伤口发热不一定是在愈合,可能由多种情况导致。伤口正常愈合早期有轻微炎症反应可伴低热;伤口感染会因细菌繁殖致体温较高,局部有明显红肿疼痛等异常表现,与愈合时轻微炎症反应不同;异物残留会因身体对异物排斥引起局部发热;少数过敏反应也可致伤口周围组织局部发热红肿等。发现伤口发热需观察局部及全身情况,怀疑异常要及时就医,儿童、老年人及有基础病史人群需尤其重视伤口发热情况。 一、伤口正常愈合过程中的轻微炎症反应 在伤口愈合的早期,身体的免疫系统会对伤口进行防御,局部可能会出现轻度的炎症反应,表现为轻微的红肿、疼痛,有时可能伴有低热,这种低热一般体温不会超过38℃,是身体正常修复过程中的一部分,此时可以看作是一种相对正常的炎症性修复阶段表现,但这并不等同于所有伤口发热都是愈合表现。 二、伤口感染导致的发热 原因:当伤口受到细菌等病原体污染时,容易引发感染。细菌在伤口局部繁殖,会刺激身体的免疫反应,导致发热,这种发热往往体温较高,可能超过38℃,同时伤口局部会出现明显的红肿、疼痛加剧、有脓性分泌物等表现。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常见致病菌感染伤口时,就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不同年龄段人群感染风险不同,儿童由于皮肤屏障功能相对较弱且免疫力相对较低,伤口感染风险可能更高;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伤口愈合能力下降,且常伴有基础疾病,伤口感染后发热等表现可能不典型,但一旦感染后果可能更严重。有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人群,伤口本身愈合困难,且高血糖环境利于细菌生长繁殖,更容易出现伤口感染发热情况。 与愈合的区别:感染导致的发热与愈合过程中的轻微炎症反应不同,感染时除了发热,伤口局部有明显异常表现,而愈合过程中的轻微炎症反应相对局部表现较轻微,体温一般不会明显升高且无明显脓性分泌物等感染征象。 三、其他可能导致伤口发热的情况 异物残留:如果伤口内有异物未被清理干净,身体会对异物产生排斥反应,也可能引起局部发热,同时可能伴有伤口经久不愈等情况。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从事易导致伤口异物接触工作的人,需更加注意伤口清洁,避免异物残留。 过敏反应:少数情况下,伤口周围组织对一些敷料、消毒剂等过敏,也可能出现局部发热、红肿等类似炎症的表现,但一般有明确的过敏物质接触史,与伤口本身愈合的炎症反应机制不同。 当发现伤口发热时,需要仔细观察伤口局部情况,包括有无红肿、渗液、疼痛程度等,并结合体温等全身情况综合判断。如果怀疑伤口感染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应处理,如清创、抗感染等治疗。对于儿童伤口发热情况,由于儿童表达能力有限,更需要密切观察伤口及全身表现,及时寻求医疗帮助;老年人及有基础病史人群出现伤口发热更要重视,因为其自身机体调节等情况特殊,感染等问题可能更易加重病情。

    2025-10-20 14:41:09
  • 头疼,呕吐

    头疼、呕吐可能由感染、头部损伤、偏头痛、紧张性头疼、药物副作用等多种原因引起,需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治疗措施。严重或持续不缓解时应及时就医,儿童患者需特别关注,遵循医生建议治疗。 1.感染:病毒、细菌或其他感染可能导致头疼和呕吐。此外,还可能伴有发热、咳嗽、喉咙痛等症状。如果怀疑感染,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治疗。 2.头部损伤:头部受到撞击或创伤可能导致头疼和呕吐。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立即就医,进行头部CT或其他检查以排除颅内出血等严重情况。 3.偏头痛:这是一种常见的头疼类型,常伴有单侧头部搏动性疼痛、恶心、呕吐、光敏感等症状。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止痛药、预防性药物、生活方式调整等。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个体情况制定。 4.紧张性头疼:头部、颈部或肩部的肌肉紧张可能导致紧张性头疼,常伴有头部重压感或紧束感。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放松技巧、药物治疗等。 5.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可能导致头疼和呕吐,如降压药、抗抑郁药等。如果怀疑药物副作用,应告知医生,医生可能会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治疗方案。 6.其他原因:头疼、呕吐还可能与高血压、低血糖、中暑、中毒、神经系统疾病等有关。 对于头疼、呕吐的治疗,应根据具体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下是一些一般的建议: 1.休息: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2.饮食:保持适当的饮食,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如咖啡、酒精等。 3.水分摄入:确保充足的水分摄入,以防止脱水。 4.避免诱因:尽量避免引起头疼和呕吐的诱因,如强光、噪音、压力等。 5.记录症状:记录头疼和呕吐的频率、严重程度、持续时间等,以便向医生提供详细信息。 如果头疼、呕吐症状严重、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意识不清、抽搐、视力模糊等,应立即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身体检查和评估,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此外,对于儿童患者,头疼、呕吐的原因可能更为复杂,需要特别关注。以下是一些针对儿童的建议: 1.观察症状:密切观察儿童的症状变化,包括精神状态、食欲、睡眠等。 2.避免过度用药:儿童的身体器官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对药物的代谢和反应可能与成人不同。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照正确的剂量和使用频率给药。 3.及时就医:如果儿童的头疼、呕吐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治疗。 4.注意安全:在儿童头疼、呕吐期间,要确保其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总之,头疼、呕吐可能是多种疾病的症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以便获得适当的治疗和建议。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诱因,预防头疼、呕吐的发生。

    2025-10-20 14:40:3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