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擅长:对儿童呼吸、消化性疾病诊治有一定水平,擅长婴幼儿过敏性胃肠病,营养性疾病,儿童喂养,胃十二指肠疾病、急慢性腹泻病、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再发性腹痛、再发性呕吐、胰腺炎、排便异常以及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诊治。
向 Ta 提问
1989年6月毕业于广州医学院医疗系,目前是广东优生优育儿童营养与健康委员会主任委员。热心社会公益工作,积极参与义诊、儿科知识的讲座,多方面为儿童服务。
展开-
低烧是什么意思
低烧是口腔体温37.3℃-38℃、直肠体温37.6℃-38.5℃、腋下体温37℃-38℃的体温异常,感染因素(病毒、细菌感染)和非感染因素(自身免疫性疾病、内分泌紊乱、环境因素)可致低烧,可通过补充水分、物理降温干预,儿童低烧要密切观察精神等情况,老年人低烧要警惕严重疾病并监测体温。 引起低烧的常见原因 感染因素: 病毒感染:如普通感冒病毒感染,多在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容易感染,病毒在体内繁殖可引起免疫系统反应,导致低烧,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相对成人更易因病毒感染出现低烧情况,且恢复时间可能相对较长。例如,流感病毒感染后,除了有高热表现外,也常伴有低烧情况,病程中需注意休息、补充水分等。 细菌感染:结核杆菌感染是较为常见的引起低烧的细菌感染原因,肺结核患者除了低烧,还常伴有咳嗽、咳痰、乏力、盗汗等症状,尤其在免疫力低下人群中易发病,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衰退,免疫力降低,感染结核杆菌后更易出现低烧等不典型症状。 非感染因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可出现低烧,同时伴有面部红斑、关节疼痛等表现,女性发病率相对较高,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系统紊乱攻击自身组织有关,病情容易反复,需要长期监测和治疗。 内分泌紊乱:甲状腺功能亢进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机体代谢加快,产热增加,可出现低烧,同时伴有心慌、多汗、多食、消瘦等症状,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病,老年人发病时症状可能不典型,需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等明确诊断。 环境因素: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人体散热困难也可能出现低烧情况,比如夏季高温时段在室外劳作的人群,脱离高温环境后体温多可逐渐恢复正常。 低烧的应对及注意事项 非药物干预: 补充水分:多喝温开水,保持身体水分充足,有助于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对于因感染等引起的低烧有一定帮助,儿童由于新陈代谢快,更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防止脱水。 物理降温:可以用温水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来降温,儿童皮肤娇嫩,擦拭时要注意力度适中,水温不宜过低,避免引起不适。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低烧时要密切观察精神状态、饮食等情况,因为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低烧时可能较难准确表达身体不适,若出现精神萎靡、拒食等情况需及时就医,同时要保证儿童充足的休息,饮食上要给予清淡、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的食物。 老年人:老年人低烧时要警惕潜在的严重疾病,如肺炎、肿瘤等,要注意观察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如咳嗽、咯血、体重下降等,同时要注意保暖,但不宜过度保暖导致散热不良,要定期监测体温变化,必要时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
2025-10-20 14:19:16 -
高烧39.5度严重吗
高烧39.5度具严重性,可影响多系统,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可致,需物理降温、及时就医,儿童、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人群需特殊关注及处理。 引发高烧的常见原因及相关情况 感染因素:是导致高烧39.5度的常见原因,如细菌感染,像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除了高烧外,还可能伴有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病毒感染,例如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常伴有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状。不同年龄段感染的常见病原体有所差异,儿童时期病毒感染相对更常见,而成年人细菌感染的比例可能相对较高。 非感染因素:如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可能出现高热的表现,同时还会伴有皮疹、关节疼痛等其他系统受累的症状;另外,中暑也可能导致高热,在高温环境下暴露时间过长等情况可能引发中暑导致体温急剧升高到39.5度甚至更高,同时可能伴有口渴、乏力、头晕等症状。 应对高烧39.5度的措施及注意事项 物理降温:可采用温水擦浴,用32~34℃的温水擦拭患儿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来降温,但对于新生儿和小婴儿不建议使用酒精擦浴,因为婴儿皮肤薄嫩,酒精容易通过皮肤吸收导致中毒等不良后果;对于成年人也可以使用湿毛巾敷额头等方式进行物理降温。 及时就医:当出现高烧39.5度时,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对于儿童,高烧39.5度可能提示病情较为严重,需要尽快明确是病毒还是细菌感染等情况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对于成年人,也需要通过检查排查是感染性还是非感染性因素导致的高热,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高烧39.5度时要格外关注,由于儿童体温调节中枢不稳定,病情变化较快,除了积极降温外,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有无抽搐等情况。如果患儿出现精神萎靡、反复抽搐等表现,需要立即送往医院救治。同时,要保证儿童的水分摄入,防止因高热导致脱水。 老年人:老年人高烧39.5度可能隐藏着较为严重的基础疾病,因为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对高热的耐受能力较差,容易出现电解质紊乱、意识障碍等情况。所以老年人出现高烧39.5度时应尽快就医,并且在就医过程中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情况。 有基础疾病人群:例如本身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高烧39.5度引起的心率加快可能会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有呼吸系统基础疾病的患者,高热会增加呼吸频率和深度,可能导致呼吸肌疲劳,加重呼吸困难等症状。这类人群出现高烧39.5度时需要更加积极地处理,尽快控制体温并治疗原发疾病。
2025-10-20 14:18:57 -
半夜身体发热是怎么回事
半夜身体发热的原因包括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感染性因素有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儿童易受其感染出现半夜发热)和细菌感染(如肺炎链球菌引起肺炎致发热,老年人因免疫力低风险增加);非感染性因素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可致半夜发热,与遗传等多因素有关)、恶性肿瘤(如白血病等,肿瘤细胞释放物质致热)、环境因素(室内温度过高、穿着过厚等致散热困难引起体温轻度升高,儿童体温调节弱受影响更明显)、内分泌紊乱(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激素过多致代谢加快产热增加出现半夜发热,女性发病率相对高)。 一、感染性因素 1.病毒感染:多种病毒感染可引发半夜身体发热,如流感病毒。流感病毒感染后,人体免疫系统被激活,会出现发热等症状。研究表明,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会在呼吸道上皮细胞等部位复制,刺激机体产生炎症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紊乱,从而引起发热。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相对成人更易受流感病毒等感染而出现半夜发热情况,且儿童发热时需密切关注体温变化及精神状态等。 2.细菌感染: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也可能导致半夜身体发热。例如肺炎链球菌引起的肺炎,细菌在肺部繁殖,引发炎症,机体通过发热来对抗感染。对于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细菌感染导致半夜发热的风险可能增加,因为老年人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细菌容易侵入并引发感染性发热。 二、非感染性因素 1.自身免疫性疾病:像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组织,引发炎症反应,可出现发热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在半夜出现发热情况。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与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病,女性相对更易患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患病后需长期监测和治疗。 2.恶性肿瘤:某些恶性肿瘤患者也可能出现半夜身体发热的情况,如白血病等。肿瘤细胞释放的肿瘤坏死因子等物质可引起发热。恶性肿瘤的发生与遗传、环境致癌因素等相关,各年龄段都有发病可能,发热可能是肿瘤患者的伴随症状之一,需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 3.环境因素:室内温度过高、穿着过厚等环境因素也可能导致半夜身体发热。例如室内温度在30℃以上,人体散热困难,可能出现体温轻度升高。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体温调节能力相对较弱,环境因素对其体温影响更明显,要注意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合适的穿着。 4.内分泌紊乱: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机体代谢加快,产热增加,可出现发热症状,部分患者会在半夜有发热表现。甲状腺功能亢进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女性发病率相对较高,患病后需调整甲状腺功能相关指标来改善症状。
2025-10-20 14:18:56 -
脸一晒太阳就很红很红
皮肤光过敏是一种常见的皮肤问题,表现为皮肤在晒太阳后变红、瘙痒、疼痛、脱屑等,主要原因包括皮肤薄嫩、紫外线照射、遗传因素等。治疗方法包括避免日晒、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皮肤护理等。患者应注意避免使用光敏性药物和食物,在进行美容治疗前告知医生过敏情况,并注意皮肤保湿和防晒。 这种现象在皮肤科被称为“皮肤光过敏”,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皮肤问题,以下是关于这种现象的一些解释和建议。 一、原因 1.皮肤薄嫩 面部皮肤相较于其他部位的皮肤更为薄嫩,毛细血管也更为丰富,因此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发生扩张,导致皮肤变红。 2.紫外线照射 晒太阳时,紫外线会刺激皮肤中的黑色素细胞产生更多的黑色素,以保护皮肤免受伤害。然而,过多的紫外线照射会导致皮肤炎症反应,使毛细血管扩张,从而引起皮肤发红。 3.遗传因素 有些人天生皮肤较为敏感,更容易出现皮肤光过敏现象,这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4.其他因素 使用某些药物、化妆品、食物过敏等也可能导致皮肤光过敏。 二、症状 1.皮肤发红 晒太阳后,面部皮肤会出现明显的发红现象,严重时可能会出现肿胀、水疱等症状。 2.瘙痒 皮肤发红的同时,还可能伴有瘙痒感,让人感到不适。 3.疼痛 在皮肤炎症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疼痛症状。 4.脱屑 皮肤光过敏后,可能会出现脱屑现象,这是皮肤自我修复的一种表现。 三、治疗方法 1.避免日晒 减少晒太阳的时间和频率,尤其是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之间,这段时间的紫外线强度较高。外出时应涂抹防晒霜、戴帽子、打伞等,以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伤害。 2.药物治疗 如果皮肤光过敏症状较为严重,可以使用一些药物进行治疗,如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等。这些药物可以缓解皮肤炎症,减轻症状。 3.物理治疗 一些物理治疗方法也可以用于治疗皮肤光过敏,如紫外线照射、光疗等。这些治疗方法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4.皮肤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湿润,避免使用刺激性的化妆品和护肤品。可以使用一些温和的保湿霜、修复霜等,帮助皮肤恢复。 四、注意事项 1.皮肤光过敏患者应避免使用光敏性药物,如四环素、磺胺类药物等。 2.避免食用光敏性食物,如芹菜、香菜、柠檬等。 3.在进行激光美容、光子嫩肤等治疗前,应告知医生自己的皮肤光过敏情况,以免加重症状。 4.皮肤光过敏患者应注意皮肤的保湿和防晒,避免皮肤受到过度刺激。 总之,皮肤光过敏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皮肤问题,如果症状较为严重,应及时就医,以便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注意皮肤护理,避免日晒和使用光敏性药物、食物等,也可以预防皮肤光过敏的发生。
2025-10-20 14:18:34 -
身体有炎症会发烧吗有炎症怎么办
身体有炎症可能发烧,有炎症需明确原因针对性处理,感染性炎症依病菌用抗生素或抗病毒等,非感染性炎症如自身免疫病用免疫抑制剂等,同时注意生活方式,还需对症处理症状,发烧时依人群选物理或药物降温,局部炎症依情况冷敷或热敷等。 有炎症怎么办 明确炎症原因并针对性处理 感染性炎症: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如肺炎链球菌导致的肺炎,需要使用抗生素来杀灭细菌。如果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如病毒性感冒,通常需要休息、多饮水等对症支持治疗,必要时使用抗病毒药物(如流感病毒感染可使用奥司他韦,但需根据具体病毒及患者情况合理应用)。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处理方式有差异,儿童感染性炎症需更谨慎评估,避免使用不适合的药物;老年人感染性炎症可能病情进展快,需密切监测。例如儿童细菌感染引起的中耳炎,要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同时要注意儿童用药的剂型和剂量安全。 非感染性炎症: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的炎症,如类风湿关节炎,可能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来调节免疫系统。生活方式方面也很重要,如合理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加重炎症反应;适当运动,如成年人可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但要避免过度运动加重关节等部位炎症;对于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合并炎症,要严格控制血糖,因为高血糖环境不利于炎症的控制。例如糖尿病患者足部出现感染性炎症,既要积极控制感染,又要严格控制血糖在合适范围(一般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左右,餐后血糖控制在10mmol/L左右等目标范围),以促进炎症的消退。 对症处理炎症相关症状 退烧处理:如果炎症导致发烧,对于成年人,体温未超过38.5℃且一般情况良好时,可先采用物理降温,如用温水擦拭额头、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部位帮助散热;若体温超过38.5℃或伴有明显不适,可考虑使用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等,但要注意不同人群的适用情况,儿童退烧药选择需更谨慎,避免使用成人退烧药等错误情况)。对于儿童,当体温超过38.2℃且出现不适时,可使用儿童专用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等,同时要注意根据儿童体重等准确用药,物理降温同样适用,如用低于体温的温水擦拭等。 缓解局部炎症症状:对于局部炎症导致的红、肿、痛,可在急性期进行冷敷,减轻肿胀和疼痛;急性期过后可进行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帮助炎症吸收。但要根据具体炎症情况,如皮肤有破损的炎症就不适合热敷等。对于不同年龄和部位的局部炎症,处理需差异化,如眼部炎症要注意眼部卫生,按照医生指导使用眼药水等,儿童眼部炎症更要小心操作,避免造成损伤。
2025-10-20 14:18: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