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擅长:对儿童呼吸、消化性疾病诊治有一定水平,擅长婴幼儿过敏性胃肠病,营养性疾病,儿童喂养,胃十二指肠疾病、急慢性腹泻病、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再发性腹痛、再发性呕吐、胰腺炎、排便异常以及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诊治。 向 Ta 提问
1989年6月毕业于广州医学院医疗系,目前是广东优生优育儿童营养与健康委员会主任委员。热心社会公益工作,积极参与义诊、儿科知识的讲座,多方面为儿童服务。
展开- 
                        发热抽搐什么原因儿童发热抽搐多见热性惊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代谢紊乱相关,婴幼儿发热抽搐需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等;成人发热抽搐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癫痫持续状态、脑血管意外等,有基础疾病成人出现发热抽搐要谨慎就医明确情况并控制基础疾病相关危险因素。 一、儿童发热抽搐常见原因 1.热性惊厥:最为多见,好发于6个月~5岁儿童,多因上呼吸道感染等感染性疾病致体温骤然升高(通常体温≥38.5℃),由于儿童大脑发育尚不完善,发热时神经元异常放电引发抽搐,多为全身性发作,持续时间较短,发作后精神状态多可较快恢复,有一定遗传易感性,约1/3患儿家族中有热性惊厥病史。 2.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脑膜炎(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脑炎等,除发热抽搐外,常伴有头痛、呕吐、嗜睡、意识障碍等表现,是因为病原体侵袭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脑组织炎症反应,影响神经功能引发抽搐,不同病原体感染有其相应特点,如细菌性脑膜炎可能有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表现。 3.代谢紊乱相关:少见情况,如低钙血症,儿童在发热时可能因钙代谢紊乱,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导致抽搐,多有低钙的相关病史或实验室依据。 二、成人发热抽搐常见原因 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成人也可因细菌、病毒等感染引起脑膜炎、脑炎出现发热抽搐,除发热抽搐外,可伴有脑膜刺激征、认知功能障碍等表现,相较于儿童,成人感染后症状可能更复杂多样。 2.癫痫持续状态:原有癫痫病史的患者,在发热等诱因下可诱发癫痫持续状态出现抽搐,发热可能是诱发癫痫发作的因素之一,这类患者有癫痫病史可作为重要鉴别点。 3.脑血管意外:如脑出血、脑梗死等,在疾病过程中出现发热,可能因脑组织损伤影响体温调节中枢或继发感染等因素导致抽搐,多有基础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且除抽搐外可能伴有肢体瘫痪、言语障碍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三、特殊人群需注意的情况 儿童方面 婴幼儿发热抽搐时需特别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窒息,因为婴幼儿气道较窄,抽搐时易发生误吸,应将患儿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同时要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尽快就医明确发热原因,对于有热性惊厥病史的儿童,家中可常备退热药物,在发热初期及时退热,降低热性惊厥复发风险,且需向医生详细告知家族热性惊厥病史等情况。 成人方面 有基础疾病的成人,如患有脑血管病、癫痫等,出现发热抽搐时要更加谨慎,需及时就医明确是原发病加重还是合并其他感染等情况,比如有癫痫病史的成人发热抽搐,要区分是癫痫发作还是其他原因导致的抽搐,同时积极控制基础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如高血压患者需控制血压等。 2025-10-20 14:14:48
- 
                        手心热头不热是发烧吗手心热头不热可能是发烧也可能不是,局部体温异常、其他因素影响时可能是发烧,生理因素、环境因素、儿童正常体温波动时不一定是发烧,出现此情况可多次测体温,发烧时及时就医,根据情况采取措施,儿童要密切观察一般情况。 一、可能是发烧的情况 1.局部体温异常 当身体某一部位有感染等情况时,可能出现局部体温变化。例如,手部有炎症反应,如局部皮肤感染,可能导致手心温度升高,而头部体温尚未明显升高。从体温测量角度,正常人体温一般以口腔、腋下或直肠温度为标准。如果腋下体温在37.3-38℃属于低热,38.1-39℃属于中度热,39.1-41℃属于高热,41℃以上属于超高热。如果只是手心热头不热,测量腋下等部位体温可能处于发热范围。 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可能出现体温分布不均的情况。比如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早期,可能先出现手心热,头部体温还未明显上升,但后续体温可能会逐渐升高。 2.其他因素影响 运动后手部血液循环加快,也可能导致手心发热,此时若测量头部体温可能正常,但如果运动后身体有潜在感染等情况,后续可能出现发烧。比如剧烈运动后,手部血管扩张,血流增加,手心温度升高,但是如果身体因运动抵抗力短暂下降,后续可能会引发感染性发烧。 二、不一定是发烧的情况 1.生理因素 个体差异导致的局部温度不同。有些人本身手部血液循环相对丰富,平时手心温度就比头部略高,这属于正常生理现象。比如一些从事手工劳动较多的人,手部肌肉活动频繁,血液循环好,手心温度常高于头部温度,但并没有发烧。 环境因素影响。在炎热环境中,手部暴露在外,散热快,头部可能因为有头发等因素散热相对慢,出现手心热头不热,但体温正常。例如在炎热夏天,在室外活动后,手部暴露在空气中,散热快,手心温度降低,头部因有头发遮挡,温度相对高一些,但整体体温正常。 儿童的正常体温波动。儿童的基础体温可能因年龄等有所不同,一般来说,3个月以下婴儿直肠温度在36.2-37.8℃,口腔温度在36.5-37.5℃,腋下温度在36-37℃。如果儿童只是手心热头不热,测量体温在正常范围,就不属于发烧。 当出现手心热头不热情况时,可通过多次测量体温来明确是否发烧。如果怀疑发烧且体温异常,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以明确原因。对于儿童,家长要密切观察其一般情况,如精神状态、饮食等,因为儿童病情变化相对较快。如果是发烧情况,要根据具体体温和病情采取相应措施,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如适当增减衣物、多饮水等,同时注意儿童的特殊护理,避免因体温异常对儿童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2025-10-20 14:14:30
- 
                        人体中含有哪些胶原蛋白Ⅰ型胶原蛋白广泛分布于皮肤等部位维持皮肤弹性骨骼强度韧性随年龄变化影响皮肤,Ⅱ型胶原蛋白主要在关节软骨参与构建维持关节润滑缓冲,Ⅲ型胶原蛋白常见于皮肤等组织在皮肤助弹性修复、血管维完整性、子宫参与妊娠支持,Ⅳ型胶原蛋白构成基底膜存在于肾脏等器官影响相关功能,Ⅴ型胶原蛋白在胎盘等组织发挥结构功能维持作用如胎盘物质交换等。 分布:广泛存在于皮肤、肌腱、骨骼、巩膜等部位。在皮肤中,它构成真皮的主要框架,对维持皮肤的紧致和弹性至关重要;在骨骼中,与羟基磷灰石等结合,增强骨骼的强度和韧性。 作用:为皮肤提供支撑结构,使皮肤保持良好的弹性;在骨骼中起到加固作用,维持骨骼的机械强度。不同年龄人群中,Ⅰ型胶原蛋白的含量会随年龄增长而变化,老年人皮肤中Ⅰ型胶原蛋白含量减少可能导致皮肤松弛等问题。 Ⅱ型胶原蛋白 分布:主要存在于关节软骨中,是软骨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参与关节软骨的结构构建,有助于维持关节的润滑和缓冲功能,对关节的正常活动起关键作用。对于运动爱好者或关节退行性变人群,Ⅱ型胶原蛋白的含量和状态会影响关节健康,例如关节软骨损伤时,Ⅱ型胶原蛋白的代谢可能出现异常。 Ⅲ型胶原蛋白 分布:常见于皮肤、血管、子宫等组织。在皮肤中,与Ⅰ型胶原蛋白共同维持皮肤的弹性;在血管中,参与血管壁的构建,维持血管的完整性;在子宫中,对妊娠过程中的组织支持有重要意义。 作用:在皮肤中帮助维持其弹性和修复能力,血管中维持血管壁的柔韧性,子宫中参与组织的生理功能维持。不同性别在生理周期或妊娠等特殊时期,Ⅲ型胶原蛋白的代谢可能有所变化,例如妊娠期子宫中Ⅲ型胶原蛋白含量会增加以支持子宫的扩张。 Ⅳ型胶原蛋白 分布:主要构成基底膜,存在于肾脏、眼睛、内耳等器官的基底膜结构中。 作用:是基底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对维持器官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起关键作用。例如在肾脏中,Ⅳ型胶原蛋白构成肾小球基底膜的网架结构,影响肾小球的滤过功能;眼睛中Ⅳ型胶原蛋白参与视网膜等结构的基底膜构建,与视力相关。不同病史人群,如肾脏疾病患者,Ⅳ型胶原蛋白的代谢可能异常,影响相关器官功能。 Ⅴ型胶原蛋白 分布:存在于胎盘、肌细胞、乳腺等组织中。在胎盘里,参与胎盘的结构形成和物质交换;在肌细胞中,与细胞的黏附和分化有关;在乳腺中,对乳腺组织的发育等有一定作用。 作用:在不同组织中发挥特定的结构和功能维持作用。例如在胎盘处,Ⅴ型胶原蛋白参与胎盘屏障的构建,保障胎儿与母体间的物质交换;对于有妊娠相关病史的人群,胎盘内Ⅴ型胶原蛋白的状态可能影响妊娠结局。 2025-10-20 14:14:28
- 
                        发烧体温38.3℃可以吃布洛芬吗发烧体温38.3℃时是否吃布洛芬需综合多方面考量,成人达该体温且有明显不适等可考虑用,儿童6个月以下不首选,6个月以上视情况遵医嘱,生活方式上非药物干预重要,特殊人群如儿童、有基础病史成人使用布洛芬有额外注意事项,要综合个体情况,优先非药物干预,需用时遵原则注意事项。 一、发烧体温38.3℃是否可以吃布洛芬需综合多方面考量 一般来说,当成人发烧体温达到38.3℃且伴有明显不适等情况时,可以考虑使用布洛芬来退热。但对于儿童,需格外谨慎,6个月以下婴儿通常不建议首选布洛芬退热,6个月以上儿童体温38.3℃时,如果儿童因发热出现了明显的不舒适感等情况,可在医生指导下考虑使用布洛芬。从生活方式角度,若发热者处于高温环境下且出汗较多导致脱水风险增加时,使用布洛芬退热需谨慎评估,同时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如存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病史时,使用布洛芬要严格遵循医生指导,因为布洛芬可能会对肝肾功能产生一定影响,有相关病史者使用不当可能会加重病情。 二、非药物干预的重要性及方法 在考虑使用布洛芬之前,优先进行非药物干预很关键。对于成人,可通过适当多饮水来促进机体代谢,帮助散热,同时保持室内通风良好,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以利于热量散发。对于儿童,同样需要保证充足水分摄入,可少量多次喂水,穿着不宜过厚,可采用温水擦拭身体等物理降温方式,比如用温水擦拭儿童的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来带走热量,但要注意避免儿童着凉。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在进行非药物干预时也需根据自身病史特点调整,如心功能不全病史者不宜过度大量饮水以免加重心脏负担等。 三、特殊人群使用布洛芬的额外注意事项 儿童方面:6个月以下婴儿体温38.3℃时,非药物干预是更安全的首选,因为婴儿器官功能发育尚未完善,使用布洛芬等药物可能带来未知风险。6个月以上儿童使用布洛芬时,要严格按照儿童的体重等情况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合适的剂型和剂量,且要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如是否出现皮疹、呕吐等不良反应。 成人有基础病史方面:比如有严重胃溃疡病史的成人,使用布洛芬可能会刺激胃黏膜,加重胃溃疡病情,这类人群若体温38.3℃需要使用布洛芬时,应在医生评估后,同时配合使用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并密切监测胃部情况。有肾功能不全病史的成人,使用布洛芬可能影响肾功能,用药过程中需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等。 总之,发烧体温38.3℃时是否使用布洛芬要综合考虑个体的年龄、健康状况等多方面因素,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在需要使用布洛芬时严格遵循相关的使用原则和注意事项。 2025-10-20 14:14:08
- 
                        发烧吃了药一直出汗怎么回事退烧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促使机体出汗降温,存在个体差异,儿童和老年人出汗表现不同,出汗过多有脱水、电解质紊乱风险,若持续出汗过长伴其他不适需考虑其他疾病因素应及时就医。 一、药物作用机制导致出汗 (一)退烧药的作用 退烧药常见的有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它们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体内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发挥解热镇痛作用。前列腺素是参与体温调节的重要物质,当体温调节中枢因致热原作用而使体温调定点升高时,退烧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使调定点恢复至正常水平,机体就会通过出汗来增加散热,以降低体温,这是药物发挥退烧效果的正常生理过程,一般在服用退烧药后1-2小时开始出汗,体温逐渐下降。例如,多项临床研究表明,服用布洛芬后约1-2小时,约有70%-80%的患者会出现出汗现象,从而促使体温降低。 二、个体差异因素 (一)不同人群的表现 1.儿童: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对药物的反应可能更为敏感。儿童服用退烧药后出汗情况可能较成人更为明显。由于儿童体表面积相对较大,出汗后更容易出现脱水等情况,所以儿童在出汗时需要密切关注水分补充,比如适当让儿童多喝温水,以防止脱水。 2.老年人: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包括体温调节功能。老年人服用退烧药后出汗,需要注意保暖,避免因出汗后着凉而加重病情。因为老年人出汗后血管扩张,如果不注意保暖,容易受到外界寒冷刺激,引发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 三、出汗过多可能带来的问题及应对 (一)脱水风险 如果出汗过多,机体水分丢失过多,可能会导致脱水。对于儿童来说,脱水可能表现为尿量减少、口唇干燥、精神萎靡等;对于成人,可能出现口渴、皮肤弹性下降等。此时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可以口服淡盐水或含糖的电解质水,以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 (二)电解质紊乱 大量出汗还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尤其是钠离子、钾离子等的丢失。可以通过饮食来适当补充电解质,如多吃一些含钾丰富的食物,像香蕉等,含钠丰富的食物如咸味饼干等,但如果出汗过多情况严重,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电解质的补充治疗。 四、持续出汗异常情况的判断 如果在服用退烧药后出汗时间过长(超过24小时仍大量出汗)、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如头晕、心慌、乏力等,可能不是单纯的药物正常出汗反应,需要考虑是否存在其他疾病因素,如感染未得到控制、是否合并有内分泌疾病等,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例如,如果患者除了持续出汗外,还伴有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可能提示合并有肺部感染等情况,需要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胸片等以明确病因。 2025-10-20 14:14: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