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擅长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呼吸疾病、血液疾病、肾脏疾病及地贫、疳积、黄疸等小儿杂病,以及小儿“治未病”调养。
向 Ta 提问
幼承祖父家学,本科硕士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先后师从国医大师邓铁涛邓老长子广东省名中医邓中炎教授、留美博士后钱新华教授等,在公立三甲中医院儿科门诊急诊病房及我院中医科工作十多年,临床经验丰富。现兼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理事,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曾被聘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获得“广州市优秀青年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实践教学优秀教师”称号。
展开-
阳虚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人体阳虚可由多种因素导致,先天禀赋不足包括年龄致胎儿阳虚及男女整体受家族阳虚遗传倾向影响;年高肾亏因年龄增长肾气自然衰退且老年人长期缺乏运动会加重;劳倦过度有长期体力、脑力劳动过度及不同年龄受其影响;久病伤阳与患慢性疾病迁延不愈有关且不同性别有差异;外寒侵袭因长期处于寒冷潮湿环境及老年人、儿童易受影响致阳虚。 性别差异:一般来说,在先天因素上男女并无绝对差异,但从整体人群统计来看,若家族中有阳虚体质的遗传倾向,男女婴儿都可能受其影响,只是后续生活方式等因素会进一步影响阳虚状态的发展。 年高肾亏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肾气自然衰退。通常男性一般在40岁左右、女性一般在50岁左右开始出现肾气渐衰的情况。例如,老年人的肾功能逐渐下降,肾脏的阳气也随之减弱,出现腰膝酸软、畏寒怕冷等阳虚表现。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加,机体的生理功能逐渐衰退,肾脏的阳气生成和温煦功能减退。 生活方式:老年人若长期缺乏运动,会进一步加重阳气不足的情况。因为运动有助于促进气血运行,若运动量少,气血运行不畅,阳气的温煦推动作用减弱,更易出现阳虚。 劳倦过度 生活方式:长期过度劳累,包括体力劳动过度和脑力劳动过度。例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身体能量消耗过大,易损伤阳气;长期高强度用脑的人,耗伤心神,进而影响肾阳的温煦等功能。长时间的劳累会导致人体正气耗伤,阳气受损,因为过度劳累会使身体的气血阴阳失调,阳气的生成和功能发挥受到影响。 年龄因素:对于年轻人来说,若长期劳倦过度,也易出现阳虚情况,而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本就逐渐衰退,劳倦过度对阳气的损伤会更明显。比如年轻的上班族长期熬夜加班,长期下来会出现畏寒、乏力等阳虚表现。 久病伤阳 病史因素:患有某些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炎等,疾病迁延不愈会损伤阳气。以慢性支气管炎为例,长期咳嗽咳痰,耗伤人体的正气,尤其是阳气,因为肺与肾的阳气相互关联,肺脏长期患病会影响肾脏的阳气功能,导致阳虚。又如慢性肾炎患者,疾病发展过程中会损伤肾阳,出现腰膝冷痛、畏寒肢冷等阳虚症状。 性别差异:不同性别在久病伤阳方面可能有一定差异,比如女性若患有妇科慢性疾病,如慢性盆腔炎等,长期炎症刺激会损伤阳气,因为女性的生殖系统与肾阳等有密切关系,炎症耗伤气血,进而影响阳气。 外寒侵袭 生活方式:长期处于寒冷潮湿的环境中,如冬季在户外工作且保暖措施不当,会使人体长时间受到外寒侵袭。寒邪易伤阳气,人体为了抵御外寒,会消耗自身的阳气,久而久之导致阳虚。例如,长期在寒冷的矿井下工作的矿工,易出现畏寒怕冷、手脚冰凉等阳虚表现。 年龄因素:老年人和儿童对外寒侵袭的抵抗力相对较弱,更易受外寒影响而导致阳虚。老年人本身体质虚弱,儿童的阳气相对稚嫩,在寒冷环境中更易被寒邪伤阳。比如冬季儿童若穿着过少,长时间在户外活动,易出现感冒后久不愈,进而损伤阳气出现阳虚症状。
2025-10-13 12:31:22 -
女人脾不好的症状怎么调理
女人脾不好有消化系统、大便、身体等方面症状,可通过饮食(选健脾食物、规律进食)、生活方式(适度运动、充足睡眠)、情志(调节情绪)调理,孕期和更年期女性脾不好需特别注意相关事项。 一、女人脾不好的常见症状 女人脾不好可能出现多种症状,如消化系统方面,常见食欲不振、腹胀,进食后易有饱胀感;还可能出现大便异常,比如大便溏稀,质地不成形,次数增多等;另外,可能会有身体疲倦乏力,面色萎黄等表现,这是因为脾主运化,若脾功能不佳,气血生化不足,就会出现这些情况。 二、调理方法 (一)饮食调理 1.食物选择 多吃健脾的食物,像山药,山药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可做成山药粥等食用。研究表明,山药中的某些成分能够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强脾胃的消化功能。 薏米也是不错的选择,薏米有健脾利湿的作用,可以用来熬薏米粥。 南瓜同样健脾,南瓜富含果胶等成分,能保护胃黏膜,促进脾胃的消化吸收。 2.饮食规律 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也不要过度节食。按时进食能让脾胃形成规律的消化节奏,有利于脾胃功能的恢复。比如每天三餐尽量固定时间,每餐食量适中。 (二)生活方式调理 1.适度运动 进行适合的运动,如散步,每天坚持散步30分钟左右,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运动能促进气血流通,对脾的功能改善有帮助。对于不同年龄的女性,年轻女性可选择快走、瑜伽等运动方式,中年女性可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慢跑等,都能起到一定的健脾作用。 太极拳也是很好的选择,太极拳的缓慢柔和的运动节奏有利于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对脾胃功能的调节有积极意义。 2.充足睡眠 保证充足的睡眠,一般成年人每天需要7-8小时的睡眠时间。睡眠时身体处于修复状态,脾胃也能得到很好的调养。如果睡眠不足,会影响脾胃的气血生化,导致脾功能失调。女性要注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晚上尽量在11点前入睡。 (三)情志调理 1.调节情绪 保持心情舒畅,因为情志因素与脾的功能密切相关,长期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可以通过听音乐、冥想等方式来调节情绪。比如每天花15-20分钟进行冥想,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有利于脾胃功能的恢复。对于有工作压力的女性,要学会合理释放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孕期女性 孕期女性脾不好需要特别注意,要避免食用过于寒凉、油腻的食物,以免加重脾胃负担。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可适当增加一些健脾的食物摄入,如适量的山药、小米等。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因为孕期身体负担加重,更需要保证脾胃功能正常以维持自身和胎儿的营养需求。 (二)更年期女性 更年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更容易出现脾不好的情况。这一时期要注意饮食的均衡,多摄入富含营养且易于消化的食物。同时,要关注情绪变化,由于更年期情绪波动较大,更要注重情志调理,可通过参加社交活动等方式来调节情绪,维持脾胃功能的稳定。
2025-10-13 12:30:36 -
痰湿体质舌苔是什么样的
痰湿体质舌苔多为厚腻的白腻苔或黄腻苔,其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儿童脾胃弱易现厚腻苔,成年人因不良生活方式易生痰湿致舌苔异常,老年人脏腑虚更易有厚腻苔,女性与特殊生理等有关,男性因不良习惯易致,饮食、运动、环境影响舌苔,脾胃病、呼吸病病史者易现厚腻苔。 年龄因素的影响 儿童:儿童如果属于痰湿体质,舌苔厚腻的表现可能更为明显,这与儿童脾胃功能相对较弱,饮食不节等容易导致痰湿内生有关。比如儿童过食肥甘厚味,脾胃运化不及,就容易出现舌苔厚腻的情况。 成年人:成年人长期不良的生活方式,如缺乏运动、长期处于潮湿环境、饮食不规律等,也会导致痰湿内生,进而出现舌苔厚腻的表现,不同年龄段的成年人发病机制相似,但随着年龄增长,脾胃功能逐渐衰退,更容易受痰湿影响出现舌苔异常。 老年人:老年人脏腑功能减退,脾胃虚弱,运化无力,痰湿内生的概率较高,舌苔厚腻的情况相对更常见,且往往伴有其他脏腑功能失调的表现,如气短、乏力等。 性别因素的关联 女性:女性痰湿体质出现舌苔厚腻的情况可能与特殊的生理周期、饮食偏好等有关。例如部分女性为了追求身材控制饮食过于单一,或在经期、孕期、产后等特殊时期,脾胃功能受到影响,容易产生痰湿,导致舌苔厚腻。 男性:男性痰湿体质出现舌苔厚腻可能与不良生活习惯相关,如长期饮酒、吸烟、饮食偏好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缺乏运动等,这些因素都容易损伤脾胃,引起痰湿内生,表现为舌苔厚腻。 生活方式因素的影响 饮食方面:长期食用高糖、高脂肪、高油的食物,如油炸食品、甜点、肥肉等,会加重脾胃的运化负担,导致痰湿生成,进而使舌苔出现厚腻的改变。例如经常大量食用甜食的人群,痰湿内蕴的风险较高,舌苔厚腻的概率增大。 运动方面:缺乏运动的人,身体的新陈代谢减缓,气血运行不畅,水湿容易停滞,从而形成痰湿,表现为舌苔厚腻。长期久坐不动的上班族、学生等群体,由于运动量少,痰湿体质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舌苔厚腻的情况也较为常见。 环境方面: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如南方梅雨季节较长的地区,人体容易受湿邪侵袭,湿邪与体内的痰湿相互勾结,导致舌苔厚腻。居住环境潮湿、工作环境潮湿等都可能影响人体的痰湿状态和舌苔表现。 病史因素的影响 有脾胃疾病病史者:本身患有慢性胃炎、胃溃疡、肠炎等脾胃疾病的人群,脾胃功能已经受损,运化水湿的能力下降,更容易出现痰湿内生的情况,舌苔厚腻是常见的表现之一。例如慢性胃炎患者,由于胃黏膜受损,消化功能减弱,食物不能很好地被消化吸收,容易产生痰湿,舌苔就会出现厚腻的改变。 有呼吸系统疾病病史者: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长期患病可能影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肺与脾的关系密切,肺失宣降会影响脾的运化,导致痰湿内生,进而出现舌苔厚腻的情况。比如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由于气道炎症等原因,影响了肺的功能,从而波及脾胃,引起痰湿内生,舌苔表现为厚腻。
2025-10-13 12:30:11 -
拔火罐拔出水疱是怎么回事
拔火罐拔出水疱原因包括负压过大(与年龄、皮肤状态、拔罐部位及时间有关)和个体差异(与体质、新陈代谢情况有关);水疱出现后小水疱一般人群保持清洁自然吸收,特殊人群注意清洁,大水疱需专业医护人员处理;预防需操作前评估个体情况、选合适部位方法,操作中把控负压与时间。 年龄因素:儿童皮肤相对娇嫩,皮肤厚度、弹性等与成人不同,更容易因负压过大出现水疱。比如儿童进行拔火罐操作时,若拔罐负压控制不当,就较易形成水疱。成人中皮肤较薄嫩者也相对更易出现这种情况。 皮肤状态:本身皮肤较为敏感、脆弱,或者皮肤有破损、炎症等情况时,耐受负压的能力下降。例如有皮肤过敏、湿疹等皮肤疾病的人群,拔火罐时更易因负压出现水疱。 拔罐部位与时间:不同部位皮肤厚度不同,像皮肤较薄的部位如眼部周围等,拔罐时负压作用更易导致水疱。另外,拔罐时间过长,负压对皮肤及皮下组织的作用持续时间久,也会增加出水疱的几率。一般拔罐时间掌握在10-15分钟较为合适,若超时就可能因负压过大形成水疱。 个体差异 体质因素:中医体质学说中,偏湿热体质的人,皮肤状态可能更易在拔火罐后出现水疱。这类人群体内湿邪、热邪相对较盛,皮肤组织对拔罐刺激的反应更明显。 新陈代谢情况:新陈代谢较快的人,皮肤细胞更新等活动较活跃,在受到拔罐负压刺激时,组织液渗出等反应可能更易出现,从而形成水疱。 水疱出现后的处理 小水疱的处理 对于一般人群:若水疱较小,可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搔抓,防止感染。通常可让其自然吸收,一般1-2周左右水疱会自行消退。 特殊人群:儿童的话,因其皮肤更娇嫩,要特别注意保持水疱部位清洁,可使用干净的纱布覆盖,避免水疱部位受到摩擦等刺激。老年人新陈代谢相对较慢,也要注意局部清洁,可定期观察水疱情况,若有感染迹象如红肿、渗液等需及时就医。 大水疱的处理 一般人群:若水疱较大,需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处理。通常会用消毒过的注射器将水疱内液体抽出,然后进行消毒等处理,防止感染。 特殊人群:儿童大水疱处理时要更加谨慎轻柔,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老年人皮肤愈合能力相对弱,处理后要密切观察局部情况,加强护理,预防感染等并发症。 预防拔火罐出水疱的措施 操作前准备 评估个体情况:了解患者的年龄、皮肤状态、体质等情况。对于儿童、老年人、皮肤敏感者等特殊人群要格外谨慎。比如儿童要选择合适的拔罐方式和负压强度,老年人要评估皮肤弹性等情况。 选择合适拔罐部位与方法:根据不同部位皮肤特点选择拔罐,避免在皮肤薄嫩、骨骼明显等部位长时间强负压拔罐。选择合适的拔罐方法,如闪罐等相对较温和的方法先试探皮肤对负压的耐受情况,再决定是否进行留罐等操作。 操作中把控 控制负压与时间:严格控制拔罐的负压大小和时间,一般按照规范操作,留罐时间不宜过长,根据个体情况调整,如皮肤较厚者可适当延长时间,但也要密切观察皮肤反应,一旦出现异常要及时调整。
2025-10-13 12:29:14 -
胆囊炎的止痛穴位
胆囊通过神经传导传递疼痛信号,胆囊炎发作时炎症刺激相关神经引发疼痛。介绍了胆囊穴、阳陵泉穴、期门穴这几个常用胆囊炎止痛穴位的位置、作用机制,还说明了穴位止痛的操作方法(针刺法、按揉法)及注意事项(是综合治疗辅助手段,不能替代正规治疗,注意操作卫生及个体差异等)。 一、胆囊与疼痛感知的关系 胆囊通过神经传导将疼痛信号传递至中枢神经系统,胆囊炎发作时,炎症刺激相关神经引发疼痛。 二、常用胆囊炎止痛穴位及作用机制 (一)胆囊穴 1.位置:位于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阳陵泉)直下2寸。 2.作用机制:有研究表明,刺激胆囊穴可通过调节胆囊的运动功能,缓解胆囊的痉挛状态,从而减轻胆囊炎引起的疼痛。动物实验发现,刺激胆囊穴能影响胆囊平滑肌的收缩节律,降低其收缩的频率和强度,减少炎症介质对神经末梢的刺激,进而起到止痛作用。 (二)阳陵泉穴 1.位置:在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2.作用机制:阳陵泉是足少阳胆经的合穴、胆之下合穴,刺激该穴位可以疏通胆经气血,调理肝胆功能。现代医学研究显示,刺激阳陵泉穴能够激活体内的内源性镇痛系统,释放内啡肽等镇痛物质,同时还能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减轻炎症部位的水肿,从多个环节缓解胆囊炎导致的疼痛。对于不同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的胆囊炎患者,刺激阳陵泉穴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止痛效果,但孕妇等特殊人群刺激该穴位时需谨慎,避免过度刺激引起不适。 (三)期门穴 1.位置:在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2.作用机制:期门是足厥阴肝经的募穴,与肝脏关系密切。刺激期门穴可以调节肝脏的气血运行,对于因肝胆气滞引起的胆囊炎疼痛有较好的缓解作用。通过神经反射的调节,刺激期门穴能够影响胆道的压力和胆汁的排泄,使胆道内环境得到改善,减轻炎症刺激带来的疼痛。不过,对于有严重心肺疾病或处于特殊生理时期(如月经期)的患者,刺激期门穴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防止出现不良反应。 三、穴位止痛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操作方法 1.针刺法:消毒后,采用适当的针刺手法,针刺胆囊穴、阳陵泉穴、期门穴等穴位,得气后留针一定时间。但针刺操作需要由专业的针灸医生进行,非专业人员不可擅自操作。 2.按揉法:用手指对穴位进行按揉,以穴位有酸胀感为度,每次按揉5-10分钟,可根据病情多次进行。对于儿童患者,按揉力度要轻柔,避免过度用力造成损伤;孕妇按揉时要避开期门穴等腹部相关穴位。 (二)注意事项 1.穴位止痛只是胆囊炎综合治疗的辅助手段,不能替代对胆囊炎本身的正规治疗,如抗感染等。如果胆囊炎疼痛剧烈,应及时就医进行规范治疗。 2.在进行穴位刺激时,要注意操作环境的卫生,防止感染。对于皮肤有破损、感染的部位附近穴位不宜进行刺激。不同个体对穴位刺激的反应存在差异,若在刺激过程中出现不适或疼痛加剧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咨询医生。
2025-10-13 12:2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