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擅长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呼吸疾病、血液疾病、肾脏疾病及地贫、疳积、黄疸等小儿杂病,以及小儿“治未病”调养。
向 Ta 提问
幼承祖父家学,本科硕士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先后师从国医大师邓铁涛邓老长子广东省名中医邓中炎教授、留美博士后钱新华教授等,在公立三甲中医院儿科门诊急诊病房及我院中医科工作十多年,临床经验丰富。现兼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理事,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曾被聘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获得“广州市优秀青年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实践教学优秀教师”称号。
展开-
分不清风寒风热感冒吃什么药
风寒风热感冒可通过症状区分,风寒感冒怕冷明显、发热轻等,秋冬多发,用药选辛温解表中成药;风热感冒发热重、怕冷轻等,春夏多发,用药选辛凉解表中成药,且两类感冒都有非药物干预措施,风寒感冒需保暖、喝热水或姜糖水,风热感冒要清淡饮食、保证休息。 一、风寒风热感冒的区分 (一)症状表现差异 风寒感冒:多因劳累,再加上吹风或受凉引起,症状可见怕冷明显、发热较轻或无发热、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白稀痰、舌苔薄白等,常见于秋冬季节。比如冬季在寒冷环境中停留过久后出现感冒,多倾向于风寒感冒。 风热感冒:通常是外感风热之邪所致,症状以发热较重、怕冷较轻、鼻塞流黄涕、咽喉红肿疼痛、咳嗽吐黄稠痰、舌苔薄黄等为主要表现,好发于春夏温暖多风之时。例如在炎热天气过度吹空调后出现感冒,可能更符合风热感冒特征。 二、针对不同感冒类型的用药原则 (一)风寒感冒用药 可选用具有辛温解表作用的中成药,如感冒清热颗粒等,其成分多为辛温发散药物,能帮助人体驱散风寒之邪,缓解风寒感冒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但需注意,孕妇等特殊人群使用前应咨询医生,因为特殊人群的身体状况特殊,药物可能对其产生不同影响,比如孕妇身体处于特殊生理状态,药物成分可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等。 (二)风热感冒用药 一般选用辛凉解表类的中成药,像银翘解毒片等,这类药物所含成分有清热散风作用,可有效缓解风热感冒的发热、咽痛、黄涕等症状。不过,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的患者使用时也需要谨慎,因为部分药物成分可能对血糖等有一定影响,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判断是否适用以及具体用量等情况。 三、非药物干预措施辅助 (一)风寒感冒非药物干预 保暖:要注意增添衣物,避免再次受凉,比如可以多穿一件厚外套,保证身体处于温暖环境,有助于阻止风寒进一步侵袭身体,促进身体恢复。 喝热水或姜糖水:多饮用温热的水,或者适当喝些姜糖水,姜糖水有辛温散寒的效果,能帮助身体发散发散风寒,缓解怕冷等不适症状。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喝姜糖水时要注意温度适宜,避免烫伤,同时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重等情况适度饮用,因为儿童的胃肠道等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过量饮用可能引起不适。 (二)风热感冒非药物干预 清淡饮食:饮食上宜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蔬菜汤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温热性食物,以免加重体内热象。例如避免吃辣椒、油炸食品等,因为这些食物可能会助长体内的风热之邪,不利于感冒恢复。对于老年人等消化功能相对较弱的人群,清淡饮食更有助于减轻胃肠道负担,同时保证营养摄入能满足身体恢复需求;而对于儿童,也要注意饮食的清淡和营养均衡,可适当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 休息: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让身体有足够的能量来对抗病邪。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的自我修复和免疫系统发挥作用,无论是儿童、成年人还是老年人,都需要保证良好的休息,儿童可能需要更多的睡眠时间来促进生长发育和恢复健康。
2025-10-13 12:27:02 -
喉咙痛喝姜汤有用吗
喉咙痛喝姜汤有不同情况,部分因轻度风寒感冒引起的喉咙痛,姜汤中某些成分可能有一定缓解作用,但不适用于所有喉咙痛,感染性喉咙痛、非风寒因素导致的喉咙痛喝姜汤无效,儿童、孕妇、有基础疾病人群喝姜汤需谨慎,出现喉咙痛应根据具体情况处理。 一、姜汤对部分喉咙痛的可能作用 从一些研究来看,姜汤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对因轻度风寒感冒引起的喉咙痛有一定缓解作用。例如,姜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可能具有一定的抗炎、舒缓作用。不过这一作用机制相对较为有限,且仅针对特定原因导致的喉咙痛。有研究发现,当人体因感受风寒出现喉咙微痛、伴有轻度鼻塞等症状时,饮用适量温热的姜汤,可能会通过温暖身体,促进血液循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风寒刺激引起的喉咙不适,但这种缓解效果并非对所有喉咙痛都适用。 二、不适用于所有喉咙痛情况 1.感染性喉咙痛:如果喉咙痛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比如化脓性扁桃体炎(主要由细菌感染导致,表现为喉咙剧烈疼痛、扁桃体红肿化脓等)、病毒性咽炎等,喝姜汤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感染问题。细菌感染需要使用抗生素等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病毒感染则主要依靠人体自身免疫慢慢恢复,姜汤无法杀灭细菌或抑制病毒的繁殖,所以对这类喉咙痛没有治疗作用。 2.其他非风寒因素导致的喉咙痛:像因食用过多辛辣食物、胃酸反流刺激喉咙等原因引起的喉咙痛,姜汤不仅不能缓解,其中的辛辣成分或温热性质还可能加重对喉咙的刺激,导致喉咙痛症状进一步加重。例如,胃酸反流患者本身喉咙就受到胃酸的刺激,喝姜汤可能会刺激胃肠道,导致胃酸分泌增多,从而加重胃酸反流对喉咙的刺激,使喉咙痛更严重。 三、特殊人群需注意 1.儿童:儿童的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与成人不同,儿童喉咙痛时饮用姜汤需要谨慎。儿童的喉咙比较娇嫩,姜汤的温度和其中的成分可能对儿童喉咙产生刺激。如果是幼儿,由于其吞咽功能等尚未完全发育成熟,饮用姜汤还可能存在误吸等风险。一般不建议低龄儿童随意饮用姜汤来缓解喉咙痛,若儿童出现喉咙痛,应首先咨询医生,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处理。 2.孕妇:孕妇属于特殊人群,喉咙痛时饮用姜汤也需要谨慎评估。虽然姜汤可能对部分情况有一定作用,但孕妇的身体状况较为特殊,其胃肠道对食物和饮品的反应与常人不同。而且不同孕妇的体质差异较大,有的孕妇可能饮用姜汤后会出现不适反应,如胃肠道不适等。所以孕妇出现喉咙痛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考虑是否适合饮用姜汤,不能自行随意饮用。 3.有基础疾病人群:例如患有胃肠道疾病(如胃溃疡、胃炎等)的人群,喝姜汤可能会刺激胃肠道,引起胃肠道不适症状加重。因为姜汤中的成分可能会刺激胃酸分泌,对于本身就有胃酸分泌过多或胃肠道黏膜受损的患者,会加重对胃肠道的刺激,不利于病情控制。所以这类人群出现喉咙痛时,不能单纯依靠喝姜汤来解决问题,需要先针对基础疾病和喉咙痛的具体原因进行综合考量和处理。
2025-10-13 12:24:36 -
女人每天喝红糖水好吗
适量饮用红糖水能为正常女性供能、温暖身体,但过量饮用有血糖波动、体重增加、牙齿受损等弊端,不同人群饮用红糖水有不同注意事项,正常女性每天宜适量饮用(约100-150毫升,红糖10-15克),要依自身状况合理把握饮用量以保健康。 一、适量饮用红糖水的益处 红糖水富含碳水化合物,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从能量供应角度来看,对于正常女性日常轻度活动,适量饮用红糖水可补充因活动消耗的部分能量。例如,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轻体力劳动后,喝一杯红糖水能较快缓解因能量消耗带来的疲劳感。而且,红糖水在一定程度上能温暖身体,尤其在寒冷天气时,饮用温热的红糖水可以让身体感觉暖和,这是因为温热的液体能使外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给身体带来温暖的感觉。 二、过量饮用红糖水的弊端 1.血糖波动方面:红糖中的糖分吸收较快,对于正常血糖调节功能的女性,如果每天过量饮用红糖水,会导致血糖短时间内迅速升高,然后又快速下降,容易引起血糖波动。长期血糖不稳定可能增加患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风险。例如,有研究表明,长期高糖饮食(包括过量饮用红糖水)会使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影响糖代谢的正常调节。 2.体重管理方面:红糖水含有较多热量,每天过量饮用会使热量摄入超标,如果不能及时消耗这些多余的热量,就会转化为脂肪堆积,导致体重增加,进而可能引发肥胖相关的一系列健康问题,如高血脂、高血压等。比如,长期过量饮用红糖水的女性,相比正常饮用的女性,更容易出现腰围增加、体脂率升高等情况。 3.牙齿健康方面:红糖水中的糖分容易在口腔中被细菌利用,产生酸性物质,腐蚀牙齿,增加龋齿的发生风险。女性如果每天过量饮用红糖水,口腔内长时间处于高糖环境,更易出现牙齿脱矿等问题,影响牙齿健康。 三、不同人群饮用红糖水的注意事项 1.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红糖水的摄入,因为红糖中的糖分可快速升高血糖,不利于血糖的控制。这类人群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身血糖情况来决定是否饮用以及饮用的量,一般不建议自行饮用红糖水来补充能量等。 2.肥胖女性:肥胖女性本身存在体重超标的问题,过量饮用红糖水会进一步加重体重负担,所以这类人群应尽量减少红糖水的饮用,选择其他更健康的能量补充方式,如选择含有复合碳水化合物且低GI(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来替代红糖水提供能量。 3.经期女性:经期女性适量饮用红糖水可能有一定好处,但也需注意量的控制。如果本身经期出血量较多,过量饮用红糖水可能会导致出血量进一步增多,所以这类女性饮用红糖水时要根据自身经期出血情况来调整量,一般建议适量饮用,以不引起明显不适为宜。 一般来说,正常女性每天适量饮用红糖水(约100-150毫升,红糖量在10-15克左右)是可以的,但要注意避免过量饮用,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血糖情况、体重等因素来合理把握饮用红糖水的量,以确保身体健康。
2025-10-13 12:24:15 -
齿痕舌,好口渴,易胖体质,是脾虚吗
齿痕舌、好口渴、易胖体质与脾虚相关,齿痕舌因脾虚致水湿内停使舌体胖大受挤压形成,口渴与脾虚致津液输布障碍有关,易胖因脾虚致水谷精微及水湿运化失常易堆积脂肪和加重痰湿,还需综合考量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等因素,出现相关情况者应调整生活方式,严重不缓解需就医,儿童、女性特殊时期及有基础病史者也有相应调养注意事项。 一、齿痕舌与脾虚的关联 齿痕舌多因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致舌体胖大,受牙齿挤压而形成齿痕。从中医理论来看,脾主运化,若脾虚,水湿代谢失常,水湿内停则舌体肿胀,在口腔内受牙齿限制便出现齿痕。现代医学虽无直接对应理论,但从中医整体辨证角度,齿痕舌常作为脾虚的一种表现。例如,一些脾虚患者通过健脾祛湿等调理后,齿痕舌情况有所改善。 二、口渴与脾虚的联系 好口渴可能与脾虚有关。脾虚不能正常运化水液,虽体内有水湿,但水湿运化失常不能被身体正常利用,会出现口渴的感觉。另外,脾虚还可能导致津液输布障碍,使得津液不能上承于口,从而出现口渴症状。比如,部分脾虚患者会有口渴但饮水后仍不解渴的情况,这是因为脾虚不能运化水液来真正缓解口渴。 三、易胖体质与脾虚的关系 易胖体质与脾虚有密切关系。脾主运化,包括运化水谷精微和运化水湿。当脾虚时,运化功能减弱,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输布代谢,易转化为脂肪堆积,导致肥胖。同时,脾虚水湿内停,也会加重身体的痰湿状态,而痰湿内蕴也是导致肥胖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临床观察发现,很多肥胖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脾虚表现,通过健脾祛湿等调理后,部分患者体重有所下降。 四、综合考量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等因素 年龄方面:儿童若出现上述情况,可能与先天脾胃功能较弱有关,比如婴儿期喂养不当等易导致脾虚;老年人脾胃功能本身逐渐衰退,更容易出现脾虚相关表现。 性别方面: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但女性在经期、孕期、产期等特殊时期,由于身体气血变化,可能会影响脾胃功能,更容易出现脾虚相关的齿痕舌、口渴、易胖等情况。 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饮食不规律,如暴饮暴食、嗜食生冷油腻食物等,会损伤脾胃;长期缺乏运动,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长期精神压力大,会影响情志对脾胃的调节,这些不良生活方式都会加重脾虚的可能。 病史方面:有消化系统疾病病史的人群,如慢性胃炎、胃溃疡等,更容易出现脾虚的情况,进而表现出齿痕舌、口渴、易胖等症状。对于有相关病史的人群,在调理时需要兼顾原发病的情况。 对于出现齿痕舌、好口渴、易胖体质怀疑脾虚的人群,首先应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如规律饮食,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食物,适当运动等。如果情况较为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对于儿童,家长要注意合理喂养,避免儿童出现脾虚相关问题;对于女性特殊时期,要更加注重脾胃的调养;对于有基础病史的人群,要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兼顾脾虚的调理。
2025-10-13 12:23:37 -
小腿刮痧的方法
小腿刮痧需先做好环境和物品准备,操作时要涂抹刮痧油、正确手持刮痧板并分部位进行,不同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还需避开皮肤破损、出血性疾病患者及饥饿或过饱时等禁忌情况。 一、准备工作 1.环境准备:选择温暖、避风的室内环境,避免在过冷或空气对流强烈的地方进行小腿刮痧,防止受凉感冒。 2.物品准备:准备好刮痧板(如牛角刮痧板等)和刮痧油(如植物油等,也可选择具有活血化瘀等功效的专业刮痧油)。 二、操作步骤 1.涂抹刮痧油:将适量刮痧油均匀涂抹于小腿需要刮痧的部位,如小腿外侧、内侧等,以减少刮痧板与皮肤之间的摩擦。 对于小腿外侧,可从膝盖外侧下方开始涂抹;小腿内侧则从膝盖内侧下方开始涂抹。 2.手持刮痧板:用右手或左手握住刮痧板,保持刮痧板与皮肤呈45°-90°角。 3.开始刮痧 小腿外侧刮痧:从脚踝上方开始,向膝盖方向进行单向直线刮痧。力度要均匀,以皮肤微微发红或出现痧点为度,一般每次每条小腿刮拭10-20次左右。例如,从腓骨前缘开始,沿着肌肉走向向上刮拭。 小腿内侧刮痧:同样从脚踝上方开始,向膝盖方向单向直线刮痧,力度同样要适中,每条小腿刮拭次数与外侧大致相同。从胫骨内侧缘开始,顺着肌肉纹理向上刮拭。 三、不同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皮肤较为娇嫩,进行小腿刮痧时力度一定要轻柔。一般不建议对3岁以下儿童轻易进行小腿刮痧,3岁以上儿童如需刮痧,应在专业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且刮痧时间不宜过长,刮拭力度要比成人轻很多,以皮肤稍有红晕即可,避免刮伤儿童皮肤。因为儿童的身体机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过度刮痧可能会对其造成不良影响。 2.老年人:老年人皮肤松弛且可能伴有骨质疏松等情况,刮痧时力度要更轻柔。刮拭过程中要密切观察老年人的反应,如果老年人感觉疼痛明显或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刮痧。同时,老年人的血液循环相对较慢,刮痧后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3.孕妇:孕妇的小腿部位一般不建议进行刮痧,尤其是怀孕早期和晚期。因为刮痧可能会引起子宫收缩等情况,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如有身体不适需要缓解,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其他安全的方式。 4.体质虚弱者:体质虚弱者进行小腿刮痧时,力度要比正常人轻。可以从较轻柔的刮拭开始,观察身体反应后再决定是否增加力度。刮拭后要注意休息,补充营养,以帮助身体恢复。 四、禁忌情况 1.皮肤破损处:小腿部位如果有伤口、溃疡、皮疹等皮肤破损情况,绝对不能进行刮痧,以免加重皮肤损伤,引起感染等问题。 2.出血性疾病患者:患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出血性疾病的患者,不宜进行小腿刮痧,因为刮痧可能会导致局部出血不止,加重病情。 3.饥饿或过饱时:饥饿时人体血糖较低,刮痧可能会引起低血糖反应,出现头晕、乏力等不适;过饱时胃肠处于充盈状态,刮痧可能会影响胃肠蠕动和消化功能,所以在饥饿或过饱时都不宜进行小腿刮痧。
2025-10-13 12: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