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焯明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擅长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呼吸疾病、血液疾病、肾脏疾病及地贫、疳积、黄疸等小儿杂病,以及小儿“治未病”调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幼承祖父家学,本科硕士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先后师从国医大师邓铁涛邓老长子广东省名中医邓中炎教授、留美博士后钱新华教授等,在公立三甲中医院儿科门诊急诊病房及我院中医科工作十多年,临床经验丰富。现兼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理事,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曾被聘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获得“广州市优秀青年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实践教学优秀教师”称号。

展开
个人擅长
擅长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呼吸疾病、血液疾病、肾脏疾病及地贫、疳积、黄疸等小儿杂病,以及小儿“治未病”调养。展开
  • 艾叶泡脚的功效与作用

    艾叶泡脚有诸多益处,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改善睡眠、辅助预防感冒,对足部健康有益,但特殊人群需谨慎,孕妇应谨慎使用,儿童泡脚要注意水温及时间且需成人陪同,老年人泡脚要注意水温及起身缓慢。 一、促进血液循环 艾叶中含有的挥发油等成分具有一定的温热效应,泡脚时可通过温热刺激脚部穴位,扩张足部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对于正常人而言,能改善足部及全身的血液供应,使身体各组织器官得到更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供应;对于一些血液循环欠佳的人群,如中老年人,长期坚持艾叶泡脚有助于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状态,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潜在风险,但需注意泡脚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引起不适。 二、缓解疲劳 泡脚过程中,艾叶的温热作用能放松脚部肌肉,减轻身体的疲劳感。当人经过一天的劳作或运动后,脚部会积累大量乳酸等代谢产物,艾叶泡脚可促进脚部血液循环,帮助代谢产物排出,从而缓解疲劳,让人感觉身心舒畅。对于经常站立工作或长时间行走的人群,如教师、销售人员等,艾叶泡脚是一种简便有效的缓解疲劳方式。 三、改善睡眠 艾叶泡脚对睡眠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温热的脚部刺激通过神经传导,可调节人体的神经系统,起到镇静安神的效果。研究表明,适当时间的艾叶泡脚有助于放松神经,使人更容易进入深度睡眠状态,提高睡眠质量。对于失眠人群,尤其是因生活压力大、精神紧张导致失眠的人,可在睡前适当进行艾叶泡脚,但要注意水温不宜过高,泡脚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左右。 四、辅助预防感冒 艾叶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泡脚时其有效成分可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体内,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机体的抵抗力,辅助预防感冒。对于容易感冒的人群,如体质较弱者、儿童(需在成人监护下进行,且水温要适宜)等,在季节交替或寒冷天气时,坚持艾叶泡脚有助于降低感冒的发生几率。但如果已经患上感冒,单纯依靠艾叶泡脚可能无法起到治疗作用,需结合其他正规医疗手段。 五、对足部健康的益处 1.改善足部皮肤状况:艾叶泡脚可以促进足部皮肤的血液循环,有助于改善足部皮肤的营养状况,使皮肤更加滋润、有光泽。对于足部皮肤干燥、粗糙的人群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不过,若足部皮肤有破损、溃疡等情况,不宜进行艾叶泡脚,以免加重病情。 2.预防足部疾病:通过促进血液循环等作用,艾叶泡脚有助于维持足部的正常生理功能,降低足部疾病的发生风险,如足部真菌感染等。但如果已经患有足部真菌感染等疾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综合治疗,艾叶泡脚可作为辅助措施。 特殊人群方面,孕妇应谨慎使用艾叶泡脚,因为艾叶有一定的促进血液循环作用,可能会刺激子宫收缩,增加流产的风险;儿童泡脚时要特别注意水温,避免烫伤,且泡脚时间不宜过长,一般5-10分钟即可,同时要在成人陪同下进行;老年人泡脚时要注意水温适中,避免水温过高导致血管过度扩张引起头晕等不适,且泡脚后起身要缓慢,防止跌倒。

    2025-10-13 12:21:39
  • 脾虚眼袋大吃什么药

    从中医角度知脾虚致水湿上泛成眼袋,有参苓白术散等药可调理但需辨证用;非药物调理中饮食上不同人群有宜食,生活方式调整中作息与运动对各年龄段都重要;儿童调理优先非药物且避乱用药,老年人要注意饮食运动及基础病影响,需综合个体情况,优先非药物调理,需用药则遵中医师指导。 一、中医角度对脾虚眼袋的认识及相关药物 从中医理论来看,脾虚会导致水湿运化失常,水湿上泛于眼睑部位则易形成眼袋。常见用于改善脾虚眼袋的药物有参苓白术散等。参苓白术散由人参、茯苓、白术(炒)、山药等组成,具有补脾胃、益肺气的功效,对于脾虚湿盛引起的形体消瘦、倦怠乏力、眼袋等有一定调理作用,但具体用药需在中医师辨证论治后决定,因为不同个体的体质等情况不同,适用情况也有差异。 二、非药物的调理方式及对不同人群的影响 (一)饮食调理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人群都可以通过饮食来辅助改善脾虚眼袋。例如,对于成年人,可多吃一些具有健脾作用的食物,像山药,山药既能补脾肺之气,又能滋养脾阴、肾阴,可做成山药粥等食用;薏苡仁也是健脾利湿的佳品,适合煮水或与其他食材一起煮粥。对于儿童,应避免过多食用生冷、油腻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可适当吃一些小米粥,小米有健脾和胃的作用,且容易消化吸收。 (二)生活方式调整 1.作息方面:各年龄段人群都应保持规律的作息,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的恢复。成年人长期熬夜会加重脾虚的情况,进而可能使眼袋更明显;儿童保证充足的睡眠更是有利于生长发育和身体的正常代谢,睡眠不足可能影响脾胃功能的正常发挥。 2.运动方面: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脾胃功能。年轻人可选择如慢跑、太极拳等运动方式,每周坚持一定的运动频次;对于老年人,散步是比较合适的运动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健脾,改善眼袋相关问题;儿童可以进行趣味性的户外活动,如跳绳等,既锻炼了身体又有助于脾胃功能的改善。 三、特殊人群需注意的事项 (一)儿童 儿童脾胃功能相对较弱,在调理脾虚眼袋时,应优先采用非药物的调理方式,如上述的饮食和运动等。避免随意使用成人的药物,因为儿童的肝肾功能等尚未发育完全,一些药物可能会对其造成不良影响。如果儿童脾虚眼袋情况较为严重,需要就医时,应向医生详细告知儿童的年龄、饮食、睡眠、既往健康状况等信息,以便医生准确判断并给予合适的建议。 (二)老年人 老年人多存在脾胃功能衰退的情况,在调理脾虚眼袋时,要注意饮食的温和、易消化,运动要适度,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身体疲劳。同时,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其他基础疾病,在选择调理方式或考虑药物时,要充分考虑与其他疾病用药等的相互影响,就医时需向医生说明自身的基础疾病情况。 总之,对于脾虚眼袋,需要综合考虑个体的情况,优先考虑非药物的调理方式,如饮食、生活方式调整等,若需要用药应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进行。

    2025-10-13 12:21:02
  • 三七粉去血管斑块吗

    三七粉含三七皂苷等成分,可能通过抗血小板聚集、影响血脂代谢等机制影响血管斑块,但临床证据有限;小规模临床研究见部分患者血脂改善、斑块进展减缓,然需更大样本量随机对照试验验证;一般人群用三七粉需结合健康生活方式、咨询医生防药物相互作用;特殊人群中,老年人用需谨慎、有出血倾向者禁用、孕妇禁用。 一、三七粉的成分与可能影响血管斑块的机制 三七粉主要含有三七皂苷等成分。研究表明,三七皂苷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发挥作用。例如,它具有一定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血小板聚集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环节,抑制血小板聚集可能有助于减少血栓形成相关的血管病变发展。另外,三七粉可能对血脂代谢有一定影响,部分研究发现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血脂水平,而血脂异常是血管斑块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如降低血液中升高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水平,从而可能减缓血管斑块的进展。不过,这些作用机制大多基于动物实验或体外细胞实验,目前临床证据相对有限。 二、现有临床研究对三七粉去血管斑块的证据情况 目前一些小规模的临床观察性研究发现,在一些伴有血管斑块形成且同时服用三七粉的患者中,部分患者的血脂指标有一定改善趋势,血管斑块的进展速度可能相对减缓,但这并不能确凿地证明三七粉能够完全去除血管斑块。例如,有一项针对部分颈动脉斑块患者的研究,经过一定时间的三七粉干预后,部分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检查显示斑块面积增长速度变缓,但并没有看到斑块明显消退的普遍现象。而且,临床研究还需要更大样本量、更长期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验证三七粉对血管斑块的确切作用。 三、不同人群使用三七粉需注意的情况 一般人群:在考虑使用三七粉来应对血管斑块问题时,不能单纯依赖三七粉,还需要结合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减少高脂、高糖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适度运动等。同时,使用三七粉前最好咨询医生,因为其可能与一些药物存在相互作用,比如与抗凝血药物同时使用时,可能增加出血风险等。 特殊人群 老年人:老年人血管斑块相关疾病较为常见,使用三七粉时要更加谨慎。由于老年人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药物代谢能力下降,需要密切关注服用后的身体反应。并且,老年人往往可能同时患有多种疾病,服用多种药物,更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最好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个人具体健康状况评估是否适合使用三七粉以及确定合适的使用方式。 有出血倾向人群:本身有容易出血情况,如经常鼻出血、牙龈出血,或者有凝血功能障碍的人群,使用三七粉可能会加重出血风险,这类人群绝对不适合自行使用三七粉来处理血管斑块问题,必须在医生全面评估后谨慎决定是否使用。 孕妇:孕妇属于特殊人群,三七粉具有一定的活血作用,可能会引起子宫收缩等,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孕妇禁用三七粉,不能将其用于应对血管斑块相关情况。

    2025-10-13 12:19:59
  • 小腹大是湿气重吗

    小腹大可能与湿气重有关,但非绝对,其还可能由饮食(高糖高脂、过度进食)、缺乏运动、激素变化等因素导致,可通过结合湿气重伴随症状及排除其他因素来鉴别是否由湿气重引起,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分析判断小腹大原因,担忧时可咨询专业医生评估。 一、湿气重导致小腹大的机制 中医认为,湿气内停会影响人体的水液代谢,导致水湿在体内潴留,当水湿停聚于腹部时,可能会出现小腹大的表现。从现代医学角度看,若体内湿气重可能伴随代谢功能紊乱,例如影响脂肪代谢等,使得腹部脂肪堆积相对增多,进而出现小腹大的情况。不过,这并不是唯一的因素。 二、其他可能导致小腹大的因素 饮食方面 高糖高脂饮食:长期摄入过多高糖高脂食物,如蛋糕、油炸食品等,多余的热量会以脂肪形式储存,尤其是腹部容易成为脂肪堆积的部位。不同年龄人群均可能受此影响,年轻人若长期保持不良饮食习惯,中年后更易出现小腹大;女性在孕期或产后,若饮食不加以控制,也易因热量摄入过多导致小腹脂肪堆积。 过度进食:无论是儿童、成年人还是老年人,过度进食都会使摄入热量超过身体消耗,多余热量转化为脂肪储存,其中腹部是常见的脂肪堆积区域。 缺乏运动 各年龄段均受影响:儿童若长期缺乏户外活动,运动量不足,身体代谢减缓,脂肪易在腹部堆积;成年人工作繁忙,久坐不动,如上班族长时间坐在办公桌前,缺乏体育锻炼,腹部肌肉得不到有效锻炼,脂肪容易堆积;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活动量减少,也易出现腹部脂肪堆积导致小腹大。例如,长期久坐的办公室职员,由于每天大部分时间处于坐姿,腹部肌肉松弛,脂肪容易沉积。 激素变化 女性特殊时期:女性在青春期、孕期、更年期等特殊时期,激素水平会发生变化。青春期激素变化可能影响脂肪分布;孕期为了孕育胎儿,体内激素变化会导致身体代谢改变,腹部脂肪容易堆积;更年期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引起身体代谢率降低,脂肪更容易在腹部堆积,从而出现小腹大的情况。比如孕期女性,随着胎儿发育,腹部逐渐增大,同时体内激素变化也促使腹部脂肪增多。 三、如何鉴别小腹大是否由湿气重引起 结合其他伴随症状:湿气重的人除了小腹大,往往还可能伴有身体沉重、乏力、舌苔厚腻、大便黏腻不爽等症状。但仅靠这一点不能完全确定,还需综合其他情况。例如,一个人除了小腹大,还感觉身体沉重,活动后易疲劳,舌苔白厚腻,那么湿气重导致小腹大的可能性相对较大,但仍需进一步综合判断。 排除其他因素:要考虑是否有上述提到的饮食、运动、激素变化等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一个人小腹大,但平时饮食较为清淡,运动也较多,那么湿气重导致小腹大的可能性就相对较低,需要从其他方面寻找原因。 总之,小腹大不一定就是湿气重引起的,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分析判断。如果对自己小腹大的情况较为担忧,可咨询专业医生进行更全面的评估。

    2025-10-13 12:13:55
  • 艾灸能治类风湿吗

    艾灸对类风湿关节炎有一定作用机制、能缓解症状,但有局限性,特殊人群艾灸需注意。艾灸通过温热刺激和药物作用调节免疫功能、缓解疼痛与改善关节功能,但不能替代正规抗风湿药物治疗,病情重、关节畸形严重者作用有限;儿童艾灸要谨慎防烫伤,孕妇避免艾灸腹部相关穴位,老年人艾灸要注意温度适中及评估整体健康状况。 艾灸对类风湿关节炎症状的缓解作用 疼痛缓解:艾灸产生的温热效应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关节周围组织的营养供应,缓解因类风湿关节炎导致的关节疼痛。临床观察发现,艾灸特定穴位(如阿是穴、足三里、血海等)后,患者关节疼痛程度有所减轻,这是因为温热刺激能兴奋神经末梢,抑制疼痛信号的传导。 关节功能改善:类风湿关节炎会导致关节僵硬、活动受限,艾灸有助于改善关节的活动度。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经络气血,使关节周围的气血运行更加通畅,长期坚持艾灸对改善类风湿患者的关节功能有一定帮助。一些研究显示,接受艾灸治疗的类风湿患者在关节晨僵时间、关节活动范围等方面较未接受艾灸治疗的患者有更好的改善趋势。 艾灸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的局限性 艾灸不能替代正规的抗风湿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需要规范的药物治疗来控制病情进展,如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等药物。艾灸只能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不能单独依靠艾灸来治愈类风湿关节炎。 对于病情较重、关节畸形严重的类风湿患者,艾灸的作用相对有限。此时需要结合手术等其他治疗方法来改善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 特殊人群艾灸用于类风湿的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艾灸时需格外谨慎。儿童皮肤娇嫩,对温度的感知和耐受与成人不同,艾灸时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避免烫伤。而且儿童对艾灸的依从性较差,操作时需家长密切配合,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温和灸等轻柔的艾灸方式,同时要根据儿童的病情和身体耐受情况来决定艾灸的频率和强度,一般不建议年龄过小的儿童(如3岁以下)采用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因为其身体各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对温热刺激的反应和耐受存在较大个体差异。 孕妇:孕妇应避免艾灸腹部相关穴位,因为艾灸腹部可能会引起子宫收缩,增加流产、早产的风险。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的孕妇患者,若有艾灸需求,需在专业医生评估后,选择远离腹部的安全穴位进行温和艾灸,且要严格控制艾灸的温度和时间,密切观察孕妇的反应,确保母婴安全。 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骨质疏松等问题,艾灸时要注意温度适中,防止因皮肤感觉减退而烫伤。同时,老年人的类风湿关节炎病情可能较为复杂,可能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在艾灸前需评估老人的整体健康状况和对艾灸的耐受能力,选择合适的穴位和艾灸方法,如采用悬灸等相对温和的方式,每次艾灸时间不宜过长,以20分钟左右为宜,并且要根据老人的病情变化和身体反应及时调整艾灸方案。

    2025-10-13 12:12:20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