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焯明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擅长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呼吸疾病、血液疾病、肾脏疾病及地贫、疳积、黄疸等小儿杂病,以及小儿“治未病”调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幼承祖父家学,本科硕士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先后师从国医大师邓铁涛邓老长子广东省名中医邓中炎教授、留美博士后钱新华教授等,在公立三甲中医院儿科门诊急诊病房及我院中医科工作十多年,临床经验丰富。现兼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理事,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曾被聘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获得“广州市优秀青年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实践教学优秀教师”称号。

展开
个人擅长
擅长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呼吸疾病、血液疾病、肾脏疾病及地贫、疳积、黄疸等小儿杂病,以及小儿“治未病”调养。展开
  • 心气虚是啥原因

    心气虚的原因包括先天禀赋不足,部分人群先天心脏功能有缺陷致心气先天不足;年高体弱,老年人脏腑功能衰退致心气渐衰;疾病因素,慢性消耗性疾病长期耗伤正气及心血管疾病直接影响心气;情志失调,长期情志不舒耗伤心气;劳逸失度,过度劳累使心脏负担加重及过度安逸致气血运行不畅、心脏功能减退而致心气不足。 一、先天禀赋不足 部分人群由于先天体质因素,心脏功能在胚胎发育等过程中就存在一定缺陷,导致心气先天不足。从中医角度而言,先天之精所化之气不足,使得心的功能活动根基薄弱,这种情况在婴幼儿时期可能就会有一些潜在的心脏功能相对较弱的表现,比如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心率、心功能等方面可能较正常先天禀赋良好者有所不同,随着年龄增长,若遇到其他诱因则更易出现心气虚的相关症状。 二、年高体弱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脏腑功能逐渐衰退,心脏功能也不例外。老年人五脏皆虚,心气也会随之渐衰。从现代医学角度看,随着年龄增加,心肌细胞会有一定程度的老化,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逐渐下降,心脏的泵血功能减弱,从而导致心气不足。例如,老年人常出现的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等情况,都与心气渐虚密切相关,这是机体自然衰老过程中心气亏虚的一种体现,不同性别老年人在这一过程中并无本质差异,但女性在绝经后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可能会对心脏功能有一定影响,相对可能更易出现心气虚相关表现。 三、疾病因素 慢性消耗性疾病: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消耗性疾病,长期患病会耗伤人体正气,其中也包括心气。例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长期存在呼吸困难、气体交换障碍等问题,机体处于缺氧状态,心脏需要更努力地工作来维持全身的血液供应,长期如此会导致心气耗损;恶性肿瘤患者在肿瘤消耗以及放化疗等治疗过程中,身体虚弱,正气受损,心气也会受到影响而亏虚。 心血管疾病:某些心血管疾病会直接影响心气。比如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心脏长期处于缺血状态,会使心脏功能受损,心气不足;心肌病患者心肌本身存在病变,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异常,也会引发心气亏虚。不同年龄、性别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由于基础身体状况不同,患心血管疾病后心气亏虚的表现和发展速度可能有所不同,比如年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若基础体质较好,可能心气亏虚的进程相对较慢,但一旦患病也会较快影响心气。 四、情志失调 长期的情志不舒,如焦虑、抑郁、过度思虑等会影响心气。中医认为,怒伤肝、喜伤心等,过度的喜乐或长期的不良情绪刺激会耗伤心气。例如,长期处于高压工作环境中的人群,精神长期紧张焦虑,容易出现心气虚的症状,表现为心悸、气短等。不同性别在情志失调影响心气方面并无绝对差异,但女性相对可能更易受情绪波动影响,比如更年期女性由于内分泌等变化,情绪更容易起伏,若长期情志不舒则更易导致心气虚。 五、劳逸失度 过度劳累:长期过度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会耗伤心气。如一些体力劳动者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心脏负担加重,心气耗伤;脑力劳动者长期高强度用脑,心神过度消耗,进而影响心气。过度劳累会使身体处于一种持续的应激状态,心脏功能长期处于高负荷运转,最终导致心气不足。不同年龄的人群过度劳累对心气的影响有所不同,年轻人长期过度劳累可能会提前出现心气亏虚的倾向,而老年人本身心气就相对不足,过度劳累则会进一步加重病情。 过度安逸:相反,长期缺乏运动等过度安逸的生活方式也会导致心气不足。运动不足会使气血运行不畅,心脏功能减退,心气得不到锻炼而渐虚。比如长期久坐不动的人群,心脏的泵血功能相对较弱,容易出现心气虚相关表现,如活动后气短等。不同性别在过度安逸对心气的影响上无本质区别,但不同年龄人群受影响程度不同,老年人过度安逸可能更易出现心气虚加重的情况。

    2025-09-30 13:40:43
  • 婴儿脾虚的症状及调理分别是什么

    婴儿脾虚在消化系统方面有食欲不佳、腹胀、大便异常表现,身体状态方面有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精神状态差表现,可通过饮食调理(合理喂养、添加健脾食物)、推拿调理(摩腹、捏脊)、生活护理(注意保暖、保证充足睡眠)来调理,调理时要谨慎,遵循婴儿特点。 一、婴儿脾虚的症状 1.消化系统方面 食欲不佳:婴儿脾虚时通常会出现食欲减退的情况,表现为对吃奶或辅食的兴趣降低。这是因为脾虚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导致脾胃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能力减弱,从而使婴儿不想进食。例如,正常婴儿看到食物会有主动寻求进食的表现,而脾虚婴儿可能对食物反应淡漠。 腹胀:可能会出现腹部胀满的现象,用手触摸婴儿腹部可感觉较硬,这是由于脾胃运化失常,食物在胃肠道内不能正常运化,产生积滞,进而引起腹胀。 大便异常:大便可能会出现溏稀的情况,大便次数可能增多。这是因为脾虚不能正常运化水湿,水湿下注肠道导致大便溏薄。比如,正常婴儿的大便一般是成形且次数相对稳定的,而脾虚婴儿大便多不成形,呈稀糊状。 2.身体状态方面 面色萎黄:婴儿的面色会显得没有光泽,颜色偏黄,这是因为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虚会影响气血的生成,导致面色失于荣养。 形体消瘦:由于脾胃功能虚弱,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婴儿会出现生长发育受影响,形体较同龄正常婴儿消瘦的情况。这是因为脾胃不能很好地将摄入的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供身体生长所需。 精神状态差:可能会表现出精神倦怠、少动等情况,因为脾虚导致身体气血不足,不能很好地滋养精神,使婴儿精神状态不佳。 二、婴儿脾虚的调理 1.饮食调理 合理喂养: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母亲的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避免食用过于油腻、生冷的食物,因为母亲的饮食会通过乳汁影响婴儿。对于人工喂养的婴儿,要选择适合婴儿月龄的配方奶,按照正确的冲调比例喂养。添加辅食时,应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一种到多种的原则。可以给婴儿添加一些具有健脾作用的食物,如山药粥,山药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将山药煮烂后制成粥给婴儿食用,有助于调理脾虚。但要注意避免给婴儿过早添加不易消化的食物,如过硬、过大颗粒的食物等,以免加重脾胃负担。 2.推拿调理 摩腹:家长可以将手掌搓热后,以婴儿肚脐为中心,用手掌轻轻顺时针摩腹,每次摩腹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摩腹可以促进婴儿胃肠道的蠕动,帮助消化,起到健脾和胃的作用。 捏脊:让婴儿俯卧,家长用双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从婴儿的尾椎骨部位开始,沿着脊柱两侧向上捏提皮肤,一直捏提到颈部的大椎穴,每次捏脊3-5遍,每天可进行1-2次。捏脊能够调节婴儿的脏腑功能,对脾虚等问题有一定的调理作用。不过,进行推拿调理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损伤婴儿皮肤,且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或经过一定学习后正确操作,尤其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儿。 3.生活护理 注意保暖: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给婴儿增减衣物,尤其是腹部的保暖,因为腹部受寒容易加重脾虚的症状。婴儿的腹部如果着凉,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所以要注意避免婴儿腹部暴露在寒冷环境中。 保证充足睡眠:婴儿需要充足的睡眠来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和脏腑功能的恢复。保证婴儿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有利于婴儿脾胃功能的调理。因为睡眠时身体处于修复状态,对于脾虚婴儿来说,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脾胃功能的恢复。 特殊人群(婴儿)温馨提示:婴儿身体较为娇嫩,在进行任何调理措施时都要格外谨慎。在饮食调理中,要严格遵循婴儿的月龄特点添加辅食,避免错误喂养加重脾虚。推拿调理要由专业人员操作或经过正规学习后进行,家长不可自行盲目操作。生活护理中要密切关注婴儿的保暖和睡眠情况,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以促进婴儿脾虚情况的改善,保障婴儿健康成长。

    2025-09-30 13:40:00
  • 上火牙齿松动疼痛怎么办

    上火牙齿松动疼痛可能与牙周炎相关,不同人群患病风险有别,可通过口腔清洁(正确刷牙、用牙线等)、饮食调整(避刺激性食物、增富含维生素食物)来缓解,出现症状需及时就医检查,儿童和老年人有各自注意事项,医生会据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控制炎症。 一、明确上火牙齿松动疼痛的可能原因 上火牙齿松动疼痛可能与牙周炎等疾病相关,牙周炎是由牙菌斑中的微生物所引起的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菌斑中的细菌及其产物引发宿主免疫炎症反应,导致牙周组织破坏,出现牙龈炎症、出血、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等,当身体“上火”时(中医角度认为机体阴阳失衡,内火旺盛),可能会加重牙周炎的炎症反应,从而使牙齿松动疼痛症状更明显。不同年龄段人群发生牙周炎的风险有所不同,一般随着年龄增长,牙周组织逐渐出现生理性退变,加上口腔卫生维护情况差异,老年人相对更易受牙周炎影响;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酗酒、口腔卫生不良(如不按时刷牙、不使用牙线等)的人,患牙周炎导致上火后牙齿松动疼痛的几率更高;有基础病史如糖尿病的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会影响牙周组织的愈合和抵抗力,更容易出现牙周炎症加重,引发牙齿松动疼痛。 二、非药物干预措施 (一)口腔清洁 1.正确刷牙:使用软毛牙刷,采用巴氏刷牙法,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每天早晚各刷一次。巴氏刷牙法能有效清洁牙齿表面及牙龈沟内的菌斑,对于上火引发的牙齿松动疼痛,保持口腔清洁可减少细菌进一步滋生,缓解炎症。不同年龄人群刷牙方法类似,但儿童可能需要家长协助监督;老年人若手部灵活性差,可选择电动牙刷等辅助工具。 2.使用牙线或间隙刷:每天使用牙线清理牙齿邻面的食物残渣和菌斑,对于牙缝较大或存在牙龈退缩的情况,间隙刷是更好的选择。通过清洁邻面,能进一步降低邻面菌斑堆积引发炎症的风险,有助于减轻牙齿松动疼痛相关的炎症。 (二)饮食调整 1.避免刺激性食物:减少食用辛辣、过热、过冷等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火锅、冰糕等。这些食物会刺激牙龈及牙周组织,加重炎症反应,导致牙齿松动疼痛加剧。不同生活方式人群都应注意避免此类食物,比如经常熬夜、饮食不规律的人群更要严格控制。 2.增加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摄入:多吃新鲜蔬菜(如菠菜、西兰花等)和水果(如橙子、苹果等),维生素C等营养素有助于维持牙龈组织的健康,增强牙龈的抵抗力,辅助减轻炎症,缓解牙齿松动疼痛。 三、及时就医检查 一旦出现上火牙齿松动疼痛情况,应及时前往口腔科就诊。医生会进行详细的口腔检查,包括牙周探诊(检查牙周袋深度、附着丧失等情况)、X线检查(了解牙槽骨吸收程度)等,以明确牙周炎的严重程度。对于不同年龄段患者,检查时的配合度可能不同,儿童可能需要安抚情绪配合检查;老年人要注意其身体整体状况,可能需要更细致的检查流程。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可能包括局部的牙周治疗,如龈上洁治(清除牙齿表面的菌斑、牙结石等)、龈下刮治(深入牙周袋内清除龈下菌斑和牙结石)等,以控制牙周炎症,减缓牙齿松动的进展。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上火牙齿松动疼痛时,家长要特别注意其口腔卫生的监督。儿童可能不太能自觉做好刷牙等口腔清洁工作,家长需帮助其养成良好习惯。同时,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选择口腔护理产品时要避免使用含有刺激性成分的产品,且要防止儿童因牙齿松动疼痛而过度哭闹导致二次损伤。 (二)老年人 老年人牙齿松动疼痛时,要关注其全身健康状况,尤其是是否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牙周炎的治疗和恢复相对较慢,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血糖等指标,遵循医生制定的综合治疗方案,同时注意口腔护理的持续性和规范性,家人可给予协助和监督。

    2025-09-30 13:39:28
  • 儿童鼻子不通气推拿

    儿童鼻子不通气可通过推拿开天门、推坎宫、揉迎香穴等穴位缓解,推拿时要注意操作环境、操作者手部、力度把控及配合其他措施,不同年龄儿童推拿有不同特点,婴儿期要轻柔,幼儿期力度适中,学龄前期可据耐受调整,若由严重疾病致鼻子不通气需及时就医。 一、儿童鼻子不通气推拿的常用穴位及操作方法 (一)开天门 1.位置: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2.操作方法:术者用两拇指螺纹面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约推30-50次。通过刺激该穴位,可起到疏风解表、开窍醒神的作用,对于儿童因外感等原因引起的鼻子不通气有一定缓解作用,从解剖生理角度看,刺激该部位可能对神经反射等产生影响,进而改善鼻腔通气状况。 (二)推坎宫 1.位置: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横线。 2.操作方法:术者用两拇指螺纹面从眉头向眉梢分推,约推30-50次。此操作能疏风解表、醒脑明目,对儿童鼻子不通气伴有外感症状有一定调理作用,通过对局部经络的刺激,可能促进气血流通,改善鼻腔周围的气血状态。 (三)揉迎香穴 1.位置: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2.操作方法:用食指或中指螺纹面揉该穴位,约揉1-3分钟。迎香穴是治疗鼻病的常用穴位,揉按此穴可通利鼻窍,从中医理论角度,通过刺激该穴位能调节局部气血,改善鼻腔通气,现代医学角度可能与对局部神经的刺激等有关,促进鼻腔黏膜的血液循环等。 二、推拿时的注意事项 (一)操作环境 1.推拿时应选择温暖、舒适的环境,避免儿童受凉。因为儿童自身体温调节能力相对较弱,在较冷环境中操作可能导致儿童不适,影响推拿效果,甚至可能加重鼻子不通气等症状。 (二)操作者手部 1.操作者的手部要温暖,指甲应修剪圆润,避免划伤儿童皮肤。儿童皮肤娇嫩,温暖的手部可让儿童感觉舒适,圆润的指甲能防止在推拿过程中损伤儿童皮肤。 (三)力度把控 1.推拿力度要适中,根据儿童的年龄、体质等调整。一般年龄较小的儿童力度宜轻,体质较弱的儿童也不宜过重。因为儿童的骨骼、肌肉等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过重的力度可能会对儿童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而力度过轻则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推拿效果。例如,对于新生儿或半岁以内的婴儿,推拿力度更要轻柔,以能感觉到局部组织的轻微反应为宜。 (四)配合其他措施 1.如果儿童鼻子不通气是由于严重的疾病引起,如先天性鼻腔畸形等,单纯推拿可能无法解决问题,此时应及时就医,不能仅依赖推拿治疗。同时,要注意保持儿童鼻腔的清洁,可适当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等辅助措施,但推拿操作本身要遵循上述原则进行。 三、不同年龄儿童推拿的特点及应对 (一)婴儿期(0-1岁) 1.婴儿期儿童皮肤薄嫩,在推拿时更要注意力度轻柔。开天门、推坎宫等操作的频率和力度都要比较大儿童轻很多。例如开天门时,用拇指轻轻交替直推即可,频率控制在每分钟30-40次左右。因为婴儿的肌肉、骨骼等还处于发育阶段,过度用力推拿可能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 (二)幼儿期(1-3岁) 1.幼儿期儿童相对能配合一些推拿操作,但仍要注意力度适中。在揉迎香穴等操作时,力度可较婴儿期稍大,但也不宜过重。此阶段儿童鼻子不通气可能更多与感冒等常见疾病相关,通过推拿配合日常护理,如保证充足睡眠等,可促进康复。例如在感冒引起鼻子不通气时,除了推拿外,要让幼儿多休息,适当增加水分摄入等。 (三)学龄前期(3-6岁) 1.学龄前期儿童对推拿的配合度有所提高,推拿力度可进一步根据其耐受程度调整。此阶段儿童鼻子不通气的原因可能更为多样,在推拿的同时,要关注其生活方式,如是否有不良的擤鼻习惯等,引导儿童正确擤鼻等,以更好地缓解鼻子不通气症状。比如,如果儿童有不正确的擤鼻方式,可能会加重鼻腔不适,在推拿的同时要纠正其擤鼻方法。

    2025-09-30 13:38:52
  • 如何区分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

    可从症状表现和舌苔脉象两方面区分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风寒感冒一般轻度发热或无发热、明显怕冷、流清涕、咳嗽声重且咯痰清稀色白,舌苔薄白,脉象浮紧;风热感冒发热较明显、有怕热表现、流黄涕、咳嗽咳痰不爽且痰黄黏稠,舌苔薄黄,脉象浮数。 一、从症状表现区分 (一)风寒感冒 发热情况:一般是轻度发热或无明显发热,这是因为风寒之邪侵袭人体,阻碍阳气的正常宣发,人体体温调节相对处于较平和状态,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风寒感冒时发热程度通常相对成人更不显著,多为低热或无发热。 怕冷情况:明显怕冷,需加衣盖被,这是由于风寒外束肌表,卫阳被遏,肌表失于温煦,不同性别人群感受风寒后怕冷表现无本质差异,但体质较弱者可能怕冷更明显,且生活方式上若平素保暖不佳者在感受风寒时怕冷症状会更突出。 流涕情况:流清涕,清涕是因为风寒之邪侵袭,肺窍受影响,津液代谢相对清晰,儿童风寒感冒流清涕较为常见,成人也同理,病史方面若既往有风寒侵袭相关感冒经历者,此次感冒流涕更易为清涕。 咳嗽情况:咳嗽声重,咯痰清稀色白,这是因为风寒犯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儿童咳嗽时可能因不会准确表达而表现为咳痰不利、呼吸音重等,不同生活方式下,若经常处于寒冷潮湿环境者,风寒感冒咳嗽更易出现且症状相对较重。 (二)风热感冒 发热情况:发热较明显,体温可较高,这是因为风热之邪属阳邪,易生热,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风热感冒发热相对更常见且体温上升较快,成人风热感冒发热程度个体有差异,但一般较风寒感冒发热更显著,女性在月经前后等特殊生理时期,若感受风热之邪,发热可能更易加重。 怕热情况:有怕热表现,愿意揭开衣物等,这是因为风热之邪在表,人体有热象,生活方式上若平素喜食辛辣、体质偏热者,感受风热之邪后怕热症状更明显,病史方面若既往有风热相关感冒病史者,此次感冒怕热症状更突出。 流涕情况:流黄涕,黄涕是因为风热之邪侵袭,化热伤津,津液变为黄浊,儿童风热感冒流黄涕相对成人可能稍晚出现,不同性别在这方面无本质差异,生活方式中常处于高温环境工作者,风热感冒流涕更易为黄涕。 咳嗽情况:咳嗽咳痰不爽,痰黄黏稠,这是因为风热犯肺,肺受热灼,炼液为痰,儿童咳嗽时可能表现为咳嗽频繁、痰难以咳出等,体质强壮者在风热感冒时咳嗽咳痰相对更明显,病史中曾有过风热犯肺导致咳嗽咳痰病史者,此次感冒咳嗽咳痰更符合风热特点。 二、从舌苔脉象区分 (一)风寒感冒 舌苔:舌苔薄白,这是因为风寒之邪在表,尚未化热,影响舌苔的生成和表现,不同年龄人群舌苔薄白表现基本一致,儿童舌苔相对成人更娇嫩,但风寒感冒时仍多表现为薄白苔,女性在孕期等特殊生理时期,若患风寒感冒,舌苔薄白表现可能因体质变化稍有不同,但总体仍以薄白苔为主。 脉象:脉浮紧,浮脉主表,紧脉主寒,提示风寒之邪在表,正邪相争,不同年龄人群脉象感受略有差异,儿童脉诊相对较难把握,但浮紧脉的总体意义不变,男性在体力劳动后等情况,若患风寒感冒,脉象浮紧可能更易体现,病史中既往感受风寒后脉现浮紧者,此次感冒脉象更可能出现浮紧。 (二)风热感冒 舌苔:舌苔薄黄,这是因为风热之邪有化热的趋势,影响舌苔表现为黄色,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舌苔薄黄可能相对成人出现稍晚,女性在更年期等内分泌变化时期,若患风热感冒,舌苔薄黄可能更明显,生活方式上常熬夜、情绪易激动者,风热感冒时舌苔薄黄更常见。 脉象:脉浮数,浮脉主表,数脉主热,提示风热之邪在表且有热象,不同年龄人群脉象数的程度有差异,儿童风热感冒时脉浮数相对成人可能脉率稍快,男性在运动后等情况,若患风热感冒,脉象浮数可能更易察觉,病史中既往有风热感冒且脉现浮数者,此次感冒脉象更符合风热特点。

    2025-09-30 13:37:2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