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擅长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呼吸疾病、血液疾病、肾脏疾病及地贫、疳积、黄疸等小儿杂病,以及小儿“治未病”调养。
向 Ta 提问
幼承祖父家学,本科硕士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先后师从国医大师邓铁涛邓老长子广东省名中医邓中炎教授、留美博士后钱新华教授等,在公立三甲中医院儿科门诊急诊病房及我院中医科工作十多年,临床经验丰富。现兼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理事,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曾被聘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获得“广州市优秀青年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实践教学优秀教师”称号。
展开-
湿气重吃什么
不同食物和茶饮有祛湿等不同功效,谷物杂粮类的薏米、玉米,蔬菜类的冬瓜、芹菜,水果类的菠萝、苹果,茶饮类的红豆薏米茶、荷叶茶各有特点及食用注意事项,如薏米性凉脾胃虚寒者不宜过量,儿童食菠萝需谨慎等。 一、谷物杂粮类 1.薏米:薏米具有利水渗湿的功效。从现代医学角度看,薏米中含有的多种营养成分有助于促进机体水分代谢。薏米可以煮粥食用,如薏米红豆粥,对于湿气重的人群,长期适量食用有一定帮助,但脾胃虚寒者需注意不宜过量食用,因为薏米性凉,可能加重虚寒症状。 2.玉米:玉米是常见的谷物,其膳食纤维含量较高,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身体排出废物,间接有助于减轻体内湿气。玉米可以煮食,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均可食用,但对于儿童,要注意避免整粒吞食,防止呛咳。 二、蔬菜类 1.冬瓜:冬瓜有利水消肿的作用。冬瓜中水分含量高,且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做成冬瓜汤,例如冬瓜海带汤,湿气重的人常喝有助于排出体内多余水分。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冬瓜,但脾胃虚寒者不宜过量,因为冬瓜性微寒,可能导致脾胃不适。 2.芹菜:芹菜不仅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还具有一定的祛湿作用。芹菜可以清炒,也可以凉拌。对于不同性别而言,一般人群食用芹菜都有好处,但女性在月经期间需注意适量,避免过多食用性凉的芹菜导致痛经等不适。 三、水果类 1.菠萝:菠萝中含有菠萝蛋白酶,有助于消化,同时其利尿作用也能帮助身体排出湿气。不过,菠萝中含有一些易引起过敏的成分,过敏体质者食用前需用盐水浸泡,而且不宜过量食用,以免引起肠胃不适。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食用菠萝需谨慎,避免过敏等情况发生。 2.苹果:苹果富含果胶等成分,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身体代谢废物,对湿气的排出有一定辅助作用。一般人群均可食用苹果,但肠胃功能较弱的人群,尤其是老年人和儿童,食用时要注意适量,避免过多食用导致消化不良。 四、茶饮类 1.红豆薏米茶:红豆和薏米搭配制成的茶饮,有较好的祛湿功效。红豆能利水消肿,薏米能渗湿健脾。对于不同年龄人群,成年人可每日适量饮用,但儿童不宜过早饮用此类茶饮,因为儿童脾胃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过量饮用可能影响脾胃功能。 2.荷叶茶:荷叶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荷叶茶可以直接用干荷叶泡水饮用,湿气重的人饮用有一定帮助。不过,体质虚寒者不宜饮用过多荷叶茶,因为荷叶性凉,可能加重虚寒症状,在年龄方面,儿童一般不建议饮用荷叶茶,除非有医生特殊指导。
2025-10-16 12:49:53 -
小儿推拿积食的手法
小儿积食可通过清胃经、揉板门、摩腹、揉中脘、按揉足三里等推拿方法调理,清胃经可清泻胃火,揉板门能健脾和胃消食,摩腹促进胃肠蠕动,揉中脘健脾和胃消食导滞,按揉足三里健脾和胃等。 一、清胃经 1.操作方法:家长用拇指螺纹面着力,从小儿腕横纹桡侧端(胃经穴位置)向拇指根方向直推,操作100-300次。 2.作用及原理:胃经穴与脾胃相关,通过直推胃经能清泻胃火,改善小儿因积食导致的口臭、胃脘部胀满等症状,从中医经络理论角度,刺激该经络穴位可调节脾胃功能。 二、揉板门 1.操作方法:用拇指端揉小儿大鱼际平面(板门穴位置),揉动频率为每分钟100-200次,揉3-5分钟。 2.作用及原理:板门穴是小儿推拿中调理脾胃的重要穴位,揉板门能健脾和胃、消食化滞,对于小儿积食引起的食欲不振、腹胀等有良好的缓解作用,通过揉按该穴位可促进脾胃运化功能。 三、摩腹 1.操作方法:家长用手掌掌面,以小儿肚脐为中心,做环形摩动。摩动时力度要适中,频率每分钟100-120次,摩腹时间为5-10分钟。 2.作用及原理:摩腹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改善胃肠消化功能。从现代医学角度看,通过腹部的环形按摩能促进腹腔内气血运行,帮助消化食物,缓解积食引起的腹部不适。对于不同年龄段小儿,要注意根据其腹部皮肤情况调整力度,新生儿及小婴儿力度宜轻,随着年龄增长可适当增加力度,但仍以小儿感觉舒适为准。 四、揉中脘 1.操作方法:用拇指或掌根揉小儿上腹部,脐上4寸处(中脘穴位置),揉动频率每分钟120-160次,揉2-5分钟。 2.作用及原理:中脘穴是任脉上的穴位,也是脾胃经的募穴,揉中脘能健脾和胃、消食导滞,对小儿积食导致的恶心、呕吐、腹胀等有改善作用,能调节脾胃的气机升降,增强脾胃的消化功能。在操作时要注意根据小儿腹部肌肉厚度等调整揉按的力度,低龄儿童更需轻柔操作。 五、按揉足三里 1.操作方法:用拇指端按揉小儿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足三里穴位置),按揉频率每分钟100-120次,每侧按揉1-3分钟。 2.作用及原理: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是强壮保健要穴。按揉足三里能健脾和胃、扶正培元、通经活络,对于小儿积食引起的消化不良、身体虚弱等有调理作用,通过刺激该穴位可以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帮助消化积食。对于不同年龄小儿,按揉力度要合适,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可稍用些力,但以小儿能耐受为准。
2025-10-16 12:48:37 -
木瓜的药性与功能主治
木瓜味酸性温归肝脾经含木瓜蛋白酶等成分具舒筋活络功效可缓解湿痹拘挛筋脉拘挛也有和胃化湿作用能改善暑湿吐泻转筋挛痛孕妇应经医生评估后谨慎用过敏体质者需警惕过敏反应儿童需专业医生指导下明确适应证时谨慎用食用需适量过量可致胃肠不适基础病史者需关注自身反应。 一、木瓜的药性 木瓜味酸,性温,归肝、脾经。其药性特点源于所含的化学成分,如木瓜蛋白酶、番木瓜碱等,这些成分赋予了木瓜特定的药理基础。 二、功能主治 (一)舒筋活络 1.湿痹拘挛:现代研究表明,木瓜中的有效成分对湿邪阻滞经络引起的关节肌肉拘挛、疼痛有缓解作用。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发现,其能改善因湿痹导致的腰膝关节酸重疼痛等症状,通过调节机体的炎症反应及肌肉关节的代谢来发挥作用。 2.筋脉拘挛:对于暑湿等外邪侵袭引发的筋脉拘挛情况,木瓜可发挥舒筋活络之功。相关药理研究显示,其成分能影响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传导,从而缓解筋脉拘挛状态。 (二)和胃化湿 1.暑湿吐泻:木瓜适用于暑湿之邪侵犯脾胃引起的呕吐、泄泻等症状。研究发现,木瓜对胃肠功能有一定调节作用,能改善暑湿导致的胃肠功能紊乱,通过促进胃肠蠕动的适度调整及抑制异常的分泌来缓解吐泻症状。 2.转筋挛痛:在因湿浊等因素引起的肢体转筋挛痛方面,木瓜可发挥和胃化湿、舒筋止痛的效果,其成分参与机体水液代谢及肌肉关节的气血运行调节,以减轻转筋挛痛状况。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孕妇 孕妇应谨慎使用木瓜,因为现代研究提示木瓜可能具有一定兴奋子宫的作用,虽其作用程度因个体及食用量等存在差异,但为避免对妊娠产生潜在不良影响,孕妇需在医生评估后谨慎抉择是否使用含木瓜的相关制品。 (二)过敏体质者 过敏体质者使用木瓜时需高度警惕过敏反应。由于个体差异,部分过敏体质者可能对木瓜中的某些成分产生过敏,表现为皮肤瘙痒、皮疹、呼吸急促等不适,若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接触,并及时就医。 (三)儿童 儿童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应避免随意使用木瓜相关制剂。若有医疗需求,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且明确有相应适应证时,经严格评估后谨慎使用,以保障儿童用药安全,防止因不当使用对儿童机体造成不良影响。 (四)其他情况 在生活方式方面,食用木瓜需注意适量,过量食用可能引发胃肠道不适,如腹痛、腹泻等。对于有基础病史者,如胃肠道疾病患者等,食用木瓜时也需关注自身身体反应,若出现不适需及时调整食用量或就医咨询。
2025-10-16 12:48:16 -
脚心、手心热是什么原因
手脚心热可由生理性因素如剧烈运动或高温引发;病理性因素包含阴虚火旺(中医因阴液亏虚虚热内生,现代医学与慢性消耗性疾病等相关)、感染性疾病初期、内分泌代谢病(像甲亢代谢亢进致热)、慢性疾病(比如肺结核慢性炎症致阴虚发热);不同人群里儿童因脾胃弱饮食积滞或感染易出现,女性更年期因激素波动内分泌失调阴虚火旺,老年人脏腑衰退阴虚火旺且需关注慢性病。 一、生理性因素 1.剧烈运动或高温环境:人体在剧烈运动后,肌肉产热增加,或处于高温环境时,身体通过皮肤散热,手脚心作为体表散热的重要部位,可能出现发热感,此为正常生理调节现象,休息或脱离高温环境后多可缓解。 二、病理性因素 (一)阴虚火旺 1.中医角度:中医认为阴液亏虚,不能制约阳气,虚热内生,可表现为手脚心热,常伴潮热(午后或夜间发热明显)、盗汗(入睡后汗出,醒后汗止)、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状,常见于久病伤阴、过度劳累或年老体衰者。 2.现代医学关联: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内分泌功能紊乱等可能与阴虚火旺导致的手脚心热相关,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因代谢亢进,易出现虚热表现。 (二)感染性疾病 1.急性感染初期: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感染人体后,机体启动免疫反应,早期可能出现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表现为手脚心热,常伴畏寒、乏力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体温升高。 (三)内分泌代谢疾病 1.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机体代谢率增高,产热增加,可出现手脚心热,还常伴有多汗、心慌、消瘦等表现。 (四)慢性疾病 1.肺结核: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可引起机体长期慢性炎症反应,出现阴虚发热症状,表现为手脚心热,常伴咳嗽、咳痰、咯血、消瘦等。 三、不同人群特点 (一)儿童 1.饮食因素:儿童脾胃功能较弱,若饮食不节导致积食,食物积滞化热,可出现手脚心热,常伴食欲不振、腹胀、口臭等表现。 2.感染特点: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易受病毒、细菌感染,感染初期手脚心热较常见,需密切观察体温及其他伴随症状。 (二)女性更年期 1.激素变化:更年期女性雌激素水平波动,易出现内分泌失调,导致阴虚火旺,表现为手脚心热,常伴情绪波动、潮热、睡眠障碍等。 (三)老年人 1.脏腑功能衰退:老年人脏腑功能减退,阴液渐亏,易出现阴虚火旺,导致手脚心热,同时需关注是否合并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这些疾病可能影响机体代谢,加重手脚心热症状。
2025-10-16 12:47:23 -
艾灸哪里有助于长高
足三里、关元、肾俞等穴位艾灸对长高可能有一定益处,如足三里调节脾胃助营养吸收、关元调节内分泌、肾俞激发肾气,但艾灸对长高作用有限,不能替代综合促进生长发育措施,儿童有生长发育问题应及时就医,且儿童艾灸相关穴位需注意操作安全,同时儿童长高还需保证充足睡眠、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等。 一、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从循证医学角度来看,有研究表明,刺激足三里穴可能对促进生长发育有一定益处。它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刺激方法可采用艾灸,一般每次艾灸10-15分钟,以局部皮肤有温热感但不灼痛为宜。对于儿童来说,通过艾灸足三里穴,可能有助于调节脾胃功能,而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良好有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从而为身体的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不过,儿童进行艾灸时需由专业人员操作或在成人监护下进行,避免烫伤。 二、关元穴 关元穴属任脉,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艾灸关元穴对长高也可能有一定帮助。相关研究发现,艾灸关元穴可以调节人体的内分泌系统等功能。内分泌系统中的一些激素对于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比如生长激素等。艾灸关元穴时同样采用温和灸的方法,每次艾灸时间可控制在10-15分钟。但需要注意的是,儿童在艾灸关元穴时要特别注意温度的控制,因为儿童皮肤相对娇嫩,防止因艾灸温度过高造成皮肤损伤。 三、肾俞穴 肾俞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肾为先天之本,主生长发育和生殖。艾灸肾俞穴可能有助于激发肾气,促进生长发育。研究显示,艾灸肾俞穴可以改善肾脏的功能状态,从而对身体的生长发育产生积极影响。艾灸肾俞穴时,可采取俯卧位,艾灸距离皮肤约3-5厘米,每次艾灸10-15分钟。儿童艾灸肾俞穴时,要确保其体位舒适,并且监护人要密切关注艾灸过程,防止儿童乱动导致烫伤。 需要强调的是,艾灸对于长高的作用是有限的,它不能替代正规的医疗干预等促进生长发育的综合措施。而且不同个体对艾灸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除了艾灸相关穴位外,还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保证蛋白质、钙、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摄入)以及适当的运动等,这样才能更有利于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如果儿童存在明显的生长发育迟缓等问题,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正规的医学评估与治疗,而不是单纯依赖艾灸。
2025-10-16 12:4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