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焯明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擅长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呼吸疾病、血液疾病、肾脏疾病及地贫、疳积、黄疸等小儿杂病,以及小儿“治未病”调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幼承祖父家学,本科硕士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先后师从国医大师邓铁涛邓老长子广东省名中医邓中炎教授、留美博士后钱新华教授等,在公立三甲中医院儿科门诊急诊病房及我院中医科工作十多年,临床经验丰富。现兼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理事,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曾被聘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获得“广州市优秀青年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实践教学优秀教师”称号。

展开
个人擅长
擅长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呼吸疾病、血液疾病、肾脏疾病及地贫、疳积、黄疸等小儿杂病,以及小儿“治未病”调养。展开
  • 中医怎么治疗荨麻疹

    中医治疗荨麻疹有中药内服和针灸治疗等方法,中药内服依证型选方,针灸包括体针和耳针;中医治疗具注重整体调理、可减少复发的优势,治疗期间要注意避免易致敏食物,不同人群需特殊注意,针灸要选正规机构由专业医生操作且注意相关事项。 根据荨麻疹的不同证型选用相应中药。如风热犯表证,常见症状为风团色红,灼热剧痒,遇热加重,可选用消风散加减,方中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蜕疏风清热;苍术、苦参、石膏、知母清热燥湿、清热泻火;当归、生地、胡麻仁养血活血润燥。若为风寒束表证,表现为风团色白,遇寒加重,得暖则减,可选用麻黄桂枝各半汤加减,麻黄、桂枝、白芍、生姜辛温解表,杏仁、甘草宣肺平喘、调和诸药。对于血虚风燥证,症见风团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午后或夜间加重,伴心烦易怒、口干,可选用当归饮子加减,当归、生地、白芍、川芎养血活血,防风、荆芥、白蒺藜、黄芪祛风止痒、益气固表。 针灸治疗 体针:选取曲池、合谷、血海、膈俞、足三里等穴位。曲池、合谷为手阳明经穴位,有疏风清热作用;血海、膈俞属足太阴脾经和足太阳膀胱经,“血行风自灭”,能调理气血;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可补益脾胃。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 耳针:取肺、肾上腺、皮质下、风溪等耳穴。肺经与皮毛相表里,耳穴肺能调节肺经气血;肾上腺有抗炎抗过敏作用;皮质下调节神经功能;风溪为治疗荨麻疹的特定穴。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日按压数次。 中医治疗荨麻疹的优势及注意事项 优势 中医治疗荨麻疹注重整体调理,不仅能缓解荨麻疹发作时的症状,还能从调节人体的气血、脏腑功能等整体状态入手,减少复发。例如通过中药内服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等,从根源上改善容易发生荨麻疹的体质。 注意事项 患者在治疗期间要注意避免食用辛辣、海鲜等易致敏食物,不同年龄、性别患者需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饮食,比如儿童应避免食用过多膨化食品、辛辣零食等;女性在经期等特殊时期用药需咨询医生,因为中药成分可能会对经期产生影响;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如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在选用中药时要考虑药物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针灸治疗时要选择正规医疗机构,由专业医生操作,以确保安全。对于儿童等特殊人群,针灸时要更加轻柔,安抚其情绪,避免因紧张不配合导致意外情况。同时要注意针灸部位的清洁,防止感染。

    2025-10-16 12:30:19
  • 冬虫夏草的禁忌是什么

    不同人群服用冬虫夏草有禁忌,健康人群过量服用可能致代谢失衡、过敏,儿童、孕妇不宜服,患自身免疫性疾病、出血性疾病者及服药者服冬虫夏草也有风险。 一、健康人群服用冬虫夏草的禁忌 (一)过量服用风险 健康人群若过量服用冬虫夏草可能会带来不适。有研究表明,长期大量服用可能会影响机体的正常代谢平衡,例如可能导致胃肠道不适,出现腹胀、恶心等症状,这是因为过量的冬虫夏草成分超出了胃肠道正常的消化吸收负荷能力。 (二)过敏人群禁忌 对于本身属于过敏体质的健康人,服用冬虫夏草存在过敏风险。有过敏体质的人接触冬虫夏草后,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皮疹、呼吸困难等,这是由于个体免疫系统对冬虫夏草中的某些成分产生了过度的免疫应答。 二、特殊人群服用冬虫夏草的禁忌 (一)儿童群体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其身体各器官功能尚未完全成熟稳定。目前缺乏儿童安全服用冬虫夏草的足够临床数据支持,且儿童的代谢和免疫系统与成人不同,服用冬虫夏草可能会对儿童尚未发育完善的器官造成未知影响,所以不建议儿童服用冬虫夏草。 (二)孕妇群体 孕妇在孕期身体处于特殊的生理状态,体内激素水平等发生变化。目前关于孕妇服用冬虫夏草对胎儿及自身的影响研究尚不明确,为了避免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如对胎儿发育产生不确定影响等,孕妇应避免服用冬虫夏草。 (三)患有特定疾病的人群 1.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者: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处于异常活跃或紊乱状态,冬虫夏草可能会调节免疫系统,对于此类患者可能会干扰原本的免疫平衡,加重病情。例如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患者,其免疫系统已经出现异常,服用冬虫夏草可能会影响病情的稳定。 2.患有出血性疾病者:冬虫夏草具有一定的抗凝作用相关研究显示,出血性疾病患者如血友病患者等,服用冬虫夏草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出血风险,因为其可能会影响凝血功能,不利于病情的控制。 3.正在服用其他药物者:如果正在服用其他药物,冬虫夏草可能与某些药物发生相互作用。例如可能与抗凝血药物产生协同抗凝作用,增加出血倾向;或者与某些降血糖药物相互作用,影响血糖的控制等,所以在服用其他药物期间,如需服用冬虫夏草应谨慎,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因为药物相互作用可能会改变药物的代谢途径或药效,从而影响健康。

    2025-10-16 12:29:53
  • 半月板损伤扎针灸可以治愈吗

    半月板损伤扎针灸难单纯治愈,针灸可调节气血等但对半月板本身解剖结构修复有限,半月板损伤正规治疗有保守和手术,不同人群针灸治疗有特点,半月板损伤需综合治疗,针灸可作辅助缓解症状促康复但不能替代主要治疗。 针灸对半月板损伤的作用机制 针灸主要是通过刺激人体穴位,起到调节气血、疏通经络、缓解疼痛等作用。对于半月板损伤引起的疼痛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效果。有研究表明,针灸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过程,但这对于半月板本身的解剖结构修复作用有限。 半月板损伤的正规治疗方式 保守治疗:对于损伤较轻的患者,可采取休息、制动、物理治疗(如热敷、超短波等)、药物治疗(主要是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如布洛芬等,但需谨慎使用,尤其要考虑年龄因素,儿童一般不建议使用此类药物)等。但保守治疗适用于损伤程度较轻的情况,对于损伤较严重的半月板,保守治疗往往难以使其恢复正常结构。 手术治疗:当半月板损伤较严重时,如半月板撕裂等,通常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半月板缝合术、半月板部分切除术等。手术是修复半月板损伤的重要手段,能从解剖结构上对损伤的半月板进行修复或处理。 不同人群半月板损伤针灸治疗的特点 儿童:儿童半月板损伤相对较少见,若发生半月板损伤,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针灸治疗需更加谨慎。一般优先考虑非侵入性的保守治疗方法,如适当休息、简单的物理康复等,针灸治疗需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严格控制针灸的刺激强度等,因为儿童的机体耐受性与成人不同。 成人:成人半月板损伤后,针灸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配合其他治疗方法。但要根据损伤的具体情况来综合判断针灸的应用。如果是急性损伤期,疼痛较为明显时,针灸可以缓解疼痛症状;在康复期,针灸有助于促进局部组织的恢复。 老年人:老年人半月板损伤往往合并有膝关节的退变等情况。针灸对于缓解老年人半月板损伤引起的疼痛等症状有一定帮助,但在治疗过程中要考虑老年人的身体机能状况,如是否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等,针灸的刺激要适度,避免因针灸操作导致老人出现不适反应。 总之,半月板损伤仅靠扎针灸一般不能完全治愈,需根据半月板损伤的具体情况采取综合的治疗措施,针灸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和促进康复,但不能替代正规的主要治疗方法。

    2025-10-16 12:29:14
  • 胸痞胀满什么意思

    胸痞胀满是一种中医病症,指胸部感到痞闷胀满,有时还会伴有疼痛,其病因包括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逸失调、感受外邪等,症状有胸部痞闷、疼痛、嗳气、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治疗方法有中医治疗、针灸治疗、饮食调理、情志调节等,预防方法包括饮食有节、情志调摄、劳逸结合、注意保暖等。 胸痞胀满是一种中医病症,指的是胸部感到痞闷胀满,有时还会伴有疼痛的症状。以下是关于胸痞胀满的一些信息: 1.病因: 饮食不节:暴饮暴食、过食肥甘厚味、饮酒过度等,导致脾胃受损,运化失常,痰湿内生,阻塞气机。 情志失调:长期抑郁、恼怒、焦虑等,导致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横逆犯胃,胃气上逆。 劳逸失调:过度劳累或过度安逸,导致脾胃虚弱,运化无力,气机壅滞。 感受外邪:外感风寒、风热等邪气,侵犯肺卫,肺气失宣,气机不利,也可导致胸痞胀满。 2.症状: 胸部痞闷:感觉胸部胀满不适,如有物堵塞。 疼痛:疼痛可表现为胀痛、隐痛、刺痛等,疼痛部位可固定或游走。 嗳气:常伴有嗳气、呃逆等症状,胃气上逆则呃逆,肝气犯胃则嗳气。 恶心呕吐:脾胃功能失调,胃气上逆,可导致恶心呕吐。 食欲不振:脾胃运化失常,可导致食欲不振。 3.治疗: 中医治疗:根据病因和症状的不同,中医可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消食导滞、疏肝理气、健脾祛湿、化痰开窍等。常用的中药有山楂、神曲、麦芽、陈皮、青皮、柴胡、郁金、白术、茯苓等。 针灸治疗:针灸可调节人体的气血、经络,缓解胸痞胀满的症状。常用的穴位有中脘、内关、足三里、脾俞、胃俞等。 饮食调理:饮食应清淡易消化,避免暴饮暴食、过食肥甘厚味、饮酒过度等。可多食用一些健脾祛湿的食物,如薏苡仁、山药、芡实、扁豆等。 情志调节: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和过度安逸,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4.预防: 饮食有节:避免暴饮暴食、过食肥甘厚味、饮酒过度等。 情志调摄: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抑郁、恼怒、焦虑等。 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和过度安逸,适当参加体育锻炼。 注意保暖:避免外感风寒、风热等邪气,注意保暖。 总之,胸痞胀满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有节、情志调摄、劳逸结合、注意保暖等,以预防胸痞胀满的发生。

    2025-10-16 12:28:08
  • 紫苏叶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紫苏叶具解表散寒功效可缓解风寒感冒初起恶寒发热无汗等症状,能协调脾胃气机改善外感风寒兼脾胃气滞的胸闷恶心呕吐等不适,其提取物对多种常见细菌有抑制作用可预防辅助治疗细菌感染病症但不能替代正规抗菌治疗,孕妇风寒感冒兼脾胃气滞可中医师辨证后谨慎用需控量时间,儿童不建议自行用需医生指导,老年人用应遵医嘱按自身健康状况调整以保障用药安全。 一、解表散寒 紫苏叶中含有的挥发油等成分具有促进汗腺分泌的作用,可帮助机体散热,对于风寒感冒初起出现的恶寒、发热、无汗等症状有一定缓解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其能通过调节机体体温调节机制发挥散寒解表功效,例如相关实验表明紫苏叶提取物可影响体温调节中枢相关信号通路,从而实现解表散寒效果,适用于因外感风寒邪气导致的表证初期情况,但需结合具体病情及个体差异合理应用。 二、行气和胃 紫苏叶能够协调脾胃气机,对外感风寒兼脾胃气滞引起的胸闷、恶心、呕吐等不适有改善作用。其所含成分可对胃肠道平滑肌产生调节作用,缓解胃肠痉挛,减轻恶心呕吐症状。以孕期女性为例,若因妊娠反应出现恶心不适且属外感风寒兼脾胃气滞证型,可在中医师辨证后谨慎使用紫苏叶辅助缓解,但需注意不同孕期阶段及个体体质差异,严格遵循中医诊疗规范。 三、抗菌消炎 研究发现紫苏叶提取物对多种常见细菌具有抑制作用,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能抑制细菌生长繁殖,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辅助治疗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相关病症。但需明确其不能替代正规的抗菌治疗手段,使用时应结合具体病情,若出现细菌感染相关严重症状,需及时就医进行规范诊疗。 特殊人群提示 孕妇:若存在风寒感冒兼脾胃气滞情况,可在中医师辨证后谨慎使用紫苏叶辅助缓解症状,但要注意严格遵循医嘱控制用量和使用时间,因孕妇体质特殊,需充分评估用药安全性及对胎儿的潜在影响。 儿童:由于儿童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全,一般不建议自行使用紫苏叶,如需应用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因为儿童对药物的耐受、代谢等与成人存在差异,避免因不当使用引发不良反应。 老年人:使用紫苏叶时应遵循医嘱,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如肝肾功能、基础疾病等)调整使用方式和剂量,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药物代谢、不良反应发生风险等与年轻人不同,需特别谨慎以保障用药安全。

    2025-10-16 12:27:2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