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焯明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擅长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呼吸疾病、血液疾病、肾脏疾病及地贫、疳积、黄疸等小儿杂病,以及小儿“治未病”调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幼承祖父家学,本科硕士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先后师从国医大师邓铁涛邓老长子广东省名中医邓中炎教授、留美博士后钱新华教授等,在公立三甲中医院儿科门诊急诊病房及我院中医科工作十多年,临床经验丰富。现兼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理事,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曾被聘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获得“广州市优秀青年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实践教学优秀教师”称号。

展开
个人擅长
擅长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呼吸疾病、血液疾病、肾脏疾病及地贫、疳积、黄疸等小儿杂病,以及小儿“治未病”调养。展开
  • 孩子气血不足怎么办

    改善孩子气血不足可从多方面调理,饮食上选择红枣、桂圆、猪肝、菠菜等补气血食材,采用煮粥、炖汤等温和方式烹饪;生活起居中保证学龄前儿童10-13小时充足睡眠,安排每天1-2小时适度户外活动;中医调理可遵医嘱进行穴位按摩或中药调理;婴幼儿阶段要关注乳母营养及婴儿辅食添加,较大儿童则综合多方面调理以促健康成长。 一、饮食调理 1.食材选择:可以给孩子选择一些具有补气血功效的食物,如红枣、桂圆、猪肝、菠菜等。红枣富含铁元素等营养成分,每100克红枣中铁含量约2.3毫克左右,可促进血红蛋白合成,有助于改善气血不足情况;猪肝每100克含铁量约22.6毫克,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适量食用猪肝能为孩子补充铁元素以助气血生成;菠菜每100克含铁约2.9毫克,其丰富的铁能参与气血相关物质合成。可以将这些食材合理搭配做成菜肴,例如红枣桂圆粥,取适量红枣、桂圆、大米一起煮粥,红枣、桂圆均有补气血的作用,通过煮粥的方式让孩子食用,能从饮食上为孩子补充营养,辅助改善气血不足状况。 2.烹饪方式:烹饪这些食材时尽量采用较为温和的方式,如煮粥、炖汤等。炖汤时可将上述补气血食材与鸡肉、排骨等一起炖煮,让营养更好地融合,方便孩子食用吸收。 二、生活起居 1.睡眠方面: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时间,学龄前儿童一般需要10-13小时左右的睡眠,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气血的恢复与调养,孩子在睡眠过程中身体各器官进行自我修复与能量补充等生理活动,有利于改善气血不足情况。 2.活动方面:适度安排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如每天安排1-2小时左右的户外活动时间,让孩子在阳光照射下活动,阳光中的紫外线可以促进孩子体内维生素D合成,间接有助于气血相关物质代谢等,且适度运动锻炼可以促进孩子身体血液循环,辅助改善气血不足,但要注意运动强度不宜过大,以温和运动为主,如散步等。 三、中医调理(需遵医嘱) 1.穴位按摩:可选择一些补气血相关的穴位进行按摩,如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按摩该穴位可以起到一定调理气血作用,按摩时力度要适中,每天可适当按摩几次,每次按摩时间不宜过长,以孩子感觉舒适为宜。 2.中药调理:如果孩子气血不足情况较明显,可在医生指导下考虑一些适合儿童的补气血中药制剂,但必须严格遵医嘱,中药制剂的使用要根据孩子具体体质等情况精准调配,如一些常见的补气血中药方剂经临床验证对部分儿童气血不足有一定改善作用,但使用时必须严格遵循医生的专业指导。 四、特殊人群提示 对于婴幼儿阶段的孩子出现气血不足情况,由于其身体各器官发育尚不完善,更应谨慎调理。婴幼儿气血不足多与喂养不当等因素有关,如母乳喂养的婴儿,若母亲气血不足可能会影响乳汁质量间接影响婴儿气血状况,此时要关注乳母的营养摄入等情况,乳母应保证自身饮食中富含补气血相关营养,如多食用红枣、桂圆等食物,以保证乳汁中营养供给,对于婴儿可适当添加含铁等营养丰富的辅食,如强化铁的婴儿米粉等,且要注意辅食添加要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等原则,保证婴儿营养摄入以改善可能存在的气血不足情况,同时要注意观察婴儿食用辅食后的反应等情况。对于较大儿童出现气血不足,要结合其日常饮食、活动等多方面情况综合调理,确保孩子健康成长。

    2025-10-13 13:15:33
  • 柴胡舒肝丸的作用有哪些

    柴胡舒肝丸有疏肝理气、消胀止痛、改善情绪相关不适的作用,儿童、孕妇、老年人及有基础疾病者使用时需特殊提示,儿童一般不建议用,孕妇需谨慎,老年人需遵医嘱,有基础疾病者用前应咨询医生。 一、疏肝理气 柴胡舒肝丸具有疏肝理气的作用,其所含的柴胡等药物成分能够对肝脏的气机起到调理作用。从中医理论角度来看,肝主疏泄,若肝气郁结,会出现胁肋胀痛等不适,而柴胡舒肝丸通过调理气机,可缓解因肝气不舒导致的胸胁胀闷等症状。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表明,其成分可能对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等功能产生影响,从而有助于恢复肝脏正常的气机运行。 二、消胀止痛 1.缓解气滞引起的胀痛:对于因气滞导致的胃脘部胀满疼痛等情况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当人体存在气滞时,气的运行不畅,会在体内某些部位积聚,进而引发疼痛和胀满感。柴胡舒肝丸中的药物能够发挥作用,促进气机的通畅,减轻这种因气滞带来的胀痛症状。例如,一些患者因情绪不佳等原因出现胃脘胀满、疼痛,服用柴胡舒肝丸后,气滞得到缓解,胀满疼痛的症状会有所减轻。 2.针对胁肋疼痛等:对于胁肋部位因肝气不舒引起的疼痛也有一定的止痛效果。肝气郁结可导致胁肋部气血运行不畅,出现疼痛,柴胡舒肝丸通过疏肝理气的作用,改善胁肋部的气血状态,从而缓解疼痛。 三、对情绪相关不适的改善 1.调节因情绪导致的身体不适:很多时候,情绪的波动会影响肝脏的气机,进而引发身体的一系列不适。柴胡舒肝丸能够通过疏肝理气的作用,间接对因情绪不畅引起的身体不适进行调节。比如,当人处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状态时,可能会出现胁肋胀痛、胃脘不适等,服用柴胡舒肝丸后,随着气机的调畅,身体因情绪引发的不适也会得到改善。 2.与心理健康的关联:从中医整体观念来看,肝与情志密切相关,肝气舒畅有助于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柴胡舒肝丸通过调理肝脏气机,可能对改善因肝郁引起的情绪低落、烦躁等有一定帮助,但这是基于中医理论中肝与情志的关系,其具体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现代医学研究来阐释。 特殊人群提示 1.儿童: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肝脏、肾脏等器官功能尚未完全成熟,柴胡舒肝丸的药物成分可能会对儿童尚未成熟的脏器产生影响,且儿童对药物的代谢、耐受等与成人不同,所以一般不建议低龄儿童使用柴胡舒肝丸,若有相关不适,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更适合儿童的治疗方式。 2.孕妇:孕妇属于特殊人群,体内的生理状态与常人不同,柴胡舒肝丸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所以孕妇应谨慎使用柴胡舒肝丸,必须使用时需在医生的严格评估和指导下进行,权衡利弊后再决定是否使用。 3.老年人:老年人的肝肾功能有所减退,对药物的代谢能力下降,使用柴胡舒肝丸时需要更加谨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老年人的具体身体状况(如肝肾功能、基础疾病等)来确定是否使用以及合适的用药方案,以避免因药物代谢问题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4.有基础疾病者:如果患者本身患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在使用柴胡舒肝丸时,需要密切关注药物与基础疾病治疗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例如,某些药物与柴胡舒肝丸同时使用时,可能会影响基础疾病的治疗或引发其他不良反应,所以这类患者使用柴胡舒肝丸前应咨询医生,由医生评估用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2025-10-13 13:14:32
  • 肝火旺口臭怎么调理

    通过饮食调理(多吃清肝泻火食物、避免辛辣油腻温热性食物)、生活习惯调整(保证充足睡眠、保持情绪稳定、适度运动)、口腔清洁(正确刷牙、使用漱口水)来改善肝火旺口臭问题,不同人群需注意相应细节。 一、饮食调理 1.多吃清肝泻火食物 苦瓜:苦瓜具有清热泻火的功效。研究表明,苦瓜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其含有的苦瓜甙和苦味素能增进食欲,健脾开胃,且有清热解毒、清肝明目的作用。例如,可将苦瓜切片清炒,每天适量食用,对于肝火旺口臭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芹菜:芹菜性凉,有平肝清热、祛风利湿的功效。芹菜中富含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身体排出毒素。可以将芹菜凉拌或者清炒,适合肝火旺口臭的人群食用。 绿豆:绿豆有清热解毒、消暑除烦的作用。绿豆汤是常见的消暑饮品,对于肝火旺引起的口臭等症状有改善作用。煮绿豆汤时,将绿豆煮至软烂,可适量加入冰糖调味,但糖尿病患者需注意控制冰糖的用量。 2.避免食用辛辣、油腻、温热性食物 辛辣食物如辣椒、花椒等,会加重肝火旺的症状,进而可能加重口臭。油腻食物如油炸食品等,会加重脾胃的负担,影响身体的代谢,不利于肝火旺口臭的调理。温热性食物如羊肉、桂圆等,也会助长体内的火气,导致肝火旺加重,口臭问题难以改善。 二、生活习惯调整 1.保证充足睡眠 睡眠不足会影响肝脏的正常代谢和排毒功能,进而加重肝火旺的情况。成年人一般需要保证7-8小时的充足睡眠。晚上应尽量在11点前入睡,让肝脏得到充分的休息,有助于调节肝火旺,缓解口臭问题。对于儿童,不同年龄段睡眠时间不同,婴幼儿需保证12-15小时睡眠,学龄儿童也需要9-12小时睡眠,良好的睡眠对儿童肝火旺口臭的调理也很重要。 2.保持情绪稳定 长期的焦虑、紧张、愤怒等不良情绪会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化火,加重肝火旺。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调节情绪,如听舒缓的音乐、进行冥想、瑜伽等。例如,每天进行15-20分钟的冥想练习,能帮助放松身心,调节情绪,有利于改善肝火旺口臭的状况。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都应注意情绪的调节,女性可能更容易受情绪影响,更需要关注情绪管理。 3.适度运动 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帮助肝脏排毒。适合肝火旺口臭人群的运动有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散步可以每天进行30分钟左右,轻松的运动方式有助于舒缓肝气。儿童可以选择适合的户外活动,如跳绳、踢毽子等,每天保证一定的活动量,促进身体的健康代谢,改善肝火旺口臭问题。 三、口腔清洁 1.正确刷牙 每天早晚至少刷牙2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选择软毛牙刷,按照正确的刷牙方法,即巴氏刷牙法,将牙刷与牙面呈45度角,小幅度水平颤动,清洁牙齿的各个面,包括牙齿的唇颊面、舌面和咬合面等,保持口腔的清洁卫生,减少口腔内细菌滋生导致的口臭问题。对于儿童,家长要帮助其养成正确的刷牙习惯,选择儿童专用的软毛牙刷和适合儿童口味的牙膏,监督其每天早晚刷牙。 2.使用漱口水 可以在刷牙后使用漱口水辅助清洁口腔。选择含有杀菌成分的漱口水,如含有氯己定成分的漱口水,但儿童应避免使用含有酒精等刺激性成分的漱口水,可选择儿童专用的温和漱口水。漱口水能进一步清除口腔内残留的食物残渣和细菌,对于肝火旺口臭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2025-10-13 13:13:51
  • 空调吹感冒了是风寒还是风热

    空调使用不当易引发感冒,需区分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病因和症状表现,针对儿童、老年人、特殊病史人群吹空调感冒后有不同注意事项,还应从温度设置、避免直吹、空气流通方面预防感冒,室内外温差宜控制在5-8℃,空调温度设26-28℃,不直吹人体,定期开窗通风。 一、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区分依据 (一)病因方面 风寒感冒:多因人体劳累后吹风受凉引起,常在秋冬季节发病较多,此时气温较低,人体腠理(皮肤、汗腺等)闭塞,风寒之邪趁虚而入。例如长时间在空调低温环境中,皮肤受到寒冷刺激,寒邪侵袭肌表,导致感冒。 风热感冒:通常是在人体正气不足时,外感风热之邪所致,好发于春夏温暖多风的季节。当空调温度设置过高,室内外温差较大,人体从低温的空调环境突然到相对高温的外界,或空调环境空气不流通,风热之邪易侵袭人体而引发感冒。 (二)症状表现方面 风寒感冒:主要症状为恶寒重、发热轻,患者感觉怕冷明显,体温可能轻度升高或不升高,流清涕,鼻涕清稀如水,咳嗽,咳痰清稀色白,常伴有头痛、肢体酸痛、无汗等表现。比如吹空调后出现明显怕冷,流清鼻涕,咳嗽咳白痰等情况。 风热感冒:一般是发热重、恶寒轻,体温多较高,流黄涕,鼻涕黏稠发黄,咳嗽,咳痰黏稠色黄,可能伴有咽干口燥、咽喉红肿疼痛、舌尖边红、苔薄黄等症状。例如吹空调后出现发热较明显,流黄涕,咳嗽痰黄等表现。 二、空调吹感冒后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吹空调感冒后更需注意。如果是风寒感冒,要避免再次直吹空调,注意保暖,可适当增加衣物,但不要过度包裹,以免影响散热。如果是风热感冒,同样要合理使用空调,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刺激。同时,儿童感冒后要保证充足的休息,饮食上宜清淡易消化,多补充水分。 (二)老年人 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吹空调感冒后需格外关注。无论是风寒还是风热感冒,都要注意室内温度的稳定,不宜频繁调整空调温度。风寒感冒的老年人要注意关节保暖,避免因关节受冷加重不适;风热感冒的老年人要避免空调风直接吹向身体,可适当增加室内湿度,缓解咽干等不适症状。并且老年人感冒后要密切观察自身症状变化,如有病情加重需及时就医。 (三)特殊病史人群 对于有呼吸系统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的人群,吹空调感冒后不管是风寒还是风热感冒,都要谨慎使用空调。要将空调温度调至合适范围,避免因温度变化过大诱发呼吸系统症状加重。需严格按照自身基础疾病的管理要求,在感冒期间加强对基础疾病的监测,如呼吸状况、咳嗽咳痰情况等,如有异常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三、空调使用预防感冒的建议 (一)温度设置 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一般建议空调温度设置在26℃-28℃左右较为适宜,避免室内温度过低或过高。例如室内外温差控制在5℃-8℃以内,这样可减少因温差过大导致人体不适应而感冒的风险。 (二)避免直吹 不要让空调冷风直接对着人体吹,尤其是颈部、背部、腰部等部位。可通过调整空调风向,让风吹向墙壁等物体后再反射回来,形成较为均匀的室内气流。 (三)空气流通 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即使使用空调,也应每天定时开窗换气,每次通风15-30分钟左右,降低室内病菌浓度,减少感冒发生的几率。

    2025-10-13 13:12:27
  • 姜和红枣煮水喝的作用

    姜和红枣煮水含多种营养成分,具多方面功效。对消化系统可促进消化、保护胃黏膜;对免疫系统能增强免疫力;对血液循环有改善作用。但特殊人群需注意,糖尿病患者慎饮,湿热体质者过量饮可能加重症状,儿童需控量饮用。 一、姜和红枣煮水喝的营养成分与基本功效 姜和红枣煮水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姜中含有姜辣素等,红枣富含糖类、维生素C、铁等。从基本功效来看,姜有散寒解表等作用,红枣能补中益气等,二者煮水喝在一定程度上可发挥协同作用。例如,红枣中的铁元素对于缺铁性贫血有一定的辅助改善作用,研究表明适当补充铁元素有助于提高血红蛋白水平;姜中的某些成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一定程度上帮助身体抵御寒冷。 二、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1.促进消化:姜和红枣煮水可能对消化系统有积极影响。姜中的成分可以刺激消化液分泌,红枣中的膳食纤维等成分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有研究显示,适量饮用姜枣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消化不良症状,如胃胀、食欲不振等情况。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如成年人正常饮食后可能因饮食不规律出现消化不良,饮用姜枣水可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对于儿童,若因饮食结构不合理导致消化问题,也可在医生建议下适当饮用(但需注意儿童肠胃较为娇嫩,应控制饮用量)。 2.保护胃黏膜:红枣中的某些成分具有一定的保护胃黏膜作用,姜中的一些物质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减轻胃部不适。对于有胃部疾病史的人群,如慢性胃炎患者,适当饮用姜枣水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对胃黏膜起到保护作用,但不能替代正规的医疗治疗,若病情严重仍需就医。 三、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1.增强免疫力:红枣中的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维生素C可以促进免疫细胞的活性等。姜中的成分也可能对免疫系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缺乏运动、饮食不均衡的人群,饮用姜枣水有助于补充营养,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免疫力;对于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免疫力下降,适当饮用姜枣水可能对维持免疫力有一定帮助,但老年人若有基础疾病,饮用时需谨慎,最好咨询医生意见。 四、对血液循环的影响 1.改善血液循环:姜中的姜辣素等成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红枣中的铁等成分有助于红细胞的生成,二者煮水喝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血液循环。对于女性群体,由于生理期等原因可能出现血液循环不畅的情况,适当饮用姜枣水可能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如果有严重的血液循环疾病,如动脉硬化等,不能仅依靠姜枣水,需进行正规治疗。对于不同年龄的女性,青春期女性若因体质原因出现手脚冰凉等血液循环不畅表现,可适当饮用;中老年女性若有相关血液循环问题,饮用时也需结合自身健康状况。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糖尿病患者:红枣中含有较多糖分,糖尿病患者饮用姜枣水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监测血糖情况后适量饮用,避免引起血糖大幅波动。 2.湿热体质人群:姜性温,湿热体质人群过量饮用姜枣水可能会加重体内湿热症状,如出现口干、口苦、舌苔黄腻等情况,这类人群应根据自身体质适量饮用或咨询中医意见。 3.儿童:儿童饮用姜枣水应控制量,因为儿童的消化系统和代谢功能与成人不同,过量饮用可能会引起肠胃不适等问题。一般建议在家长或医生指导下,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质适量饮用。

    2025-10-13 13:09:0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