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焯明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擅长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呼吸疾病、血液疾病、肾脏疾病及地贫、疳积、黄疸等小儿杂病,以及小儿“治未病”调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幼承祖父家学,本科硕士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先后师从国医大师邓铁涛邓老长子广东省名中医邓中炎教授、留美博士后钱新华教授等,在公立三甲中医院儿科门诊急诊病房及我院中医科工作十多年,临床经验丰富。现兼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理事,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曾被聘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获得“广州市优秀青年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实践教学优秀教师”称号。

展开
个人擅长
擅长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呼吸疾病、血液疾病、肾脏疾病及地贫、疳积、黄疸等小儿杂病,以及小儿“治未病”调养。展开
  • 猪心汤真的可以补气血吗

    猪心汤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从现代医学看其对气血有一定基础支持但有限,特殊人群饮用需注意,儿童不宜过量,老年人要控脂肪且综合营养,特殊疾病患者如高脂血症者需谨慎,缺铁性贫血者不能仅靠其补气血。 一、猪心汤的营养成分与气血相关因素 猪心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如维生素B族等)、矿物质(如钾、钠、镁、钙等)。其中蛋白质是构成身体组织的重要物质,对于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有一定作用。从中医角度看,心在中医理论中与气血有一定关联,但现代医学中,猪心汤对气血的直接影响主要基于其营养成分。然而,仅靠猪心汤来补气血是不全面的,其营养成分对气血的支持是基础层面的。 二、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猪心汤补气血的有限性 1.蛋白质的作用:蛋白质是身体合成血红蛋白等的原料之一,血红蛋白参与氧气的运输,从这个角度讲,猪心汤中的蛋白质对气血相关的氧气运输有一定帮助。但仅靠猪心汤中的蛋白质远远不够,正常人体需要从多种食物中获取充足蛋白质,如肉类、蛋类、豆类等都富含蛋白质,且不同食物的蛋白质组成和吸收利用率略有不同。例如,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在氨基酸组成上有差异,人体对其吸收利用效率不完全相同。 2.维生素的作用:维生素B族参与体内新陈代谢,与能量产生、红细胞形成等有一定关系。但猪心汤中维生素的含量相对有限,要满足机体对维生素的全面需求,还需要摄入多种蔬菜水果等。比如维生素C有助于铁的吸收,而猪心汤中维生素C含量较低,单纯靠猪心汤不能很好地促进铁的吸收利用来补充气血。 3.矿物质的作用:其中的矿物质对维持身体电解质平衡等有作用,对气血相关的生理功能有间接影响。但矿物质在体内的代谢是复杂的过程,不是仅靠猪心汤就能完全满足气血相关的矿物质需求。例如,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关键矿物质,但猪心汤中的铁含量及铁的存在形式(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影响其吸收,非血红素铁的吸收利用率相对较低,还需要其他因素如维生素C等的协同作用,而猪心汤中这些协同因素往往不足。 三、特殊人群饮用猪心汤补气血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但其消化系统等尚未完全成熟。猪心汤虽然有一定营养,但不宜过量饮用。因为儿童的饮食需要均衡多样,过量饮用猪心汤可能会导致营养不均衡,影响其他食物的摄入。而且猪心汤中的脂肪等成分如果过量摄入,对于儿童尚未发育完善的消化系统是一种负担,可能引起消化不良等问题。 2.老年人:老年人胃肠功能有所减退,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下降。饮用猪心汤时要注意适量,并且如果老年人伴有心血管疾病等,要控制猪心汤中的脂肪摄入量,因为猪心汤中的脂肪含量相对较高,过多脂肪摄入可能加重心血管负担。同时,老年人需要综合考虑自身的整体营养状况,不能单纯依赖猪心汤补气血,应结合其他均衡的饮食来保证气血相关营养的充足供应。 3.特殊疾病患者:例如患有高脂血症的患者,猪心汤中的脂肪可能会使血脂升高,不利于病情控制,这类患者饮用猪心汤要谨慎。而患有缺铁性贫血的患者,单纯靠猪心汤补气血远远不够,还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正规的补铁等治疗,猪心汤只能作为辅助的营养补充,不能替代正规的医疗治疗手段来改善缺铁性贫血等气血相关问题。

    2025-10-13 13:07:29
  • 舌苔发白咳嗽是风寒还是风热

    舌苔发白咳嗽可从风寒与风热来区别,风寒咳嗽舌苔多薄白,咳嗽声重、痰稀白,伴鼻塞清涕等;风热咳嗽舌苔多薄黄,咳嗽频繁剧烈、痰黏稠色黄,伴鼻流黄涕等,鉴别时还需考虑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别,生活方式不同易致不同外邪侵袭,有基础疾病或过敏体质者辨证需更细致。 一、舌苔发白咳嗽判断风寒与风热的区别 (一)风寒咳嗽相关表现 症状特点:舌苔多是薄白苔,咳嗽声重,咯痰稀薄色白,常伴有鼻塞流清涕、头痛、恶寒(怕冷明显)、发热较轻等表现。从中医理论来看,风寒之邪侵袭人体,肺气失宣,寒邪凝滞,导致痰液清稀,舌苔因寒邪内盛而呈现发白状态。在年龄方面,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儿童若保暖不当易受风寒,老人因体质相对较弱也较易出现风寒咳嗽情况;生活方式上,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吹风受凉等易引发;病史方面,既往体质偏阳虚者更易在风寒入侵时出现此类症状。 科学依据:相关中医典籍及现代中医研究均指出,风寒咳嗽是外感风寒之邪,导致肺卫失宣,其典型表现符合上述症状特征,舌苔发白是寒邪在表的一种体现。 (二)风热咳嗽相关表现 症状特点:舌苔多是薄黄苔,咳嗽频繁剧烈,气粗或咳声嘶哑,咯痰不爽,痰黏稠或色黄,常伴有鼻流黄涕、口渴、头痛、发热较重等表现。这是因为风热之邪犯肺,肺失清肃,热邪煎灼津液,使痰液黏稠色黄,舌苔受热邪影响而呈现薄黄或偏白但有热象的表现。不同年龄人群中,儿童活泼好动,若外感风热易出现此证,老人在感受风热外邪时也可能发生;生活方式上,长期处于温热环境、过食辛辣等易诱发;病史方面,平素体质偏热者更易因风热之邪致病。 科学依据:中医理论中风热犯肺导致咳嗽的论述明确,现代医学虽从不同角度解释,但中医对风热咳嗽的症状总结有大量临床和理论支撑,舌苔变化是其辨证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鉴别时需考虑的其他因素 (一)年龄因素影响 儿童:儿童脏腑娇嫩,卫外不固,在感受外邪时更易出现风寒或风热咳嗽。比如幼儿可能因穿衣过少等致风寒束表而咳嗽舌苔白,而稍大儿童若饮食不当、外感温热之邪则易现风热咳嗽表现。 老人:老人脏腑功能衰退,气血不足,感受外邪后病情变化相对复杂,但仍可依据舌苔、咳嗽等表现来辨别风寒与风热,不过需结合老人的整体体质状态综合判断,因老人常伴有基础疾病,体质多偏虚,在辨证时要注意与虚证相鉴别。 (二)生活方式影响 长期处于寒冷潮湿环境者:更易受风寒之邪侵袭,出现舌苔发白咳嗽且符合风寒咳嗽特点的情况;而长期处于高温、干燥且多粉尘环境者,易感受风热之邪,引发风热咳嗽表现。 饮食偏嗜者:过食辛辣、油腻食物者,体内易生内热,再感受外邪时更易出现风热咳嗽;而平素饮食偏寒凉者,易受风寒之邪,出现风寒咳嗽表现。 (三)病史因素影响 有呼吸系统基础疾病者:如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若感受风寒之邪,易诱发病情加重,出现舌苔发白咳嗽等风寒咳嗽表现;若感受风热之邪,也会有相应风热咳嗽的症状特点,且病情可能相对复杂,辨证时需更细致。 过敏体质者:在感受外邪出现咳嗽舌苔发白时,需注意与过敏因素相鉴别,同时在辨别风寒风热时要综合考虑过敏体质对病情的影响,因为过敏体质者的机体反应可能与普通人群有所不同。

    2025-10-13 13:04:53
  • 长期喝柠檬水会加重体内湿气吗

    长期喝柠檬水是否加重体内湿气与个体身体状况密切相关。健康人群适量喝通常不加重湿气;脾胃虚弱者长期喝需注意适量及浓度,以防刺激脾胃影响运化水湿;有基础疾病者要依病情遵医嘱谨慎饮用,不能简单判定长期喝柠檬水一定会加重体内湿气,而是由个体身体状况决定。 一、柠檬水的成分与中医对湿气的认识 柠檬水主要成分是水和柠檬中的柠檬酸、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中医所说的“湿气”,从中医理论角度,是人体津液代谢失调所产生的病理产物,可分为外湿和内湿等情况。外湿多与居住环境潮湿等有关,内湿常与脾胃运化功能失常相关。 二、长期喝柠檬水与加重湿气的关系分析 (一)对脾胃功能的影响及与湿气的关联 1.正常脾胃功能与湿气代谢:脾胃在中医理论中负责运化水谷精微和水湿,如果脾胃功能正常,能将摄入的水湿等正常代谢。但如果长期大量饮用过酸的柠檬水,对于一些脾胃功能较弱的人群来说,可能会对脾胃产生刺激。例如,过多酸性物质可能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导致脾胃运化水湿的能力下降。从现代医学角度看,过度刺激可能影响胃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间接影响到对水分和营养物质的正常代谢过程。 2.是否会直接导致湿气加重:一般情况下,适量饮用柠檬水不会直接加重体内湿气。柠檬本身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适量饮用还可能对身体有一定益处。然而,对于本身脾胃虚寒、运化功能较差的人群,长期大量饮用较酸的柠檬水可能会进一步影响脾胃运化水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能间接导致体内水湿代谢相对失调,但这并不是绝对会加重湿气,而是与个体的脾胃基础状况密切相关。比如,本身脾胃功能较好的人,长期喝适量柠檬水,通常不会出现加重湿气的情况。 三、不同人群长期喝柠檬水的情况差异 (一)健康人群 对于身体健康、脾胃功能正常的人群,长期喝适量的柠檬水通常不会加重体内湿气。因为他们的脾胃能够正常运化水湿,柠檬水的正常摄入不会对其津液代谢产生不良影响。例如,日常适量饮用,补充水分和营养,身体可以正常代谢相关物质。 (二)脾胃虚弱人群 本身脾胃虚弱的人群,长期喝柠檬水需要注意。如果柠檬水过酸,可能会刺激脾胃,进一步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这类人群长期喝柠檬水时应注意适量,最好选择喝不太酸的柠檬水,或者可以将柠檬水适当稀释后再饮用,以减少对脾胃的刺激,避免因脾胃运化水湿能力受影响而可能出现的湿气相对失调情况。比如,可每隔几天喝一次,且控制每次的饮用量。 (三)有基础疾病人群 对于本身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长期喝柠檬水更需要谨慎。应根据自身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决定饮用情况。例如,患有胃溃疡等疾病的人群,过酸的柠檬水可能会刺激胃黏膜,加重病情,同时也可能影响脾胃功能进而影响湿气代谢,此时是否能喝以及喝的量等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而不是盲目长期大量饮用。 四、总结 长期喝柠檬水是否会加重体内湿气不能一概而论。一般来说,健康人群适量饮用不会加重湿气,而脾胃虚弱人群及有基础疾病人群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谨慎对待,长期喝柠檬水时注意饮用量和浓度等,以尽量避免可能对湿气代谢产生的不良影响。总体而言,不能简单判定长期喝柠檬水一定会加重体内湿气,而是与个体的身体状况密切相关。

    2025-10-13 13:04:07
  • 生姜泡醋的作用

    生姜泡醋具有多方面益处,其抗氧化与延缓衰老,能清除自由基减缓细胞氧化;促进消化,可刺激消化液分泌、促进胃肠蠕动;辅助调节血脂但需更多人体研究证实;缓解风寒感冒,生姜发散风寒、醋抑菌,不过儿童需谨慎、严重感冒要就医;对心血管系统有潜在益处但相关研究初步,不能替代正规心血管疾病防治措施,人群应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并监测相关指标。 一、抗氧化与延缓衰老 生姜中含有姜辣素等成分,醋中含有醋酸等有机酸以及多种抗氧化物质。研究表明,生姜泡醋中的抗氧化物质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自由基是导致细胞氧化损伤、加速衰老的重要因素。例如,有研究通过细胞实验发现,生姜泡醋的提取物可以显著降低细胞内自由基的水平,减缓细胞的氧化进程,对延缓皮肤衰老等有一定的潜在作用,从分子层面体现了其抗氧化延缓衰老的效果,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都可能从这种抗氧化作用中受益,尤其是随着年龄增长,体内自由基积累增多时。 二、促进消化 生姜能刺激消化液分泌,醋可以帮助食物的消化分解。生姜中的某些成分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醋中的酸性物质能使食物更好地被消化酶作用。有临床观察发现,适量饮用生姜泡醋水的人群,在进食后腹胀、消化不良的症状有所减轻。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比如长期久坐、饮食不规律的人,这种促进消化的作用有助于维持胃肠道正常功能;对于有轻度消化不良病史的人群,也可能通过饮用生姜泡醋来改善消化状况,但需要注意个体差异,若消化不良症状严重则需就医。 三、辅助调节血脂 部分研究发现,生姜泡醋可能对血脂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生姜中的成分可能影响脂质代谢相关酶的活性,醋中的某些成分也可能参与体内脂质的代谢过程。动物实验显示,给予实验动物生姜泡醋提取物后,其血清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趋势。不过,这一作用还需要更多大规模人体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对于本身有血脂异常病史的人群,不能单纯依赖生姜泡醋来调节血脂,仍需遵循正规的医疗治疗方案,同时可将其作为辅助的生活方式干预措施,但要注意适量饮用,避免因过量导致其他不适。 四、缓解风寒感冒 生姜具有发散风寒的作用,醋也有一定的抑菌等作用。当人体受风寒感冒时,饮用生姜泡醋水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症状的作用。生姜的辛温特性能帮助驱散风寒之邪,醋可能辅助抑制一些引起感冒的病原体。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儿童感冒时需谨慎使用,因为儿童身体机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应在医生指导下判断是否适合通过生姜泡醋来缓解感冒症状;成年人风寒感冒初期适量饮用可能有一定帮助,但如果感冒症状严重,如高热、咳嗽剧烈等,还是要及时就医,不能仅依靠生姜泡醋来治疗。 五、对心血管系统的潜在益处 有研究推测,生姜泡醋可能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益处,比如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维持血管弹性。生姜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影响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醋中的成分可能对血压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目前相关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对于有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的人群,如高血压、高血脂家族史等人群,不能将生姜泡醋作为替代正规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措施,日常应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同时定期监测心血管相关指标,若有异常及时就医。

    2025-10-13 13:01:46
  • 脾湿症状

    脾湿有多种症状表现,不同人群有不同特点及影响,还有寒湿困脾和湿热蕴脾的辨证表现,可通过饮食、生活方式等调理,儿童、老年人、女性等特殊人群调理各有注意事项,饮食宜健脾利湿、避生冷油腻甜食,生活要适当运动、保持居住干燥保暖等。 不同人群脾湿的特点及影响 儿童:儿童脾湿可能与饮食不规律有关,比如过度食用甜食、冷饮等。除了上述一般脾湿症状外,可能还会出现生长发育受影响,因为脾胃是后天之本,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进而影响身高、体重的增长;还可能表现为精神状态欠佳,容易困倦、乏力等。 女性:女性脾湿可能与生理期、生育等因素相关。生理期时,脾湿可能会加重经前不适,如出现腹胀、肢体浮肿等症状加重的情况;生育后身体较为虚弱,若调养不当易出现脾湿,可能伴有面色萎黄,这是因为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不足,不能上荣于面所致;还可能出现白带增多且质地粘腻的情况,与脾湿导致湿浊下注于带脉有关。 老年人:老年人脾湿多与脾胃功能衰退有关。会更明显地出现消化功能减退,如食欲极度减退,甚至不思饮食;还可能出现肢体水肿,尤其是下肢水肿较为常见,因为老年人阳气渐衰,脾阳不足,温煦运化水湿的功能减弱,水湿易停滞于下肢;另外,老年人脾湿还可能影响睡眠,出现睡眠质量差、多梦等情况,因为脾胃不和,浊气上扰心神。 脾湿相关的中医辨证及对应表现 寒湿困脾:除了上述脾湿的一般症状外,还会有畏寒怕冷的表现,口淡不渴,舌苔白腻,患者感觉身体寒冷,得温可稍缓,这是因为寒湿内盛,阳气被遏;大便可能更偏清稀,甚至带有未消化的食物残渣,是寒湿阻滞脾胃,运化无力的表现。 湿热蕴脾:会出现身热不扬,即发热但热度不高,午后明显,同时伴有口苦口干,舌苔黄腻,患者自觉口中黏腻不爽,口渴但不想多喝水;可能还会有皮肤瘙痒的情况,因为湿热熏蒸肌肤;小便短黄,是湿热下注膀胱,尿液浓缩的表现。 脾湿的调理与预防 饮食调理:对于脾湿人群,饮食上宜吃一些健脾利湿的食物,如薏米、芡实、白扁豆等。薏米可以煮粥食用,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的作用;芡实能健脾祛湿,可与莲子一起煮粥;白扁豆可以煮汤或炒菜,有健脾和中、消暑化湿的功效。避免食用生冷油腻、甜食等加重脾湿的食物,生冷食物如冰淇淋、生鱼片等会损伤脾阳,油腻食物如油炸食品等不易消化,会加重脾胃负担,甜食如蛋糕、糖果等易生湿。 生活方式调整:适当运动有助于促进脾胃运化,如散步、太极拳等。散步可以在饭后进行,每次30分钟左右,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太极拳则通过缓慢的动作调节身心,增强脾胃功能。保持居住环境干燥,避免潮湿,因为脾喜燥恶湿,居住环境潮湿会加重脾湿的情况;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和足部的保暖,防止寒邪入侵加重脾湿。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儿童脾湿调理时,要注意避免过度喂养,饮食要规律,选择易于消化的食物;老年人脾湿调理要注意适度运动,避免运动强度过大,同时要注意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女性脾湿在生理期要注意腹部保暖,避免食用寒凉食物,若有白带异常等情况,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调理,且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因为情志因素也会影响脾胃功能,肝郁气滞可能会加重脾湿的情况。

    2025-10-13 13:00:5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