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擅长:擅长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呼吸疾病、血液疾病、肾脏疾病及地贫、疳积、黄疸等小儿杂病,以及小儿“治未病”调养。
向 Ta 提问
幼承祖父家学,本科硕士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先后师从国医大师邓铁涛邓老长子广东省名中医邓中炎教授、留美博士后钱新华教授等,在公立三甲中医院儿科门诊急诊病房及我院中医科工作十多年,临床经验丰富。现兼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理事,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曾被聘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获得“广州市优秀青年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实践教学优秀教师”称号。
展开-
梨子怎么煮水能去火
梨子煮水选材有讲究,基本煮法是洗净切块加水煮至软烂,从中医角度看梨性寒有清热降火等功效,不同人群饮用有注意事项,还可与菊花、百合等搭配增强去火效果,儿童、成年人、老年人饮用各有需留意处,与菊花搭配对特定人群有效但孕妇等需咨询,与百合搭配适合肺火旺人群但风寒咳嗽者不宜。 一、梨子煮水的选材与基本煮法 1.选材:应选择新鲜、成熟度适中的梨子,如雪梨,其水分充足、口感清甜,相对更适合煮水去火。 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可选择质地相对较软的雪梨,方便食用和消化;成年人可根据个人口味选择鸭梨等不同品种。 2.基本煮法:将梨子洗净,去皮去核后切成小块,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15-20分钟左右,直至梨子软烂即可。 二、从中医角度看梨子煮水去火的原理 1.中医属性:梨在中医理论中属寒性水果,具有清热降火、生津润燥等功效。中医认为人体上火多因体内有热邪,而梨的寒性可起到中和体内热邪的作用。 对于不同体质人群,如阴虚火旺体质的人,饮用梨子煮水去火的效果可能更为明显;而脾胃虚寒者则需适量饮用,以免加重脾胃虚寒症状。 2.成分作用:梨子中含有丰富的水分、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其中维生素C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从侧面辅助缓解因上火引起的身体不适。水分的补充能帮助人体保持体液平衡,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将体内的热邪排出体外。 三、不同人群饮用梨子煮水去火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饮用梨子煮水时要注意适量,避免因过量饮用导致腹泻等胃肠道不适。同时,由于儿童口味偏好,可适当加入少量冰糖调味,但不宜过多,以免影响儿童对其他营养物质的摄入。 2.成年人:成年人饮用梨子煮水去火一般没有严格的量的限制,但也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如果本身脾胃较弱,可适当减少煮水时梨子的用量或缩短煮制时间。对于一些因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等导致上火的人群,饮用梨子煮水可作为一种辅助的去火方式,但不能替代正规的治疗手段。 3.老年人:老年人消化功能减退,煮梨子水时可将梨子煮得更软烂,便于消化吸收。同时,老年人如果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要注意控制冰糖的添加量,或选择不加冰糖,以免引起血糖波动。 四、与其他食材搭配煮水增强去火效果 1.搭配菊花:菊花也属寒性,与梨子煮水搭配,可增强清热去火的功效。取适量菊花与梨子一同煮水,菊花的清热作用能进一步辅助梨子缓解上火引起的咽喉肿痛、目赤等症状。 对于经常用眼过度导致肝火旺盛的人群,饮用菊花梨子水有较好的缓解作用;但孕妇等特殊人群饮用时需咨询医生意见,因为菊花性寒,可能对孕妇产生一定影响。 2.搭配百合:百合具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功效,与梨子煮水搭配,可用于缓解因上火引起的肺热咳嗽等症状。百合与梨子煮水适合肺火较旺的人群,如长期吸烟导致肺热的人。但对于风寒咳嗽的人群则不宜饮用,因为百合和梨子的寒性可能会加重风寒咳嗽的病情。
2025-10-13 12:33:51 -
胃火重脾胃虚用艾灸怎么调理
针对胃火重脾胃虚可通过艾灸中脘穴、足三里穴、内庭穴来调理,艾灸有艾条温和灸和艾炷隔姜灸等操作方法,艾灸后要注意护理,孕妇、皮肤破损溃疡者等不宜艾灸,且要配合饮食作息及运动调理。 一、艾灸选穴 1.中脘穴 位置: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 作用:中脘穴是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艾灸中脘穴可调节脾胃功能,对于脾胃虚弱有较好的调理作用。现代研究表明,艾灸中脘穴能促进胃肠蠕动,增加胃黏膜血流量等。 2.足三里穴 位置: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作用: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是强壮保健要穴。艾灸足三里穴可以健脾和胃、扶正培元、通经活络。有研究显示,艾灸足三里能提高机体免疫力,调节胃肠消化功能,对于胃火重脾胃虚的人群,能改善消化吸收不良等情况。 3.内庭穴 位置:在足背,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作用: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荥主身热”,艾灸内庭穴对于胃火重有一定的清泻作用。可缓解因胃火重引起的牙痛、口臭等症状。 二、艾灸操作方法 1.艾条温和灸 操作步骤:将艾条点燃,距离穴位皮肤约2-3厘米,以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每个穴位灸10-15分钟,每天可灸1-2次。 考虑因素: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皮肤娇嫩,艾灸时要注意距离和时间,避免烫伤;成年人则可根据耐受程度适当调整距离和时间。生活方式方面,若患者平时运动少、脾胃功能弱,艾灸时要保证穴位准确,以达到更好的调理效果。有病史的人群,如患有皮肤病等靠近穴位的疾病时,要谨慎操作,避免刺激加重病情。 2.艾炷隔姜灸 操作步骤:切取厚度约0.2-0.3厘米的姜片,中间用针穿刺数孔,放置在穴位上,然后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感觉局部灼热时可更换艾炷,每穴灸3-5壮,以局部皮肤红润为度。 考虑因素:年龄较小的儿童不建议使用隔姜灸,因其操作相对复杂,皮肤耐受度低;成年人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生活方式上,若患者属于寒湿体质,隔姜灸的效果可能更好,因为姜有温阳散寒的作用,能配合艾灸更好地调理脾胃虚的情况。有姜片过敏史的人群则不宜采用此方法。 三、注意事项 1.艾灸后的护理 艾灸后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因为艾灸后毛孔张开,容易受外邪侵袭。 艾灸后不要立即用冷水洗手或洗澡,可等待半小时左右再进行常规清洁。 2.禁忌人群 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不宜艾灸,因为艾灸可能会引起子宫收缩,对胎儿造成影响。 皮肤有破损、溃疡的部位不宜艾灸,避免刺激伤口,加重病情。 极度虚弱、疲劳、饥饿状态下不宜立即艾灸,应先适当休息、进食后再进行,以免出现晕灸等不适反应。 3.与其他调理方式的配合 在艾灸调理胃火重脾胃虚的同时,要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山药粥等。 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避免熬夜,适当进行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增强脾胃功能,辅助艾灸的调理效果。
2025-10-13 12:33:21 -
阳虚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人体阳虚可由多种因素导致,先天禀赋不足包括年龄致胎儿阳虚及男女整体受家族阳虚遗传倾向影响;年高肾亏因年龄增长肾气自然衰退且老年人长期缺乏运动会加重;劳倦过度有长期体力、脑力劳动过度及不同年龄受其影响;久病伤阳与患慢性疾病迁延不愈有关且不同性别有差异;外寒侵袭因长期处于寒冷潮湿环境及老年人、儿童易受影响致阳虚。 性别差异:一般来说,在先天因素上男女并无绝对差异,但从整体人群统计来看,若家族中有阳虚体质的遗传倾向,男女婴儿都可能受其影响,只是后续生活方式等因素会进一步影响阳虚状态的发展。 年高肾亏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增长,人体的肾气自然衰退。通常男性一般在40岁左右、女性一般在50岁左右开始出现肾气渐衰的情况。例如,老年人的肾功能逐渐下降,肾脏的阳气也随之减弱,出现腰膝酸软、畏寒怕冷等阳虚表现。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加,机体的生理功能逐渐衰退,肾脏的阳气生成和温煦功能减退。 生活方式:老年人若长期缺乏运动,会进一步加重阳气不足的情况。因为运动有助于促进气血运行,若运动量少,气血运行不畅,阳气的温煦推动作用减弱,更易出现阳虚。 劳倦过度 生活方式:长期过度劳累,包括体力劳动过度和脑力劳动过度。例如,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身体能量消耗过大,易损伤阳气;长期高强度用脑的人,耗伤心神,进而影响肾阳的温煦等功能。长时间的劳累会导致人体正气耗伤,阳气受损,因为过度劳累会使身体的气血阴阳失调,阳气的生成和功能发挥受到影响。 年龄因素:对于年轻人来说,若长期劳倦过度,也易出现阳虚情况,而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本就逐渐衰退,劳倦过度对阳气的损伤会更明显。比如年轻的上班族长期熬夜加班,长期下来会出现畏寒、乏力等阳虚表现。 久病伤阳 病史因素:患有某些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肾炎等,疾病迁延不愈会损伤阳气。以慢性支气管炎为例,长期咳嗽咳痰,耗伤人体的正气,尤其是阳气,因为肺与肾的阳气相互关联,肺脏长期患病会影响肾脏的阳气功能,导致阳虚。又如慢性肾炎患者,疾病发展过程中会损伤肾阳,出现腰膝冷痛、畏寒肢冷等阳虚症状。 性别差异:不同性别在久病伤阳方面可能有一定差异,比如女性若患有妇科慢性疾病,如慢性盆腔炎等,长期炎症刺激会损伤阳气,因为女性的生殖系统与肾阳等有密切关系,炎症耗伤气血,进而影响阳气。 外寒侵袭 生活方式:长期处于寒冷潮湿的环境中,如冬季在户外工作且保暖措施不当,会使人体长时间受到外寒侵袭。寒邪易伤阳气,人体为了抵御外寒,会消耗自身的阳气,久而久之导致阳虚。例如,长期在寒冷的矿井下工作的矿工,易出现畏寒怕冷、手脚冰凉等阳虚表现。 年龄因素:老年人和儿童对外寒侵袭的抵抗力相对较弱,更易受外寒影响而导致阳虚。老年人本身体质虚弱,儿童的阳气相对稚嫩,在寒冷环境中更易被寒邪伤阳。比如冬季儿童若穿着过少,长时间在户外活动,易出现感冒后久不愈,进而损伤阳气出现阳虚症状。
2025-10-13 12:31:22 -
女人脾不好的症状怎么调理
女人脾不好有消化系统、大便、身体等方面症状,可通过饮食(选健脾食物、规律进食)、生活方式(适度运动、充足睡眠)、情志(调节情绪)调理,孕期和更年期女性脾不好需特别注意相关事项。 一、女人脾不好的常见症状 女人脾不好可能出现多种症状,如消化系统方面,常见食欲不振、腹胀,进食后易有饱胀感;还可能出现大便异常,比如大便溏稀,质地不成形,次数增多等;另外,可能会有身体疲倦乏力,面色萎黄等表现,这是因为脾主运化,若脾功能不佳,气血生化不足,就会出现这些情况。 二、调理方法 (一)饮食调理 1.食物选择 多吃健脾的食物,像山药,山药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可做成山药粥等食用。研究表明,山药中的某些成分能够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强脾胃的消化功能。 薏米也是不错的选择,薏米有健脾利湿的作用,可以用来熬薏米粥。 南瓜同样健脾,南瓜富含果胶等成分,能保护胃黏膜,促进脾胃的消化吸收。 2.饮食规律 定时定量进餐,避免暴饮暴食,也不要过度节食。按时进食能让脾胃形成规律的消化节奏,有利于脾胃功能的恢复。比如每天三餐尽量固定时间,每餐食量适中。 (二)生活方式调理 1.适度运动 进行适合的运动,如散步,每天坚持散步30分钟左右,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运动能促进气血流通,对脾的功能改善有帮助。对于不同年龄的女性,年轻女性可选择快走、瑜伽等运动方式,中年女性可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选择慢跑等,都能起到一定的健脾作用。 太极拳也是很好的选择,太极拳的缓慢柔和的运动节奏有利于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对脾胃功能的调节有积极意义。 2.充足睡眠 保证充足的睡眠,一般成年人每天需要7-8小时的睡眠时间。睡眠时身体处于修复状态,脾胃也能得到很好的调养。如果睡眠不足,会影响脾胃的气血生化,导致脾功能失调。女性要注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晚上尽量在11点前入睡。 (三)情志调理 1.调节情绪 保持心情舒畅,因为情志因素与脾的功能密切相关,长期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可以通过听音乐、冥想等方式来调节情绪。比如每天花15-20分钟进行冥想,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有利于脾胃功能的恢复。对于有工作压力的女性,要学会合理释放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孕期女性 孕期女性脾不好需要特别注意,要避免食用过于寒凉、油腻的食物,以免加重脾胃负担。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可适当增加一些健脾的食物摄入,如适量的山药、小米等。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因为孕期身体负担加重,更需要保证脾胃功能正常以维持自身和胎儿的营养需求。 (二)更年期女性 更年期女性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更容易出现脾不好的情况。这一时期要注意饮食的均衡,多摄入富含营养且易于消化的食物。同时,要关注情绪变化,由于更年期情绪波动较大,更要注重情志调理,可通过参加社交活动等方式来调节情绪,维持脾胃功能的稳定。
2025-10-13 12:30:36 -
痰湿体质舌苔是什么样的
痰湿体质舌苔多为厚腻的白腻苔或黄腻苔,其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儿童脾胃弱易现厚腻苔,成年人因不良生活方式易生痰湿致舌苔异常,老年人脏腑虚更易有厚腻苔,女性与特殊生理等有关,男性因不良习惯易致,饮食、运动、环境影响舌苔,脾胃病、呼吸病病史者易现厚腻苔。 年龄因素的影响 儿童:儿童如果属于痰湿体质,舌苔厚腻的表现可能更为明显,这与儿童脾胃功能相对较弱,饮食不节等容易导致痰湿内生有关。比如儿童过食肥甘厚味,脾胃运化不及,就容易出现舌苔厚腻的情况。 成年人:成年人长期不良的生活方式,如缺乏运动、长期处于潮湿环境、饮食不规律等,也会导致痰湿内生,进而出现舌苔厚腻的表现,不同年龄段的成年人发病机制相似,但随着年龄增长,脾胃功能逐渐衰退,更容易受痰湿影响出现舌苔异常。 老年人:老年人脏腑功能减退,脾胃虚弱,运化无力,痰湿内生的概率较高,舌苔厚腻的情况相对更常见,且往往伴有其他脏腑功能失调的表现,如气短、乏力等。 性别因素的关联 女性:女性痰湿体质出现舌苔厚腻的情况可能与特殊的生理周期、饮食偏好等有关。例如部分女性为了追求身材控制饮食过于单一,或在经期、孕期、产后等特殊时期,脾胃功能受到影响,容易产生痰湿,导致舌苔厚腻。 男性:男性痰湿体质出现舌苔厚腻可能与不良生活习惯相关,如长期饮酒、吸烟、饮食偏好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缺乏运动等,这些因素都容易损伤脾胃,引起痰湿内生,表现为舌苔厚腻。 生活方式因素的影响 饮食方面:长期食用高糖、高脂肪、高油的食物,如油炸食品、甜点、肥肉等,会加重脾胃的运化负担,导致痰湿生成,进而使舌苔出现厚腻的改变。例如经常大量食用甜食的人群,痰湿内蕴的风险较高,舌苔厚腻的概率增大。 运动方面:缺乏运动的人,身体的新陈代谢减缓,气血运行不畅,水湿容易停滞,从而形成痰湿,表现为舌苔厚腻。长期久坐不动的上班族、学生等群体,由于运动量少,痰湿体质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舌苔厚腻的情况也较为常见。 环境方面: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如南方梅雨季节较长的地区,人体容易受湿邪侵袭,湿邪与体内的痰湿相互勾结,导致舌苔厚腻。居住环境潮湿、工作环境潮湿等都可能影响人体的痰湿状态和舌苔表现。 病史因素的影响 有脾胃疾病病史者:本身患有慢性胃炎、胃溃疡、肠炎等脾胃疾病的人群,脾胃功能已经受损,运化水湿的能力下降,更容易出现痰湿内生的情况,舌苔厚腻是常见的表现之一。例如慢性胃炎患者,由于胃黏膜受损,消化功能减弱,食物不能很好地被消化吸收,容易产生痰湿,舌苔就会出现厚腻的改变。 有呼吸系统疾病病史者: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长期患病可能影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肺与脾的关系密切,肺失宣降会影响脾的运化,导致痰湿内生,进而出现舌苔厚腻的情况。比如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由于气道炎症等原因,影响了肺的功能,从而波及脾胃,引起痰湿内生,舌苔表现为厚腻。
2025-10-13 12:3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