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擅长:擅长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呼吸疾病、血液疾病、肾脏疾病及地贫、疳积、黄疸等小儿杂病,以及小儿“治未病”调养。
向 Ta 提问
幼承祖父家学,本科硕士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先后师从国医大师邓铁涛邓老长子广东省名中医邓中炎教授、留美博士后钱新华教授等,在公立三甲中医院儿科门诊急诊病房及我院中医科工作十多年,临床经验丰富。现兼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理事,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曾被聘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获得“广州市优秀青年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实践教学优秀教师”称号。
展开-
柴胡口服液的功效与作用
柴胡口服液有解热、抗炎、调节免疫等功效与作用,儿童、孕妇、老年人及有基础病史人群使用时需分别注意,儿童用要遵医嘱且优先非药物干预,孕妇需医生评估指导,老年人要医生据状况调整方案,有基础病史人群用前要告知医生病史。 一、柴胡口服液的主要功效与作用 1.解热作用:柴胡口服液具有一定的解热功效,其有效成分能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促进散热等机制发挥退热作用。多项药理学研究表明,柴胡中的有效成分可抑制致热原引起的体温升高,对于外感发热等情况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例如,相关实验发现柴胡提取物能使内毒素所致发热家兔的体温明显下降,且作用持久。 2.抗炎作用:柴胡口服液对炎症反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它可以通过影响炎症介质的释放等多种途径来减轻炎症反应。研究显示,柴胡中的成分能够抑制炎症细胞的浸润和炎症因子的表达,从而对一些炎症性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如对于上呼吸道感染等引起的局部炎症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3.调节免疫作用:柴胡口服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它能够影响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免疫因子的分泌,增强机体的免疫防御能力。比如,有研究发现柴胡提取物可以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和活化,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有助于机体抵御外界病原体的入侵。 二、不同人群使用需注意的方面 1.儿童: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使用柴胡口服液需谨慎。由于儿童的肝肾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药物代谢能力相对较弱,所以在使用时应严格遵循医嘱,且要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一般来说,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来处理儿童的发热、感冒等情况,如物理降温等,只有在必要时且在医生指导下才能使用柴胡口服液。 2.孕妇:孕妇属于特殊人群,使用柴胡口服液需要格外谨慎。目前虽然尚无明确的大规模临床研究表明柴胡口服液对孕妇及胎儿有明确的不良影响,但为了确保母婴安全,孕妇使用柴胡口服液应在医生的评估和指导下进行,医生会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使用。 3.老年人:老年人的肝肾功能有所减退,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与年轻人不同。老年人使用柴胡口服液时,也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医生会根据老年人的肝肾功能状况以及具体病情来调整可能的用药方案,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4.有基础病史人群:对于本身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的人群,使用柴胡口服液前应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情况。因为柴胡口服液可能会对机体的一些生理功能产生影响,而有基础病史的人群使用后可能会对原有疾病产生一定的影响,医生需要综合评估后决定是否使用以及如何使用柴胡口服液。
2025-10-13 11:39:44 -
用生姜泡脚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生姜泡脚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包括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辅助改善睡眠、祛湿散寒;坏处有皮肤刺激、水温控制不当易烫伤、加重某些疾病症状,特殊人群需谨慎使用生姜泡脚。 一、用生姜泡脚的好处 1.促进血液循环:生姜具有温热性质,用生姜泡脚时,其有效成分可刺激足部穴位,扩张足部血管,加速血液循环。研究表明,适当温度和时长的生姜泡脚能使足部皮肤温度升高,改善末梢循环,对于冬季手脚冰凉的人群有一定帮助,尤其适用于老年人因血管弹性下降、血液循环较差的情况。 2.缓解疲劳:足部是人体经络汇聚之处,众多穴位分布其中。生姜泡脚通过刺激足部穴位,可调节身体机能,缓解身体疲劳。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用生姜泡脚能使肌肉放松,减轻身体的疲惫感,对经常从事体力劳动或长时间伏案工作的人群适用。 3.辅助改善睡眠:泡脚时的温热刺激和生姜的作用可通过神经反射影响大脑皮层,调节神经系统功能,有助于放松身心,进而辅助改善睡眠质量。对于因压力大、焦虑等导致睡眠不佳的人群有一定改善作用,但对于严重睡眠障碍患者,不能仅依赖生姜泡脚,需结合其他治疗。对于儿童,若因白天活动量较大等偶尔睡眠受影响,可适当尝试,但要注意水温适宜,避免烫伤。 4.祛湿散寒:中医认为,人体湿气重或受寒气入侵时,生姜泡脚可借助其温热和辛散之性,帮助身体驱散寒湿。对于体质偏寒、容易受寒感冒的人群有一定预防和缓解作用,比如在季节更替时,适当用生姜泡脚可降低感冒几率,但对于本身有湿热体质且症状较明显的人群,需谨慎使用。 二、用生姜泡脚的坏处 1.皮肤刺激:部分人群皮肤较为敏感,生姜的辛辣成分可能对皮肤产生刺激,引起皮肤发红、瘙痒等不适症状。尤其是足部有破损、伤口或患有皮肤病时,泡脚可能会加重刺激,导致症状恶化。对于儿童,皮肤更娇嫩,使用生姜泡脚时更要注意观察皮肤反应,若出现不适需立即停止。 2.水温控制不当易烫伤:泡脚时水温若过高,容易烫伤皮肤。特别是老年人或儿童,对温度感知不如正常人敏感,若不注意控制水温,很容易发生烫伤情况。因此,使用生姜泡脚时一定要将水温调节至合适范围,一般以38℃-43℃为宜,儿童泡脚水温可适当偏低。 3.加重某些疾病症状:对于一些特殊疾病患者,如糖尿病患者,其足部感觉可能减退,若用生姜泡脚时水温控制不好或泡脚时间过长,容易造成烫伤,且烫伤后不易愈合,可能引发严重感染。再如高血压患者,若泡脚时间过长或水温过高,可能导致血压短暂升高,加重病情。所以,这类特殊人群在考虑用生姜泡脚时,需先咨询医生意见,谨慎为之。
2025-10-13 11:38:10 -
感冒可以用艾叶泡脚吗
感冒时能否用艾叶泡脚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风寒感冒时艾叶泡脚可能有辅助驱散风寒作用,但风热感冒不适用;皮肤有破损者不宜;儿童、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需谨慎,若出现不适或感冒无改善甚至加重应采取正规医疗措施。 一、感冒时艾叶泡脚的作用及相关情况 (一)可能的积极作用 艾叶具有温经散寒等功效,对于因风寒感冒引起的一些不适,用艾叶泡脚可能有一定辅助作用。从中医角度讲,风寒感冒多是由于外感风寒之邪,艾叶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身体驱散风寒。有研究表明,艾叶中的有效成分可能对局部血管有扩张作用,促进血液流动,使身体微微发热,可能会缓解风寒感冒初期的怕冷等症状。但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种辅助的缓解方式,并不能替代对感冒的正规治疗。 (二)需要注意的情况 1.风热感冒不适用:如果是风热感冒,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黏或黄、鼻塞黄涕等症状时,用艾叶泡脚可能会加重体内的热邪,不利于病情恢复。因为艾叶本身性温,风热感冒时再用温性的艾叶泡脚,不符合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 2.皮肤有破损者不宜:感冒时如果脚部皮肤有破损、溃疡等情况,泡脚时艾叶水可能会刺激伤口,引起疼痛、感染等问题。所以这类人群要避免用艾叶泡脚。 3.特殊人群需谨慎 儿童:儿童皮肤较为娇嫩,在给儿童用艾叶泡脚时要特别注意水温,不宜过高,以免烫伤儿童皮肤。同时,儿童感冒的原因和病情变化相对复杂,不能单纯依赖艾叶泡脚来治疗感冒,若感冒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老年人:老年人的身体机能相对较弱,血液循环可能不如年轻人顺畅,在使用艾叶泡脚时要注意泡脚时间不宜过长,一般15-20分钟较为合适。如果泡脚时间过长,可能会导致老年人出现头晕等不适症状。而且老年人感冒可能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等,泡脚时的血液循环加快可能会对心脑血管产生一定影响,所以泡脚时要密切关注身体反应,若有不适需立即停止。 孕妇:孕妇属于特殊人群,艾叶有一定的药性,虽然目前没有明确证据表明艾叶泡脚会对孕妇和胎儿造成直接严重危害,但为了安全起见,孕妇在感冒时是否能用艾叶泡脚最好先咨询医生的意见。因为孕妇的身体状况较为特殊,需要谨慎对待可能影响胎儿的各种因素。 总之,感冒时是否能用艾叶泡脚需要根据感冒的类型、自身的身体状况等多方面因素来综合考虑。如果是风寒感冒且身体状况允许,可尝试适当艾叶泡脚作为辅助缓解方式,但如果出现不适或感冒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应及时采取正规的医疗措施来治疗感冒。
2025-10-13 11:37:13 -
脚跟疼是肾虚导致的吗
脚跟疼不一定由肾虚导致,其原因有局部因素(如足底筋膜炎、跟骨骨刺、跟腱炎)和全身性因素(如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不同人群脚跟疼需注意不同事项,出现脚跟疼应及时就医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局部因素: 足底筋膜炎:多见于长期站立或行走的人群,如教师、运动员等。足底筋膜是维持足弓的重要结构,长期劳损会导致足底筋膜发生无菌性炎症,引起脚跟疼痛,尤其在晨起或长时间休息后首次负重行走时疼痛明显,行走一段时间后疼痛可暂时缓解,但继续行走又会加重。 跟骨骨刺:跟骨骨刺是由于跟骨骨质增生形成的,当骨刺刺激周围组织时可引起脚跟疼痛。跟骨骨刺的形成与年龄增长、足部力学改变等因素有关,多见于中老年人。 跟腱炎:跟腱是连接小腿肌肉与跟骨的结缔组织,过度运动等原因可引发跟腱炎,导致脚跟上方跟腱部位疼痛、肿胀,活动时疼痛加剧。 全身性因素: 类风湿关节炎: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足部关节,引起脚跟等部位的疼痛、肿胀、僵硬,常呈对称性发作,除了脚跟疼还可能伴有其他关节的症状,如手指关节的肿胀变形等,病情活动期还可能出现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可能会出现周围神经病变,累及足部神经时可导致脚跟疼痛,同时可能伴有足部感觉减退、麻木等症状。 而中医认为肾虚可能会导致脚跟疼,中医理论中肾主骨,若肾虚则骨骼失养,可能出现脚跟疼痛等表现,但这并不是脚跟疼的唯一原因,不能单纯认为脚跟疼就是肾虚导致的。 对于脚跟疼的人群,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的人需要注意不同事项: 年龄方面:儿童出现脚跟疼相对较少见,若儿童脚跟疼需考虑是否有外伤等因素;中老年人脚跟疼则更要关注骨质退变、足底筋膜老化等问题,应注意避免长时间行走、站立,选择合适的鞋子以缓冲足部压力。 性别方面:一般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导致脚跟疼的特异性,但女性穿高跟鞋等情况可能增加足底筋膜、跟腱等部位的劳损风险,从而更容易出现脚跟疼相关问题。 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运动量过大或运动方式不当的人,更容易出现足底筋膜、跟腱等部位的损伤而导致脚跟疼;长期站立工作的人群也需注意足部保健。 病史方面:有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出现脚跟疼时,要考虑基础疾病累及足部的可能,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来缓解脚跟疼症状。 如果出现脚跟疼,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如足部X线、CT、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以明确病因,然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而不能简单归结为肾虚或其他单一因素。
2025-10-13 11:35:25 -
小孩风寒发烧怎么办
小孩风寒发烧可通过物理降温(保持适宜环境、体表降温)、保证水分摄入、观察病情变化(体温及其他症状)、中医外治法辅助(艾灸、推拿,需专业指导)来处理,若处理后无改善或加重需及时就医。 一、物理降温 1.适宜环境:保持室内温度在25-27℃左右,湿度50%-60%,为小孩创造一个舒适的散热环境,避免过热或过冷加重不适。对于婴儿,要注意衣物穿着不宜过厚,以轻薄、柔软、透气的棉质衣物为宜,利于散热。 2.体表降温:用温水擦拭小孩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这些部位血管丰富,有助于散热。温水温度控制在32-34℃,每次擦拭时间10-15分钟左右,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来降低体温。需要注意的是,新生儿皮肤娇嫩,擦拭时动作要轻柔。 二、保证水分摄入 1.多饮温水:让小孩多喝温水,不仅可以补充因发热散失的水分,还能促进新陈代谢,帮助毒素排出。年龄较小的婴儿可以少量多次喂养温水,每天保证足够的液体摄入,一般婴儿每天需摄入100-150ml/kg的水分,幼儿和儿童可适当增加至120-150ml/kg。 三、观察病情变化 1.体温监测:密切关注小孩体温变化,每隔1-2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如果体温持续升高超过38.5℃(婴儿)或39℃(儿童),或者伴有精神萎靡、嗜睡、抽搐等异常表现,需及时就医。对于有基础疾病的小孩,如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病等,即使体温未达上述高热值,也需更加谨慎观察,因为这类小孩发热可能更容易出现病情变化。 2.其他症状观察:留意小孩是否有咳嗽、流涕、呕吐、腹泻等其他伴随症状。如果出现咳嗽加重、呼吸急促(婴儿呼吸>60次/分钟,儿童呼吸>40次/分钟)等情况,可能提示合并了呼吸道感染等其他问题,需要及时评估处理。 四、中医外治法辅助(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1.艾灸:对于风寒感冒引起的发烧,可选取大椎、风门、肺俞等穴位进行温和灸。但要注意艾灸距离皮肤的距离,避免烫伤小孩皮肤,一般距离约3-5厘米,每次每个穴位灸5-10分钟左右。不过,婴儿皮肤敏感,艾灸时需特别小心,且非专业人士操作可能存在风险,应谨慎使用。 2.推拿:如推三关,用拇指桡侧面或食指、中指指腹自小孩腕横纹推向肘横纹,约推300-500次,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但推拿手法的力度、频率等要适中,需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操作,对于年龄过小的婴儿要格外轻柔。 如果小孩风寒发烧经上述处理后症状无改善或持续加重,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由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2025-10-13 11:3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