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擅长:擅长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呼吸疾病、血液疾病、肾脏疾病及地贫、疳积、黄疸等小儿杂病,以及小儿“治未病”调养。
向 Ta 提问
幼承祖父家学,本科硕士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先后师从国医大师邓铁涛邓老长子广东省名中医邓中炎教授、留美博士后钱新华教授等,在公立三甲中医院儿科门诊急诊病房及我院中医科工作十多年,临床经验丰富。现兼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理事,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曾被聘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获得“广州市优秀青年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实践教学优秀教师”称号。
展开-
陈皮生姜和冰糖在一起泡水喝有什么作用
陈皮生姜和冰糖泡水喝有缓解风寒感冒相关不适及改善消化系统功能的作用,但饮用时糖尿病患者、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需谨慎,且过量饮用有糖分摄入过多致相关风险及生姜过量致上火等风险。 一、陈皮生姜和冰糖泡水喝的作用 (一)缓解风寒感冒相关不适 陈皮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生姜有发散风寒、温中止呕的作用,冰糖能起到一定的调味作用。当人体因外感风寒出现轻微感冒症状,如怕冷、流清涕等时,饮用陈皮生姜冰糖水可能有助于缓解不适。研究表明,生姜中的某些成分可以刺激血液循环,使身体微微发热,帮助驱散风寒;陈皮中的挥发油等成分能促进消化液分泌,改善因感冒引起的脾胃功能减弱情况。不过,对于症状较严重的风寒感冒,不能仅依靠此饮品,需结合病情采取进一步医疗措施。对于儿童风寒感冒,若症状较轻,可在医生指导下少量饮用,但要密切观察反应,因为儿童身体机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对饮品的耐受等情况与成人不同。 (二)改善消化系统功能 陈皮对脾胃气滞、脘腹胀满、食少吐泻等有改善作用,其所含的挥发油能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生姜能刺激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功能,缓解恶心呕吐等症状。冰糖相对平和,不会对胃肠造成过度刺激。三者搭配泡水喝,对于一般人群因饮食不节等导致的消化不良、腹胀等有一定的调理作用。比如平时进食过多油腻食物后出现腹胀不适,饮用陈皮生姜冰糖水可能会有所缓解。但对于有严重消化系统疾病,如胃溃疡活动期等患者,不能单纯依赖此饮品,应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对于老年人群,消化系统功能相对较弱,适当饮用可能有一定益处,但也要注意饮用的量和自身消化耐受情况。 二、饮用时的注意事项 (一)特殊人群 1.糖尿病患者:冰糖含有较多糖分,糖尿病患者饮用后可能会引起血糖波动,不利于血糖的控制,这类人群应谨慎饮用,必要时咨询医生是否可以饮用及饮用的量。 2.儿童:儿童的消化系统和身体代谢等与成人不同,饮用时要注意适量,避免因糖分摄入过多等导致龋齿等问题,且要在成人监护下饮用,因为儿童对饮品的耐受和反应可能与成人有差异。 3.孕妇:孕妇属于特殊人群,饮用前最好咨询医生意见。虽然陈皮生姜冰糖水一般相对温和,但个体差异较大,需根据自身身体状况来决定是否饮用及饮用的量。 (二)饮用过量的风险 过量饮用陈皮生姜冰糖水可能会导致糖分摄入过多,对于健康人群可能增加肥胖、龋齿等风险;对于本身有血糖异常等情况的人群,会进一步加重病情。同时,生姜性温,过量饮用可能会引起上火等症状,出现口干、咽痛等表现。
2025-10-13 11:33:47 -
艾灸的作用
艾灸具有多方面重要作用,可调节免疫系统,增加免疫细胞活性与数量;能扩张局部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可缓解多种疼痛,机制与激活内源性镇痛物质有关;还能调节消化系统功能,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不良等,对不同年龄、性别及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各有影响。 一、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 艾灸通过温热刺激相关穴位,可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研究表明,艾灸能增加机体免疫细胞的活性和数量,如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会有所增强,巨噬细胞是免疫系统中重要的免疫细胞,其吞噬功能的提升有助于清除体内的病原体等异物。对于不同年龄人群,比如老年人由于免疫功能相对较弱,艾灸对其免疫调节作用可能更为明显,能帮助改善免疫状态;而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合理的艾灸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其免疫抵御能力,但要注意操作的温和与适宜。 二、对血液循环的影响 艾灸产生的温热效应可以扩张局部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有研究显示,艾灸特定穴位后,局部血管的血流速度会加快,血流量会增加。从年龄角度看,年轻人血液循环相对较好,但如果存在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轻微血液循环不畅,艾灸也能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对于老年人,血管弹性下降,艾灸有助于改善其局部乃至全身的血液循环状况,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风险因素。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群,艾灸对促进血液循环有积极意义,可缓解因久坐等导致的肢体末端血液循环不佳的情况。 三、缓解疼痛的作用 艾灸对于多种疼痛具有缓解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温热刺激激活体内的内源性镇痛物质有关,比如内啡肽等的释放增加。对于不同病因导致的疼痛,如因寒湿凝滞经络引起的关节疼痛,艾灸的温热散寒作用能起到改善效果;在性别方面,女性由于生理周期等因素可能更容易出现一些疼痛相关问题,艾灸对经期受寒引起的腹痛等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要注意根据个体情况调整艾灸的方式和穴位选择。对于有慢性疼痛病史的人群,艾灸可以作为一种辅助的缓解疼痛手段,但如果疼痛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四、对消化系统的调节 艾灸能够调节消化系统功能。它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改善消化不良等问题。比如对于因饮食不节导致胃肠功能紊乱的人群,艾灸相关的腹部穴位能起到一定的调理作用。不同年龄的人群,儿童如果出现消化不良,在专业指导下合理艾灸腹部穴位可能有帮助,但要避免烫伤;老年人消化系统功能减退,艾灸对其胃肠功能的调节也有一定益处。在生活方式上,经常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的人群,艾灸可以辅助调节消化系统功能,促进消化吸收。
2025-10-13 11:32:45 -
感冒按摩可以用什么穴位
常用感冒按摩穴位有风池穴(后颈部凹陷处,按揉可缓解头痛头晕等)、合谷穴(手背第2掌骨桡侧中点,按揉可改善发热鼻塞等)、迎香穴(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按揉可缓解鼻塞流涕等),按摩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脏腑等起疏风解表等作用,按摩时要注意皮肤状况,儿童、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按摩需谨慎,如儿童要轻柔且观察反应、老年人力度适中且有基础病谨慎、孕妇慎选穴位并专业评估,按摩后症状无改善加重需及时就医。 一、常用感冒按摩穴位及操作 (一)风池穴 1.位置:位于后颈部,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2.操作:用双手拇指按揉双侧风池穴,以有酸胀感为宜,每次按揉1-3分钟。风池穴能疏风解表,对于感冒引起的头痛、头晕等症状有缓解作用,不同年龄段人群均可操作,但儿童操作时力度要轻柔。 (二)合谷穴 1.位置:在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2.操作:用拇指指尖垂直按揉合谷穴,成人可适当用力,儿童则轻柔按揉,每次按揉1-3分钟。合谷穴有疏风解表、行气活血的功效,对感冒引起的发热、鼻塞等有一定改善作用,不同年龄人群操作时需注意力度适配。 (三)迎香穴 1.位置: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2.操作:用双手食指或中指按揉迎香穴,可缓解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等症状,操作时力度适中,各年龄段人群均可进行,儿童操作需轻柔。 二、按摩对感冒的作用机制及注意事项 (一)作用机制 按摩上述穴位可以通过刺激经络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流通和脏腑功能,起到疏风解表、调和气血的作用,从而缓解感冒相关症状。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按摩穴位可以影响神经末梢和神经反射,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身体对抗感冒病毒。 (二)注意事项 1.皮肤状况:如果按摩部位皮肤有破损、炎症等情况,不宜进行按摩,避免加重皮肤损伤和感染。 2.特殊人群 儿童:儿童感冒按摩时要特别注意力度,避免用力过大引起不适。同时,要观察儿童在按摩过程中的反应,如有哭闹等不适表现应及时停止。儿童感冒可能病情变化较快,如果按摩后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应及时就医。 老年人:老年人感冒按摩时,要注意按摩力度适中,因为老年人皮肤相对松弛,骨质也较疏松。如果老年人伴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按摩时要谨慎,最好在专业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防止因按摩不当引发其他不适。 孕妇:孕妇感冒按摩时要谨慎选择穴位,一些穴位如合谷穴等在孕期按摩可能有引发流产等风险,应在专业医生评估后进行,避免自行盲目按摩。
2025-10-13 11:32:04 -
风热型荨麻疹的症状有哪些
风热型荨麻疹有皮肤表现、全身症状及瘙痒症状。皮肤表现为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红色或苍白色风团及周围的鲜红红斑;全身症状有部分患者伴38℃左右发热、口渴,中医舌象可见舌红苔黄;瘙痒剧烈,搔抓后风团增多增大,夜间可能加重。 风团:是风热型荨麻疹最典型的皮肤症状,表现为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的红色或苍白色风团,多突然发作,成批出现,数小时后又迅速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但新的风团可陆续出现,此起彼伏。风团的发生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有关,风热之邪侵袭人体,导致气血运行失常,引发风团。例如,在儿童中,风热型荨麻疹引起的风团可能更为突兀,由于儿童皮肤较为娇嫩,风团可能更易凸显且瘙痒感相对更明显,这与儿童自身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对外界风热刺激的反应更为敏感有关。 红斑:风团周围常伴有红斑,红斑的颜色鲜红,是由于风热之邪蕴结于肌肤,导致局部气血瘀滞、脉络扩张而出现的红色斑片。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红斑的表现可能略有差异,成年人的红斑可能相对边界较清晰,而老年人由于皮肤老化,红斑可能边界稍显模糊,但本质都是风热之邪在皮肤的外在表现。 全身症状 发热:部分患者可伴有发热,体温一般在38℃左右,这是因为风热之邪侵袭人体,正邪相争,导致机体发热。儿童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风热型荨麻疹引起的发热可能相对更易波动,需密切关注体温变化,因为儿童体温过高可能会引发惊厥等不良后果,所以对于儿童风热型荨麻疹出现发热时,更要注重观察和适当护理。 口渴:风热之邪易伤津液,患者可出现口渴的症状,想要饮水以缓解体内津液不足的情况。成年人可能能够较为准确地表达口渴的感觉,而儿童可能通过哭闹、频繁索要饮品等方式来体现口渴,这与儿童自身表达能力相对较弱有关,需要家长细心观察儿童的表现来判断是否存在口渴等全身症状。 舌红苔黄:从中医舌象来看,风热型荨麻疹患者舌质红,舌苔黄,这是风热之邪在体内的典型舌象表现。通过观察舌象可以辅助判断病情的寒热属性,舌红苔黄提示体内有风热之邪,气血运行偏亢。 瘙痒症状 瘙痒剧烈:患者常自觉皮肤瘙痒剧烈,搔抓后风团可增多、增大,瘙痒感在夜间可能会加重,这可能与夜间人体的神经敏感度相对升高有关。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儿童,瘙痒都会对生活质量产生影响,成年人可能会因为瘙痒影响睡眠和日常活动,儿童则可能因为瘙痒而哭闹不安,影响其正常的休息和生长发育,所以对于风热型荨麻疹引起的瘙痒,需要采取适当措施进行缓解,如避免过度搔抓等。
2025-10-13 11:31:22 -
肝郁的表现是什么
肝郁会在情绪、身体等多方面引发诸多表现,情绪上有抑郁焦虑倾向、易激惹;身体上胁肋部不适、消化功能紊乱、女性月经不调;还会出现睡眠障碍以及舌质舌苔改变等情况,不同人群因自身特点在各表现上有不同体现。 情绪易激惹:容易出现情绪波动较大,稍不如意就容易发脾气、生气。这可能与肝脏的疏泄功能失调,导致气机不畅,影响情志的调节有关。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精神压力大、熬夜等会加重这种情绪易激惹的表现,有既往精神心理疾病史的人群更需关注肝郁引发的情绪变化。 身体方面 胁肋部不适:胁肋部是肝经循行的主要部位,肝郁时常见胁肋部胀满、疼痛,疼痛可走窜不定,时轻时重。从解剖学角度,肝经经过胁肋区域,当肝脏疏泄功能失常,气机阻滞,就会出现胁肋部的不适症状。不同性别都可能出现,女性在月经周期等生理阶段,由于激素变化等因素,更容易因肝郁出现胁肋部的异常感觉,有胁肋部既往病史的人群肝郁时症状可能更明显。 消化功能紊乱: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消化不良等。肝脏疏泄功能影响脾胃的运化,肝郁则脾胃运化失司。例如,肝郁导致肝气横逆犯脾,影响脾胃的正常升降功能,使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受到阻碍。儿童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若出现肝郁易影响消化功能,老年人脾胃功能本身较弱,肝郁时消化功能紊乱的表现可能更为突出,有消化系统基础疾病的人群肝郁会加重消化方面的不适。 月经不调:女性肝郁时常见月经周期紊乱、经量或多或少、经期乳房胀痛等。这是因为肝主疏泄与女性的生殖功能密切相关,肝郁影响气血的运行和冲任二脉的调节,从而导致月经方面的异常。不同年龄段的女性,如青春期女性由于内分泌尚未完全稳定,围绝经期女性由于激素水平波动较大,都更容易因肝郁出现月经不调,有月经不调既往史的女性肝郁时症状可能加重。 其他表现 睡眠障碍:入睡困难、多梦、睡眠浅等。肝脏与睡眠有一定关联,肝郁会影响心神的安宁,导致睡眠异常。从中医理论角度,肝血不足、肝气郁结等都会干扰睡眠的正常节律。儿童睡眠障碍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老年人睡眠本身相对较少,肝郁引发的睡眠障碍会进一步影响其生活质量,有睡眠障碍既往史的人群肝郁会加重睡眠问题。 舌质与舌苔改变:可见舌质淡红或暗红,舌苔薄白或薄黄等。通过中医舌诊可以辅助判断肝郁情况,舌质和舌苔的变化反映了体内气血和脏腑功能的状态,肝郁时气血运行不畅等会导致舌质舌苔出现相应改变,但这需要专业中医师进行准确判断,不同个体由于体质等差异,舌质舌苔的具体表现可能会有所不同。
2025-10-13 11:29: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