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擅长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呼吸疾病、血液疾病、肾脏疾病及地贫、疳积、黄疸等小儿杂病,以及小儿“治未病”调养。
向 Ta 提问
幼承祖父家学,本科硕士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先后师从国医大师邓铁涛邓老长子广东省名中医邓中炎教授、留美博士后钱新华教授等,在公立三甲中医院儿科门诊急诊病房及我院中医科工作十多年,临床经验丰富。现兼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理事,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曾被聘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获得“广州市优秀青年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实践教学优秀教师”称号。
展开-
怎么去体内的湿热
可通过调整饮食、适度运动、中医理疗、改善生活环境来祛湿。调整饮食要多吃清热利湿食物、避免生冷油腻辛辣食物;适度运动要选适合方式并坚持;中医理疗可艾灸足三里、阴陵泉等穴位或拔罐;改善生活环境要保持居住干燥、注意穿着舒适透气。 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食物:生冷食物如冰淇淋、生鱼片等会损伤脾胃阳气,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导致湿邪内生;油腻食物像油炸食品、肥肉等不易消化,会加重脾胃负担,阻碍湿气的代谢;辛辣食物如辣椒、花椒等容易助火生热,也会影响体内湿气的调节。比如长期大量食用油炸食品的人群,更容易出现体内湿热的情况,应尽量避免。 适度运动 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有氧运动如慢跑、快走、游泳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加快湿气的排出。慢跑适合大多数人,每周可进行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能提升心肺功能的同时祛湿;游泳则是全身性的运动,对关节压力小,在水中运动能消耗热量,促进湿气排出,尤其适合关节不好但又想运动祛湿的人群。对于儿童,可选择适合他们的运动,如跳绳、踢毽子等,每天进行适量运动,能增强体质,帮助排出湿气,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和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坚持运动习惯:运动需要长期坚持才能见到明显效果。例如每周固定时间进行运动,形成规律的生活方式。对于上班族,可利用午休时间进行简单的快走运动;对于老年人,可选择慢走等相对温和的运动方式,每天保持一定的运动量,促进身体的气血流通,改善体内湿热状况。 中医理疗 艾灸:可选择足三里、阴陵泉等穴位进行艾灸。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艾灸足三里能调节脾胃功能,促进湿气的运化;阴陵泉是脾经的合穴,艾灸阴陵泉有助于健脾利湿。艾灸时要注意温度和时间,避免烫伤皮肤,一般每次艾灸15-20分钟为宜。对于儿童,艾灸需谨慎,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且要严格控制艾灸的时间和距离,防止出现意外情况。 拔罐:拔罐可以选择背部的膀胱经等部位,通过负压吸引的作用,排出体内的湿气和寒气。拔罐后皮肤会出现瘀斑等情况,这是正常的排湿表现。但拔罐也有一定禁忌,例如皮肤有破损、过敏等情况的人不宜拔罐。对于孕妇,尤其是腹部拔罐是绝对禁忌的,因为可能会影响胎儿健康。 改善生活环境 保持居住环境干燥:室内要经常通风换气,降低空气湿度。在南方潮湿的季节,可以使用除湿器等设备来降低室内湿度。例如在梅雨季,每天定时开窗通风,同时开启除湿设备,使室内湿度保持在适宜范围,一般相对湿度保持在50%-60%较为合适。对于有老人和儿童的家庭,保持居住环境干燥尤为重要,因为老人和儿童的抵抗力相对较弱,潮湿的环境更容易导致湿气入侵体内,引发不适。 注意穿着舒适透气:穿着棉质等透气的衣物,有助于汗液的蒸发,避免湿气在体内积聚。棉质衣物吸汗性好,能让皮肤保持干爽。在炎热的天气里,不要穿着紧身不透气的衣物,以免影响身体的散热和湿气的排出。对于儿童,要选择舒适、透气的棉质衣物,并且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防止因穿着不当导致体内湿热问题。
2025-10-13 12:42:20 -
西洋参的功效与作用
西洋参可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刺激免疫细胞活性以提升抗病能力,能调节心血管系统,帮助调节血压、改善血脂异常,含有人参皂苷等活性物质具抗疲劳作用,通过调节能量代谢减轻疲劳,对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可缓解焦虑、改善睡眠,且孕妇需谨慎使用、儿童一般不建议自行使用、有基础疾病人群使用前需咨询医生权衡利弊。 一、增强免疫系统功能 西洋参中富含多糖类等成分,这些成分能够刺激免疫细胞的活性,如促进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等的增殖与分化。多项科学研究表明,西洋参可提升机体的抗病能力,例如在一些动物实验中发现,服用西洋参提取物的实验动物对常见病原体的抵抗力有所增强,人体研究也显示其能帮助提升健康人群的免疫功能,在面对季节交替等易引发免疫力波动的情况时,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二、调节心血管系统 西洋参中的有效成分能够对心血管系统产生积极影响。一方面,它有助于调节血压,部分临床试验显示,轻度高血压患者在适量服用西洋参后,血压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扩张血管、影响血管紧张素系统等有关;另一方面,对于血脂异常,西洋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节血脂水平,比如降低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相关的药理学研究从分子机制层面解释了其对脂质代谢的调节作用。 三、抗疲劳作用 西洋参含有人参皂苷等多种活性物质,这些物质可以通过调节机体的能量代谢途径来减轻疲劳感。在动物实验中,给予实验动物西洋参提取物后,观察到其运动耐力有所提高,疲劳相关指标如乳酸堆积等得到改善;在人体研究中,部分从事高强度脑力或体力劳动的人群服用西洋参后,自我报告的疲劳程度有所减轻,其作用机制涉及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节以及对能量物质代谢的优化。 四、改善神经系统功能 西洋参对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镇静作用,能够缓解焦虑情绪,并且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相关药理学研究表明,其成分可以影响神经递质的平衡,如对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产生调节作用,从而起到稳定情绪、促进睡眠的效果。例如,在一些有轻度焦虑和睡眠障碍的人群中进行的观察性研究发现,服用西洋参后焦虑症状有所减轻,睡眠质量得到改善。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妇:孕妇属于特殊生理阶段人群,西洋参可能会对孕期的生理状态产生影响,目前虽无明确的大规模临床研究表明绝对禁忌,但为安全起见,孕妇应谨慎使用,需在医生评估孕期健康状况后再决定是否适用; 2.儿童:儿童的生理机能与成人有很大不同,西洋参的成分对儿童机体的影响尚不明确,且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随意使用西洋参可能会干扰正常的生理发育,因此一般不建议儿童自行使用西洋参,若有相关需求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经过严格评估后谨慎考虑; 3.有基础疾病人群:患有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在使用西洋参前需咨询医生,因为西洋参可能与一些基础疾病的治疗药物产生相互作用,例如可能影响降糖药的效果或与降压药发生协同作用导致血压过度波动等情况,必须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权衡利弊后再决定是否使用。
2025-10-13 12:39:50 -
心血虚吃什么好
心血虚可通过饮食调整改善,要摄入富含铁、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利用桂圆、红枣、桑葚等药食同源食材调理,儿童、女性、老年人各有不同注意事项,症状严重需及时就医。 一、饮食调整 (一)富含铁的食物 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而心血虚往往与血虚相关,血红蛋白的合成不足可能导致心血虚相关症状。例如猪肝,每100克猪肝中含铁量较高,铁元素可以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有助于改善血虚状况。还有瘦肉,像牛肉、猪肉等瘦肉中也含有一定量的铁,日常可适当摄入来补充铁元素。 (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维生素C可以促进铁的吸收,所以应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比如橙子,每100克橙子中维生素C含量较为丰富,能帮助身体更好地吸收从食物中摄取的铁。猕猴桃也是维生素C的良好来源,其维生素C含量较高,可适当多吃。 (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蛋白质是身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心血虚的人来说,摄入充足的蛋白质有助于身体的修复和气血的生成。例如鸡蛋,鸡蛋富含优质蛋白质,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鱼类也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像鲫鱼,不仅富含蛋白质,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对身体有益。 二、药食同源的食材 (一)桂圆 桂圆具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的功效。对于心血虚引起的心悸、失眠、健忘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可以将桂圆煮粥,如桂圆红枣粥,取适量桂圆、红枣与大米一起煮粥食用。 (二)红枣 红枣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它含有丰富的糖类、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对于心血虚导致的面色萎黄、倦怠无力等有一定的调理作用。可以直接吃红枣,也可以用红枣泡水喝,或者在煲汤时加入红枣。 (三)桑葚 桑葚有滋阴补血、生津润燥的功效。对于心血虚引起的眩晕、失眠等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可以将桑葚洗净后直接食用,也可以制作成桑葚膏等食用。 三、不同人群的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心血虚相对较少见,但如果有相关情况,饮食上要注意营养均衡,保证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避免挑食、偏食。可以多给儿童吃一些富含铁、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鱼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但要注意食物的安全性和适宜性,避免给儿童食用不易消化或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 (二)女性 女性由于生理特点,如月经、妊娠、分娩等,更容易出现心血虚的情况。在饮食上除了遵循上述原则外,要特别注意经期的营养补充,多吃一些补血的食物。同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因为这些因素可能会加重心血虚的症状。 (三)老年人 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于心血虚的调理要更加注重饮食的易消化和营养均衡。可以选择一些易于消化吸收的富含营养的食物,如软烂的瘦肉粥、鱼肉粥等。同时,老年人要注意适度运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运动时间和强度要适中,以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和气血生成。 心血虚的人通过合理的饮食调整,选择合适的食物来补充营养,对于改善心血虚的状况有一定的帮助,但如果心血虚症状较为严重,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2025-10-13 12:35:10 -
梨子怎么煮水能去火
梨子煮水选材有讲究,基本煮法是洗净切块加水煮至软烂,从中医角度看梨性寒有清热降火等功效,不同人群饮用有注意事项,还可与菊花、百合等搭配增强去火效果,儿童、成年人、老年人饮用各有需留意处,与菊花搭配对特定人群有效但孕妇等需咨询,与百合搭配适合肺火旺人群但风寒咳嗽者不宜。 一、梨子煮水的选材与基本煮法 1.选材:应选择新鲜、成熟度适中的梨子,如雪梨,其水分充足、口感清甜,相对更适合煮水去火。 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可选择质地相对较软的雪梨,方便食用和消化;成年人可根据个人口味选择鸭梨等不同品种。 2.基本煮法:将梨子洗净,去皮去核后切成小块,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15-20分钟左右,直至梨子软烂即可。 二、从中医角度看梨子煮水去火的原理 1.中医属性:梨在中医理论中属寒性水果,具有清热降火、生津润燥等功效。中医认为人体上火多因体内有热邪,而梨的寒性可起到中和体内热邪的作用。 对于不同体质人群,如阴虚火旺体质的人,饮用梨子煮水去火的效果可能更为明显;而脾胃虚寒者则需适量饮用,以免加重脾胃虚寒症状。 2.成分作用:梨子中含有丰富的水分、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其中维生素C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从侧面辅助缓解因上火引起的身体不适。水分的补充能帮助人体保持体液平衡,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将体内的热邪排出体外。 三、不同人群饮用梨子煮水去火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饮用梨子煮水时要注意适量,避免因过量饮用导致腹泻等胃肠道不适。同时,由于儿童口味偏好,可适当加入少量冰糖调味,但不宜过多,以免影响儿童对其他营养物质的摄入。 2.成年人:成年人饮用梨子煮水去火一般没有严格的量的限制,但也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如果本身脾胃较弱,可适当减少煮水时梨子的用量或缩短煮制时间。对于一些因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等导致上火的人群,饮用梨子煮水可作为一种辅助的去火方式,但不能替代正规的治疗手段。 3.老年人:老年人消化功能减退,煮梨子水时可将梨子煮得更软烂,便于消化吸收。同时,老年人如果患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要注意控制冰糖的添加量,或选择不加冰糖,以免引起血糖波动。 四、与其他食材搭配煮水增强去火效果 1.搭配菊花:菊花也属寒性,与梨子煮水搭配,可增强清热去火的功效。取适量菊花与梨子一同煮水,菊花的清热作用能进一步辅助梨子缓解上火引起的咽喉肿痛、目赤等症状。 对于经常用眼过度导致肝火旺盛的人群,饮用菊花梨子水有较好的缓解作用;但孕妇等特殊人群饮用时需咨询医生意见,因为菊花性寒,可能对孕妇产生一定影响。 2.搭配百合:百合具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功效,与梨子煮水搭配,可用于缓解因上火引起的肺热咳嗽等症状。百合与梨子煮水适合肺火较旺的人群,如长期吸烟导致肺热的人。但对于风寒咳嗽的人群则不宜饮用,因为百合和梨子的寒性可能会加重风寒咳嗽的病情。
2025-10-13 12:33:51 -
胃火重脾胃虚用艾灸怎么调理
针对胃火重脾胃虚可通过艾灸中脘穴、足三里穴、内庭穴来调理,艾灸有艾条温和灸和艾炷隔姜灸等操作方法,艾灸后要注意护理,孕妇、皮肤破损溃疡者等不宜艾灸,且要配合饮食作息及运动调理。 一、艾灸选穴 1.中脘穴 位置: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 作用:中脘穴是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艾灸中脘穴可调节脾胃功能,对于脾胃虚弱有较好的调理作用。现代研究表明,艾灸中脘穴能促进胃肠蠕动,增加胃黏膜血流量等。 2.足三里穴 位置: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作用: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是强壮保健要穴。艾灸足三里穴可以健脾和胃、扶正培元、通经活络。有研究显示,艾灸足三里能提高机体免疫力,调节胃肠消化功能,对于胃火重脾胃虚的人群,能改善消化吸收不良等情况。 3.内庭穴 位置:在足背,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作用: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荥主身热”,艾灸内庭穴对于胃火重有一定的清泻作用。可缓解因胃火重引起的牙痛、口臭等症状。 二、艾灸操作方法 1.艾条温和灸 操作步骤:将艾条点燃,距离穴位皮肤约2-3厘米,以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每个穴位灸10-15分钟,每天可灸1-2次。 考虑因素: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皮肤娇嫩,艾灸时要注意距离和时间,避免烫伤;成年人则可根据耐受程度适当调整距离和时间。生活方式方面,若患者平时运动少、脾胃功能弱,艾灸时要保证穴位准确,以达到更好的调理效果。有病史的人群,如患有皮肤病等靠近穴位的疾病时,要谨慎操作,避免刺激加重病情。 2.艾炷隔姜灸 操作步骤:切取厚度约0.2-0.3厘米的姜片,中间用针穿刺数孔,放置在穴位上,然后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患者感觉局部灼热时可更换艾炷,每穴灸3-5壮,以局部皮肤红润为度。 考虑因素:年龄较小的儿童不建议使用隔姜灸,因其操作相对复杂,皮肤耐受度低;成年人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生活方式上,若患者属于寒湿体质,隔姜灸的效果可能更好,因为姜有温阳散寒的作用,能配合艾灸更好地调理脾胃虚的情况。有姜片过敏史的人群则不宜采用此方法。 三、注意事项 1.艾灸后的护理 艾灸后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因为艾灸后毛孔张开,容易受外邪侵袭。 艾灸后不要立即用冷水洗手或洗澡,可等待半小时左右再进行常规清洁。 2.禁忌人群 孕妇的腹部、腰骶部不宜艾灸,因为艾灸可能会引起子宫收缩,对胎儿造成影响。 皮肤有破损、溃疡的部位不宜艾灸,避免刺激伤口,加重病情。 极度虚弱、疲劳、饥饿状态下不宜立即艾灸,应先适当休息、进食后再进行,以免出现晕灸等不适反应。 3.与其他调理方式的配合 在艾灸调理胃火重脾胃虚的同时,要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山药粥等。 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避免熬夜,适当进行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增强脾胃功能,辅助艾灸的调理效果。
2025-10-13 12:3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