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擅长:擅长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呼吸疾病、血液疾病、肾脏疾病及地贫、疳积、黄疸等小儿杂病,以及小儿“治未病”调养。
向 Ta 提问
幼承祖父家学,本科硕士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先后师从国医大师邓铁涛邓老长子广东省名中医邓中炎教授、留美博士后钱新华教授等,在公立三甲中医院儿科门诊急诊病房及我院中医科工作十多年,临床经验丰富。现兼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理事,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曾被聘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获得“广州市优秀青年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实践教学优秀教师”称号。
展开-
子宫肌瘤艾灸能消除吗
子宫肌瘤艾灸有一定辅助改善作用,但难单纯靠艾灸消除。艾灸通过温热刺激穴位起温通经络等作用,可改善部分不适症状,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作用局限。不同人群艾灸用于子宫肌瘤情况不同,育龄、围绝经期、老年女性各有注意点,患子宫肌瘤应及时就医,依情况选定期观察、药物或手术治疗等合适方案。 艾灸对子宫肌瘤的作用机制及效果 艾灸主要是通过温热刺激穴位,起到温通经络、活血化瘀、调理气血等作用。有一些研究表明,艾灸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子宫肌瘤患者局部的气血运行,缓解因子宫肌瘤引起的一些不适症状,比如下腹坠胀等。但从目前的医学证据来看,艾灸并不能从根本上使子宫肌瘤病灶完全消退。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雌激素水平、遗传等,艾灸的作用相对较为局限。 不同人群艾灸用于子宫肌瘤的情况 育龄女性:育龄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相对波动较大,艾灸时需注意艾灸的部位和强度。如果处于月经期间,一般不建议对下腹部进行强烈的艾灸刺激,以免引起月经量过多等情况。在非月经期间,可以适当选取一些相关穴位进行艾灸,但也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因为个体对艾灸的耐受和反应不同。 围绝经期女性:围绝经期女性雌激素水平逐渐下降,子宫肌瘤有一定的自然萎缩可能。此时艾灸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来调理身体状态,改善可能出现的腰膝酸软、乏力等伴随症状。但同样需要注意艾灸的操作规范,避免过度刺激。 老年女性:老年女性子宫肌瘤一般多处于相对稳定或萎缩状态,艾灸可以用于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抵抗力,但对于子宫肌瘤本身,单纯艾灸消除的可能性极小,主要还是起到保健和改善一些伴随的不适症状的作用。 总之,艾灸对于子宫肌瘤有一定的辅助调理作用,但不能期望通过艾灸来消除子宫肌瘤。如果患有子宫肌瘤,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综合评估下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比如根据肌瘤的大小、症状等情况选择定期观察、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等。
2025-10-13 10:00:08 -
孕期可以喝黄芪水吗
孕期是否喝黄芪水需谨慎评估,黄芪有补气升阳等功效,但孕期饮用可能因兴奋子宫致宫缩,还可能影响血压,有流产高危等特殊情况孕妇通常不建议喝,健康孕妇想喝也需咨询医生并密切关注身体反应,孕期饮食保健要科学谨慎以保母婴健康安全。 一、黄芪的药性及一般作用 黄芪是一味常见的中药材,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等功效。从中医理论角度,其主要作用在于对人体气血等方面的调节。然而,孕期女性的身体处于特殊生理状态,需要谨慎考虑是否适合饮用黄芪水。 二、孕期饮用黄芪水可能存在的风险 1.对子宫的影响方面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黄芪具有一定的兴奋子宫的作用。孕期子宫需要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以维持妊娠,如果饮用黄芪水可能会增加子宫的兴奋性,有导致宫缩的潜在风险,尤其是对于有流产高危因素或者本身子宫较为敏感的孕妇来说,这种风险可能更需警惕。 2.对血压等指标的影响 部分研究表明,黄芪可能会对血压产生一定影响。孕期女性的血压需要维持在正常且稳定的范围,若饮用黄芪水后导致血压出现波动,对于孕妇和胎儿的健康都可能带来不利影响。比如可能会使血压升高,进而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几率,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会对母婴健康造成多方面的不良后果,如影响胎盘供血等。 三、特殊人群(孕期女性)的温馨提示 孕期女性个体差异较大,若有饮用黄芪水的想法,应首先咨询医生。医生会综合考虑孕妇的整体健康状况、既往病史、孕期的具体情况等多方面因素来进行评估。例如,对于有过流产史、血压异常或者存在其他特殊健康问题的孕妇,通常不建议随意饮用黄芪水;而对于身体较为健康、经医生评估后认为可以适量饮用的孕妇,也需要密切关注饮用后的身体反应,如有无腹痛、阴道流血等异常情况,以及血压等指标的变化,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即停止饮用并就医。同时,孕期的饮食和保健应遵循科学、谨慎的原则,以确保母婴的健康安全。
2025-10-13 09:57:56 -
灰指甲中医如何治疗
中医治灰指甲分内治与外治,内治中血虚风燥证用养血润肤、祛风通络方调理,湿热蕴结证用清热利湿解毒方治疗;外治浸泡法用清热燥湿解毒中药煎液泡软病甲,敷贴法用解毒杀虫化瘀散结中药研末制膏敷于病甲处;儿童外治选刺激性小药物、控制浸泡时间且成人监护,孕妇需谨慎用中药、专业辨证并注意病甲局部清洁。 一、中药内治 中医认为灰指甲的发生多与血虚风燥、湿热蕴结等因素相关。若属血虚风燥证,临床表现为病甲增厚、变形,伴面色萎黄、舌淡苔白等,可选用养血润肤、祛风通络之中药方剂进行调理;若为湿热蕴结证,症见病甲周围皮肤潮红、瘙痒、渗出,舌红苔黄腻等,可采用清热利湿解毒之法的中药组方进行治疗。 二、中药外治 1.浸泡法:选用具有清热燥湿、解毒杀虫功效的中药,如土茯苓、白鲜皮、地肤子、黄柏等煎液,将病甲浸泡其中,通过药物作用软化病甲,便于后续修除病甲组织。浸泡时需注意控制温度和时间,避免烫伤皮肤,儿童浸泡时间宜适当缩短,孕妇则需谨慎选择药物成分,防止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2.敷贴法:将具有解毒杀虫、化瘀散结作用的中药研末制成膏剂,敷于病甲处,通过药物透皮吸收发挥作用,达到改善病甲状况的目的。使用敷贴时要确保药物与病甲充分接触,儿童皮肤敏感,需密切观察局部反应,孕妇则需评估药物安全性后再使用。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皮肤屏障功能尚未发育完善,中药外治时应选择刺激性小的药物,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且需在成人监护下进行,防止儿童自行抓挠或误触药物,同时要注意增强儿童体质,通过合理饮食等方式提高机体免疫力辅助病情恢复。 2.孕妇:孕妇体内生理状态特殊,使用中药治疗灰指甲时需谨慎,避免选用具有活血化瘀、毒性较强的中药,应在专业中医师辨证指导下选择温和且对胎儿无明显不良影响的治疗方案,日常需保持病甲局部清洁,避免接触可能导致交叉感染的物品。
2025-10-13 09:57:25 -
儿童肝火旺盛吃什么药
儿童肝火旺盛可选用含龙胆夏枯草等成分需儿科医师据病情评估开具处方的小儿清肝颗粒及有清热解毒作用需医生评估后遵医嘱用的小儿清热宁颗粒,非药物干预要保证儿童规律作息、避免食用易加重肝火食物并多摄入新鲜蔬果、引导保持情绪稳定,婴幼儿优先非药物干预,必须用药则需在儿科医生严格指导下综合多因素精准选药定方案以保障用药安全避免对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一、常见用于儿童肝火旺盛的中成药 1.小儿清肝颗粒:该药物含龙胆、夏枯草等成分,具有清泄肝火等功效,可用于儿童因肝火旺盛引发的相关不适,但需由儿科医师依据儿童具体病情评估后开具处方使用,因为儿童机体生理特点特殊,需专业医师把控用药。 2.小儿清热宁颗粒:能起到清热解毒的作用,对于儿童肝火上炎等情况有一定缓解效果,同样要在医生对儿童病情全面评估后,遵医嘱使用,确保用药安全合理,契合儿童的生理状况。 二、非药物干预的重要性及措施 儿童肝火旺盛时,非药物干预不容忽视。首先要保证儿童有规律的作息,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机体的自我调节,利于缓解肝火旺盛相关表现。其次,饮食方面需避免让儿童食用辛辣、油腻、过甜等易加重肝火的食物,可适当让儿童多摄入新鲜蔬果,如芹菜、苦瓜、苹果等,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对改善肝火旺盛可能有一定辅助作用。同时,要引导儿童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激动等引发肝火进一步旺盛。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各器官功能尚未完善,在选择药物时需格外谨慎。对于年龄较小的婴幼儿,应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如通过调整饮食、作息等来改善肝火旺盛情况。若必须使用药物,一定要在儿科医生的严格指导下进行,医生会综合考虑儿童的年龄、体重、病情严重程度等多方面因素来精准选择合适药物及确定用药方案,以最大程度保障儿童用药安全,避免因不恰当用药对儿童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2025-10-13 09:56:48 -
治疗骨刺最有效的中药
具有改善作用的中药中三七可调节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因子以改善骨刺相关不适,独活能抑制环氧合酶和脂氧合酶活性、减少炎性介质合成来缓解骨刺引发症状,木瓜具舒筋活络作用;特殊人群中孕妇应避免使用具较强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老年人使用中药需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并依此调整用药,消化道疾病患者用独活需谨慎可考虑饭后服用等。 一、具有改善作用的中药举例及机制 1.三七:其含有的三七皂苷等成分可调节血管内皮功能,增加骨刺病变部位血液灌注,同时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症因子释放,减轻局部组织炎性反应,缓解疼痛等症状,多项研究表明其对骨刺相关局部不适有改善效果。 2.独活:所含香豆素类成分能抑制环氧合酶(COX)和脂氧合酶(LOX)活性,减少前列腺素E2(PGE2)等炎性介质合成,发挥抗炎镇痛功效,可缓解骨刺引发的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相关药理学研究为其在骨刺治疗中应用提供依据。 3.木瓜:含有的木瓜蛋白酶等成分具舒筋活络作用,虽需进一步临床验证对骨刺增生组织的直接影响,但传统应用及部分研究推测其可能改善骨刺导致的关节活动不利,常用于缓解因骨刺引起的肢体屈伸不利等问题。 二、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孕妇:具较强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如三七)应避免使用,因孕期使用可能影响子宫血液循环,增加流产风险,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评估或选择对胎儿无影响的替代治疗。 2.老年人:老年人肝肾功能渐减退,使用中药时需密切监测谷丙转氨酶、肌酐等肝肾功能指标,避免因药物代谢障碍致肝肾损伤加重,建议定期监测并依肝肾功能调整用药方案。 3.消化道疾病患者:部分中药(如独活)可能刺激胃黏膜,有胃溃疡、胃炎等消化道疾病者使用需谨慎,可考虑饭后服用或选择对胃黏膜刺激小的用药剂型,用药过程中观察消化道症状,出现不适及时就医。
2025-10-13 09:56: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