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自闭症,多动症,抽动症,癫痫等疾病诊断治疗。
向 Ta 提问
曾先后在澳大利亚、香港、加拿大学习神经发育、小儿神经、神经心理。从事小儿神经与发育行为障碍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
主持及参与国家级与省市级科研项目13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参编《发育与行为儿科学》及《儿童保健与发育行为诊疗规范》等专著及教材;现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发育行为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科普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发育与行为学组副组长,广东省医学会罕见病学分会神经肌肉病学组副组长,广东省残联儿童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孤独症康复教育协会理事,广州市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委员,广州市人口和计划生育专家委员会成员,广州地区妇女儿童保健专家库成员。《Neuropsychiatry (London)》杂志副主编,《教育生物学杂志》,《中国儿童保健杂志》编委。
展开-
癫痫小发作怎么治疗
癫痫小发作首选药物治疗,部分患者可通过生酮饮食治疗,对于药物难治性癫痫小发作可考虑手术治疗或神经调控治疗。 药物治疗: 一线药物:丙戊酸钠、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等。 二线药物:氯硝西泮、托吡酯、加巴喷丁等。 生酮饮食:通过饮食控制,模拟饥饿状态,使身体产生酮体,从而达到治疗癫痫的目的。 手术治疗:适用于药物难治性癫痫小发作,可通过切除癫痫灶或阻断癫痫放电传播通路来控制癫痫发作。 神经调控治疗:包括迷走神经刺激术、经颅磁刺激术等,通过刺激神经细胞,调节神经递质的功能,从而控制癫痫发作。 对于癫痫小发作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避免癫痫发作的诱因,如疲劳、饥饿、饮酒、感染等。同时,家属也应学习癫痫发作的急救知识,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2025-06-25 15:47:16 -
脚麻怎么办
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腰椎间盘突出等都可能导致脚麻。以下是一些缓解脚麻的方法: 1.改变姿势: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可能会压迫神经,导致脚麻。改变姿势,活动身体,可以缓解脚麻。 2.伸展运动:伸展运动可以帮助放松肌肉,缓解神经受压。可以尝试伸展腿部、脚部肌肉,或者进行一些简单的瑜伽动作。 3.热敷:用热毛巾或者热水袋敷在脚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脚麻。 4.按摩:按摩脚部可以缓解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可以请家人或者朋友帮忙按摩,也可以使用按摩器。 5.就医治疗:如果脚麻的症状持续时间较长或者伴有其他症状,如疼痛、无力等,可能是疾病引起的,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孕妇、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等特殊人群,如果出现脚麻的症状,应该及时就医,因为这些人群的脚麻可能是疾病引起的。
2025-06-25 15:44:40 -
渐冻症一般都能活多久呢
渐冻症患者的生存时间因人而异,一般是3-5年,部分患者能存活数十年,严重者可能仅数月。个人体质存在差异,所以患者存活时间有别。渐冻症即肌萎缩侧索硬化,属于运动神经元病,起病隐匿且病情持续进展。其不易被发现,无法治愈,预后差,生存期取决于实际情况。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免疫、环境等因素有关。对于渐冻症患者,可通过一般治疗与药物治疗等方式尽量延长寿命。 一、一般治疗: 1.防跌倒护理,避免患者因行动不便而发生意外。 2.进行营养支持,对于无法吞咽的患者,可采用鼻胃管进食的方式来保证营养摄入。 3.给予患者心理支持,鼓励其积极治疗。 二、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利鲁唑、依达拉奉等。 总之,渐冻症患者生存时间不定,治疗方式多样,需要综合多种方法来尽力改善患者生存状况。
2025-06-25 15:42:14 -
每天早上起床的时候头疼,是什么原因该…
每天早上起床头疼可能由睡眠质量差、高血压等原因引起。 一、睡眠质量差 如果经常熬夜,大脑无法得到充足休息,可能导致头部血管出现短暂性缺氧和供血不足。这种情况下,就容易在早上起床时出现头疼症状。所以,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熬夜是非常重要的。 二、高血压 高血压指的是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值持续升高的一类疾病。在早晨起床时,血压通常会有一定波动,这可能进而导致头疼现象的出现。对此,可以配合医生使用氢氯噻嗪或硝苯地平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平时一定要注重做好身体的健康检查。 总结概况提示:早上起床头疼的原因可能是睡眠质量差或高血压,分别阐述了二者引起头疼的原理及应对措施,提醒要注意作息规律和做好健康检查。
2025-06-25 15:36:15 -
中风后吃什么水果比较好
一般来说,大多数水果都适合中风患者食用,如香蕉、橘子、橙子、柚子、猕猴桃、火龙果等。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中风患者可能存在吞咽困难等问题,因此在选择水果时需要将其切成小块,并确保其软烂易嚼,以避免噎食或呛咳。此外,对于糖尿病患者,应避免食用过多的水果,因为水果中含有一定量的糖分。 总之,中风患者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水果,但需要注意食用方式和摄入量。同时,建议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饮食管理。
2025-06-25 15:3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