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媛媛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发育迟缓,癫痫,抽动症等疾病的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发育迟缓,癫痫,抽动症等疾病的治疗。展开
  • 小脑萎缩怎么锻炼

    针对小脑萎缩患者进行平衡、步态、肢体协调训练及认知配合训练,平衡训练分静态和动态,步态训练含直线行走和上下台阶,肢体协调训练有手指精细动作和肢体对抗,训练中结合认知配合以提升效果,儿童有家长保护引导,老人需注意环境安全和阻力选择等。 动态平衡训练:可以进行左右移动重心的训练,比如在平行杠内,患者双手握住平行杠,缓慢地向左右两侧移动重心,保持身体平衡,移动速度不宜过快,可先进行慢速移动,逐渐加快速度,每次训练10-15分钟。还可以进行前后移动重心的训练,同样在平行杠内,前后移动重心,感受身体平衡的调节。对于老年人小脑萎缩患者,在进行动态平衡训练时,要注意周围环境安全,避免有障碍物,防止意外发生。 步态训练 直线行走训练:让患者在地面上画一条直线,然后沿着直线行走,行走时要注意双脚尽量落在直线上,步伐不宜过大,保持身体的稳定和平衡,每次行走距离可从5-10米开始,逐渐增加到20-30米。儿童小脑萎缩患者进行直线行走训练时,家长可以在旁边陪伴,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引导其沿着直线走。 上下台阶训练:选择合适高度的台阶进行上下台阶训练,上台阶时先将健侧脚迈上台阶,然后患侧脚跟上,下台阶时先将患侧脚迈下台阶,然后健侧脚跟上,训练时要注意动作的缓慢和稳定,每上或下一级台阶都要保持身体的平衡,每次训练可进行10-15次上下台阶的动作。老年人进行上下台阶训练时,要确保台阶稳固,必要时可使用扶手辅助。 肢体协调训练 手指精细动作训练:可以进行捡豆子、穿珠子等训练,患者用手指准确地捡起豆子或珠子,并穿入珠子孔中,每次训练15-20分钟,逐渐提高手指的精细动作能力。对于儿童小脑萎缩患者,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这些游戏,增加趣味性,同时帮助孩子提高手指协调能力。 肢体对抗训练:患者可以借助弹力带进行肢体对抗训练,比如用弹力带进行手臂的外展对抗、内收对抗等,或者腿部的屈伸对抗等,每次每个动作进行10-15次重复,逐渐增加弹力带的阻力,增强肢体的协调控制能力。老年人进行肢体对抗训练时,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阻力的弹力带,避免过度用力导致损伤。 认知配合训练 在进行上述锻炼时,可以结合一些认知训练来配合,比如在平衡训练时,让患者集中注意力,感知身体的平衡状态;在步态训练时,让患者关注自己的行走路线和步伐;在肢体协调训练时,让患者专注于手指或肢体的动作,通过认知配合来提高锻炼效果。对于儿童小脑萎缩患者,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等方式在锻炼过程中引导其集中注意力,增强认知与动作的配合。

    2025-10-11 12:14:12
  • 脑梗后握拳无力怎么回事

    脑梗后握拳无力是因脑部血管病变致运动神经功能受损,不同人群表现及恢复有差异,需通过神经系统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评估,康复干预包括运动康复训练(被动和主动运动)及神经肌肉电刺激,预后因人而异,患者及家属要保持积极心态,配合康复训练,注意安全,定期复诊调整方案。 相关检查与评估 神经系统检查:通过对患者手部肌肉力量、肌张力、感觉等方面进行详细检查,明确握拳无力的严重程度及涉及的神经分布区域等情况。例如会测试患者握力大小、手指屈伸等动作的完成情况。 影像学检查:如头颅CT或MRI,可明确脑梗死的部位、范围等。通过CT能快速发现脑部是否有梗死病灶,而MRI对脑组织的显示更为清晰,能更精准地判断脑梗灶与运动神经通路的关系,有助于分析握拳无力与脑梗病灶的关联。 康复干预措施 运动康复训练 被动运动:在脑梗早期,患者自身无法主动运动时,由康复治疗师帮助患者进行手部的被动握拳、伸展等运动,维持手部关节活动度,防止关节僵硬挛缩。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被动运动的力度和幅度要适度调整,儿童患者因骨骼肌肉等发育未成熟,更要轻柔操作。 主动运动:随着病情稳定,鼓励患者进行主动握拳练习,从简单的小幅度握拳开始,逐渐增加力度和幅度。比如让患者尝试用患手握住轻物并尝试握紧、松开,反复练习。性别差异在康复训练中的体现相对较小,但女性患者可能在心理调适等方面需要更多关注,以更好地配合康复训练。有基础病史的患者在进行主动运动时要注意监测基础病指标,如高血压患者运动时要避免血压过度波动。 神经肌肉电刺激:利用特定的电刺激设备,刺激手部相关神经肌肉,促进神经肌肉的兴奋和收缩,有助于改善握拳无力情况。这种方法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均可应用,但要根据患者耐受程度调整电刺激参数。 预后及注意事项 预后情况:脑梗后握拳无力的恢复情况因人而异。一般来说,发病后早期开始规范康复干预的患者,握拳无力恢复的可能性较大。年龄较小、基础健康状况较好、脑梗病灶较小且不在关键运动神经通路区域的患者,恢复相对更理想。而年龄较大、基础病史复杂、脑梗病灶较大或位于重要运动功能区的患者,握拳无力恢复可能较慢,甚至部分患者会遗留较明显的握拳无力症状。 注意事项:患者及家属要保持积极的心态,配合康复训练。在康复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患手受伤。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脑梗患者,家属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和耐心,监督康复训练的进行;老年患者要注意营养均衡,控制基础病,为康复创造良好条件。同时要定期复诊,根据病情变化调整康复治疗方案。

    2025-10-11 12:11:01
  • 脑梗患者喝脱脂奶好吗

    脑梗患者可适量喝脱脂奶,其营养成分适配患者需求,含优质蛋白、钙等,对维持氮平衡、骨骼健康有益,且低脂利于血脂控制,但有其他疾病的患者需关注相关指标,饮用时要结合自身情况,且脱脂奶不能替代其他食物,要保证饮食多样均衡。 一、营养成分与脑梗患者需求适配性 脱脂奶相较于全脂奶,脂肪含量大幅降低,脑梗患者往往需要注意脂肪摄入的控制,以降低血脂异常等心血管相关风险因素。脱脂奶保留了牛奶中的优质蛋白质、钙、磷、维生素A、维生素B等营养成分。其中蛋白质是身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修复组织等有重要作用;钙元素有助于维持骨骼健康等,对于脑梗患者来说,若存在钙质流失等情况,适量补充钙很有必要。例如,有研究表明,牛奶中的钙等营养成分对维持骨骼代谢平衡有益,而脑梗患者由于可能长期卧床等因素,更需关注骨骼健康相关营养的补充。 二、对脑梗患者健康的潜在益处 1.蛋白质方面:优质蛋白质的摄入有助于脑梗患者维持身体的氮平衡,对于那些因疾病导致身体消耗增加的患者,能保证身体基本的蛋白质需求,利于身体的修复和正常生理功能的维持。比如,在脑梗急性期后,患者身体需要修复受损组织等,蛋白质是重要的物质基础。 2.钙与骨骼健康:钙对于脑梗患者的骨骼健康至关重要。很多脑梗患者可能因为活动减少等原因,存在骨质疏松风险增加的情况,脱脂奶中的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改善这种状况。有研究发现,充足的钙摄入能够降低骨质疏松的发生几率,而对于脑梗患者来说,良好的骨骼健康有助于其康复过程中的活动等。 3.血脂影响:由于脱脂奶脂肪含量低,相较于全脂奶,其对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更小。脑梗患者往往合并有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病变风险,血脂异常是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选择脱脂奶可以在保证营养摄入的同时,避免因过多脂肪摄入导致血脂进一步升高,从而降低心血管事件复发等风险。 三、特殊人群(脑梗患者)的温馨提示 脑梗患者如果没有乳糖不耐受等特殊情况,是可以适量饮用脱脂奶的。但需要注意的是,饮用时要根据自身的整体饮食情况来安排。如果患者同时合并有糖尿病等其他疾病,要关注脱脂奶中的碳水化合物等含量,选择合适的饮用时机和饮用量,避免对血糖控制产生不利影响。另外,对于老年脑梗患者,饮用脱脂奶时可以根据自身消化能力,选择合适的温度等,以保证饮用的舒适度和消化吸收。同时,脑梗患者的饮食应该是一个综合的管理,脱脂奶可以作为营养补充的一部分,但不能替代其他食物的合理摄入,要保证饮食的多样性和均衡性。

    2025-10-11 12:09:40
  • 老年人健忘怎么办

    老年人可通过规律作息保证睡眠时长与质量、均衡饮食摄入抗氧化剂及Omega-3脂肪酸来调整生活方式,通过记忆练习和参与益智活动进行认知训练,控制基础疾病并定期体检来健康管理,自身保持积极心态、家人给予关心陪伴并注意安全以改善健忘状况。 一、生活方式调整 1.规律作息:保证充足且规律的睡眠至关重要,老年人一般建议每日睡眠时长维持在7~9小时。规律的睡眠周期有助于维持大脑神经递质平衡,利于记忆的巩固与整理。例如,固定上床和起床时间,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可提升睡眠质量,进而改善健忘状况。 2.均衡饮食:合理膳食能为大脑提供所需营养。应增加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摄入,如蓝莓、草莓等浆果类,其含有的花青素等抗氧化成分可减少大脑氧化损伤;同时增加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像深海鱼类(三文鱼、沙丁鱼等),Omega-3有助于改善脑功能,维持神经细胞正常功能,对记忆等认知功能有积极影响。 二、认知训练 1.记忆练习:可通过日常简单活动进行记忆锻炼,如每天复述刚记住的电话号码、回忆当天经历的重要事件等。这种持续的记忆刺激能激活大脑海马体等与记忆密切相关的脑区,增强记忆能力。例如,早晨起床后回忆前一天发生的主要事情并尝试详细描述。 2.参与益智活动:鼓励老年人参与下棋、拼图、学习新技能(如书法、乐器等)等益智活动。这些活动能促进大脑神经可塑性,激发大脑不同区域的功能,增强认知灵活性与记忆力。比如每周固定时间进行一次拼图游戏,既能锻炼思维又能提升记忆力。 三、健康管理 1.控制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会损害脑血管及神经,增加认知衰退风险。老年人需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遵医嘱规范控制病情。例如,高血压患者要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一般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以减少对脑血管的损伤。 2.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全面体检,及时发现可能导致健忘的潜在健康问题,如甲状腺功能异常、维生素(如B族维生素)缺乏等。一旦发现异常,可尽早进行干预,改善健忘状况。例如,通过血液检查发现维生素B12缺乏,及时补充可缓解因营养缺乏导致的健忘。 四、温馨提示 老年人自身应保持积极乐观心态,避免过度焦虑,焦虑情绪可能加重健忘症状。家人要给予充分关心与陪伴,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交活动,丰富生活内容,维持大脑活跃状态。同时需注意安全,因健忘可能导致日常活动出现意外,可通过放置明显标识来提醒老年人日常用品位置等,降低意外发生风险。

    2025-10-11 12:08:08
  • 女方有癫痫病会遗传下一代吗

    女方有癫痫病有一定遗传倾向但非绝对,其遗传方式包括单基因和多基因遗传,遗传概率受癫痫类型、家族遗传背景、环境因素影响,有癫痫病史女性孕前要咨询、孕期需管理、产后要监测,以最大程度降低遗传不良影响保障母婴健康。 一、癫痫的遗传方式 1.单基因遗传:某些单基因遗传病可伴有癫痫发作,其遗传方式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例如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家族性颞叶癫痫等,致病基因的传递有一定规律,若家族中存在特定的致病基因,子代携带该基因的概率会根据遗传方式有所不同。 2.多基因遗传:大多数癫痫属于多基因遗传,是由多个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多个基因的微小变化以及环境因素(如孕期感染、胎儿缺氧等)的影响会增加癫痫的发病风险,但并非单个基因决定是否发病,子代发病风险相对单基因遗传较低,但比一般人群要高。 二、影响遗传概率的因素 1.癫痫的类型:不同类型的癫痫遗传概率不同。例如原发性全面性癫痫的遗传倾向相对某些局部性癫痫可能更高一些,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判定标准。 2.家族遗传背景:如果家族中有多个亲属患有癫痫,尤其是直系亲属(如父母、子女等),那么下一代遗传癫痫的风险会相应增加。但如果家族中仅有散发病例,遗传风险则相对较低。 3.环境因素:即使携带了癫痫相关的遗传易感性基因,在出生后如果能避免一些诱发癫痫的环境因素,如头部外伤、严重的颅内感染、长期大量饮酒等,也可能不发病。反之,如果存在较多的诱发因素,发病风险会明显升高。 三、对于有癫痫病史女性生育的建议 1.孕前咨询:有癫痫病史的女性在计划怀孕前应进行详细的遗传咨询和评估。医生会了解患者的癫痫发作类型、发作频率、治疗情况等,同时评估遗传风险。患者应向医生提供详细的家族癫痫病史等信息。 2.孕期管理:孕期要加强产检,密切关注胎儿的发育情况。避免孕期感染,如TORCH感染等,尽量减少胎儿发生缺氧等不良情况的风险。同时,服用抗癫痫药物的孕妇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因为某些抗癫痫药物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如增加胎儿畸形的风险等,但如果擅自停药又可能导致孕妇癫痫发作加重,进而影响胎儿健康。 3.产后监测:新生儿出生后要密切观察其神经系统发育情况,定期进行健康体检,以便早期发现是否有癫痫相关的异常表现,一旦发现异常及时进行评估和干预。 总之,女方有癫痫病时下一代有一定的遗传风险,但不是必然会遗传,通过孕前、孕期及产后的一系列科学管理和监测,可以最大程度降低遗传带来的不良影响,保障母婴健康。

    2025-10-11 12:07:0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