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媛媛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发育迟缓,癫痫,抽动症等疾病的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发育迟缓,癫痫,抽动症等疾病的治疗。展开
  • 右脑出血开颅手术后第二天苏醒该如何处理

    术后需监测体温血压心率呼吸,观察意识瞳孔肢体活动,术后第二天胃肠未恢复时用鼻饲保证营养,预防肺部感染、压疮、深静脉血栓,老年患者加强监测护理,有基础病兼顾管理,依病情制定个性化后续治疗方案。 一、生命体征监测与评估 1.体温监测:术后需持续监测体温,正常体温范围为36℃~37.3℃,若体温异常(如发热)需排查感染等原因,及时汇报医生。2.血压管理:维持血压在合理范围,过高可能加重颅内出血风险,过低则影响脑灌注,需根据患者基础血压及病情调整。3.心率与呼吸监测:确保心率(60~100次/分钟)、呼吸(12~20次/分钟)平稳,若出现异常需评估是否与颅内情况相关。 二、颅内状况观察 1.意识状态评估:密切观察患者苏醒后的意识水平,如GC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若出现意识减退、烦躁等情况需警惕颅内再出血或脑水肿等。2.瞳孔观察:双侧瞳孔大小是否对称、对光反射是否正常,若瞳孔不等大或对光反射异常,提示可能存在颅内病变进展。3.肢体活动情况:观察肢体肌力、肌张力及活动度,对比术前情况,判断神经功能恢复或有无新的神经损伤表现。 三、营养支持与护理 1.营养途径选择:术后第二天若患者胃肠功能未恢复,可通过鼻饲等肠内营养方式提供充足热量、蛋白质及维生素等,保证营养均衡,促进恢复。2.鼻饲护理要点: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控制鼻饲液温度(38℃~40℃)、速度及量,防止误吸,定期评估患者营养状况。 四、并发症预防 1.肺部感染预防:定时协助患者翻身、拍背,鼓励有效咳嗽咳痰,必要时行雾化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降低肺部感染风险。2.压疮预防:定期为患者翻身,一般每2小时1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使用气垫床等辅助设备,避免局部长期受压。3.深静脉血栓预防:术后早期鼓励患者进行肢体被动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必要时使用抗凝stockings等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五、多因素综合考量与应对 1.年龄因素:若为老年患者,机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弱,需加强生命体征监测的频率,护理操作更需轻柔,预防跌倒等意外。2.基础病史:如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需在控制颅内情况的同时,兼顾基础病的管理,如严格控制血压、血糖在目标范围内。3.个体化调整: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及恢复情况,由医疗团队制定个性化的后续治疗方案,如是否需要调整脱水剂使用、是否进行康复训练前期准备等。

    2025-10-11 11:46:11
  • 脑溢血后遗症有哪些

    脑溢血后遗症多样,包括运动功能障碍(大脑皮层运动中枢及其传导通路受损致肢体活动异常,不同年龄恢复有差异)、认知障碍(脑区受损致记忆、注意力等下降,基础疾病及不良生活方式可加重)、言语障碍(影响语言中枢及联络纤维,不同年龄影响不同)、吞咽障碍(吞咽中枢或神经通路受累致吞咽困难等,老年易严重且需注意饮食等)、情感障碍(大脑情感调节区域受损致抑郁焦虑等,不同性别及有病史者风险不同)。 认知障碍 部分脑溢血患者会出现认知障碍,包括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计算力下降等。比如患者可能记不住近期发生的事情,难以集中精力完成简单任务,计算数字也变得困难。这是由于脑溢血损伤了与认知相关的脑区,如海马等部位。对于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长期的血管病变可能加重认知功能的损害。在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脑溢血风险,进而可能加重认知障碍的发生发展。 言语障碍 言语障碍也是常见后遗症之一,可表现为运动性失语(能理解他人言语,但自己不能准确表达)、感觉性失语(能发音但言语混乱,他人难以理解)等。这是因为脑溢血影响了语言中枢及其相关联络纤维。不同年龄患者言语障碍的影响不同,儿童患者可能影响其学习和社交,需要专业的言语康复治疗;老年患者可能因言语障碍导致沟通困难,影响生活质量,家属需要给予更多的耐心和帮助进行康复训练。 吞咽障碍 部分脑溢血患者会出现吞咽障碍,表现为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等。这是由于脑溢血累及吞咽中枢或相关神经传导通路。吞咽障碍可能导致患者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对于有吞咽障碍的患者,在饮食方面需要特别注意,要给予糊状或易吞咽的食物,避免误吸。老年患者本身吞咽功能可能随年龄下降,脑溢血后更容易出现严重的吞咽障碍,需要医护人员和家属密切关注吞咽情况,必要时进行鼻饲等营养支持方式。 情感障碍 脑溢血后遗症还可能引发情感障碍,如抑郁、焦虑等。患者可能出现情绪低落、对事物缺乏兴趣、烦躁不安等表现。这与脑溢血导致大脑情感调节区域受损有关。不同性别患者情感障碍表现可能有一定差异,女性患者可能因生理和心理特点更易出现抑郁情绪。有病史如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的患者,脑溢血后情感障碍的发生风险可能更高,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必要时进行心理干预和药物辅助治疗(药物使用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但这里仅说明情况)。

    2025-10-11 11:44:11
  • 头疼是脑供血不足吗

    头疼有可能是脑供血不足的表现,但也由其他诸多因素引起,如偏头痛、紧张性头疼、颅内病变、眼部疾病、鼻部疾病等,出现头疼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病因,中老年人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出现头疼伴头晕等脑供血不足表现需及时就医检查,不同人群头疼需详细询问病史等进行全面检查以明确具体病因并针对性处理。 脑供血不足引发头疼的机制及特点 脑供血不足时,脑部血液循环不畅,可能会引起神经功能紊乱等情况从而导致头疼。其引发的头疼特点可能有:多为隐痛、胀痛等,可伴有头晕、乏力等症状,一般在头部的双侧或单侧出现,活动后可能会加重等。例如,一些中老年人有动脉粥样硬化等基础疾病时,血管狭窄导致脑供血不足,容易出现此类头疼表现。 其他可导致头疼的常见原因 偏头痛: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头疼多为单侧搏动性头疼,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症状,其发病与遗传、神经递质等多种因素有关,例如有家族史的人群更容易患偏头痛。 紧张性头疼:常见于成年人,多与精神紧张、焦虑、抑郁、长期低头等因素有关,头疼性质多为头部紧箍样、压迫样疼痛,可累及双侧头部,一般不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但长期紧张性头疼可能会影响生活质量。 颅内病变:如脑出血、脑肿瘤等,除了头疼外,还可能伴有呕吐、肢体活动障碍、意识障碍等其他症状,通过头颅CT等检查可明确诊断。比如脑出血患者多有高血压病史,突然出现头疼、呕吐等症状。 眼部疾病:如青光眼,患者除了眼痛外,可伴有头疼,多为单侧眼眶周围或额部头疼,同时伴有视力下降、眼压升高等表现。 鼻部疾病:如鼻窦炎,患者可出现头疼,一般有鼻塞、流涕等鼻部症状,头疼有一定的时间规律性,比如晨起后加重等。 对于出现头疼的情况,需要综合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来判断病因。如果是中老年人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出现头疼伴有头晕等脑供血不足相关表现,需要考虑脑供血不足的可能,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经颅多普勒超声、头颅CT或MRI等检查来明确脑部血流情况和脑部结构等。而对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患者出现头疼,都需要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以明确具体病因,从而进行针对性的处理。例如儿童出现头疼,要考虑是否有颅内感染等情况,需要谨慎排查;女性在经期出现头疼,要考虑与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的关系等。

    2025-10-11 11:43:04
  • 头晕想吐是怎么回事

    头晕想吐的相关原因包括神经系统的耳石症因耳石脱离刺激内耳感受器致中老年人群头部位置改变诱发短暂眩晕伴恶心呕吐、梅尼埃病因内耳膜迷路积水致中青年人反复发作旋转性眩晕等;心血管系统的低血压因体位突然改变致年轻女性或体质弱者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引发头晕想吐、心律失常因心脏节律异常致老年人或有基础心脏病者心输出量改变致脑部供血受影响引发头晕想吐;消化系统的胃肠型感冒由病毒感染致各年龄段除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外伴头晕恶心呕吐、急性胃肠炎因饮食不洁致饮食不注意人群出现腹痛腹泻伴头晕呕吐;其他因素有颈椎病因长期伏案工作者颈椎病变压迫血管神经致脑部血液供应受影响引发头晕想吐、药物副作用因某些降压药等干扰机体正常生理功能致用药人群头晕想吐、妊娠期因女性孕期激素变化及供血改变致头晕想吐。 一、神经系统相关原因 (一)耳石症 多因头部位置改变诱发短暂眩晕,常伴恶心、呕吐症状,好发于中老年人群,是由于耳石脱离正常位置,刺激内耳感受器导致平衡失调。 (二)梅尼埃病 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耳鸣、耳闷胀感及恶心呕吐,好发于中青年人,与内耳膜迷路积水有关,病因可能涉及内淋巴产生和吸收失衡等机制。 二、心血管系统相关原因 (一)低血压 体位突然改变时易发生,年轻女性或体质较弱者常见,血压下降导致脑供血不足,引发头晕、想吐症状。 (二)心律失常 心脏节律异常影响心输出量,老年人或有基础心脏病者易出现,心脏泵血功能改变可致脑部供血受影响,从而引发头晕想吐。 三、消化系统相关原因 (一)胃肠型感冒 由病毒感染引起,除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鼻塞、流涕等)外,还伴头晕、恶心呕吐,各年龄段均可发生,病毒侵袭机体引发全身反应。 (二)急性胃肠炎 多因饮食不洁导致,出现腹痛、腹泻伴头晕呕吐,常见于饮食不注意人群,病原体感染或毒素刺激胃肠道,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及全身不适。 四、其他相关因素 (一)颈椎病 长期伏案工作者易患,颈椎病变压迫血管神经,影响脑部血液供应,导致头晕想吐,颈椎的退行性变等是主要病因。 (二)药物副作用 某些降压药、降糖药等可能引起,用药人群需留意,药物作用干扰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可导致头晕想吐。 (三)妊娠期 女性孕期激素变化及供血改变可致头晕想吐,需特别关注,孕期身体生理状态变化是主要诱因,应注重孕期监测与合理调节。

    2025-10-11 11:39:58
  • 轻微脑震荡怎么恢复

    轻微脑震荡后要注意休息与避免刺激,充分休息保证睡眠、避免过度用脑和不良环境刺激;密切监测症状,出现异常及时就医;调整饮食,保证营养均衡、避免刺激性食物;逐步恢复活动,症状缓解后先轻度活动,活动中不适则停止,不同年龄段人群需结合自身特点进行相应操作。 一、休息与避免刺激 轻微脑震荡后需要充分休息,这有助于大脑恢复。应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和大脑处于放松状态。避免过度用脑,例如减少长时间看电视、玩电子游戏或进行高强度学习等活动。同时,要避免处于嘈杂、光线强烈的环境中,因为这些刺激可能会加重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对于儿童来说,要保证其有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家长需减少其玩耍的强度和时间;对于成年人,也应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因工作压力等因素导致休息不足影响恢复。 二、症状监测与及时就医 密切监测自身症状,如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视物模糊、意识障碍(如短暂的意识不清)等情况。如果出现头痛加剧、呕吐频繁、意识障碍加重或持续不缓解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就医,因为这些可能是病情加重的表现,需要进一步检查排除颅内其他严重病变的可能。不同年龄段的人群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可能更易出现嗜睡、烦躁不安等情况,家长要格外留意;老年人可能基础疾病较多,脑震荡后症状可能不典型,更需密切观察。 三、饮食调整 合理的饮食有助于轻微脑震荡的恢复。要保证营养均衡,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新鲜蔬菜水果等。蛋白质是身体修复的重要物质,维生素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胃肠道,影响身体的整体状态,不利于恢复。对于儿童,要注意饮食的多样化和营养均衡,根据其年龄特点提供合适的食物;成年人也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不良饮食对恢复的不利影响。 四、逐步恢复活动 在症状有所缓解后,可以逐步恢复轻度活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最初可以进行一些缓慢的散步等活动,然后根据身体的耐受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活动强度。但要注意,如果在活动过程中再次出现头痛、头晕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并休息。不同年龄人群恢复活动的节奏不同,儿童恢复活动要更加谨慎,在家长的陪伴下逐步进行;老年人恢复活动时要考虑其身体的平衡能力和耐力等因素,避免因活动不当导致摔倒等意外情况。

    2025-10-11 11:38:34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