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媛媛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发育迟缓,癫痫,抽动症等疾病的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发育迟缓,癫痫,抽动症等疾病的治疗。展开
  • 延髓脑梗严重吗

    延髓脑梗是严重脑血管疾病,延髓是呼吸、循环中枢所在,发病可致呼吸困难、循环紊乱等多种严重症状;其严重性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救治需尽快送医检查,符合指征可溶栓、取栓等;预后差异大,早期及时救治也多留后遗症,不及时或病情重可致生命危险,康复漫长需多方努力。 影响延髓脑梗严重性的相关因素 年龄因素:老年患者本身血管弹性差、血管壁病变基础相对更严重,发生延髓脑梗时病情往往进展更快,预后相对更差。而年轻患者如果存在特殊的血管病变等情况,也可能因为延髓功能的重要性而出现严重后果,但相对老年患者比例可能较低。 生活方式:长期吸烟、大量饮酒的患者,血管损伤严重,发生脑梗的风险本身就高,发生延髓脑梗时病情可能更重。长期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的患者,往往合并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基础疾病,这些基础疾病会加重脑血管的病变,进而影响延髓脑梗的严重性,比如高血糖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加重,使得脑梗范围可能进一步扩大,影响延髓功能的程度更严重。 病史因素: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血压控制不佳时,容易导致脑血管破裂或狭窄加重,在发生延髓脑梗时,血压的不稳定会进一步影响延髓的血液供应,加重病情;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血糖代谢紊乱会影响神经组织的营养和血管功能,使得延髓脑梗后的神经修复困难,病情恢复不佳;有房颤等心脏疾病的患者,容易形成脑栓塞,栓子如果阻塞在延髓相关血管,会迅速引起延髓脑梗,且病情往往较为严重,因为房颤导致的栓子栓塞具有突发性,对延髓功能的影响更为直接和严重。 延髓脑梗的救治与预后相关情况 救治方面:一旦怀疑延髓脑梗,需要立即送往医院,尽快进行头颅CT或MRI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在救治过程中,要积极改善脑供血、减轻脑水肿等。如果是大血管闭塞等情况,可能需要考虑溶栓、取栓等治疗手段,但这些治疗有严格的时间窗要求,一般溶栓的时间窗在发病后4.5小时内,取栓的时间窗相对更窄,需要尽快评估患者是否符合相应指征来进行救治。 预后方面:延髓脑梗的预后差异较大,取决于多种因素。如果能够在早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患者的病情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往往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如长期的吞咽困难需要鼻饲饮食来保证营养,长期的构音障碍影响交流,肢体瘫痪需要长期的康复训练等。如果救治不及时或者病情本身非常严重,患者可能会出现生命危险,死亡率相对较高。而且即使病情稳定,后续的康复过程也较为漫长,需要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共同努力,进行长期的康复治疗来最大程度地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情况。 总之,延髓脑梗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其严重性需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并且在救治和预后方面都有其特点,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评估和处理。

    2025-09-30 11:38:58
  • 脑梗检查做核磁还是ct

    脑梗检查中CT与核磁各有特点及适用人群,CT能较快筛查急性脑梗、鉴别脑出血但对早期小面积等病灶敏感度低;核磁对脑部软组织分辨力高、早期诊断价值高但检查时间长、有金属植入物者禁忌;儿童优先核磁,老年人依情况选,特殊病史患者依具体情况选,医生会综合患者情况选合适检查以明确诊断制定方案。 一、CT检查 原理与优势:CT是通过X线对人体进行断层扫描,能较快地获取脑部图像,对于急性脑梗的早期筛查有一定作用。它可以快速发现脑部较大的梗死病灶,尤其是能清晰显示脑出血情况,这在脑梗与脑出血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发病初期,对于怀疑脑梗的患者,CT能迅速排除脑出血,为后续诊疗提供初步依据。 局限性:对于早期、小面积的脑梗病灶,尤其是脑干、小脑部位的梗死灶,CT的敏感度相对较低,可能会出现漏诊情况。而且CT主要是通过密度差异来显示病变,对于脑梗早期脑组织的细微变化显示不如核磁敏感。 二、核磁检查 原理与优势:核磁是利用原子核在磁场内共振产生信号来成像,对脑部软组织的分辨力比CT高很多。对于脑梗的早期诊断价值更高,能够更早发现缺血病灶。在脑梗发病数小时内,核磁就可以发现脑梗死灶,尤其是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对早期急性脑梗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性都很高,能够清晰显示缺血半暗带,这对于评估病情、指导溶栓等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核磁还可以多方位成像,对于后颅窝等部位的脑梗显示更清晰,能更全面地了解脑部病变情况。 局限性:核磁检查时间相对较长,对于躁动不安、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可能难以配合检查。此外,体内有金属植入物(如心脏起搏器、金属假牙、金属关节等)的患者不能进行核磁检查,这是其相对禁忌证。 三、不同人群的选择考虑 儿童:儿童脑梗相对较少见,但如果怀疑儿童脑梗,一般优先考虑核磁检查,因为核磁对儿童脑部组织的损伤更小,且能更清晰地显示病变情况。不过要确保儿童在检查过程中保持安静不动,必要时可能需要使用镇静剂,但需谨慎选择并评估风险。 老年人:老年人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对于能配合检查的老年人,核磁在早期脑梗诊断方面更具优势。但对于有心脏起搏器等金属植入物的老年患者,则只能选择CT检查来辅助诊断脑梗。 特殊病史患者:对于有肾功能不全且使用过含碘造影剂的患者进行CT检查需谨慎,而核磁检查一般不受造影剂相关问题的影响。对于有幽闭恐惧症的患者,核磁检查可能会加重其心理负担,此时可能更适合选择CT检查,但需综合评估病情来决定。 总之,在脑梗的检查中,CT和核磁各有优劣,临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发病时间、病情紧急程度、是否有禁忌证等因素来综合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以明确诊断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2025-09-30 11:35:33
  • 脑梗语言障碍能恢复吗

    脑梗语言障碍有一定恢复可能性,6个月内是关键期,其恢复受脑梗严重程度、患者年龄、康复治疗开始时间、基础健康状况等因素影响,可通过语言康复训练、综合康复治疗等措施促进恢复,需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并长期坚持,同时关注基础疾病控制。 一、脑梗语言障碍恢复的可能性 脑梗后语言障碍有一定的恢复概率。一般来说,发病后6个月内是语言功能恢复的关键时期。如果脑梗病灶较小,对语言中枢的损伤较轻,部分患者经过积极康复治疗后语言功能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但如果脑梗病灶较大,对语言中枢造成严重损伤,完全恢复正常的难度则较大。 二、影响脑梗语言障碍恢复的因素 脑梗的严重程度:脑梗病灶的大小、部位是重要影响因素。若语言中枢所在区域的病灶范围小,相对来说恢复的潜力更大;反之,病灶范围大则恢复难度高。例如,病灶位于大脑左半球语言中枢相关区域,且范围局限的患者,相比病灶广泛累及语言中枢及周围组织的患者,更有可能恢复语言功能。 患者年龄:年轻患者身体的代偿能力相对较强,在脑梗后语言障碍的恢复方面可能比老年患者更具优势。老年患者身体机能衰退,包括神经修复能力等,所以恢复速度和程度可能相对较慢。比如,同样程度的脑梗导致语言障碍,30岁的患者可能比70岁的患者恢复得更快更好。 康复治疗开始的时间:发病后尽早开始康复治疗对语言障碍的恢复至关重要。如果能在脑梗病情稳定后数天内就开始系统的语言康复训练,那么恢复的效果往往会更好。因为随着时间推移,神经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不可逆损伤,错过早期康复时机则恢复难度增加。 患者的基础健康状况:本身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控制不佳的患者,可能会影响脑梗的恢复进程以及语言障碍的恢复。例如,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长期波动大,会加重脑血管的损伤风险,不利于语言中枢功能的修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好,会影响神经的营养供应等,进而影响语言功能的恢复。 三、促进脑梗语言障碍恢复的措施 语言康复训练:包括发音训练、口语表达训练、听理解训练等。例如,让患者从简单的发音开始练习,如发“a”“o”“e”等音,逐步过渡到词语、句子的表达;进行听理解训练时,给患者播放简单语句,让其做出相应动作来回应,以提高听理解能力。 综合康复治疗:结合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等。物理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促进血液循环等,为语言功能恢复创造良好的身体条件;作业治疗可以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作业活动,刺激大脑相关功能区的重组和恢复。 对于脑梗语言障碍的患者,需要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并且要长期坚持康复训练,同时密切关注患者的基础疾病控制情况等,以最大程度促进语言障碍的恢复。

    2025-09-30 11:33:29
  • 偏头痛的症状有哪些

    偏头痛是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症状多样,头痛有单侧或双侧、搏动性等特征,伴随恶心呕吐、畏光畏声、视觉先兆等,儿童、女性、老年偏头痛表现有差异,儿童胃肠道症状突出易误诊,女性与月经周期相关,老年表现不典型且需考虑合并其他疾病。 一、头痛特征 疼痛部位:多为单侧头部疼痛,但也有部分患者表现为双侧头痛,疼痛部位常见于颞部、额部等区域,疼痛性质可为搏动性、胀痛等。大量临床研究表明,约60%-70%的偏头痛患者为单侧头痛。 疼痛程度:一般为中度至重度疼痛,患者往往因疼痛而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例如无法正常进行学习、工作任务等。在偏头痛发作时,疼痛程度会逐渐加重,严重时可能难以忍受。 二、伴随症状 恶心呕吐:相当一部分偏头痛患者会出现恶心,甚至呕吐的症状。据统计,约50%-80%的偏头痛患者在发作时伴有恶心,约30%-50%会出现呕吐。恶心呕吐症状可能会随着头痛的加剧而加重,给患者带来不适。 畏光畏声:患者对光线和声音较为敏感,处于明亮的环境或听到嘈杂的声音时,头痛可能会加重。例如,在阳光强烈的环境下,或者身处喧闹的场所,偏头痛患者的症状可能会明显恶化,这会限制患者在发作时的活动环境,需要处于相对安静、昏暗的环境中才能有所缓解。 视觉先兆:部分患者在头痛发作前会出现视觉先兆,常见的有闪光、暗点、视物模糊等视觉异常表现。例如,可能会看到眼前有闪烁的光点、线条,或者出现视野缺损等情况,视觉先兆一般持续数分钟至20分钟左右,然后逐渐缓解,之后才会出现头痛症状。有研究显示,约10%-30%的偏头痛患者会出现视觉先兆。 三、不同人群的表现差异 儿童偏头痛:儿童偏头痛的症状与成人有一定差异。儿童可能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单侧或双侧头痛,但描述疼痛的方式可能不如成人准确。有些儿童可能会出现腹痛、恶心等胃肠道症状较为突出的情况,容易被误诊为胃肠道疾病。而且儿童偏头痛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等也可能因个体差异而不同,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儿童的头痛及伴随症状,以便及时识别和处理。 女性偏头痛:女性偏头痛的发作可能与月经周期有关,在月经前后更容易发作。这是因为女性体内的激素水平变化,如雌激素水平的波动等可能影响偏头痛的发作。在月经期间,女性偏头痛患者的头痛症状可能会加重,需要关注月经周期与偏头痛发作的关系,采取相应的预防和缓解措施。 老年偏头痛:老年偏头痛患者相对较少,但也有发生。老年偏头痛患者的头痛表现可能不如年轻人典型,可能头痛程度相对较轻,但伴随症状可能较为复杂,需要考虑是否合并有其他老年疾病,如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等,在诊断和处理上需要更加谨慎,要综合考虑老年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来进行评估和治疗。

    2025-09-30 11:32:08
  • 五种人容易中风,是真的吗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吸烟人群和肥胖人群相对易中风,高血压患者应严格控压,高血脂患者需调脂,糖尿病患者要控血糖,吸烟人群尽早戒烟,肥胖人群减轻体重,通过这些措施可降低中风风险。 一、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是导致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长期高血压会使脑血管承受过高压力,损伤血管内皮,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例如,多项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发生中风的风险比血压正常者高得多。高血压患者应严格控制血压,通过健康生活方式(如低盐饮食、适量运动等)及必要时的药物治疗,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如一般建议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若合并糖尿病或肾病等,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 二、高血脂患者 高血脂,尤其是高胆固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会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脂质沉积在血管壁,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血管狭窄甚至阻塞,影响脑部血液供应,增加中风风险。临床研究发现,高血脂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血脂正常者。高血脂患者需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并根据血脂情况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脂药物,使血脂水平达标,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一般建议控制在2.6mmol/L以下,高危患者需控制在1.8mmol/L以下等。 三、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易出现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高血糖状态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硬化形成,同时还会影响血液流变学,增加血液黏稠度。长期糖尿病患者发生中风的概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2-4倍。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通过饮食控制、合理运动及药物治疗等,使血糖稳定在合适范围,如空腹血糖一般控制在4.4-7.0mmol/L,餐后血糖控制在10.0mmol/L以下等,同时也要注意控制血压和血脂等相关指标。 四、吸烟人群 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促使血管收缩、血液黏稠度增加,还会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大量研究证实,吸烟者中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不吸烟者。吸烟人群应尽早戒烟,戒烟后血管内皮功能会逐渐改善,中风风险也会随之降低。 五、肥胖人群 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与中风密切相关。肥胖者往往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多种代谢紊乱情况。过多的脂肪堆积会增加心脏负担,影响脂质代谢等,进而增加中风风险。肥胖人群需要通过合理饮食(控制热量摄入)和增加运动量来减轻体重,将体重指数(BMI)控制在18.5-23.9kg/m2之间,以降低中风发生的可能性。 总之,这五类人群相对更容易发生中风,但通过积极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干预以及对相关疾病的规范治疗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中风的发生风险。

    2025-09-30 11:31:0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