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媛媛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发育迟缓,癫痫,抽动症等疾病的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发育迟缓,癫痫,抽动症等疾病的治疗。展开
  • 晚上半夜醒了就睡不着了,失眠怎么办

    如果出现晚上半夜醒后难以入睡的情况,可能是失眠了。以下是一些可能有助于改善失眠的建议:保持规律作息、创建舒适睡眠环境、避免刺激性物质、进行放松活动、管理压力、避免午睡时间过长、限制晚上运动、注意饮食、寻求专业帮助等。 1.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尽量每天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有助于调整身体的生物钟。 2.创建舒适的睡眠环境 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和凉爽,选择舒适的床垫和枕头。 3.避免刺激性物质 在晚上减少咖啡因、烟草和酒精的摄入,避免过度使用电子设备。 4.进行放松活动 在睡前进行放松的活动,如泡个热水澡、阅读书籍或听柔和的音乐。 5.管理压力 找到适合自己的减压方法,如冥想、瑜伽或深呼吸练习。 6.避免午睡时间过长 如果有午睡的习惯,尽量控制在30分钟以内。 7.限制在床上的时间 如果躺在床上20-30分钟后仍无法入睡,起床做一些放松的活动,直到有困意再上床。 8.避免晚上过度运动 避免在晚上进行剧烈的运动,以免过度兴奋。 9.注意饮食 避免晚餐过饱或过晚进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或刺激性食物。 10.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失眠问题持续存在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应考虑咨询医生或专业的睡眠专家。 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老年人和患有某些疾病的人,在采取这些措施之前,最好先咨询医生的建议。此外,如果失眠问题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应及时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2025-09-30 09:21:56
  • 哭后出现抽筋的原因是什么

    哭后出现抽筋常见机制包括:剧烈哭泣时过度通气致二氧化碳排出过多引发呼吸性碱中毒使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致抽筋,情绪激动致过度换气造成电解质代谢紊乱尤以血钙降低使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引发抽筋,哭时身体高度紧张致肌肉持续收缩疲劳引发抽筋,儿童及有基础疾病人群哭时更易诱发需关注自身状况及时调整情绪避免过度哭泣。 一、呼吸性碱中毒引发 当人剧烈哭泣时,往往伴随过度通气,使得体内二氧化碳排出过多,血液中碳酸含量减少,pH值升高,引发呼吸性碱中毒。此时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增高,可导致肌肉痉挛,表现为抽筋现象。例如,相关研究表明,过度通气引起的酸碱平衡紊乱是哭后出现抽筋的常见机制之一。 二、电解质紊乱影响 哭时情绪激动可能导致过度换气,进而造成电解质代谢紊乱,其中血钙降低较为常见。血钙对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有重要作用,血钙降低会使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易引发肌肉痉挛即抽筋。有研究显示,哭后因过度通气等因素导致的电解质失衡与抽筋发生密切相关。 三、肌肉紧张疲劳因素 哭的时候身体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相关肌肉持续收缩,长时间后可出现疲劳性抽筋。尤其是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在哭泣过程中肌肉更容易因紧张疲劳而发生抽筋;对于本身存在肌肉功能调节问题或有基础疾病(如呼吸系统疾病、电解质代谢异常等)的人群,哭时肌肉持续紧张更易诱发抽筋,需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及时调整情绪避免过度哭泣。

    2025-09-30 09:21:15
  • 脑膜炎一般多久自愈

    脑膜炎一般不会自愈,不同类型脑膜炎有不同特点及治疗差异,特殊人群患脑膜炎情况也需重视,如儿童病情变化快、老年人恢复差、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病情严重等,均需及时规范治疗。 不同类型脑膜炎的特点及治疗差异 细菌性脑膜炎:病情通常较为凶险,常见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等。起病急,患者会出现高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症状,需及时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较高。 病毒性脑膜炎:多数病毒性脑膜炎病情相对较轻,但也有一些重症病毒性脑膜炎预后不佳。常见的病毒如肠道病毒等,治疗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同时使用抗病毒药物,但病程也不会自行缩短。 真菌性脑膜炎: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等,病情进展相对缓慢,但诊断和治疗较为复杂,需要长期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 特殊人群患脑膜炎的情况 儿童: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患脑膜炎时病情变化较快,更不能期望自愈。例如婴儿患脑膜炎时,可能表现为发热、拒食、哭闹不安、前囟饱满等,需紧急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老年人:老年人机体抵抗力较弱,患脑膜炎后恢复能力较差,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更高,必须及时接受规范治疗,否则预后不良。 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艾滋病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等,患脑膜炎后病情往往较为严重,且容易复发,需要更加积极地进行针对病原体的治疗以及免疫功能的调整等综合治疗。

    2025-09-30 09:20:25
  • 晚上睡觉睡不着脑子老是胡思乱想怎么办

    失眠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以下是一些改善睡眠的建议:保持规律作息、创建舒适环境、避免摄入咖啡因和饮料、避免过度进食或饮酒、进行放松活动、减少电子设备使用、管理压力和焦虑、考虑使用助眠药物(遵医嘱)。 1.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尽量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即使在周末也不例外。 2.创建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和凉爽,选择舒适的床垫和枕头。 3.避免在晚上摄入咖啡因和饮料:咖啡、茶、可乐和巧克力等含有咖啡因,会影响睡眠。 4.避免在晚上过度进食或饮酒:晚餐应适量,避免在睡前吃太多东西或饮酒。 5.进行放松活动:在睡前30分钟到1小时,可以进行一些放松活动,如泡个热水澡、阅读书籍或听柔和的音乐。 6.避免过度使用电子设备:晚上应尽量减少使用电子设备,尤其是在睡前。 7.管理压力和焦虑:可以通过冥想、深呼吸、瑜伽等方式来减轻压力和焦虑。 8.考虑使用助眠药物:如果以上方法都无法改善睡眠,可以考虑使用助眠药物,但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应尽量避免使用药物来改善睡眠,而应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环境来帮助他们入睡。如果失眠问题持续存在或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应及时咨询医生或专业的睡眠专家。此外,孕妇、哺乳期妇女和患有某些疾病的人群在使用助眠药物时应特别谨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2025-09-30 09:19:44
  • 孕妇失眠有什么好的办法不失眠

    孕妇失眠可尝试保持规律作息、创建舒适环境、避免刺激性物质、适度运动、放松技巧、饮食注意、管理情绪、限制白天睡眠时间、建立睡前常规等方法,若持续存在或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建议咨询医生。 1.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 尽量每天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有助于调整身体的生物钟。 2.创建舒适的睡眠环境 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和凉爽,使用舒适的床垫和枕头,调整适宜的温度。 3.避免刺激性物质 减少咖啡因、烟草和酒精的摄入,避免在晚上过度使用电子设备。 4.适度运动 进行适量的身体活动,但避免在临近睡觉时间进行剧烈运动。 5.放松技巧 尝试一些放松的活动,如冥想、深呼吸、瑜伽或温和的伸展运动,可以帮助减轻压力和放松身心。 6.饮食注意 避免晚餐过饱或过晚进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或刺激性食物。 7.管理情绪 尝试通过放松技巧、与家人朋友交流或寻求专业心理咨询来应对情绪问题。 8.限制白天睡眠时间 尽量避免在白天长时间午睡或打瞌睡。 9.建立睡前常规 进行一些放松的活动,如泡热水澡、阅读书籍或听柔和的音乐,帮助诱导睡眠。 如果失眠问题持续存在或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建议咨询医生或妇产科专家。他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提供更个性化的建议和可能的治疗方案。同时,孕妇也应该重视自己的睡眠健康,及时寻求帮助,以确保自身和胎儿的健康。

    2025-09-30 09:18:5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