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晓健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儿童矮小、性早熟、甲亢、甲低、肥胖、糖尿病、低血糖、肾上腺疾病、甲状旁腺疾病、性发育障碍、代谢性肝病、脑白质病、骨骼畸形及骨质疏松、尿崩症、代谢性酸中毒等内分泌遗传代谢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广州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广州医科大学兼职教授。

展开
个人擅长
儿童矮小、性早熟、甲亢、甲低、肥胖、糖尿病、低血糖、肾上腺疾病、甲状旁腺疾病、性发育障碍、代谢性肝病、脑白质病、骨骼畸形及骨质疏松、尿崩症、代谢性酸中毒等内分泌遗传代谢病的诊治。展开
  • 做糖耐量检查喝完糖水吐了怎么办

    关于糖耐量检查后喝完糖水呕吐的情况,需判断呕吐时间与量来处理。刚喝完就吐量少要重新喝糖水,一段时间后吐量不多要告知医生。儿童患者要安抚且依情况定,成年患者同理。后续都要继续按流程监测血糖,检查中注意休息,检查后注意饮食。 一、判断呕吐时间与呕吐量 1.刚喝完就吐:若喝完葡萄糖水马上就吐了,由于喝进去的量很少,可能需要重新喝一次糖耐量的糖水。因为喝进去的量不足会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比如,按照常规要求需要在5分钟内喝完一定量的糖水,若刚喝完就吐,体内还没有吸收足够量的糖分来进行后续的血糖监测,所以需要重新按要求饮用。 2.喝完一段时间后吐:如果是喝完糖水一段时间后才吐,这时候需要看呕吐的量。如果呕吐量不多,一般不需要重新喝,因为此时体内已经吸收了部分糖分,对血糖监测结果的影响相对较小。但要告知医生呕吐的情况,以便医生综合判断后续的检查和结果解读。 二、不同人群的应对建议 1.儿童患者:儿童在做糖耐量检查时喝完糖水吐了,首先要安抚儿童情绪。如果是刚喝完就吐且量少,可能需要重新按照要求饮用糖水。儿童的耐受性相对较差,要注意在重新饮用时速度不要过快,避免再次引起呕吐。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的反应,因为儿童的血糖调节等生理功能与成人有差异,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检查方案。 2.成年患者:成年患者喝完糖水吐了,若刚喝完就吐,需重新按规定量饮用糖水。如果是一段时间后吐且量不多,要向医生说明情况,医生会根据整体的血糖变化趋势等情况来判断是否需要调整检查的后续流程,比如可能会适当调整血糖监测的时间点等。 三、后续检查及注意事项 1.检查继续进行:无论是哪种呕吐情况,后续都要按照糖耐量检查的既定流程继续进行血糖监测,即按照规定的时间点检测空腹血糖、喝糖水后30分钟、1小时、2小时、3小时的血糖值。医生会根据最终的血糖检测结果以及呕吐的具体情况来综合评估糖耐量的情况。 2.注意休息与饮食:在检查过程中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同时,在检查后的一段时间内,饮食也要相对注意,不要在检查后马上大量进食高糖食物等,以免影响对自身血糖真实情况的判断。

    2025-10-11 11:01:45
  • 血糖多高需要打胰岛素

    糖尿病患者是否需胰岛素治疗因类型和情况而异,1型糖尿病确诊通常需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有特殊情况(围手术期、妊娠等)时需考虑;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及老年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不佳时也可能需胰岛素治疗以控制血糖。 一、1型糖尿病患者 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一旦确诊通常就需要开始胰岛素治疗,没有严格的血糖阈值限制,因为其自身已无法正常分泌足够维持血糖稳定的胰岛素,需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来控制血糖,以避免出现高血糖引发的一系列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以及长期高血糖导致的慢性并发症。 二、2型糖尿病患者 1.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时:当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饮食控制、运动锻炼以及合理使用口服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等)等综合治疗后,血糖仍不能达标,一般指空腹血糖≥10mmol/L且伴有明显高血糖症状,或糖化血红蛋白≥9%时,通常需要考虑启动胰岛素治疗。此外,若患者出现体重明显下降、酮症倾向等情况,也应及时加用胰岛素。另外,对于一些病程较长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胰岛β细胞功能进行性减退,也往往需要逐渐开始胰岛素治疗来更好地控制血糖。 2.特殊情况:在围手术期、妊娠期间等特殊情况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要求更严格,若口服降糖药不能满足血糖控制目标,也需启动胰岛素治疗。比如妊娠糖尿病患者,当通过饮食和运动管理后血糖仍未达标(空腹血糖≥5.3mmol/L,餐后1小时血糖≥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6.7mmol/L)时,就需要使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以保障母婴安全。 三、其他特殊人群 对于一些患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代谢或排泄受影响,容易在体内蓄积导致低血糖等风险增加,当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不佳时,也需要考虑胰岛素治疗来安全有效地控制血糖。而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其对低血糖的耐受性较差,在判断是否需要胰岛素治疗时,需综合考虑其整体健康状况、肝肾功能、血糖波动情况等,当口服降糖药难以使血糖平稳控制且低血糖风险可耐受时,可根据血糖具体情况考虑启用胰岛素。

    2025-10-11 10:59:29
  • 怎么治疗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控制血糖、改善循环、营养神经)、创面处理(清创、抗感染、应用创面敷料)、外科手术治疗(血管重建术、截肢术),还有特殊人群(儿童、老年、妊娠)糖尿病足治疗的注意事项,通过多方面综合治疗糖尿病足。 改善循环:对于有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可使用改善循环的药物,如前列腺素类似物等,增加下肢血液供应,改善组织缺血缺氧状况。 营养神经: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足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可使用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等,营养受损的神经,缓解神经病变相关症状。 创面处理 清创:清除创面坏死组织、脓性分泌物等,减少感染源,促进新鲜组织生长,清创需根据创面情况定期进行。 抗感染:根据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适抗生素,若创面有感染迹象,即使未明确病原菌也可经验性使用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 创面敷料应用:选择合适的创面敷料,如湿性敷料等,保持创面湿润环境,有利于创面愈合,湿性敷料可营造利于细胞增殖和迁移的环境,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外科手术治疗 血管重建术:对于下肢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患者,若符合适应证,可考虑血管重建术,如血管旁路移植术、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等,恢复下肢血运。 截肢术:当足部坏疽严重,保守治疗无效,为挽救生命时,可能需要进行截肢术,截肢平面需根据患者足部病变情况谨慎选择,尽量保留更多有功能的肢体。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糖尿病足:儿童糖尿病多为1型糖尿病,血糖波动大,在治疗糖尿病足时,需更密切监测血糖,因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使用药物及选择治疗方案时需充分考虑对生长发育的影响,清创等操作需在合适麻醉下进行,尽量减少患儿痛苦。 老年糖尿病足: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在治疗糖尿病足时需综合考虑基础疾病情况,用药需更加谨慎,避免药物相互作用,清创时操作要轻柔,防止加重心脑血管负担等。 妊娠糖尿病足:妊娠期间治疗糖尿病足需特别谨慎,药物使用需考虑对胎儿的影响,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案,创面处理要兼顾母婴安全,血糖控制要在保证母婴健康的前提下进行。

    2025-10-11 10:55:00
  • 糖尿病脚烂了溃脓了怎么办

    糖尿病患者出现脚烂溃脓需及时就医评估,要控制不同年龄患者的血糖,进行清创、抗感染、局部伤口护理,还需关注基础病史影响,多方面综合处理,采取个性化治疗护理措施促进愈合。 控制血糖 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儿童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严格按照儿童糖尿病管理方案控制血糖,通过饮食、运动及必要的降糖药物(如胰岛素)使血糖控制在合适范围,因为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良好的血糖控制对整体健康和伤口愈合至关重要;成年患者则可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降糖方案,包括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将血糖稳定在目标区间,一般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非空腹血糖<10.0mmol/L等。 生活方式影响:患者需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合理饮食,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适量运动,避免高糖、高脂肪食物,规律作息等,这些都有助于血糖控制,从而促进伤口愈合。 清创处理 医生会进行清创操作,清除创面的坏死组织、脓性分泌物等,这能减少感染源,为伤口愈合创造良好环境。对于不同年龄患者,清创时需特别注意操作的轻柔性和安全性,儿童因身体耐受性等因素更需谨慎操作。 抗感染治疗 根据创面感染情况,可能会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但要注意药物的选择需考虑患者的年龄、肝肾功能等因素,避免使用对儿童等特殊人群有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 局部伤口护理 会使用特定的敷料覆盖伤口,保持伤口湿润环境利于愈合,同时防止外界污染。不同年龄患者使用的敷料可能有所不同,儿童皮肤娇嫩,需选择温和、适合儿童的敷料。 定期更换敷料,观察伤口变化,如伤口是否有红肿减轻、脓性分泌物减少等情况。 关注病史影响 如果患者有其他基础病史,如心血管疾病等,在治疗过程中需综合考虑,因为这些基础病可能会影响伤口愈合及治疗方案的选择。例如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使用某些药物或进行治疗操作时需格外谨慎,避免对心血管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总之,糖尿病脚烂溃脓需要多方面综合处理,及时就医并在医生的全面评估和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是关键,同时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采取个性化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2025-10-11 10:53:33
  • 甲减眼睛有什么症状呢

    甲减可引发多种眼部问题,包括双侧对称性、质地较韧无压痛的眼睑肿胀,眼外肌病变致眼球运动障碍(影响儿童视觉发育及成年日常视物),少数双侧程度较轻的眼球突出(需关注儿童生长发育及老年全身状况),因眼部组织水肿等致的视力下降(影响儿童学习生活及成年工作生活),以及因泪液分泌异常引起的眼部干涩、异物感(不同年龄段表现不同,儿童频繁眨眼、老年可合并其他眼部退行性病变加重不适)。 眼外肌病变导致眼球运动障碍 部分甲减患者会出现眼外肌病变,进而引起眼球运动障碍。眼外肌受累时,眼球向各个方向转动受限,可能出现复视等症状。在儿童甲减中,眼外肌病变可能影响视觉发育,因为眼球运动异常会干扰双眼单视功能的建立;而在成年甲减患者中,眼球运动障碍会影响日常视物体验,如阅读、开车等活动会受到明显影响。 眼球突出 少数甲减患者可能出现眼球突出,多为双侧性,程度一般较轻。其发生机制可能与眼眶内组织水肿、黏多糖沉积等有关。儿童甲减出现眼球突出时,需要密切关注其生长发育和甲状腺功能情况,因为甲状腺功能异常不仅影响眼部,还对全身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老年甲减患者出现眼球突出时,要综合评估全身健康状况,因为老年人可能同时合并其他系统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与其他疾病相互影响。 视力下降 甲减可能影响视力,原因包括眼部组织水肿影响屈光间质、眼外肌病变导致眼球位置异常进而影响视觉成像等。儿童甲减视力下降可能阻碍其学习和生活,因为儿童正处于视觉发育关键期,视力问题会影响学业和对周围环境的认知;成年甲减患者视力下降会干扰工作和日常生活,如影响工作效率、降低生活质量等。 眼部干涩、异物感 甲减患者可能出现眼部干涩、异物感,这与泪液分泌异常有关。甲状腺功能减退时,可能影响泪腺的正常功能,导致泪液分泌减少,从而出现眼部干涩、有异物感等症状。在不同年龄段的甲减患者中,眼部干涩、异物感的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可能因无法准确表达而表现为频繁眨眼等;老年甲减患者可能同时合并其他眼部退行性病变,如干眼症合并白内障等,会加重眼部不适。

    2025-10-11 10:49:5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