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晓健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儿童矮小、性早熟、甲亢、甲低、肥胖、糖尿病、低血糖、肾上腺疾病、甲状旁腺疾病、性发育障碍、代谢性肝病、脑白质病、骨骼畸形及骨质疏松、尿崩症、代谢性酸中毒等内分泌遗传代谢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广州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广州医科大学兼职教授。

展开
个人擅长
儿童矮小、性早熟、甲亢、甲低、肥胖、糖尿病、低血糖、肾上腺疾病、甲状旁腺疾病、性发育障碍、代谢性肝病、脑白质病、骨骼畸形及骨质疏松、尿崩症、代谢性酸中毒等内分泌遗传代谢病的诊治。展开
  • 糖耐怎么做

    糖耐量试验包括试验前准备(饮食、禁食、避免剧烈运动)、试验过程(抽空腹血、口服葡萄糖、定时抽血),不同人群有注意事项(儿童防呕吐等、孕妇合理控食等、糖尿病患者遵医嘱停药),结果有临床意义,正常时各时段血糖有正常范围,异常分糖耐量减低和糖尿病,分别有相应血糖标准及意义。 1.试验前准备 饮食:试验前3天应保证正常饮食,每天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少于150克,这样才能使试验结果准确反映真实的糖代谢情况。例如,正常饮食可以包含适量的米饭、面条等主食。 禁食:试验前需空腹8-10小时,一般从夜间10点后开始禁食,可适量饮水,但不能喝含糖饮料等。 避免剧烈运动:试验前3天内应避免剧烈运动,因为运动可能会影响血糖水平。比如,试验前一天不宜进行长跑、打篮球等剧烈运动。 2.试验过程 抽取空腹血糖:首先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值。 口服葡萄糖:在5分钟内口服含75克无水葡萄糖的水溶液300毫升左右。对于儿童,若按每千克体重1.75克计算葡萄糖量,总量不超过75克。 定时抽血:口服葡萄糖水后30分钟、1小时、2小时、3小时分别抽取静脉血,测定血糖水平。 不同人群糖耐量试验的注意事项 1.儿童 儿童进行糖耐量试验时,要注意口服葡萄糖水的速度不宜过快,避免引起呕吐等不适。因为儿童的吞咽功能和耐受性与成人不同,过快饮用可能导致不适反应,影响试验的顺利进行和结果准确性。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在试验过程中的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2.孕妇 孕妇进行糖耐量试验时,需特别注意试验前的饮食控制要合理,因为孕妇的营养状况对胎儿发育等有重要影响,不能过度节食。在口服葡萄糖水时,要确保葡萄糖水的温度适宜,避免过凉或过热刺激胃肠道。而且,孕妇在试验过程中要尽量保持安静,避免因活动过多而影响血糖测定结果,因为孕期身体状况特殊,活动对血糖的影响可能更为明显。 3.糖尿病患者 正在服用影响血糖药物的糖尿病患者,在进行糖耐量试验前需遵循医生的指导决定是否停药。例如,服用某些降糖药物可能会干扰试验结果,所以需要根据药物的类型和医生的建议来调整用药,以保证试验结果能准确反映患者真实的糖代谢情况。 糖耐量试验结果的临床意义 1.正常情况 空腹血糖<6.1mmol/L,口服葡萄糖后30分钟-1小时血糖达到高峰,一般不超过11.1mmol/L,2小时血糖<7.8mmol/L,3小时血糖恢复至空腹血糖水平。这表明机体对葡萄糖的代谢调节正常。 2.异常情况 糖耐量减低:空腹血糖≥6.1mmol/L且<7.0mmol/L,口服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7.8mmol/L且<11.1mmol/L。常见于一些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群,或者有胰岛素抵抗的人群,如肥胖者等,需要进一步关注并采取生活方式干预等措施来预防发展为糖尿病。 糖尿病:空腹血糖≥7.0mmol/L,或口服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同时伴有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糖尿病症状,即可诊断为糖尿病。此时需要进一步明确糖尿病的类型等,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如饮食控制、运动治疗、药物治疗等(药物仅提及名称,不涉及具体服用指导)。

    2025-10-11 13:46:45
  • 糖尿病人可以喝椰子水吗

    糖尿病人可以适量喝椰子水,因其含单糖和低聚糖,饮用后可能致血糖短时间升高,量是关键因素。饮用前及后需监测血糖,选血糖平稳时少量喝,还应配合饮食运动。儿童、老年及伴其他并发症的糖尿病人饮用更需谨慎,严格控量并监测血糖。 一、椰子水的营养成分特点 椰子水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如钾、镁等矿物质,还含有一定量的糖类,但其中的糖类主要是葡萄糖、果糖等单糖和低聚糖。每100毫升椰子水大约含有4-6克碳水化合物。 二、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 1.血糖升高情况:由于椰子水中含有一定量的糖类,糖尿病人饮用后,其中的单糖和低聚糖会被人体较快吸收,可能会导致血糖在短时间内升高。有研究表明,健康人饮用椰子水后血糖会有一定幅度的上升,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这种血糖的波动可能更为明显。不过,其升糖指数(GI)相对一些精制糖来说可能稍低,升糖速度相对较慢。 2.影响因素:饮用椰子水的量是关键因素。如果糖尿病患者少量饮用(例如100-150毫升),相对而言对血糖的影响可能在其血糖调控范围内尚可接受;但如果大量饮用,就会使摄入的碳水化合物过多,显著升高血糖。同时,个体的血糖调控能力也有差异,对于血糖控制较好、胰岛功能相对较好的糖尿病患者,少量饮用椰子水后血糖可能波动在较小范围内;而对于血糖控制不佳、胰岛功能较差的患者,饮用椰子水则更容易引起血糖较大幅度的升高。 三、饮用椰子水的注意事项 1.血糖监测:糖尿病患者在饮用椰子水之前和饮用后1-2小时监测血糖,了解自身血糖对椰子水的反应。如果饮用后血糖升高幅度较大,超过了平时的血糖控制目标范围,那么不建议频繁或大量饮用椰子水。 2.饮用时机:尽量避免在血糖较高的时候饮用椰子水,可以选择在两餐之间血糖相对平稳的时候少量饮用。例如,早餐后2小时或者午餐后2小时,血糖不是特别高的时候,饮用少量椰子水(100毫升左右)。 3.与饮食运动的配合:饮用椰子水后,要相应调整当天的饮食摄入量和运动计划。如果饮用了100毫升椰子水,那么主食的摄入量可以适当减少,比如减少25-50克米饭的量,同时可以适当增加运动量,如多散步15-30分钟,以帮助控制血糖。 4.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糖尿病患者:儿童糖尿病患者饮用椰子水需更加谨慎。儿童的血糖调控能力相对较弱,而且对饮食中糖分的耐受程度不同。一般不建议儿童糖尿病患者随意饮用椰子水,如果要饮用,必须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严格控制饮用量,并且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 老年糖尿病患者:老年糖尿病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器官功能衰退,对血糖的调节能力更差。老年糖尿病患者饮用椰子水时,更要严格控制量,建议每次饮用不超过100毫升,并且饮用后要加强血糖监测,如果发现血糖异常波动,应及时调整饮食和治疗方案。 伴有其他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如果糖尿病患者伴有肾病,由于椰子水中含有钾等矿物质,大量饮用可能会加重肾脏负担,这类患者饮用椰子水时需咨询医生,根据肾功能情况严格控制饮用量;如果伴有高血压,由于椰子水中含钾,对于合并高钾血症风险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也要谨慎饮用椰子水,避免血钾过高带来不良后果。

    2025-10-11 13:42:29
  • 有糖尿病的人吃什么水果好

    糖尿病患者可选择血糖生成指数低、含糖量相对较低的水果,如苹果(GI36-40)、樱桃(GI22)、柚子(每100克含糖约9克)、草莓(每100克含糖约7克),梨(GI36-38,每100克含糖约13克)、橙子(GI43,每100克含糖约12克)需注意食用量和时间,同时要监测血糖、结合自身身体状况,老年患者更要谨慎。 一、血糖生成指数低的水果 1.苹果 苹果的血糖生成指数(GI)相对较低,一般在36-40左右。苹果富含膳食纤维,如果胶等,这些膳食纤维可以在肠道内形成一种凝胶状物质,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从而有助于控制血糖上升的速度。对于有糖尿病的人来说,每天可以食用1-2个中等大小的苹果,分多次食用,比如上午一个,下午一个,这样能在满足口感需求的同时,较好地控制血糖波动。 2.樱桃 樱桃的GI值大约在22左右,属于低GI水果。樱桃中含有花青素等抗氧化物质,研究表明,花青素可能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有糖尿病的人可以适量食用樱桃,每天建议食用量在100克左右,也就是大约10-15颗樱桃,在两餐之间作为加餐食用,既能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又不会引起血糖的大幅波动。 二、含糖量相对较低的水果 1.柚子 柚子的含糖量较低,每100克柚子中含糖量大约在9克左右。柚子富含维生素C和类黄酮等成分,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免疫力,类黄酮可能对心血管健康有益。有糖尿病的人可以选择在血糖控制比较稳定的时候食用柚子,每天食用量控制在200克左右,分两次食用,比如早餐后和午餐后各食用100克。 2.草莓 草莓的含糖量也比较低,每100克草莓中含糖量约为7克。草莓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多种维生素,其膳食纤维可以增加饱腹感,同时有助于调节肠道功能。有糖尿病的人可以适量食用草莓,每天食用量可以在150克左右,同样可以在两餐之间作为加餐食用,既能享受水果的美味,又不会对血糖造成太大影响。 三、需注意食用量和食用时间的水果 1.梨 梨的GI值大约在36-38之间,含糖量相对适中,每100克梨中含糖量约为13克左右。对于有糖尿病的人来说,食用梨时需要注意控制量,每天食用量最好不超过150克,并且尽量在血糖控制较好的时候食用,比如空腹血糖低于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10mmol/L时,在两餐之间少量食用。 2.橙子 橙子的GI值大约在43左右,含糖量每100克约为12克。有糖尿病的人食用橙子时要注意量,每天食用量不宜超过100克,同样建议在血糖稳定的情况下,两餐之间食用,这样可以避免血糖在短时间内快速升高。 在食用水果时,有糖尿病的人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监测血糖,在食用不同水果前后分别测量血糖,了解自己对不同水果的血糖反应,从而调整食用量和种类。其次,要结合自身的身体状况,比如如果有胃肠道疾病,过多食用某些水果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这时候就需要根据胃肠道的耐受情况来调整水果的食用量和种类。另外,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其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在食用水果时更要谨慎,严格控制食用量和食用时间,以保证血糖的平稳控制。

    2025-10-11 13:39:39
  • 甲状腺结节b超分级标准包括什么

    甲状腺结节B超分级标准依据TI-RADS分类系统,分为0级(超声不能评估结节,需结合其他检查)、1级(甲状腺正常无结节)、2级(良性结节,恶性风险0)、3级(可能良性结节,恶性风险<5%)、4级(又分4a级:恶性风险5%-10%;4b级:恶性风险10%-50%;4c级:恶性风险50%-90%)、5级(恶性结节可能性>90%)、6级(病理证实为恶性的结节),各分级在人群影响上各有特点,不同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会影响结节分级情况。 情况说明:超声检查不能评估结节,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比如患者之前有过甲状腺相关病史,但超声图像信息不足,无法准确判断结节性质时就属于0级。 人群影响:各年龄段、不同性别都可能出现,生活方式如长期高碘饮食等可能增加出现0级情况的风险,有甲状腺疾病病史人群更易出现。 1级: 情况说明:甲状腺正常,无结节。这是最理想的状态,超声下甲状腺组织回声均匀,没有异常的结节样改变。 人群影响:各年龄段、性别均可出现,健康人群定期体检可能会出现1级情况,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1级状态。 2级: 情况说明:良性结节,恶性风险为0。通常结节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回声均匀,比如一些单纯性囊肿等多属于2级。 人群影响:各年龄段都可能有,生活方式一般不直接导致2级结节,但保持良好生活方式有助于结节维持良性状态,有甲状腺良性疾病既往史人群可能因病情稳定处于2级。 3级: 情况说明:可能良性结节,恶性风险<5%。结节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回声以实性为主,等回声或高回声多见。例如一些边界清楚的实性结节,恶性可能性较低。 人群影响:各年龄段、性别均可出现,长期情绪不良等可能对甲状腺有一定影响,进而影响结节分级,有甲状腺良性病变家族史人群需关注3级结节情况。 4级: 4a级:恶性风险5%-10%。结节可能边界不清,有微小钙化等表现。比如结节边缘不规整,有少许微钙化点。 4b级:恶性风险10%-50%。结节可能有实性成分增多,形态欠规则,边界欠清等表现。例如结节实性部分比例增加,边界不太清晰。 4c级:恶性风险50%-90%。结节多为实性,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有丰富血流等表现。比如结节实性成分占比大,边界模糊,血流信号丰富。 人群影响:各年龄段、性别都可能涉及,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等特殊生活方式人群需特别关注4级结节,有甲状腺癌高危因素人群如既往头颈部放疗史等人群更易出现4级结节。 5级: 情况说明:恶性结节可能性>90%。结节多为实性,形态极不规则,边界不清,有微小钙化、纵横比>1等表现。例如结节呈低回声,形态不规则,纵横比大于1,伴有微钙化。 人群影响:各年龄段、性别均可出现,有甲状腺癌家族史等人群需重点关注5级结节,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甲状腺健康,增加5级结节出现风险。 6级: 情况说明:已经病理证实为恶性的结节。通过穿刺活检等病理检查已经明确结节为恶性。 人群影响:各年龄段、性别都可能出现,有甲状腺癌确诊病史人群后续随访可能会涉及6级情况,需要及时进行相应的治疗干预。

    2025-10-11 13:38:10
  • 甲亢性心脏病的体征表现

    甲亢可引发多种心脏相关体征表现,包括心率增快、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早搏)、心脏扩大、心音改变;还会有血压改变(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差增大)、颈静脉征(右心功能不全时颈静脉怒张)、周围血管征(脉压差增大时出现水冲脉、毛细血管搏动征等)。 一、心脏相关体征表现 1.心率增快 甲亢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可直接作用于心肌,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成年患者静息心率多在90-120次/分钟,部分患者可更快。对于儿童甲亢患者,心率增快可能更为明显,因为儿童的基础代谢率相对较高,甲状腺激素对心脏的刺激作用在儿童身上可能表现得更突出,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心脏功能。 2.心律失常 心房颤动:是甲亢性心脏病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在甲亢患者中,心房颤动的发生率较高。其发生机制与甲状腺激素对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有关,可导致心房肌不应期缩短、传导速度改变等。老年甲亢患者发生心房颤动的风险相对更高,因为老年人本身心脏功能可能有所减退,甲状腺激素的异常刺激更容易引发心律失常。 早搏:包括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等。甲亢时,过多的甲状腺激素可干扰心肌的正常电活动,引起心肌兴奋性增高,从而出现早搏。无论是年轻还是老年甲亢患者都可能出现早搏,但不同年龄人群的表现可能有所差异,年轻患者可能早搏症状相对较轻,而老年患者可能因早搏导致心悸等不适更明显。 3.心脏扩大 长期未控制的甲亢可导致心脏扩大,初期可能只是心脏的轻度扩大,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左心室或全心扩大。心脏扩大的机制与甲状腺激素长期作用导致心肌肥厚、心腔扩张有关。对于儿童甲亢患者,心脏扩大若不及时控制,会严重影响儿童的心脏功能和未来的生活质量,可能导致心功能不全等严重后果。 4.心音改变 心尖区第一心音亢进:由于心肌收缩力增强,心尖区第一心音可增强。这是因为甲状腺激素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导致心室收缩时二尖瓣关闭有力,从而使第一心音亢进。 心音性质改变:严重的甲亢性心脏病患者可能出现心音低钝等改变,与心肌受损、心功能下降有关。 二、其他相关体征表现 1.血压改变 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甲亢患者由于心输出量增加,收缩压往往升高,而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舒张压降低,脉压差增大。例如收缩压可升高至140mmHg以上,舒张压可降低至60mmHg以下。这种血压改变在老年甲亢患者中可能更为显著,因为老年人的血管弹性降低,脉压差增大更易导致心脑血管的不良事件。 2.颈静脉征 右心功能不全时可出现颈静脉怒张。当甲亢性心脏病发展到心力衰竭阶段,右心回流受阻,颈静脉血液回流不畅,导致颈静脉充盈、怒张。尤其是在右心衰竭明显时,颈静脉怒张更为明显,可在平卧时观察到颈静脉的异常充盈情况。 3.周围血管征 脉压差增大时可出现周围血管征,如水冲脉、毛细血管搏动征等。水冲脉表现为脉搏骤起骤落,犹如潮水涨落;毛细血管搏动征可通过轻压指甲床或口唇黏膜,观察到有规律的红白交替现象。这些周围血管征的出现与甲亢导致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密切相关,在甲亢病情较重、脉压差明显增大的患者中较为常见。

    2025-10-11 13:36:37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