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儿童矮小、性早熟、甲亢、甲低、肥胖、糖尿病、低血糖、肾上腺疾病、甲状旁腺疾病、性发育障碍、代谢性肝病、脑白质病、骨骼畸形及骨质疏松、尿崩症、代谢性酸中毒等内分泌遗传代谢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广州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广州医科大学兼职教授。
展开-
内分泌紊乱治得好吗
内分泌紊乱可治愈,但需个体化治疗,包括药物、手术等,患者还需调整生活方式,遵医嘱并定期复查。 内分泌紊乱可以治好,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引起内分泌紊乱的原因有很多,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疾病等。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等。此外,患者还需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如保持良好的睡眠、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 对于一些轻微的内分泌紊乱,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通过补充甲状腺激素可以有效控制症状。而对于一些严重的内分泌紊乱,如库欣综合征,可能需要手术或放疗等综合治疗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内分泌紊乱的治疗需要长期坚持,患者需要按时服药,并定期复查,以确保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内分泌紊乱是可以治疗的,但治疗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同时患者也需要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和定期复查。
2025-07-01 14:00:34 -
喝水也口干是怎么回事
喝了水嘴巴还是干可能是缺水、糖尿病、干燥综合征等原因,要根据不同情况对症治疗。 一、缺水 在日常生活里,如果患者饮水习惯不好,身体处于缺水状态,或者本身从事重体力劳动,出汗非常多导致水分持续大量丢失,即便喝了水,可能也无法有效补充水分。而且人体在丢失水分的过程中,通常还伴有电解质的丢失,对于出汗多的人群,可以适当饮用淡盐水来缓解口渴情况。 二、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在病变早期往往会有很明显的口渴症状,即便喝水后也难以缓解,同时还伴有小便频繁、饮食增加的表现。患者应该及时前往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治疗。 三、干燥综合征 如果患者患有风湿免疫类疾病,如干燥综合征,就会出现口干、眼干、口腔溃疡等症状。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科学合理的治疗。 总之,如果患者长时间处于嘴巴干的状态,且饮水无法解决,就需要尽快去就诊治疗。
2025-07-01 13:58:51 -
糖尿病病人可以吃红萝卜吗
糖尿病病人可以吃红萝卜吗? 糖尿病病人可以吃红萝卜,但需注意以下几点。 红萝卜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包括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其中,膳食纤维有助于控制血糖和血脂,对糖尿病病人有益。 然而,红萝卜也含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每100克红萝卜中约含有8克碳水化合物。因此,糖尿病病人在食用红萝卜时需要控制摄入量,以避免对血糖产生不利影响。 建议糖尿病病人在食用红萝卜时,将其计入日常饮食的总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中,并根据个人的血糖控制情况,合理调整食用量。 此外,糖尿病病人的饮食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碳水化合物含量、血糖指数、个人的健康状况和饮食习惯等。在制定饮食计划时,最好咨询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以确保饮食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总之,糖尿病病人可以吃红萝卜,但要注意适量食用,并结合个人情况进行合理的饮食管理。
2025-07-01 13:57:36 -
血糖高可以吃耙耙柑吗
血糖高的人可以吃耙耙柑,但需适量,并注意与主食的替换,同时需咨询医生或营养师的意见。 血糖高的人可以吃耙耙柑,但需适量。 耙耙柑,学名春见,每100克的可食用部分中,含糖量约为8%-10%,升糖指数约为47。相对而言,其含糖量和升糖指数并不算高,血糖高的人可以在血糖控制稳定的前提下适量食用。但需注意,食用后应相应减少主食的摄入量,以保证摄入的总热量不超标。 此外,血糖高的人在选择水果时,应尽量选择含糖量较低的水果,如草莓、樱桃、柚子等,同时注意控制摄入量。除了水果,还应注意控制主食的摄入量,避免食用高糖、高脂肪的食物,适当增加运动量,以更好地控制血糖。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血糖高的孕妇、儿童、老年人以及患有糖尿病的人群,在食用耙耙柑或其他水果前,应咨询医生或营养师的意见,以确保饮食的健康和安全。
2025-07-01 13:56:25 -
妊娠期糖尿病产后血糖控制标准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血糖控制标准与普通人相同,空腹血糖应小于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应小于8.5mmol/L,需继续关注血糖情况并采取健康生活方式。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血糖控制标准通常与普通人相同,即空腹血糖应小于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应小于8.5mmol/L。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血糖恢复正常后,也需要继续关注血糖情况,并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以预防糖尿病的再次发生。同时,建议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和体检,以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潜在的健康问题。对于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高血压等高危因素的女性,更应加强孕期和产后的血糖管理。 总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血糖控制至关重要,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管理,以保障自身和胎儿的健康。
2025-07-01 13: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