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儿童矮小、性早熟、甲亢、甲低、肥胖、糖尿病、低血糖、肾上腺疾病、甲状旁腺疾病、性发育障碍、代谢性肝病、脑白质病、骨骼畸形及骨质疏松、尿崩症、代谢性酸中毒等内分泌遗传代谢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广州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广州医科大学兼职教授。
展开-
53岁男人更年期症状
男性更年期的发生年龄通常比女性略晚一些。女性的更年期大多出现在绝经时,一般在48至52岁左右,而男性的更年期则多在55至58岁左右。此时可能会出现一些血管舒缓方面的症状,比如头面部发热、脸红、出汗、潮热,还会有体能下降、肌肉萎缩、脾气急躁、焦虑、失眠、健忘等表现。 一、当出现更年期症状时,一定不能忽视先检查有无器质性病变,以防耽误疾病的诊断。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1.首先,要明确了解这种检查的必要性,避免因忽略而导致病情被延误。 2.具体来说,就是应该抽血检查甲状腺激素的水平,看是否患上了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总之,在面对更年期症状时,要保持警惕,做好全面的检查和诊断,以便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并进行有效处理。
2025-05-28 10:59:01 -
女性雄性激素偏高怎么治疗
女人雄激素过高可通过如下方式进行治疗:一是调整饮食,二是服用药物。具体情况如下: 一、调整饮食: 1.鸡蛋:虽然鸡蛋本身不含雌激素,但其中含有的蛋白质和胆固醇是人体内制造雌激素的重要原料。若能坚持每日吃一个鸡蛋,可使身体内产生大量雌激素,以满足人体正常代谢对雌激素的需求。 2.南瓜:南瓜富含维生素E,能提升垂体和卵巢的活性,加快雌激素分泌。食用南瓜后可让体内雌激素数量显著提高。 3.大豆:含有一定量的雌激素。 二、服用药物: 1.屈螺酮炔雌醇片等短效避孕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可刺激雌激素分泌,降低雄激素水平,但可能会引发女性月经周期不调,需严格遵医嘱使用。
2025-05-28 10:54:44 -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24小时没醒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24小时未醒,可能出现脑水肿、脑疝等神经系统并发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系统并发症,肾功能衰竭,肺炎、泌尿系统感染等感染,危及生命。 1.神经系统并发症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可导致神经系统并发症,如脑水肿、脑疝等,这些并发症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意识和生命体征。 2.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严重的高血糖和脱水可能导致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这些并发症也会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胁。 3.肾功能衰竭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可导致肾脏损伤,甚至肾功能衰竭,这将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 4.感染 由于患者处于昏迷状态,自身免疫力下降,容易并发感染,如肺炎、泌尿系统感染等,这些感染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病情。 因此,对于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24小时未醒的患者,需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各项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防止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同时,家属也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护理。
2025-05-22 16:35:20 -
长期服用降糖药的危害有哪些
长期吃降糖药对身体的危害的确因药物类型的不同而各异,具体情况如下: 一、磺酰脲类降糖药: 1.这类药长期服用可能致使患者食欲发生改变,出现食欲下降的状况。 2.还有可能引发血小板减少、转氨酶升高、碱性磷酸酶暂时性升高等现象,部分患者或许会罹患肝炎、黄疸、甲状腺功能减退、低钠血症等并发症。比如格列本脲、格列吡嗪等都属于磺酰脲类降糖药物。 二、双胍类降糖药: 1.长期使用会引起乳酸堆积,严重时可发生乳酸性酸中毒,表现出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 2.长期服用还有可能导致肾功能下降,对身体吸收维生素B12形成干扰,严重情况下可引起巨幼细胞性贫血。像二甲双胍、苯乙双胍等就属于双胍类降糖药物。 三、格列酮类降糖药: 1.长期服用会让患者食欲降低。 2.容易引发低血糖。其中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均为格列酮类降糖药物。 总之,建议患者务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这些药物进行治疗,切不可擅自增减药物用量,以免出现上述各种不良反应。
2025-05-22 16:33:00 -
妊娠合并甲减的危害
妊娠期临床甲减会对母体和胎儿都造成危害,增加妊娠不良结局的风险,还可能影响后代的神经智力发育。具体如下: 一、对妊娠期母亲的危害: 甲减会使妊娠期女性出现各系统功能和代谢低下的损害及不适状况。比如怕冷,感到疲乏、软弱和无力,容易嗜睡,神情淡漠,情绪抑郁,反应迟缓,还会有脱发、皮肤干燥、出汗少的现象,虽然食欲不佳但体重依然会增加,心搏缓慢且微弱,心音降低,少数会有心悸、气促的情况,声音低沉或嘶哑,深腱反射迟缓期延长等。此外,还有可能引发妊娠期高血压。 二、对胎儿的危害: 可能导致胎儿在宫内发育迟缓,对胎儿神经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并且会明显提高早产、流产、低体重儿、死胎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概率。 三、对出生后代的危害: 妊娠期临床甲减会损害后代的神经智力发育。 总之,妊娠期临床甲减的危害不可小觑,无论是对母体自身,还是对胎儿及出生后的后代,都可能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需要高度重视并及时进行干预和治疗。
2025-05-22 16:2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