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霞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抽动障碍,癫痫,小儿常见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抽动障碍,癫痫,小儿常见疾病的诊治。展开
  • 脑出血多久复查一次

    脑出血不同时期有相应复查要求,1-2周内是病情关键期,3-7天内首次复查CT,特殊情况需更频复查;1-3个月为中期,需头颅CT或MRI及神经功能等检查,70岁以上患者复查间隔可调整,高血压患者要监测血压;3个月后为后期,要头颅影像学及长期健康管理相关复查,围绝经期或绝经后女性、生活方式不健康及有过脑出血病史者复查有相应关注重点。 中期复查(1-3个月) 头颅CT或MRI复查:发病后1个月左右可进行头颅CT或MRI复查。头颅CT可以观察脑出血的吸收情况,一般脑出血在1个月左右开始逐渐吸收;MRI对于脑出血灶的显示可能比CT更敏感,能更清晰地评估脑组织的损伤情况以及脑出血周围的水肿等情况。对于年龄在70岁以上的患者,由于其身体机能相对较弱,脑组织修复能力可能下降,复查间隔时间可适当根据病情调整,可能在发病后2-3周先进行一次初步评估,之后再按照1个月左右的间隔复查。 相关功能检查:同时,还可以进行一些神经功能的评估检查,如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运动功能检查(如徒手肌力检查等)评估肢体运动恢复情况等。对于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在中期复查时需要重点监测血压控制情况,因为血压波动是导致脑出血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若血压控制不佳,需要及时调整降压药物方案。 后期复查(3个月后) 头颅影像学复查:一般建议在脑出血3个月后再次进行头颅CT或MRI复查,主要目的是了解脑出血灶的最终吸收情况以及是否遗留有脑组织软化灶等情况。对于女性患者,如果处于围绝经期或绝经后,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脑血管的状态,在后期复查时需要更加关注脑血管的健康状况,可结合血液中激素水平的检测以及血管相关指标的检查。 长期健康管理相关复查:此外,还需要进行长期的健康管理相关复查,如每年至少1次的血压、血糖、血脂检测。对于生活方式不健康的患者,如有长期吸烟、酗酒习惯的患者,在后期复查时除了关注脑出血相关情况外,还需要督促其改善生活方式,因为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脑出血复发等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对于有过脑出血病史的患者,无论年龄大小,都需要定期进行神经系统相关的随访,了解神经功能的长期恢复情况以及是否出现新的神经系统症状。

    2025-10-11 11:16:41
  • 中风是什么意思

    中风即脑卒中,分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类。缺血性脑卒中因脑部血管狭窄闭塞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常见动脉粥样硬化致血栓或栓子堵塞,中老年易患,不良生活方式增风险;出血性脑卒中是脑部血管破裂致血液压迫脑组织,多由高血压等引起,高血压患者随年龄增长风险增加,高盐饮食、大量饮酒等加重病情。中风起病急,患者有口角歪斜等症状,需立即就医,特殊人群需特殊护理,高血压患者要控血压、健康生活。 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情况 发病机制:常见的原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进而形成血栓阻塞血管,或者血液中的栓子(如心脏瓣膜上的赘生物、脂肪栓等)移动到脑部血管造成堵塞。例如,动脉粥样硬化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随着年龄增长,血管壁逐渐出现脂质沉积等病变,使血管腔变窄,当血流缓慢或血液成分改变时,容易形成血栓。 年龄与性别因素:中老年人群更容易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男性和女性在发病风险上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一般来说,有动脉粥样硬化等基础疾病的人群风险更高。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高脂饮食、缺乏运动、吸烟等不良生活方式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从而提高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几率。 出血性脑卒中相关情况 发病机制:主要是高血压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另外脑血管畸形、动脉瘤等也可引起。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控制不佳,血管承受的压力增大,容易发生破裂。比如长期高血压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脑血管的弹性会逐渐下降,在血压波动较大时,就容易出现血管破裂出血。 年龄与性别因素:高血压患者无论男女,随着年龄增长,发病风险增加。有脑血管畸形家族史的人群,相对来说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也会升高。生活方式中,长期高盐饮食、大量饮酒等也会加重高血压病情,进而增加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可能。 中风具有起病急骤的特点,患者可能出现突然的口角歪斜、言语不清、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头痛、呕吐等症状。如果出现这些症状,需要立即就医,因为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对于特殊人群,比如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恢复能力相对较弱,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需要更加精心的护理;对于高血压患者,无论是预防缺血性还是出血性脑卒中,都需要严格控制血压,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2025-10-11 11:14:18
  • 脑水肿期如何恢复

    脑水肿治疗涵盖一般治疗中保持患者安静卧床并抬高头部、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药物干预选用脱水剂降颅压且关注不同年龄用药差异,康复监测持续监测相关指标及病情稳定后逐步开展康复训练,特殊人群中儿童需注重儿科安全护理、有基础病史者结合原发病调整治疗。 一、一般治疗维度 1.体位与休息管理:患者需保持安静卧床休息,头部抬高15°~30°,此体位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程度。对于儿童患者,需确保体位舒适且安全,避免因躁动导致头部位置不当加重病情。 2.水电解质平衡维持:根据患者的液体出入量、电解质水平等调整补液方案,维持正常的血渗透压,避免因脱水或补液不当引发水电解质紊乱,影响脑水肿恢复,尤其需关注婴幼儿等特殊人群的体液平衡调节。 二、药物干预维度 1.脱水降颅压治疗:可选用脱水剂如甘露醇等,通过提高血浆渗透压,使脑组织间液水分向血管内转移,从而减轻脑水肿。但需注意不同年龄患者的用药差异,儿童使用时需严格依据体重等因素谨慎评估,优先考虑对儿童脏器影响较小的给药方式及药物选择,避免过度脱水导致不良后果。 三、康复与监测维度 1.病情监测:持续监测患者的颅内压、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意识状态等指标,动态评估脑水肿恢复情况。对于有基础病史(如脑血管疾病、颅脑创伤等)的患者,需结合病史强化针对性监测,及时发现病情变化调整治疗。 2.康复训练介入:在脑水肿期病情稳定后,可逐步开展康复训练,如针对儿童患者的早期神经功能康复训练需遵循儿科安全原则,从简单的感知觉刺激开始,循序渐进,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但需避免在脑水肿未有效控制时过度活动加重颅内压波动。 四、特殊人群考量维度 1.儿童患者:脑水肿恢复过程中需特别注重儿科安全护理,严格遵循儿童用药禁忌,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手段改善脑水肿状况,如合理体位管理、精细的水电解质监测等,避免低龄儿童使用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发育的不恰当药物。 2.有基础病史患者:若患者既往存在脑血管疾病、颅内感染等病史,脑水肿恢复时需结合原发病情况调整治疗,例如有脑血管疾病史者需更谨慎控制血压、血糖等指标,颅内感染患者需协同抗感染治疗与脑水肿控制,确保多因素综合管理促进恢复。

    2025-10-11 11:13:31
  • 手麻看病应去哪个科看

    手麻应考虑去神经内科或骨科,这两个科室分别擅长诊断和治疗与神经系统、骨骼肌肉相关的疾病。手麻可能是颈椎病、神经炎、脑血管疾病等引起,也可能是胸廓出口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腕管综合征等所致。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如果出现手麻的症状,应首先考虑去看神经内科或骨科。以下是关于这两个科室的详细介绍: 1.神经内科: 神经内科主要负责诊断和治疗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手麻可能是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之一,如颈椎病、神经炎、脑血管疾病等。神经内科医生会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如神经电生理检查、头颅MRI等)来确定手麻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就诊人群:手麻同时伴有头痛、头晕、肢体无力、言语不清、吞咽困难等症状者;手麻症状逐渐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者;有神经系统疾病家族史者;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疾病者。 2.骨科: 骨科主要关注骨骼、肌肉和关节的疾病。颈椎病是导致手麻的常见原因之一,而骨科医生在诊断和治疗颈椎病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他们可能会进行颈椎的影像学检查(如X光、CT、MRI等),以评估颈椎的结构和神经受压情况,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如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就诊人群:手麻主要局限于手部,伴有颈部疼痛、僵硬、上肢无力等症状者;手麻症状与颈部活动有关者;曾有颈部外伤或长期低头工作、使用电脑等病史者;需要进行颈椎手术治疗者。 需要注意的是,手麻的原因可能还有其他,如胸廓出口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腕管综合征等,因此在就诊时,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诊断。 此外,如果手麻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影响日常生活,应及时就医。同时,在就诊前,可以记录好手麻发生的时间、频率、症状特点等信息,以便向医生提供详细的病史。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孕妇、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等,手麻可能与特定的健康问题有关,就诊时应告知医生相关情况,以便医生进行个体化的评估和治疗。 总之,手麻看病应去神经内科或骨科,具体科室的选择应根据症状的特点和医生的建议来决定。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可以帮助确定手麻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缓解症状。

    2025-10-11 11:11:32
  • 癫痫病人不能吃哪些

    癫痫患者需注意饮食,应绝对避免酒精类饮品,限制含咖啡因饮品摄入,也要少吃辛辣、油腻、高盐食物,儿童和老年癫痫患者饮食管理更需格外关注,综合多方面因素制定合理饮食方案以降低癫痫发作风险。 一、刺激性饮品 1.酒精类饮品:癫痫病人应绝对避免饮酒,酒精会影响大脑的神经传导,降低癫痫发作阈值,容易诱发癫痫发作。有研究表明,酒精成瘾者癫痫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且饮酒量越大、饮酒时间越长,癫痫发作的风险越高。 2.含咖啡因的饮品:咖啡、浓茶等含咖啡因的饮品也需限制摄入。咖啡因具有中枢神经兴奋作用,可能导致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从而诱发癫痫。一般来说,癫痫患者每日咖啡因摄入量应控制在较低水平,例如一杯普通浓度的咖啡(约150-200毫升)可能就会对部分患者产生影响。 二、某些辛辣食物 1.辣椒:过度食用辣椒等辛辣食物可能会刺激神经系统,使神经处于兴奋状态,增加癫痫发作的可能性。对于一些敏感的癫痫患者,即使少量食用辣椒也可能引发癫痫发作,尤其是在食用后身体出现燥热、兴奋等反应时,更易诱发。 三、部分油腻食物 1.油炸食品:油炸食品如炸鸡、油条等,通常含有较高的油脂。过量食用油腻食物可能导致消化不良,进而引起身体代谢紊乱,间接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增加癫痫发作风险。而且油炸食品中的油脂在体内消化过程中可能产生一些代谢产物,这些产物可能对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四、高盐食物 1.腌制食品等:像咸菜、腌肉等高盐食物,摄入过多会使体内钠离子浓度升高,干扰体内电解质平衡,而电解质紊乱可能影响大脑神经元的正常电生理活动,增加癫痫发作的几率。例如长期大量食用高盐腌制食品的人群,相比低盐饮食人群,癫痫发作的风险可能会有所上升。 对于儿童癫痫患者,家长要格外注意其饮食管理,严格把控上述食物的摄入,因为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对外界因素的影响更为敏感。而老年癫痫患者,由于身体机能逐渐衰退,饮食上更要遵循清淡、营养均衡且避免诱发癫痫的原则,同时要考虑到老年患者可能存在的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等,高盐食物的限制对这类患者尤为重要,需综合多方面因素来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以最大程度降低癫痫发作的风险。

    2025-10-11 11:09:4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