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抽动障碍,癫痫,小儿常见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
甲钴胺治疗神经衰弱吗
治疗因缺乏维生素B12引起的神经衰弱,可使用甲钴胺;谷维素片、维生素B1片对因缺乏维生素B12引起的巨幼细胞性贫血有一定疗效。具体用法用量应遵医嘱,同时需注意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良好心态。 1.可以治疗 甲钴胺是一种内源性的辅酶B12,主要用于治疗周围神经病,对因缺乏维生素B12引起的巨幼细胞性贫血也有一定的疗效。部分神经衰弱患者可能是由于缺乏维生素B12引起的,因此甲钴胺可以用于治疗这类神经衰弱患者。 2.药物选择 谷维素片、维生素B1片。 需要注意的是,甲钴胺的具体使用方法和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同时,除了药物治疗外,神经衰弱患者还需要注意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等。
2025-05-19 14:50:22 -
植物神经紊乱是看什么科
植物神经紊乱患者可在多个科室就诊,主要包括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妇科、心理科。 一、神经内科:通常来说,患这种病可前往神经内科。因为部分患者会呈现出神经衰弱的状况,可能伴有头晕、头痛、失眠等症状。神经内科医生会进行相应的辅助检查,以排除颅脑的器质性病变。 二、心血管内科:患者偶尔会有诸如心慌、胸闷、憋气等表现,所以也可在此科室进行诊治。 三、妇科:一些女性患者还可能出现出汗、月经不规律、情绪不稳定等情况,那么就可以在妇科接受诊疗。 四、心理科:要是患者有植物神经紊乱,同时伴有抑郁、焦虑、强迫等情绪问题,就可选择在心理科就诊。 总之,植物神经紊乱患者可根据自身具体症状选择合适的科室进行就诊和治疗。
2025-05-19 14:45:57 -
什么是植物性神经紊乱
植物性神经紊乱好发于更年期女性、上班族、学生、老年人及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其对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影响较大,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自杀念头,需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 植物性神经紊乱是一种因长期的精神紧张,心理压力过大,以及生气和精神受到刺激后所引起的一组症状群。植物性神经紊乱的发病群体可以是任何年龄阶段的人群,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发病人群: 1.更年期女性 由于更年期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下降,容易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2.上班族 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生活不规律,容易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3.学生 学习压力大,长期熬夜,作息不规律,容易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4.老年人 身体各项机能下降,容易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5.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 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容易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植物性神经紊乱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自杀的念头。因此,如果出现植物性神经紊乱的症状,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治疗。
2025-05-16 14:25:08 -
新生儿早期脑瘫的症状都有哪些呢
新生儿早期脑瘫的症状主要包括运动发育落后、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反射异常及其他症状,如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癫痫等,但并非所有患儿都会出现这些症状。 1.运动发育落后 脑瘫患儿通常会出现运动发育落后的情况,比如3个月时不会抬头、6个月时不会翻身、8个月时不会独坐等。 2.肌张力异常 患儿的肌张力可能会出现异常,表现为肌张力亢进或低下。肌张力亢进时,患儿的肌肉会比较紧张,肢体活动比较僵硬;肌张力低下时,患儿的肌肉会比较松弛,肢体活动比较少。 3.姿势异常 脑瘫患儿的姿势可能会出现异常,比如头部后仰、上肢内收、下肢伸直等。 4.反射异常 脑瘫患儿的反射可能会出现异常,比如原始反射延迟消失、保护性反射减弱或不出现等。 5.其他症状 部分脑瘫患儿还可能会出现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癫痫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症状并不是每个脑瘫患儿都会出现,而且这些症状也可能是其他疾病的表现。如果家长发现宝宝有以上症状,应及时带宝宝到医院进行检查,以便尽早确诊并进行治疗。
2025-05-16 14:23:10 -
半夜头晕想吐怎么回事
半夜头晕恶心想吐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感冒、高血压、耳石症、急性胃肠炎等。 一、感冒:夜间睡眠时若未做好保暖,导致受凉引发感冒,就可能出现头晕、恶心、想吐的表现。对于感冒患者来说,要做好保暖措施,多喝温水,保证充足休息。 二、高血压:患者若未严格遵医嘱服药,或是受到寒冷刺激等,容易在夜间出现血压突然升高。此时脑血流灌注量增加,血管压力增大,从而易引发头晕、恶心、想吐等症状。 三、耳石症:又名良性位置性眩晕。在夜间睡眠时变换体位可能导致耳石脱位,进而刺激半规管,引起头晕和呕吐。 四、急性胃肠炎:如果晚餐进食了不干净的食物,刺激胃黏膜,造成胃肠道感染,就会引起半夜头晕、恶心、想吐等状况。 此外,半夜头晕、恶心、想吐还可能有其他原因,比如梅尼埃病、颈椎病等。若患者出现这种情况,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半夜出现头晕恶心想吐的症状可能有多种病因,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诊断,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患者自身也需关注身体状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2025-05-16 14: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