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霞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抽动障碍,癫痫,小儿常见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抽动障碍,癫痫,小儿常见疾病的诊治。展开
  • 小脑萎缩病怎么治疗

    小脑萎缩病治疗是综合过程,一般治疗包括康复训练(平衡协调、语言训练)和生活方式调整(饮食、运动),药物治疗对症用药,儿童患者训练需适配生长发育、用药遵儿科原则,老年患者康复要避强度过大、用药考虑相互作用及肝肾功能等,不同患者方案依个体制定。 一、一般治疗 (一)康复训练 1.平衡与协调训练:对于小脑萎缩病患者,平衡和协调能力往往受损,可进行针对性的平衡训练,如在平坦或稍有起伏的地面上行走,练习单脚站立等,通过这些训练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平衡功能,降低跌倒风险。研究表明,定期进行平衡协调训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病情导致的平衡能力进一步下降。 2.语言训练:若患者存在语言障碍,语言训练是重要的一环。包括发音训练、词汇和语句表达训练等。例如,从简单的发音练习开始,逐步过渡到词汇组合、语句表达,帮助患者改善语言功能,提高沟通能力。 (二)生活方式调整 1.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同时,控制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对于有高血压、高血脂等伴随情况的患者尤为重要,因为这些因素可能会加重脑血管的病变,进而影响小脑的血液供应,加速小脑萎缩的进展。 2.运动:适度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维持身体的柔韧性和肌肉力量。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但要避免过度劳累,运动强度应循序渐进。 二、药物治疗 目前对于小脑萎缩病尚无特效的治愈药物,但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使用药物进行对症治疗。例如,对于伴有震颤等症状的患者,可能会使用一些抗震颤的药物;对于有认知障碍的患者,可能会使用改善认知功能的药物等,但具体药物的选择需由医生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评估后决定。 三、针对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一)儿童患者 儿童小脑萎缩病相对较为罕见,在治疗时需更加谨慎。康复训练方面要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采用适合儿童心理和身体发育阶段的训练方法,训练强度不宜过大。药物使用上要严格遵循儿科用药原则,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且必须在医生的严密监测下使用。 (二)老年患者 老年小脑萎缩病患者常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在康复训练时要注意避免因训练强度过大导致心血管负担加重等情况。药物治疗时要充分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等因素,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并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同时,家属在生活中要给予更多的照顾和陪伴,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因为老年患者可能更容易出现抑郁等心理问题。 小脑萎缩病的治疗是一个综合的过程,需要多方面的协同配合,且不同患者的治疗方案需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制定。

    2025-10-11 12:44:47
  • 脑血栓后遗症都有哪些

    脑血栓后遗症可导致运动功能障碍(如肢体瘫痪、运动协调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如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言语功能障碍(如失语症)、吞咽功能障碍(如吞咽困难)、情感障碍(如抑郁),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及病史的患者表现和恢复情况有所不同,需针对性关注和处理。 运动协调障碍:患者还可能出现运动协调方面的问题,如走路时步态不稳,像醉酒样步态,这是因为脑部病变影响了锥体外系等相关神经结构,导致身体平衡和运动的协调性受到破坏。生活方式方面,如果患者长期缺乏运动,可能会加重运动协调障碍的程度,而合理的康复锻炼有助于改善这种情况。 认知功能障碍 记忆力减退:部分脑血栓后遗症患者会出现记忆力下降,尤其是近期记忆力减退较为明显,比如经常忘记刚刚发生的事情、刚放置的物品位置等。这与脑部受损区域涉及记忆相关的脑区有关,不同年龄段的患者记忆力减退的表现和程度可能不同,老年患者本身存在一定程度的生理性记忆力减退,脑血栓可能会加重这一状况。有长期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可能更易发生且相对更严重。 注意力不集中:患者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在进行某项活动时容易分散注意力,这会影响其日常生活和康复训练的效果。例如在进行康复训练时不能专注,导致训练效果不佳。病史方面,如果患者既往有脑血管疾病的反复发作史,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会更严重。 言语功能障碍 失语症:包括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等多种类型。运动性失语表现为患者能理解他人语言,但自己无法流畅表达;感觉性失语则是患者能发音,但言语内容无法被他人理解。这是因为脑部语言中枢受损,不同年龄的患者失语的表现和恢复情况不同,年轻患者可能在积极康复的情况下恢复相对较好,而老年患者恢复相对困难。生活方式中,如果患者有长期大量吸烟、饮酒史,可能会影响言语功能的恢复。 吞咽功能障碍 吞咽困难:患者可能出现吞咽食物或液体困难的情况,严重时可能导致误吸,引发肺炎等并发症。这是由于脑部病变影响了吞咽相关的神经和肌肉功能。对于老年患者来说,本身吞咽功能可能随年龄增长有所下降,脑血栓后更容易出现明显的吞咽困难。有脑血管疾病病史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更高,且在进食时需要特别注意进食姿势和速度,避免误吸。 情感障碍 抑郁:很多脑血栓后遗症患者会出现抑郁情绪,表现为情绪低落、对事物缺乏兴趣、自卑等。这与脑部病变后神经递质失衡等因素有关。不同性别方面,女性患者可能相对更容易出现抑郁情绪,可能与女性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疾病对生活的影响等因素有关。年龄较大的患者在经历脑血栓后,由于身体功能的下降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受限,更易出现抑郁情绪,需要家人和医护人员给予更多的心理关怀和支持。

    2025-10-11 12:42:56
  • 丘脑梗塞的症状

    丘脑梗塞症状多样,涉及感觉障碍(偏身感觉减退或缺失、感觉过度)、运动障碍(偏身运动迟缓、肌张力异常)、认知和精神障碍(认知功能减退、精神症状)及丘脑性疼痛(梗塞后数周或数月出现对侧肢体剧烈疼痛),不同人群因自身情况不同症状表现有差异。 感觉障碍 偏身感觉减退或缺失:丘脑受损后,对侧身体会出现感觉异常,包括痛觉、温度觉、触觉等减退或缺失。例如患者可能感觉不到对侧肢体的疼痛、温度变化,对物体的触感也不灵敏。这是因为丘脑是感觉传导通路中的关键部位,受损后影响了感觉信号的传导。在年龄较大的人群中,由于本身身体机能下降,丘脑梗塞导致的感觉障碍可能会更明显地影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如穿衣、进食等都可能因感觉异常而受到影响。 感觉过度: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感觉过度现象,即轻微的刺激会引起强烈的、难以忍受的感觉。比如轻轻触碰皮肤,却会感觉像被重物撞击一样疼痛难忍。这种情况在有基础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群中,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发生丘脑梗塞后更易出现,可能与丘脑的神经传导异常有关。 运动障碍 偏身运动迟缓:丘脑与运动调控有关,丘脑梗塞可能导致对侧肢体运动迟缓,表现为肢体活动不灵活,如行走时患侧下肢拖曳,上肢拿东西不灵活等。对于有长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发生丘脑梗塞后,运动障碍可能会因为本身存在的血管内皮损伤等因素而加重,影响其运动功能的恢复。 肌张力异常:可出现偏身肌张力增高或降低。肌张力增高时,肢体表现为僵硬,活动受限;肌张力降低时,肢体松软,缺乏正常的张力。在儿童患者中极为罕见,但对于成年患者,有高血压病史等的人群,丘脑梗塞后出现的肌张力异常需要及时关注和处理,以防止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发生。 认知和精神障碍 认知功能减退:可能出现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执行功能障碍等。例如患者可能记不住刚发生的事情,难以集中精力完成简单的任务等。对于老年患者,本身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减退,丘脑梗塞后可能会使这种情况加重,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社会交往能力。 精神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情绪低落、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也有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幻觉、妄想等。有既往精神病史的人群在发生丘脑梗塞后,精神症状可能会更复杂,需要综合考虑其基础病情和丘脑梗塞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来进行评估和干预。 丘脑性疼痛 这是丘脑梗塞较具特征性的症状之一,通常在梗塞后数周或数月出现,表现为对侧肢体的剧烈疼痛,疼痛性质多样,如烧灼样、电击样、刺痛等,疼痛程度较为严重,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情绪。在糖尿病合并丘脑梗塞的患者中,由于糖尿病本身可能导致神经病变,丘脑性疼痛可能会更加顽固和难以控制,需要多学科的综合治疗来缓解患者的痛苦。

    2025-10-11 12:40:33
  • 脑梗病人感冒有危险吗

    脑梗病人感冒存在一定危险性,其对脑梗病情有影响,包括体温变化会加重脑缺血或增加再发脑血管事件风险,呼吸道症状可能诱发颅内压波动增加病情恶化风险,老年脑梗病人恢复差且易致基础疾病波动,儿童脑梗病人感冒对神经系统影响更敏感,脑梗病人感冒后需密切关注自身状况,出现病情变化及时就医。 一、对脑梗病情的影响方面 1.体温变化的影响 脑梗病人感冒后体温升高,体温每升高1℃,基础代谢率大约提高13%。对于脑部血液循环本就存在障碍的脑梗病人,过高的代谢需求可能超出脑部供血能力,导致脑缺血进一步加重。比如一些临床观察发现,脑梗合并感冒发热的患者,在发热期间头颅CT复查可见梗死区域有一定程度的缺血范围扩大迹象。 低温环境也可能对脑梗病人产生不利,感冒时若不注意保暖,寒冷刺激会使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这对于有高血压基础的脑梗病人,会增加再发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如再次脑梗或脑出血等。 2.呼吸道症状的影响 感冒引起的咳嗽会使胸腹腔压力改变,对于脑梗病人,尤其是术后或存在颅内结构不稳定情况的患者,这种压力变化可能传导至颅内,影响颅内压力平衡。有数据显示,约30%的脑梗合并感冒咳嗽患者在咳嗽剧烈时会出现短暂的颅内压波动,虽然多数是短暂的,但频繁发作也会增加病情恶化风险。 二、特殊人群需特别关注 1.老年脑梗病人 老年脑梗病人各器官功能衰退,免疫力更低。感冒后身体恢复能力差,病情进展可能更迅速。例如,老年脑梗病人感冒后,从出现症状到发展为肺炎等并发症的时间可能短于中青年脑梗病人。而且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等,感冒会使这些基础疾病病情波动,进一步影响脑梗病情。 在护理方面,老年脑梗病人感冒时要密切监测体温、呼吸等生命体征,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一般维持在22-24℃左右较为合适,避免因温度不适加重病情。 2.儿童脑梗病人(虽相对少见,但需重视) 儿童脑梗病人感冒时,由于其身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感冒引发的发热等症状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更为敏感。发热可能导致儿童脑部神经细胞代谢紊乱,干扰脑功能恢复。例如,有研究发现,儿童脑梗合并感冒发热超过38.5℃持续24小时以上,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神经功能的恢复速度,延缓康复进程。 儿童脑梗病人感冒护理时,要采用更温和的方式缓解症状,如物理降温可选择温水擦浴,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有刺激的降温措施,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肢体活动等情况,因为儿童表达能力有限,病情变化可能不易被察觉。 脑梗病人感冒后应密切关注自身状况,一旦出现病情变化如头痛加重、意识改变、呼吸困难等要及时就医,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来降低感冒对脑梗病情的不良影响。

    2025-10-11 12:38:55
  • 为什么睡觉翻身会头晕

    睡觉时翻身头晕可能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低血压、贫血、耳部疾病、颈椎病等有关,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引起。经常出现该症状应及时就医,特殊人群更需重视。日常生活中可通过缓慢改变体位、保持良好睡眠姿势、加强锻炼、饮食均衡、遵医嘱用药、定期体检等方式预防。 1.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一种常见的内耳性眩晕,与头部位置变化有关。当头位改变时,耳石脱落的碎片会刺激半规管,导致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这种眩晕通常在起床、躺下、翻身、抬头或低头时发生,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为数秒至数分钟。 2.低血压 低血压时,大脑供血不足,也可能导致头晕。当从卧位或坐位突然变为站立位时,血压可能会下降,引起头晕。此外,长期卧床、使用某些降压药物、大量出汗、腹泻等也可能导致低血压。 3.贫血 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量不足,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缺氧。贫血患者在翻身时,可能因为大脑缺氧而出现头晕。此外,贫血还可能伴有乏力、心悸、气短等症状。 4.耳部疾病 耳部疾病如中耳炎、梅尼埃病等也可能导致头晕。中耳炎可引起中耳积液,影响平衡功能;梅尼埃病则与内耳淋巴循环障碍有关,可导致眩晕、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 5.颈椎病 颈椎病时,颈椎间盘突出或骨质增生可能压迫椎动脉,导致大脑供血不足,从而引起头晕。这种头晕通常在颈部活动或转头时加重。 6.其他原因 其他原因如心律失常、低血糖、药物副作用、精神性头晕等也可能导致睡觉时翻身头晕。 如果经常出现睡觉时翻身头晕的情况,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听力检查、前庭功能检查、血常规、血压测量、颈椎影像学检查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对于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贫血患者等特殊人群,睡觉时翻身头晕可能更需要引起重视。这些人群可能存在多种健康问题,头晕可能是其他疾病的先兆。因此,建议这些人群在出现头晕症状时,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以排除潜在的健康风险。 此外,为了预防睡觉时翻身头晕,日常生活中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1.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突然改变头部位置。 2.保持良好的睡眠姿势,避免枕头过高或过低。 3.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平衡能力。 4.注意饮食均衡,避免贫血、低血压等情况的发生。 5.遵医嘱使用药物,避免药物副作用引起的头晕。 6.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 总之,睡觉时翻身头晕可能是多种疾病的表现,需要引起重视。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治疗。同时,日常生活中注意预防,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状态,有助于减少头晕的发生。

    2025-10-11 12:35:1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