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娟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新生儿的常见疾病,比如肺炎、新生儿黄疸等,以及对婴幼儿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疾病也有深入的研究。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新生儿的常见疾病,比如肺炎、新生儿黄疸等,以及对婴幼儿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疾病也有深入的研究。展开
  • 七个月宝宝能吃面条吗

    七个月宝宝可以吃面条,面条富含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满6月龄后可逐步添加,要选适合宝宝的细软面条且煮烂,首次添加少量观察过敏情况,可搭配其他泥类喂养,喂时注意温度和进食量,宝宝胃肠道弱等特殊情况要谨慎,依个体消化吸收能力调整。 一、面条的营养价值 面条富含碳水化合物,能为七个月宝宝提供能量。同时,其制作原料一般包含小麦粉等,含有一定量的B族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有助于宝宝的生长发育。 二、添加面条的时机与准备 时机:通常在宝宝满6月龄后,可逐步添加辅食,七个月宝宝处于可以尝试面条的阶段,但要遵循从少到多、从稀到稠的原则。 准备:选择适合宝宝的婴儿面条,这种面条一般比较细软,容易煮烂。煮面条时要煮得非常软烂,最好煮成糊状,方便宝宝吞咽和消化。 三、添加面条的注意事项 过敏风险:部分宝宝可能对面粉过敏,在首次添加面条时,要少量给予,观察宝宝是否有皮疹、腹泻、呕吐等过敏反应。如果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添加,并咨询医生。 搭配喂养:可以将面条与蔬菜泥、水果泥等搭配喂养,以保证宝宝摄入更全面的营养。例如,加入适量的胡萝卜泥、菠菜泥等,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 进食安全:给宝宝喂面条时,要注意温度适中,避免烫伤宝宝。且要控制进食量,不要一次给宝宝吃太多面条,防止宝宝出现消化不良等情况。 四、特殊情况考量 如果宝宝存在胃肠道功能较弱、有腹泻等消化道不适症状时,添加面条要更加谨慎,可适当推迟添加或咨询医生后再决定是否添加以及如何添加面条。同时,要根据宝宝个体的消化吸收能力来灵活调整面条的质地和进食量,以确保宝宝能够安全、健康地接受面条这一辅食。

    2025-09-12 11:52:21
  • 宝宝口臭是什么原因

    宝宝口臭可能由口腔局部问题(清洁不到位、龋齿)、消化系统问题(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其他因素(呼吸道感染、全身性疾病)引起,家长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合理喂养,口臭持续不缓解或伴其他异常症状需及时就医排查处理。 龋齿:宝宝牙齿发生龋坏时,龋洞内会积存食物残渣,细菌滋生繁殖,也会导致口臭。尤其喜欢吃甜食且口腔清洁不佳的宝宝,患龋齿风险更高。 消化系统问题 消化不良:宝宝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若喂养不当,如一次性进食过多、添加辅食种类突然变化等,易引起消化不良。食物在胃肠内积滞,发酵产生异味,可通过口腔散发出来,表现为口臭,还可能伴有腹胀、食欲减退等症状。例如宝宝突然增加了较多肉类辅食,就可能出现消化不良性口臭。 胃肠功能紊乱:腹部着凉、肠道感染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宝宝胃肠功能紊乱,影响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进而出现口臭情况,常还伴有腹泻、呕吐等症状。 其他因素 呼吸道感染:宝宝患上呼吸道感染时,鼻腔、咽喉部可能有炎症,分泌物增多,细菌滋生,也可能引发口臭。比如感冒时,鼻腔分泌物倒流至口腔,就可能导致口臭。 全身性疾病:某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导致宝宝口臭,如幽门螺杆菌感染,虽然在儿童中相对少见,但也有报道相关情况;还有代谢性疾病等,但相对较为罕见。 对于宝宝口臭情况,家长首先要注意保持宝宝口腔清洁,进食后适当喂些温水清洁口腔。合理喂养,避免过度喂养,辅食添加要循序渐进。若口臭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哭闹不止、拒食、发热等,应及时带宝宝就医,排查是否存在口腔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或其他全身性疾病等问题,以便进行针对性处理。

    2025-09-12 11:49:38
  • 小孩6个月发烧怎么办

    6个月小孩发烧时,先观察体温及一般状况,体温38.5℃以下精神好可物理降温(松开衣物、温水擦身),≥38.5℃或有不适表现及时就医,持续不退或有异常情况立即送医,且要小心处理、就医时告知情况、避免滥用药物。 一、观察体温及一般状况 首先要密切观察6个月小孩的体温情况,使用体温计准确测量体温,若体温在38.5℃以下,精神状态较好,饮食、睡眠等基本正常,可先采取物理降温等非药物干预措施;若体温≥38.5℃或虽体温未达38.5℃,但小孩出现精神萎靡、哭闹不止等不适表现,需及时就医。 二、物理降温方法 松开衣物:适当松开小孩的衣物,有助于散热,不要给小孩穿盖过多,保持皮肤处于通风状态,利于体温散发。 温水擦拭:用32-34℃的温水擦拭小孩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来降温,每次擦拭时间可控制在10-15分钟左右,注意保暖,避免小孩着凉。 三、及时就医情况 如果小孩发烧持续不退,或者出现抽搐、呕吐、呼吸急促、面色苍白等异常情况,不管体温多少都应立即送往医院就诊,因为6个月小孩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病情变化可能较快,需要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处理。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6个月小孩身体各器官功能还在发育中,在处理发烧情况时要格外小心。物理降温时要注意水温合适,避免过冷或过热刺激小孩皮肤。就医过程中要向医生详细告知小孩的喂养情况、既往病史等信息,以便医生全面了解病情做出准确诊断和治疗。同时,要避免自行给小孩滥用药物,尤其是一些不适合低龄儿童使用的药物,严格遵循儿科用药的安全原则。

    2025-09-12 11:46:12
  • 手足口要隔离几天才能不传染

    手足口病患儿一般需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左右,病程发展中前1周传染性强,1周左右症状多缓解但个别排毒长,要依此隔离;婴幼儿隔离时要密切关注并保证环境舒适等护理;免疫力低下人群要关注基础病及隔离环境卫生以防交叉感染加重病情。 病程发展角度:从病毒传播规律来看,发病后的前1周内传染性相对较强,尤其是发病最初的3-5天。随着病情进展,到病程1周左右时,患儿临床症状如发热、手足口部位疱疹等大多明显缓解,此时传染性也显著降低。不过,个别患儿可能排毒时间稍长,所以一般建议隔离至症状消失后1周,这样能最大程度避免病毒传播给他人。 个体差异方面:不同患儿身体状况不同,比如免疫力较低的患儿,病毒在体内持续时间可能更长,隔离时间可能需要适当延长;而免疫力正常的患儿,恢复相对较快,隔离时间可能相对短些,但通常也会遵循症状消失后1周的基本原则。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婴幼儿:婴幼儿自身免疫力较弱,且往往不能很好地表达身体不适,在手足口病隔离期间,需要密切关注其体温、精神状态以及疱疹变化情况。家长要保证隔离环境相对安静、舒适,定期通风换气,但要注意避免婴幼儿着凉。同时,要加强对婴幼儿的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因为口腔疱疹可能会影响患儿进食,可适当给患儿喂些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免疫力低下人群:如患有基础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病等)的患儿,隔离期间除了关注手足口病相关症状外,还需格外注意基础疾病的控制情况。要严格按照隔离要求,保证隔离环境符合卫生标准,减少与外界其他人员不必要的接触,防止出现交叉感染而加重基础疾病的病情。

    2025-09-12 11:44:10
  • 小孩鼻甲肥大能自愈吗

    小孩鼻甲肥大能否自愈分情况,生理性鼻甲肥大部分可能自愈,病理性鼻甲肥大如感染、过敏因素引起的通常不能自愈,家长需密切观察孩子症状,有问题及时带医,注意保持孩子良好生活环境。 对于部分小孩,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婴幼儿,可能存在生理性的鼻甲肥大情况。这是因为儿童的鼻腔黏膜比较娇嫩,鼻腔空间相对狭窄,在一些生理因素影响下,如外界环境温度、湿度变化等,可能会出现暂时性的鼻甲轻度肿胀。如果诱因去除,部分生理性鼻甲肥大有可能自愈。例如,当环境温度恢复适宜、湿度保持在合适范围后,鼻腔黏膜的反应性恢复正常,鼻甲肥大的状况可能会自行缓解。 病理性鼻甲肥大 感染因素:如果是由鼻腔感染性疾病引起的鼻甲肥大,如急性鼻炎等,一般难以自愈。因为感染会导致鼻腔黏膜炎症反应,引起鼻甲充血、肿胀,如果不进行相应治疗,炎症可能会进一步加重,鼻甲肥大的情况不会自行消退。通常需要针对感染进行处理,如使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等辅助措施,但一般很难自然恢复。 过敏因素:小孩接触过敏原后引起过敏性鼻炎导致鼻甲肥大,也通常不能自愈。过敏原持续刺激鼻腔,会使鼻腔黏膜处于持续的过敏反应状态,导致鼻甲增生、肥大。需要避免接触过敏原,并进行抗过敏等治疗,否则鼻甲肥大会持续存在甚至加重。 小孩鼻甲肥大时,家长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症状,如是否有鼻塞、流涕、呼吸不畅等表现。如果怀疑有鼻甲肥大相关问题,应及时带孩子就医,由医生判断具体情况并给出相应的处理建议。同时,要注意让孩子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避免接触刺激性物质和过敏原等,以利于孩子鼻腔健康。

    2025-09-12 11:37:48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