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对儿童生长发育落后、身材矮小、消瘦、肥胖、性早熟、青春期延迟、多饮、多尿、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功能减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异常引起的低钙、低磷血症和骨质松、肾上腺皮质增生、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肌无力等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有较丰富的诊治经验。
向 Ta 提问
-
女性雄性激素过高怎么回事
女性雄激素过高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药物因素:若女性使用雄激素类药物,药物被吸收进入血液后,可能致使雄激素水平升高。 二、雄激素转化问题:女性正常生理状态下雌激素水平高而雄激素水平低,倘若体内负责将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的特定酶的作用出现缺陷,无法良好地将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便会引发雄激素过高。 三、疾病因素: 1.多囊卵巢综合征是最为常见的,可造成雄激素水平上升,表现出痤疮、多毛、月经紊乱、代谢紊乱等症状。 2.肾上腺皮质癌或皮质醇增多症也会引起女性雄激素过高。 当女性雄激素升高时,需依据具体病因选取不同的对应治疗方法。应及时就医并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严格遵循医嘱进行治疗,以防延误病情。 女性雄激素过高的原因包括药物、雄激素转化问题及疾病因素,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治疗方式,且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治疗。
2025-04-16 11:17:42 -
怎么判断自己得没得甲亢
甲亢即甲状腺功能亢进,判断是否有甲亢,可先从以下这些症状着手: 一、手抖 这是甲亢的典型表现,双手平举后能明显观察到双手抖动。 二、多食、消瘦 因体内甲状腺激素过量,致使身体代谢增速,易产生饥饿感,食欲增强,但身形消瘦、体重下降。 三、怕热、多汗 即便他人不觉得热或者天气并不炎热时,患者也会感觉燥热且出汗较多。 四、性格改变、脾气暴躁 甲状腺激素过多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会导致性格变得敏感、易激动,容易发火。 五、出现双下肢麻痹 部分患者在饮用饮料或处于感染等应激状态下,会有双下肢无力、无法行走的情况。 除了依据上述症状判断外,还可直接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来明确。甲亢可能引发甲亢性心脏病、甲亢性眼病等并发症。如果发现存在甲亢,建议尽快展开治疗。 总之,对于甲亢要及时发现并尽早治疗,以避免其带来更多不良影响。
2025-04-16 11:16:09 -
糖尿病能吃茄子吗
糖尿病患者通常是可以吃茄子的,但要注意食用量和烹调方式。 一、食用量方面 茄子的热量相较于一些绿叶蔬菜稍高些,所以糖尿病患者进食茄子时一定要适量,不可一次进食过多,否则可能导致血糖显著升高。 二、烹调方式方面 1.常见的茄子烹调方式往往含油较多,像烧茄子、鱼香茄子等菜肴,其中所含的油分甚至糖分都非常高,可能引起糖尿病人血糖明显上升。 2.可以选择蒸茄子或用茄子包水饺等方式,这样既不会使血糖过高,又能补充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 此外,糖尿病人要严格限制每天摄入的总热量,避免食用高热量食物,如甜食、饮料、油腻煎炸食品等,多吃富含膳食纤维且热量较低的蔬菜,同时尽量多吃全谷类食物。饮食要做到定时定量,且需细嚼慢咽。 总之,糖尿病患者吃茄子要把握好量和方式,同时整体饮食上要做好合理安排和控制,以维持血糖的稳定。
2025-04-16 11:14:42 -
内分泌失调怎么调理脸上长斑
内分泌失调脸上长斑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改善。 一、饮食:保持饮食的多样化,多食用水果蔬菜,因为它们富含丰富的营养元素,比如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以及抗氧化剂等。同时,要减少油炸、刺激性食物的摄入,这样有助于调节内分泌失调状况。 二、运动:平时注重多进行户外活动,适当参与一些体育活动,且要注意劳逸结合。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三、情绪:要让心情保持舒畅,日常注意放松,学会缓解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增强自控能力,避免各类精神刺激,以防出现内分泌失调。 四、药物:内分泌失调患者需要依据病因选用相应的药物,主要有抗甲状腺药物、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等,务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总之,内分泌失调的调理方法多样,患者应结合自身病情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 关键点:内分泌失调、长斑、饮食、运动、情绪、药物。
2025-04-16 11:13:46 -
甲亢检查报告单怎么看
甲亢患者的化验单重点需看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促甲状腺激素等的结果。 一、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它是甲状腺素的生理活性部分。其含量正常参考值为2.8~7.1pmol/L。如果该值超出7.1pmol/L,且游离甲状腺素也超出正常值,那么通常符合甲亢患者的检查特征。 二、游离甲状腺素 该指标的测定不受血清结合蛋白影响,是反映甲状腺功能的灵敏体外试验指标。对于甲亢患者的化验单来说,通常游离甲状腺素和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都会高于正常值。 三、促甲状腺激素 这是由腺垂体分泌的激素,在监测甲状腺功能方面比较敏感,甲亢患者的这一项值往往会低于正常值。 除了上述指标外,甲亢患者的化验单还可以关注如总甲状腺素、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等。总之,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综合分析,能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是否患有甲亢。
2025-04-16 1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