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静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对儿童生长发育落后、身材矮小、消瘦、肥胖、性早熟、青春期延迟、多饮、多尿、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功能减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异常引起的低钙、低磷血症和骨质松、肾上腺皮质增生、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肌无力等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有较丰富的诊治经验。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对儿童生长发育落后、身材矮小、消瘦、肥胖、性早熟、青春期延迟、多饮、多尿、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功能减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异常引起的低钙、低磷血症和骨质松、肾上腺皮质增生、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肌无力等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有较丰富的诊治经验。展开
  • 糖尿病吃枣有什么好处

    糖尿病患者适量吃枣有好处,能提供营养成分且对血糖影响相对温和,但血糖控制不稳定、合并消化系统疾病、老年等特殊人群需注意,需根据自身情况综合考量,血糖控制稳定、身体状况允许时可适量食用并监测血糖。 一、糖尿病患者适量吃枣的好处 (一)提供一定营养成分 枣富含多种营养物质,例如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C,每100克鲜枣中维生素C含量可达到约243毫克,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于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对于糖尿病患者维持身体的抗氧化状态有一定益处;同时枣中还含有膳食纤维,每100克鲜枣中膳食纤维含量约为1.9克,膳食纤维能够增加饱腹感,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度,有助于控制餐后血糖的上升幅度。 (二)可能对血糖影响相对温和 如果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较为稳定,适量吃枣(一般建议每次吃3-5颗中等大小的枣),由于其含有的碳水化合物等成分在一定量控制下,不会引起血糖的剧烈波动。这是因为枣中的碳水化合物吸收相对缓慢,且其含有一定量的糖分是与膳食纤维等成分结合的形式,所以对血糖的影响相对较平缓,但前提是要将吃枣的量计入全天的碳水化合物总摄入量中,从而合理控制血糖。 二、特殊人群需注意的情况 (一)血糖控制不稳定的患者 对于血糖波动较大、糖化血红蛋白长期高于7.0%(或根据个体情况由医生判定)的糖尿病患者,不建议吃枣。因为这类患者的血糖调节能力较差,枣中的糖分可能会导致血糖在短时间内快速升高,加重血糖的波动,不利于血糖的控制,可能会增加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 (二)合并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 患有胃溃疡、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吃枣需要谨慎。枣皮相对较硬,对于胃肠道功能较弱的患者,食用后可能会刺激胃肠道黏膜,引起不适症状,如胃痛、胃胀等。如果患者同时存在消化不良的情况,枣中的膳食纤维如果不能很好地被消化吸收,还可能会加重消化不良的症状。 (三)老年糖尿病患者 老年糖尿病患者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器官功能衰退,包括胃肠道功能和血糖调节功能。在食用枣时,一方面要严格控制摄入量,另一方面要注意食用的方式,比如可以将枣制成枣泥等更容易消化吸收的形式。同时,老年患者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因为其对血糖的波动可能更为敏感,一旦食用后血糖出现较大波动,需要及时调整饮食和治疗方案。 总之,糖尿病患者吃枣有一定好处,但需要根据自身的血糖控制情况、身体状况等因素来综合考量,在血糖控制稳定、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可适量食用,并注意监测血糖等指标。

    2025-10-11 12:10:52
  • 每天吃红薯会不会血糖升高

    红薯营养成分含碳水化合物等,不同人群吃红薯对血糖影响不同,正常人群适量吃一般不致血糖大幅波动;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量且选两餐间食用并监测血糖;儿童、老年人食用量有别且需注意烹饪等;运动可减小吃红薯后血糖升幅,睡眠不足会影响吃红薯后血糖调节。 正常人群每天吃红薯对血糖的影响 对于健康成年人,适量食用红薯一般不会引起血糖大幅波动。因为红薯中的膳食纤维能够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速度。例如,有研究表明,食用含有红薯的混合膳食时,相比单独食用精制谷物,血糖上升的幅度会降低。正常成年人每天吃100-150克左右的红薯(可根据个人能量摄入情况调整),在合理搭配其他食物的情况下,如搭配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等)和蔬菜,能够在满足口感和营养需求的同时,较好地控制血糖水平。 糖尿病患者每天吃红薯需注意的情况 糖尿病患者每天吃红薯时要严格控制量,一般建议每次食用50-100克左右,并且要相应减少主食(如米饭、馒头等)的摄入量。因为红薯中的碳水化合物会影响血糖。同时,糖尿病患者食用红薯的时间也有讲究,最好选择在两餐之间食用,这样可以避免餐后血糖的过度升高。例如,在上午10点左右或者下午3点左右食用,并且食用后要密切监测血糖变化,根据血糖情况及时调整饮食和治疗方案。 不同年龄人群吃红薯对血糖的差异 儿童:儿童食用红薯时,要注意控制量。对于学龄前儿童,每天红薯摄入量建议不超过50克,因为儿童的消化功能和能量需求与成年人不同。儿童食用红薯可以作为一种健康的碳水化合物来源,但要避免过量导致血糖波动过大,同时要搭配蔬菜、蛋白质食物保证营养均衡。 老年人:老年人消化功能相对较弱,食用红薯时更要注意烹饪方式,尽量选择蒸煮的方式,避免油炸等。每天食用量控制在100克以内。老年人本身可能存在糖代谢调节功能下降的情况,过量食用红薯可能会使血糖升高,所以更需要谨慎控制摄入量并监测血糖。 生活方式对吃红薯后血糖的影响 运动因素:如果在食用红薯前进行适度运动,如散步15-30分钟,运动可以促进身体对血糖的利用,那么食用红薯后血糖升高的幅度会相对减小。因为运动能够增加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缓冲红薯中碳水化合物引起的血糖上升。 睡眠因素:睡眠不足会影响人体的糖代谢调节功能。如果在睡眠不足的状态下食用红薯,可能会导致血糖调节失衡,使血糖更容易升高。保证充足的睡眠,每晚7-8小时的睡眠有助于维持正常的糖代谢,从而在食用红薯时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

    2025-10-11 12:05:23
  • 新生儿低血糖症什么引起的

    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与葡萄糖储存不足、消耗增加及其他因素有关。葡萄糖储存不足可见于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围生期缺氧窒息、先天性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消耗增加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败血症、寒冷损伤、先天性心脏病有关;其他因素包括母亲孕期患糖尿病及药物影响。 一、葡萄糖储存不足 (一)早产儿 早产儿肝糖原、脂肪、蛋白质储存量少,胎龄越小,糖原、脂肪、蛋白质储存越少。例如,孕周小于32周的早产儿,其体内用于维持血糖的能量储备明显不足,在出生早期容易出现低血糖。 (二)小于胎龄儿 小于胎龄儿的宫内生长发育迟缓,导致体内糖原等能量物质储备较少,出生后容易发生低血糖。 (三)围生期缺氧、窒息 围生期缺氧、窒息会影响胎儿的代谢功能,使胎儿糖原等物质的合成减少,从而引起低血糖。例如,胎儿在宫内发生窘迫时,机体为了应对缺氧状态,会优先消耗能量物质,导致出生后储存不足。 (四)先天性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 如先天性垂体功能低下、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这些疾病会影响体内激素的分泌和代谢调节,导致血糖生成减少。例如,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儿,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影响机体的新陈代谢,包括糖代谢,使得血糖产生减少。 二、葡萄糖消耗增加 (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患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新生儿,呼吸功能障碍导致机体耗氧量增加,能量消耗增多,从而使葡萄糖消耗增加,容易引发低血糖。研究表明,此类患儿的葡萄糖代谢率明显高于正常新生儿。 (二)败血症 败血症时,新生儿体内的感染炎症反应会导致机体代谢亢进,葡萄糖消耗加快。同时,感染还可能影响新生儿的糖代谢调节机制,进一步加重低血糖的发生风险。 (三)寒冷损伤 新生儿在寒冷环境中,为了维持体温,机体的能量消耗增加,葡萄糖消耗增多。而且寒冷刺激还可能影响新生儿的糖代谢,导致血糖降低。 (四)先天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由于心脏功能异常,心输出量减少,组织器官灌注不足,机体代谢需要消耗更多的葡萄糖来维持基本功能,从而导致葡萄糖消耗增加,容易出现低血糖。 三、其他因素 (一)母亲因素 母亲在孕期患有糖尿病,会使胎儿在宫内处于高血糖环境,刺激胎儿胰岛β细胞增生,胰岛素分泌增加。出生后,母体血糖供应突然中断,而新生儿体内胰岛素水平较高,就容易发生低血糖。 (二)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新生儿的糖代谢,导致低血糖。例如,母亲在分娩前使用过降糖药物等,可能会通过胎盘影响新生儿的血糖水平。

    2025-10-11 12:03:57
  • 患有甲亢会影响唐筛结果吗

    甲亢一般不直接使唐筛结果明显异常,但其对甲状腺功能等有影响,可能通过间接方式影响孕妇整体状态,临床需综合甲亢病情控制等多方面因素评估胎儿情况,唐筛结果异常时要排查其他致异常因素。 一、甲亢对甲状腺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 甲亢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唐筛主要涉及血清学指标,如甲胎蛋白(AF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等。但甲亢本身主要是甲状腺轴的紊乱,一般情况下对唐筛所检测的AFP、hCG等血清学指标的直接影响不大。不过,甲亢可能会通过影响孕妇的整体代谢状态等间接对一些相关因素产生作用。例如,甲亢患者代谢加快,可能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等,但这种间接影响通常不是导致唐筛结果出现偏差的主要原因。 二、甲亢对唐筛结果判断的干扰可能性 1.特殊人群情况 年龄因素:对于不同年龄的孕妇,唐筛结果的判断有一定标准。但甲亢本身不直接改变年龄相关的唐筛风险评估基础数据。不过,甲亢孕妇如果同时存在其他可能影响唐筛结果判断的因素,比如因为甲亢导致营养状态不佳,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干扰对AFP等指标正常范围的判断。例如,高龄甲亢孕妇,其本身唐筛的风险评估就有一定基线,而甲亢对AFP等指标的微弱间接影响可能会被放大,需要结合更多临床信息来综合判断唐筛结果是否真正异常。 生活方式因素:甲亢孕妇如果有不良生活方式,如过度劳累等,可能会影响身体的应激状态,但这与唐筛结果的直接关联性不大。正常的唐筛检测是基于标准化的血清学指标检测流程,生活方式对唐筛结果的干扰主要是通过影响孕妇的生理内环境的稳定性,但甲亢对生活方式相关因素的这种间接影响不会直接改变唐筛指标的检测数值本身。 病史因素:有甲亢病史的孕妇,在进行唐筛时,医生需要充分了解甲亢的控制情况。如果甲亢控制良好,甲状腺功能基本维持在相对正常范围,那么对唐筛结果的影响相对较小;如果甲亢控制不佳,甲状腺激素水平波动较大,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孕妇的内分泌平衡,进而可能对一些与唐筛相关的生理过程产生微弱影响,但这种影响一般不会导致唐筛结果出现根本性的偏差,医生会综合考虑甲亢病史以及唐筛结果等多方面情况来进一步评估胎儿的健康状况。 总体而言,患有甲亢一般不会直接导致唐筛结果出现明显异常,但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综合考虑甲亢孕妇的具体病情控制情况等多方面因素来全面评估胎儿的情况,当唐筛结果出现异常时,也需要进一步排查是否存在其他导致唐筛结果异常的因素,而不能单纯归因于甲亢。

    2025-10-11 12:01:05
  • 喝水会影响空腹血糖吗

    一般情况下喝水对空腹血糖无明显影响,特殊人群有不同情况,糖尿病患者中一般患者大量饮水后立即测空腹血糖可能因血液稀释致结果假象,合并肾病者过量喝水可能加重肾脏并发症风险需遵医嘱控水;老年人喝水需注意速度和量,检测前正常适量饮水避免过量饮水后马上检测致结果干扰;儿童空腹喝水一般不影响血糖,但喝水要适量避免腹胀,检测时保证规范以获准确结果。 一、正常情况下喝水对空腹血糖的影响 一般来说,单纯喝水通常不会对空腹血糖产生明显影响。水是一种不含热量且不含有影响血糖代谢成分的液体,正常饮用不会引起血糖的波动。例如,健康人在空腹状态下饮用一定量的水后,血糖水平不会出现显著的升高或降低,这是因为水的摄入不会直接参与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过程,也不会刺激胰岛素的分泌或影响血糖的生成与利用等主要的血糖调节机制。 二、特殊人群喝水对空腹血糖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一)糖尿病患者 1.一般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空腹状态下喝水通常也不会对血糖造成大的波动,但如果是大量饮水后立即检测空腹血糖,可能会因为血液被稀释而使血糖数值有轻微的看似降低的情况,但这并非是血糖真正降低,而是血液稀释导致的假象。糖尿病患者在监测空腹血糖时,应按照常规的检测要求,保持正常的饮水状态,即适量饮水,一般建议不要大量饮用后马上检测血糖,以免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合并其他疾病的糖尿病患者 例如合并肾病的糖尿病患者,若存在肾功能不全导致排水功能受限的情况,过量喝水可能会加重肾脏负担,虽然对血糖本身影响不大,但可能会引发其他相关并发症加重的风险。这类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控制饮水量,一般会根据肾功能情况来制定合适的饮水量,以维持体内液体平衡又不加重肾脏负担。 (二)老年人 老年人的生理功能有所减退,包括肾脏的浓缩稀释功能等。空腹状态下喝水后,对于血糖的影响基本和正常人相似,但老年人在喝水时需要注意速度和量。如果喝水速度过快且量较大,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等情况。同时,老年人在检测空腹血糖前,正常适量饮水即可,不需要刻意不喝水,但要避免过量饮水后马上检测血糖,因为可能会因为血液稀释等因素干扰血糖检测结果的判断。 (三)儿童 儿童空腹状态下喝水一般也不会对血糖产生明显影响。但儿童在喝水时要注意不要一次性喝过多的水,以免引起腹胀等不适。在涉及儿童空腹血糖检测时,同样是正常适量饮水,保证检测环境和操作的规范,以获得准确的血糖检测结果来评估儿童的健康状况。

    2025-10-11 11:59:4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