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擅长:对儿童生长发育落后、身材矮小、消瘦、肥胖、性早熟、青春期延迟、多饮、多尿、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功能减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异常引起的低钙、低磷血症和骨质松、肾上腺皮质增生、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肌无力等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有较丰富的诊治经验。
向 Ta 提问
-
内分泌激素是指什么
内分泌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或细胞分泌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质,分含氮类(蛋白质、肽类激素)和类固醇激素,通过与靶细胞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其平衡对维持健康至关重要,分泌异常会致多种疾病,特殊人群需特殊关注。 内分泌激素的分类及举例 含氮类激素 蛋白质激素:如胰岛素,由胰腺胰岛B细胞分泌,它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胰岛素分泌异常会导致不同的健康问题,儿童期胰岛素分泌不足可能引发1型糖尿病,出现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减轻等症状;成年人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或作用障碍可能导致2型糖尿病,与不良生活方式如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等密切相关。 肽类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下丘脑分泌,它可以刺激腺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进而调节甲状腺的功能。在女性的不同生理阶段,如青春期、妊娠期等,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调节会发生相应变化,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也会有所不同,以适应机体的生理需求。 类固醇激素: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皮质醇,它参与机体的应激反应、糖代谢等过程。长期处于高压力生活方式下的人群,皮质醇分泌可能会出现异常,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等。例如长期精神紧张的上班族,皮质醇持续升高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疾病。 内分泌激素的作用机制 内分泌激素通过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发挥作用。以肾上腺素为例,它属于胺类激素,可分为肾上腺素能α受体和β受体。当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上的β受体结合后,会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cAMP(环磷酸腺苷)浓度升高,进而引起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等生理效应。不同年龄、性别和健康状况的人群,激素与受体的结合及后续信号传导过程可能会有差异。比如老年人的受体敏感性可能会降低,导致激素的作用效果减弱;女性在月经周期中,激素受体的敏感性也会发生变化,影响相关生理过程。 内分泌激素与健康的关系 内分泌激素的平衡对维持机体健康至关重要。例如,生长激素由垂体分泌,儿童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生长迟缓,身材矮小;而分泌过多则可能引起巨人症或肢端肥大症。甲状腺激素如果分泌过多,会出现甲亢症状,如多汗、消瘦、心悸等;分泌过少则可能导致甲减,出现畏寒、乏力、黏液性水肿等表现。对于患有内分泌激素相关疾病的特殊人群,如糖尿病患者(与胰岛素分泌或作用异常相关),需要密切监测血糖等指标,根据病情调整生活方式和可能的治疗方案,儿童糖尿病患者在饮食管理上需要更加精细,要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需求,保证营养均衡的同时控制血糖。
2025-10-20 14:08:05 -
糖尿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吃什么药
改善糖尿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需从多方面用药,一是积极控血糖,常用二甲双胍、胰岛素;二是用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可修复神经髓鞘等,依帕司他能减轻神经细胞损伤,使用时特殊人群和肝肾功能不全者有相应注意事项;三是用改善微循环药物,前列腺素E可扩张血管等,胰激肽原酶能改善微循环,使用时也有相关注意事项。 一、改善血糖控制相关药物 糖尿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往往与血糖控制不佳密切相关,所以首先要积极控制血糖,常用的有二甲双胍,它是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一线用药,可通过减少肝葡萄糖输出等作用来降低血糖;还有胰岛素,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以及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从而间接改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相关情况。 二、营养神经药物 1.甲钴胺:属于维生素B的衍生物,大量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证实,甲钴胺可以参与一碳单位循环,在由同型半胱氨酸合成蛋氨酸的转甲基反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能够促进神经系统内核酸、蛋白质、脂质的合成,修复受损的神经髓鞘,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相关症状,包括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相关表现,如胃肠功能紊乱等情况。一般来说,糖尿病患者出现神经病变时可选用甲钴胺。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只有在判断益处大于风险时才考虑使用;哺乳期妇女用药时需暂停哺乳;老年人由于肝肾功能减退,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 2.依帕司他:是一种醛糖还原酶抑制剂,通过抑制多元醇通路的活性,减少山梨醇等多元醇的蓄积,从而减轻神经细胞的损伤,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对糖尿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对于肝功能不全患者,应慎用依帕司他,因为药物主要通过肝脏代谢,肝功能不全可能影响药物代谢,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时也需密切监测,根据肾功能情况调整剂量。 三、改善微循环药物 1.前列腺素E:可以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神经组织的血液供应,从而有助于改善糖尿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它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神经的缺血缺氧状态。在使用前列腺素E时,要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等;对于有严重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需慎用,因为药物可能加重心脏负荷。 2.胰激肽原酶:能使激肽原分解为激肽,激肽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血黏度等作用,可改善神经的微循环障碍,对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老年人使用胰激肽原酶时,要注意监测血压,因为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血压下降的情况;有脑出血及其他出血倾向的患者禁用,以免加重出血风险。
2025-10-20 14:07:12 -
甲亢严重会导致什么后果
甲亢严重时会多系统受损,心血管系统可致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等;消化系统出现食欲亢进伴体重降、腹泻等;骨骼系统引发骨密度降低、骨痛等;内分泌系统致女性月经紊乱、男性性功能减退等,妊娠期和哺乳期甲亢还影响母婴;眼部可致眼球突出、视力下降等。 消化系统影响 甲亢严重时对消化系统的影响较为明显。患者常出现食欲亢进但体重却明显下降的情况,这是因为甲状腺激素过多加速了机体的新陈代谢,使机体处于高消耗状态。同时,还可能出现腹泻症状,每日排便次数增多,可达3-5次甚至更多,大便多呈糊状,这是由于胃肠蠕动加快,消化吸收功能紊乱所致。长期的消化功能紊乱可能会导致患者营养不良,对于儿童来说,会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出现身高、体重增长缓慢等情况;老年患者则可能因为营养不良进一步降低身体的抵抗力,加重其他系统的并发症风险。 骨骼系统改变 甲亢严重时会影响骨骼系统。甲状腺激素过多会促进骨吸收,导致骨密度降低,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患者可能会出现骨痛等症状,尤其是在承重部位,如腰部、腿部等。对于儿童甲亢患者,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可能会出现骨骼生长迟缓、骨骼畸形等情况;老年患者本身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就较高,甲亢进一步加重了骨骼的破坏,使骨折的风险大大增加,轻微的外力作用就可能导致骨折发生,如椎体骨折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内分泌系统紊乱 甲亢严重时会引起内分泌系统的紊乱。在女性患者中,可能会出现月经紊乱,表现为月经量减少、月经周期延长甚至闭经等情况;男性患者可能会出现性功能减退等问题。此外,甲亢还可能影响垂体-肾上腺轴等内分泌调节系统,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相对亢进等情况。对于妊娠期的甲亢患者,严重的甲亢会增加流产、早产、胎儿生长受限等妊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因为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而对于哺乳期的甲亢患者,可能会影响乳汁的分泌以及乳汁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进而影响婴儿的甲状腺功能和生长发育。 眼部病变 甲亢严重时还可能出现眼部病变,即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患者可能会出现眼球突出,轻者可能只是轻度的眼球前突,重者眼球突出明显,可超过18mm,甚至导致眼睑不能闭合,引起角膜暴露、溃疡等情况。眼部病变会影响患者的视力,出现视力下降、复视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儿童甲亢患者出现眼部病变相对较少,但一旦发生,对其视觉发育的影响较大;老年患者眼部病变可能会因为身体机能的下降,恢复较为困难,且眼部的不适症状会对其生活造成较大困扰。
2025-10-20 14:04:24 -
甲状腺功能减退有何症状
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致全身有疲劳乏力且中老年易被忽视、体重增加,代谢方面怕冷且儿童更不耐寒、易便秘尤其老年人易合并,神经系统有记忆力减退影响青少年学习和成年人工作、反应迟钝,皮肤毛发有皮肤干燥粗糙各年龄段可现且老年人易加重、毛发稀疏脱落,心血管系统有心率减慢不同年龄表现异、严重长期未控可致心包积液各年龄段均有发生老人症状可能不典型。 一、全身表现 1.疲劳乏力:甲状腺激素缺乏会影响能量代谢过程,使机体产热及能量利用效率降低,患者常感持续疲倦,即使经充分休息仍难以缓解,该症状在各年龄段人群中均可能出现,中老年人群因基础代谢率本身较低,更易被忽视。 2.体重增加:甲状腺功能减退时机体代谢速率减慢,能量消耗减少,进而可能导致体重逐渐上升,男性及女性患者均可发生,女性因激素水平等因素影响,体重变化可能更受关注。 二、代谢方面 1.怕冷:甲状腺激素不足致使机体产热减少,患者比常人更易感觉寒冷,在寒冷环境中症状更为明显,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较同龄儿童更不耐寒,需家长密切留意。 2.便秘:甲状腺激素对胃肠道蠕动有调节作用,甲状腺功能减退时胃肠蠕动减慢,易引发便秘,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出现,老年人因本身胃肠功能较弱,更易合并便秘问题。 三、神经系统 1.记忆力减退:甲状腺激素参与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维持,缺乏时会影响大脑的认知功能,出现记忆力下降情况,青少年患者可能影响学习效率,成年人可能对工作表现产生不利影响。 2.反应迟钝:神经传导等过程受甲状腺激素影响,患者会出现反应变慢的状况,不同年龄人群均可能发生,例如儿童患者在学习新事物时,反应较同龄正常儿童迟缓。 四、皮肤毛发 1.皮肤干燥粗糙:甲状腺激素缺乏影响皮肤的新陈代谢,导致皮肤水分减少、变得干燥粗糙,各年龄段皮肤状态不同的人群均可能出现,老年人皮肤本身较脆弱,更易出现皮肤干燥加重的情况。 2.毛发稀疏脱落:甲状腺激素对毛发的生长有影响,缺乏时毛发会变得稀疏、容易脱落,男性及女性患者均可出现,女性患者可能因毛发问题影响美观而更为关注。 五、心血管系统 1.心率减慢:甲状腺激素能加快心率,甲状腺功能减退时心率会低于正常范围,不同年龄患者心率变化存在差异,儿童患者心率减慢可能表现为活动后心率提升不明显,成年人可通过心电图等检查发现心率异常。 2.心包积液:严重且长期未控制的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引发心包积液,各年龄段均有发生可能,老年人由于基础疾病较多,发生心包积液时症状可能不典型,需特别留意。
2025-10-20 14:03:35 -
二型糖尿病能抽烟吗
二型糖尿病患者不能抽烟,因为吸烟会影响血糖控制、损害血管系统、影响神经系统、损害呼吸系统,对患者健康百害而无一利,患者应坚决戒烟并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以控糖减并发症风险。 1.对血糖控制的影响 吸烟会影响人体的内分泌和代谢功能,进而干扰血糖的稳定。有研究表明,吸烟会使体内儿茶酚胺等升糖激素分泌增加,这些激素会对抗胰岛素的作用,导致血糖升高,不利于二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例如,长期吸烟的二型糖尿病患者往往需要更大剂量的降糖药物来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因为吸烟削弱了降糖药物的疗效。 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二型糖尿病患者,吸烟对血糖的不良影响并无明显差异,但年龄较大的患者可能本身存在更多的并发症风险,吸烟会进一步加重对血管、神经等的损害,而女性患者可能在激素水平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吸烟对血糖控制的负面影响更为复杂。 2.对血管系统的损害 吸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二型糖尿病患者本身就存在糖代谢紊乱,容易并发血管病变,而吸烟会加速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促进血小板聚集,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进而导致血管狭窄、堵塞等情况。对于有吸烟史的二型糖尿病患者,其发生冠心病、脑卒中等大血管病变的风险显著高于不吸烟的二型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方面,吸烟会加重二型糖尿病患者已有的血管病变风险,无论是年轻还是年老的二型糖尿病患者,都应避免吸烟以保护血管。 3.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吸烟会影响神经系统的血液供应和神经传导功能。二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而吸烟会加重神经的缺血缺氧状态,使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加重,如出现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减退等症状。不同病史的二型糖尿病患者,若合并吸烟,其神经病变进展可能更快。例如,病史较长的二型糖尿病患者,本身神经病变风险较高,吸烟会进一步加速神经病变的发展,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4.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二型糖尿病患者本身抵抗力相对较低,吸烟会损害呼吸系统的防御功能,增加呼吸道感染的发生风险。呼吸道感染又可能诱发血糖波动,使二型糖尿病病情难以控制。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二型糖尿病患者,如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患者,吸烟会进一步降低其呼吸道的抵抗力,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而积极戒烟有助于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概率,改善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总之,二型糖尿病患者抽烟百害而无一利,为了自身的健康,应坚决戒烟,并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以更好地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2025-10-20 14:02: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