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静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对儿童生长发育落后、身材矮小、消瘦、肥胖、性早熟、青春期延迟、多饮、多尿、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功能减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异常引起的低钙、低磷血症和骨质松、肾上腺皮质增生、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肌无力等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有较丰富的诊治经验。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对儿童生长发育落后、身材矮小、消瘦、肥胖、性早熟、青春期延迟、多饮、多尿、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功能减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异常引起的低钙、低磷血症和骨质松、肾上腺皮质增生、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肌无力等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有较丰富的诊治经验。展开
  • 褪黑激素的各方面介绍 褪黑素的功效及注意事项

    褪黑激素是人体松果体分泌的参与调节昼夜节律等生理过程的胺类激素,可调节睡眠、缓解时差反应,特殊人群使用需谨慎、使用前要告知医生正在用的其他药物且不建议自行长期大量服用。 一、褪黑激素基本概况 褪黑激素是人体松果体分泌的一种胺类激素,参与调节昼夜节律等重要生理过程,其分泌量随昼夜变化,夜间分泌增加,白天分泌减少,对维持人体的睡眠-觉醒周期等起到关键作用。 二、褪黑激素的功效 1.调节睡眠:多项研究表明,褪黑激素可帮助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例如,对于因时差反应、倒班工作等导致睡眠紊乱的人群,补充适量褪黑激素有助于调整紊乱的睡眠周期,改善睡眠质量。有临床研究显示,在时差反应发生时,补充褪黑激素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时区变化引起的睡眠障碍问题。 2.可能缓解时差反应:当人体因跨越时区出现生物钟失调时,褪黑激素可通过调节昼夜节律来缓解时差反应带来的睡眠紊乱等不适。研究发现,在长途旅行前或旅行过程中合理补充褪黑激素,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时差对人体睡眠和生理功能的影响。 三、注意事项 1.特殊人群需谨慎 儿童:低龄儿童(通常指12岁以下)不建议使用褪黑激素,因其内分泌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使用褪黑激素可能会干扰正常的内分泌调节,带来未知的健康风险,应优先考虑非药物的睡眠干预方式,如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等。 孕妇和哺乳期女性:目前关于褪黑激素在孕妇和哺乳期女性中的安全性研究相对有限,为避免可能对胎儿或婴儿产生的潜在不良影响,这类人群使用褪黑激素需谨慎,应在医生充分评估后再决定是否使用。 老年人:老年人使用褪黑激素时存在个体差异,由于其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对药物的代谢和反应可能与年轻人不同,故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密切关注使用后的身体反应。 2.药物相互作用:褪黑激素不能与某些药物同时使用,比如抗凝血药物等,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物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在使用褪黑激素前应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便医生评估是否存在药物相互作用的情况。 3.长期使用风险:长期大量使用褪黑激素可能会导致一些不良反应,如头痛、头晕、嗜睡等,因此不建议自行长期大量服用褪黑激素,应在明确有使用需求且经过医生评估后,根据具体情况合理使用,避免因不当使用带来健康隐患。

    2025-10-17 11:43:02
  • 甲状腺功能减退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常见原因包括自身免疫性损伤(如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致甲状腺滤泡细胞受损激素分泌减少,女高发有家族倾向且受不良生活方式影响)、甲状腺手术或放射性碘治疗致激素不足、碘缺乏致合成受限;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常见原因有垂体病变(如垂体肿瘤或席汉综合征影响TSH分泌)、下丘脑病变(如下丘脑肿瘤或炎症影响TRH分泌致TSH减少)。 一、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常见原因 1.自身免疫性损伤:最为常见的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如桥本甲状腺炎,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将甲状腺组织识别为外来抗原,产生针对甲状腺的自身抗体(如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等),持续攻击甲状腺,导致甲状腺滤泡细胞受损,甲状腺激素合成与分泌减少。这种情况在女性中的发生率相对高于男性,且可能有家族遗传倾向,长期高压力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加重自身免疫紊乱风险。 2.甲状腺手术或放射性碘治疗:因甲状腺良性疾病(如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结节等)接受甲状腺部分或全部切除术时,若切除甲状腺组织过多,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放射性碘治疗用于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时,过量的放射性碘会破坏甲状腺组织,影响其正常功能,进而引发甲减,此类情况在治疗后数年可能逐渐显现,年龄较大者接受放射性碘治疗后发生甲减的风险相对更高。 3.碘缺乏: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在碘缺乏地区,饮食中碘摄入不足会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受限,从而引发原发性甲减。孕妇若碘缺乏,除影响自身甲状腺功能外,还可能导致胎儿甲状腺发育异常,增加先天性甲减的发生风险。 二、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常见原因 1.垂体病变:垂体肿瘤、垂体缺血性坏死(如产后大出血导致的席汉综合征)等可影响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分泌,TSH减少会导致甲状腺继发性功能减退。垂体肿瘤多见于成年人,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病,肿瘤压迫垂体可能影响其正常分泌功能;席汉综合征多发生于有产后大出血病史的女性。 2.下丘脑病变:下丘脑疾病(如下丘脑肿瘤、炎症等)会影响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的分泌,TRH减少进而使垂体分泌TSH减少,最终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下丘脑肿瘤可发生于各年龄段,炎症因素可能与自身免疫或感染等相关,病史因素对下丘脑病变导致甲减的发生有重要影响。

    2025-10-17 11:41:41
  • 什么是皮质类固醇激素

    皮质类固醇激素是肾上腺皮质分泌含环戊烷多氢菲母核的甾体激素分糖皮质与盐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具抗炎等作用用于自身免疫性等疾病治疗,盐皮质激素调节水盐代谢,二者参与多种生理过程调控,临床可治相关疾病,儿童用需谨慎、孕妇用要权衡利弊、老年人用需警惕风险并监测相关指标。 一、定义 皮质类固醇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其化学结构具备环戊烷多氢菲母核,依据生理功能与作用差异可分为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等不同类型。 二、分类及特点 (一)糖皮质激素 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抗休克等重要作用。在炎症反应中,可通过抑制炎症介质(如前列腺素、白三烯等)的释放来减轻炎症;在免疫调节方面,能抑制免疫细胞的活化与功能,从而缓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情;还可在休克状态下发挥一定的抗休克效应,临床常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过敏性疾病等的治疗。 (二)盐皮质激素 主要作用于肾脏,对水盐代谢进行调节,能够促进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以及对钾的排泄,以此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保障机体水盐代谢的稳定。 三、生理作用 在体内参与多种生理过程的调控。例如糖皮质激素参与糖、蛋白质、脂肪的代谢调节,维持机体在应激状态下的功能,保障能量供应等;盐皮质激素通过调节肾脏对水钠的重吸收与排泄,维持体液容量和电解质平衡。 四、临床应用 可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疾病(如严重过敏反应)、某些血液病(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但需严格遵循适应证,由专业医生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合理选用。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儿童 儿童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时需谨慎,应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措施。低龄儿童尤其要避免滥用,因为长期或不恰当使用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如导致身高增长受抑等,故需在医生充分评估病情后,权衡利弊谨慎使用。 (二)孕妇 孕妇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如增加胎儿畸形风险等,因此需由医生全面权衡利弊后,谨慎决定是否使用及使用方案。 (三)老年人 老年人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时,需警惕可能增加骨质疏松、感染等风险。应密切监测骨密度、感染征象等相关指标,用药过程中注意加强防范,如适当补充钙剂等以降低骨质疏松发生风险。

    2025-10-17 11:38:59
  • 孕妇吃什么水果可以降低血糖

    苹果、柚子、樱桃、蓝莓、猕猴桃等水果对孕妇调节血糖有一定作用,孕妇可适量食用,如苹果每天1-2个、柚子1/4-1/2个、樱桃每次10-15颗、蓝莓每天50克左右、猕猴桃每天1-2个,且食用时需密切监测血糖变化,结合均衡饮食和适当运动维持血糖稳定,具体食用情况最好遵医嘱。 一、苹果 苹果富含果胶等成分,果胶在肠道内可与碳水化合物结合,延缓葡萄糖的吸收,从而有助于调节血糖。研究表明,苹果中的某些活性物质能够改善机体的胰岛素敏感性,对血糖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孕妇每天可适量食用1-2个中等大小的苹果,但要注意选择在两餐之间食用,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导致血糖波动过大。 二、柚子 柚子含有柚皮苷等成分,具有调节血糖的功效。其升糖指数相对较低,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孕妇控制血糖水平。柚子中的营养成分还能促进新陈代谢,对孕妇的身体代谢调节有积极意义。孕妇每天可吃1/4-1/2个柚子较为适宜,同样建议在血糖稳定的时候食用。 三、樱桃 樱桃中含有花青素等抗氧化剂,有助于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有研究发现,樱桃中的某些物质能够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对血糖的控制有帮助。孕妇可以适量食用樱桃,一般每次吃10-15颗左右,不过要注意其含糖量,对于血糖控制不佳的孕妇应谨慎选择。 四、蓝莓 蓝莓富含膳食纤维和抗氧化剂,膳食纤维可以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从而平稳血糖。蓝莓中的营养成分还能对细胞的代谢产生有益影响,有助于维持血糖的稳定。孕妇每天食用50克左右的蓝莓较为合适,可直接食用或制作成蓝莓酱等适量食用,但同样要根据自身血糖情况来调整摄入量。 五、猕猴桃 猕猴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膳食纤维等。膳食纤维能增加饱腹感,延缓食物的消化吸收速度,进而影响血糖的上升速度。其含有的一些营养成分也有助于调节机体的糖代谢。孕妇每天可吃1-2个猕猴桃,在食用时要注意选择成熟度适中的,过生或过熟的可能会影响口感和对血糖的影响。 孕妇在食用水果控制血糖的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自身血糖变化,根据血糖情况合理调整水果的食用量和种类。同时,要注意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结合适当的运动等综合措施来维持血糖的稳定,并且不同孕妇的身体状况不同,具体的水果食用情况最好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

    2025-10-17 11:37:49
  • 糖耐检查什么时候做

    一般人群、妊娠人群、特殊人群糖耐检查时间及特殊情况有别,非妊娠一般人群清晨空腹8-10小时检查,妊娠人群24-28周检查,糖尿病高危人群等可能需更早检查,服药影响糖代谢者需告知医生,儿童检查要调整剂量并依特点判断结果。 一、一般人群糖耐检查的适宜时间 一般来说,非妊娠的一般人群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查的适宜时间如下: 空腹状态:检查前需空腹8-10小时,通常建议在清晨进行检查,此时身体处于基础代谢状态,能更准确地反映机体对葡萄糖的代谢情况。例如,前一天晚上10点后不再进食和饮水,保证空腹状态。 二、妊娠人群糖耐检查的适宜时间 妊娠24-28周:妊娠中晚期进行糖耐检查是因为随着妊娠进展,孕妇的内分泌系统会发生变化,可能出现糖代谢异常。在妊娠24-28周时进行糖耐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妊娠期糖尿病等糖代谢相关问题。此时进行检查,如果发现异常可以尽早采取干预措施,保障母婴健康。例如,通过口服一定量的葡萄糖后,检测孕妇空腹及服糖后1小时、2小时的血糖水平来判断是否存在糖代谢异常。 三、特殊人群糖耐检查的注意事项及特殊情况处理 糖尿病高危人群:如果本身有肥胖(体重指数BMI≥28kg/m2)、有糖尿病家族史、既往有妊娠糖尿病史、高血压(血压≥140/90mmHg)、血脂异常等情况的人群,建议提前咨询医生,可能需要更早进行糖耐检查,比如在发现相关高危因素时就可以考虑进行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糖代谢异常情况。 正在服用某些药物的人群:如果正在服用可能影响糖代谢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等,需要告知医生,因为这些药物可能会干扰糖耐检查的结果。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评估是否需要调整检查时间或采取其他措施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例如,服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可能需要在停药一段时间后再进行糖耐检查,以避免药物对血糖检测结果的干扰。 儿童人群:对于儿童如果怀疑有糖代谢相关问题需要进行糖耐检查时,检查过程与成人有相似之处,但要注意儿童口服葡萄糖的剂量需要根据体重等进行调整。并且要关注儿童在检查过程中的配合情况,确保检查顺利进行。同时,儿童的糖代谢特点与成人不同,医生会根据儿童的具体年龄、体重等因素来综合判断糖耐检查的结果是否正常。

    2025-10-17 11:35:11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