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静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对儿童生长发育落后、身材矮小、消瘦、肥胖、性早熟、青春期延迟、多饮、多尿、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功能减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异常引起的低钙、低磷血症和骨质松、肾上腺皮质增生、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肌无力等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有较丰富的诊治经验。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个人擅长
对儿童生长发育落后、身材矮小、消瘦、肥胖、性早熟、青春期延迟、多饮、多尿、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功能减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异常引起的低钙、低磷血症和骨质松、肾上腺皮质增生、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肌无力等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有较丰富的诊治经验。展开
  • 甲状腺结节危险吗

    甲状腺结节危险程度需综合结节性质(良性大多影响小,恶性如甲状腺癌有不同情况)、大小(大的压迫可能高)、伴随症状(有症状危险增)、患者年龄性别等因素(儿童恶性概率高、女性患癌概率高、老人恶性可能高于年轻人)、家族史(有家族史恶性风险高)判断,先通过超声初步判断分级,4类及以上需进一步明确病理制定治疗方案。 结节的性质: 良性结节:大多数甲状腺结节为良性,如胶质囊肿、腺瘤等。一般生长缓慢,对身体影响较小,通过定期超声等检查密切观察即可。例如,一些单纯性的甲状腺腺瘤,若超声提示边界清晰、形态规则,通常危险性较低。 恶性结节:即甲状腺癌,相对危险。甲状腺癌中乳头状癌较为常见,早期通过手术等治疗预后较好,但未及时治疗也会危及生命。甲状腺髓样癌和未分化癌相对恶性程度更高,进展可能更快。 结节大小:一般来说,结节越大,压迫周围组织的可能性相对越高,如压迫气管可能导致呼吸困难,压迫食管可能引起吞咽不适等,但这也不是绝对的,还需结合结节性质等综合判断。 伴随症状:如果结节伴有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等症状,往往提示结节可能对周围组织有较明显的影响,危险性相对增加。 患者年龄、性别等因素:儿童时期出现的甲状腺结节恶性概率相对较高;女性患甲状腺结节的概率相对较高,但不同性别结节的恶性风险也需结合其他因素评估;老年人甲状腺结节恶性的可能性相对高于年轻人,但老年人身体状况复杂,治疗需更谨慎权衡。 家族史:有甲状腺癌家族史的人群,其甲状腺结节为恶性的风险相对更高。 对于甲状腺结节,一般首先通过甲状腺超声检查初步判断结节的性质,超声会根据结节的回声、边界、形态、有无钙化等特征进行分级,如TI-RADS分级,3类以下良性可能性大,4类及以上需进一步评估以明确是否为恶性。如果考虑恶性可能,可能需要进行穿刺活检等明确病理诊断,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025-10-17 10:44:28
  • 得甲状腺结节多吗

    甲状腺结节是较为常见病症,超声检查显示一般人群患病率达20%-70%,不同人群在性别、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方面患病风险有差异,女性、中青年女性、长期精神压力大、碘摄入异常、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人群易患,人们应关注自身健康,定期检查甲状腺。 不同人群的差异 性别方面:女性患甲状腺结节的几率相对高于男性。这可能与女性的激素水平等因素有关,女性体内的雌激素等激素变化可能对甲状腺的生理功能产生一定影响,从而增加了甲状腺结节的发生风险。 年龄方面: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出现甲状腺结节,但不同年龄阶段的发病情况有所不同。一般来说,中青年女性相对更易高发甲状腺结节,不过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中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也呈上升趋势。例如,老年人群体由于身体机能的衰退等因素,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也不容忽视。 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处于精神压力较大状态的人群,患甲状腺结节的风险可能会增加。比如一些工作压力大、长期焦虑抑郁的人群,其内分泌系统容易出现紊乱,而甲状腺作为内分泌器官,受到的影响较大。另外,长期摄入碘异常的人群,如长期高碘饮食或长期低碘饮食的人,也更容易引发甲状腺结节。长期高碘饮食可能会导致甲状腺滤泡细胞的代谢异常,而长期低碘饮食则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进而影响甲状腺的正常功能,增加结节发生的可能性。 病史方面: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的人群,患甲状腺结节的风险相对较高。例如患有桥本甲状腺炎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患者,其甲状腺组织长期受到自身免疫反应的攻击,容易出现组织结构的改变,从而增加了甲状腺结节的发生概率。 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较高,不同人群在性别、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下,患病风险存在差异。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应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尤其是有相关风险因素的人群,要定期进行甲状腺相关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处理甲状腺结节问题。

    2025-10-17 10:42:10
  • 血糖测量有几种

    血糖测量常见种类有血糖仪指尖采血测量和动态血糖监测(CGM)。血糖仪指尖采血测量通过采集指尖全血反应测血糖,范围0-33.3mmol/L,适用大多糖尿病患者,儿童等有注意事项;动态血糖监测通过皮下传感器持续监测组织间液葡萄糖浓度间接反映血糖,能提供全天血糖波动情况,适用血糖波动大等患者,儿童等有植入部位等注意事项。 原理:通过采集指尖少量全血,利用血糖仪的试纸与血液中的葡萄糖发生反应来测定血糖值。一般来说,血糖仪会显示出具体的血糖数值,通常测量范围在0~33.3mmol/L左右,能够快速得出结果,方便患者随时监测自身血糖情况。 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适用于大多数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血糖。对于儿童患者,采血时要轻柔操作,选择合适大小的采血针,避免造成过大疼痛和损伤。要注意采血部位的消毒,防止感染。同时,要按照血糖仪的使用说明书正确操作,包括试纸的正确安装、采血的量等都要准确,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对于一些特殊病史的患者,如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采血后压迫时间要适当延长,防止出血不止。 动态血糖监测(CGM) 原理:通过皮下植入的传感器持续监测组织间液的葡萄糖浓度,然后间接反映血糖水平。传感器可以连续监测数天甚至数周,能够提供患者全天不同时间点的血糖波动情况,包括血糖的峰值、谷值、波动幅度等详细信息。一般来说,它可以每5分钟或15分钟记录一个血糖值,并且能生成血糖变化的曲线等。 适用人群及注意事项:适用于血糖波动较大的糖尿病患者、需要调整胰岛素治疗方案的患者等。对于儿童患者,要注意传感器植入部位的选择,避免在关节等活动频繁的部位,防止传感器移位或影响患者活动。在监测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植入部位的清洁干燥,避免感染。对于有皮肤过敏史的患者,要密切观察植入部位是否有过敏反应,如出现红肿、瘙痒等要及时处理。

    2025-10-17 10:40:53
  • 甲状腺癌是怎么分期的

    甲状腺癌主要采用UICC的TNM分期系统,T分期据原发灶情况,N分期看区域淋巴结转移,M分期依远处转移情况,由此组合成临床分期,儿童甲状腺癌分期参考上述原则有特殊考虑,女性患者分期无本质区别,特殊病史患者需综合考虑但分期核心是TNM特征。 一、TNM分期系统 甲状腺癌主要采用国际抗癌联盟(UICC)的TNM分期系统,其中: T分期:根据肿瘤原发灶的情况进行分类。T表示肿瘤最大径≤2cm,局限于甲状腺内;T表示肿瘤最大径>2cm,但≤4cm,局限于甲状腺内;T表示肿瘤最大径>4cm,局限于甲状腺内,或任何肿瘤大小,但已侵犯甲状腺外软组织;T表示肿瘤已侵犯气管、食管、喉返神经等重要结构。 N分期:根据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分类。N表示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表示有区域淋巴结转移,又分为Na(转移至Ⅵ区淋巴结)、Nb(转移至单侧、双侧或对侧颈部Ⅱ、Ⅲ、Ⅳ区淋巴结)。 M分期:根据远处转移情况分类。M表示无远处转移;M表示有远处转移。 二、临床分期 根据TNM分期组合成不同的临床分期: Ⅰ期:T-NM。 Ⅱ期:TNM。 Ⅲ期:T-NaM;TaN-M。 Ⅳ期A:TbN-M;任何T、NM。 Ⅳ期B:任何T、任何N、M。 对于儿童甲状腺癌患者,分期也会参考上述原则,但在一些方面可能会有特殊的考虑因素,比如儿童的生长发育对治疗的影响等。女性患者在甲状腺癌分期上与男性并无本质区别,但需要考虑到女性的内分泌特点可能对甲状腺癌的发展有一定潜在影响,但分期主要依据肿瘤本身的TNM情况。有特殊生活方式或病史的患者,如长期暴露于放射性环境等病史的患者,在评估肿瘤情况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对肿瘤分期的可能影响,但分期的核心仍然是基于肿瘤的TNM特征。

    2025-10-17 10:38:19
  • 低血糖值是多少

    低血糖界定因人群而异,非糖尿病成人空腹血糖低于2.8mmol/L为低血糖,糖尿病患者≤3.9mmol/L可诊断为低血糖,不同人群低血糖表现不同,有危害,儿童婴幼儿低于2.2mmol/L、年长儿童低于2.8mmol/L可考虑低血糖,老年人症状不典型易被忽视,需注意监测和防范。 不同人群低血糖值的差异 非糖尿病成人:空腹血糖正常范围是3.9-6.1mmol/L,当血糖低于2.8mmol/L时可认为是低血糖状态,可能出现心慌、手抖、出汗、饥饿感等症状。 糖尿病患者:由于糖尿病患者本身血糖调节存在异常,且可能使用降糖药物等情况,其低血糖的诊断标准相对宽松,一般血糖值≤3.9mmol/L就可考虑为低血糖,即使血糖在3.9-5.6mmol/L,但有明显低血糖症状,也应考虑低血糖可能。 低血糖的危害及应对 危害:轻度低血糖可能引起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上述的心慌、手抖等;严重低血糖若不及时纠正,可能导致意识障碍、抽搐、昏迷,甚至危及生命。对于糖尿病患者,反复低血糖还可能导致低血糖昏迷后再昏迷(即Somogyi现象),加重病情,影响血糖的平稳控制。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的低血糖值判断与成人有一定差异,婴幼儿血糖低于2.2mmol/L,年长儿童低于2.8mmol/L可考虑低血糖。儿童发生低血糖可能与饮食不规律、剧烈运动等有关,若儿童出现精神萎靡、哭闹不安、惊厥等情况,需警惕低血糖,应及时检测血糖并采取相应措施,如口服含糖食品等。 老年人:老年人由于机体代谢功能下降,对血糖的调节能力减弱,且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发生低血糖时症状可能不典型,可能仅表现为嗜睡、认知障碍等,容易被忽视。老年人应注意定期监测血糖,调整降糖方案时要谨慎,避免低血糖的发生,一旦怀疑低血糖,应及时检测血糖并处理。

    2025-10-17 10:37:19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