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对儿童生长发育落后、身材矮小、消瘦、肥胖、性早熟、青春期延迟、多饮、多尿、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功能减低、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功能异常引起的低钙、低磷血症和骨质松、肾上腺皮质增生、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肌无力等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有较丰富的诊治经验。
向 Ta 提问
-
糖尿病吃南瓜不降糖
南瓜虽不降糖且含糖量和升糖指数较高,但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可以少吃一点南瓜,南瓜既可以作为蔬菜也可以作为主食。 糖尿病患者不宜多吃南瓜,南瓜吃多了并不降糖。南瓜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在日常生活中,南瓜既可以作为蔬菜,也可以作为主食。南瓜的含糖量相对较高,升糖指数也相对较高,糖尿病患者食用南瓜后,不利于控制血糖。南瓜虽不降糖,但它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糖尿病患者可以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少吃一点南瓜。
2025-04-22 14:40:30 -
血糖偏高能喝啤酒吗
血糖偏高的人不建议喝啤酒,因为啤酒中的酒精会导致血糖升高,还会增加体重,影响药物效果,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此,血糖偏高的人应该限制饮酒,最好不饮酒。 1.啤酒中的酒精会导致血糖升高 酒精在体内代谢过程中会抑制肝脏的糖原输出,导致血糖水平升高。此外,酒精还会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可能会导致低血糖的发生。 2.啤酒会增加体重 啤酒中含有大量的卡路里和碳水化合物,过量饮用可能会导致体重增加,这对血糖控制不利。 3.啤酒可能影响药物效果 如果正在服用降糖药物,饮酒可能会影响药物的效果,增加低血糖的风险。 因此,血糖偏高的人应该限制饮酒,最好不饮酒。如果非常想喝啤酒,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适量饮用,并密切监测血糖水平。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控制非常重要。除了限制饮酒外,还应该注意饮食、运动、药物治疗等方面,以保持血糖水平的稳定。如果对血糖控制有任何疑问,应该咨询医生或糖尿病专科医生的建议。
2025-04-21 16:38:27 -
孕期促甲状腺激素低怎么办
孕期促甲状腺激素低可通过多种方式来改善,要依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法。孕妇促甲状腺激素降低有两种情形:一、HCG相关性甲亢,和孕期HCG升高相关,常伴有显著早孕反应。1.若能正常进食,无需紧张,可通过均衡饮食、放松心情,并定期复查甲功即可。2.要是早孕反应严重,需及时向医生咨询意见。二、妊娠合并甲亢,患者可能有诸如心慌、胸闷、大汗、易怒、孕期体重不增等表现,可能需应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常用抗甲状腺药物为丙硫氧嘧啶,且服用药物必须严格遵循医嘱。孕期促甲状腺激素低不必过度惊慌。若只是单纯的促甲状腺激素偏低,通常无需特殊处理,定期复查就行;若出现甲状腺素升高,表明有甲亢,症状较轻的甲亢可等生产后治疗,较重的甲亢则需进行药物治疗,具体情况应咨询专业医生意见,在医生指导下开展治疗。 总之,对于孕期促甲状腺激素低的情况,要明确其具体类型,然后根据实际状况采取合适的应对措施,同时要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
2025-04-21 16:37:25 -
脖子变粗是得了甲状腺肿大了吗
感觉脖子有点粗不一定就是甲状腺肿,有可能是生理因素或病理因素导致的,像体重过度增加、细菌感染以及碘元素摄入异常等情况都可能引起。 一、生理原因:如果在短期内食用较多高热量和高糖分食物,就容易促使脂肪堆积,进而出现颈部有显著的脂肪增厚现象,此时也会让人感觉脖子有点粗,这属于正常的生理情况,通常不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可以通过适度调整饮食以及加强运动等方式来改善。 二、病理原因: 1.当脖子部位遭受细菌感染时,或者碘元素的摄入过多或过少时,都有可能致使甲状腺部位出现明显结节,这时会让患者脖子出现有肿块的症状,从而使患者觉得自己的脖子有点粗。 2.此外,还可能是由于甲状腺囊肿或者恶性肿瘤等因素所引起。如果是因为病理性原因导致脖子增粗,患者应当及时前往医院进行相应的检查,明确具体的病因,并且有针对性地展开治疗。 总之,脖子有点粗可能有多种原因,需要仔细区分和对待,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诊断和处理。
2025-04-21 16:35:45 -
血糖高多少算糖尿病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为:具有典型症状(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加上随机血糖≥11.1mmol/L;或加上空腹血糖≥7.0mmol/L;或加上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11.1mmol/L。若无典型症状,需改日重复检测。该标准仅适用于成年人(年龄≥18岁),儿童和青少年(年龄<18岁)及孕妇的诊断标准不同。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为:具有典型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加上随机血糖≥11.1mmol/L;或加上空腹血糖≥7.0mmol/L;或加上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血糖≥11.1mmol/L。若无典型症状,需改日重复检测。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诊断标准仅适用于成年人(年龄≥18岁)。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年龄<18岁),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与成年人有所不同。此外,特殊人群(如孕妇)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也有所差异。如果对糖尿病的诊断存在疑问,建议咨询医生或糖尿病专科医生,以获得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2025-04-21 16:3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