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专长于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喘息性疾病、先天性心肺畸形以及电子支气管镜。肺炎,哮喘,肺结核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呼吸科主任。
亚太医学生物免疫学会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十七届呼吸学组委员
美国胸科协会会员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免疫协作组副组长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第十七届委员会儿科分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第十六届分会儿科委员会委员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幼微创分会儿童呼吸介入组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第一届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微生物协会人兽共患病原学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生物医学学工程协会儿科与临床工程分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罕见病学分会呼吸病学组副组长
广东省胸科协会儿科呼吸介入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展开-
喉咙痛是新型冠状病毒吗
喉咙痛可能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表现之一,但非其特有。可从流行病学史、伴随症状、实验室检查区分是否由新冠感染引起。一般人群可依不同情况采取如多喝水、用含片等应对措施,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喉咙痛有不同应对建议,需谨慎处理。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喉咙痛的情况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部分患者会出现喉咙痛的症状,这是因为病毒可能会侵袭上呼吸道,引起咽喉部的炎症反应。不过,喉咙痛还可见于其他多种情况: 普通感冒:由鼻病毒等多种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也常出现喉咙痛症状,一般还伴有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症状相对较轻,病程较短。 急性扁桃体炎:多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喉咙剧烈疼痛,吞咽时加重,可伴有发热、扁桃体红肿等表现。 咽炎:包括急性咽炎和慢性咽炎,急性咽炎常因病毒或细菌感染引发,起病较急,有喉咙痛、干燥、灼热等症状;慢性咽炎则多因急性咽炎反复发作、长期烟酒过度等引起,喉咙痛症状相对较轻,常伴有咽部异物感等。 如何区分喉咙痛是否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 流行病学史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近期有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史,或所在地区有新冠病毒社区传播等情况。 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无明确的新冠病毒接触史等相关流行病学背景。 伴随症状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除喉咙痛外,可能还伴有发热(多为中低热,部分患者可出现高热)、乏力、干咳,少数患者还可出现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部分重症患者会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等表现。 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普通感冒除喉咙痛外,主要以鼻塞、流涕等呼吸道卡他症状为主;急性扁桃体炎除喉咙痛外,扁桃体红肿明显,可有脓性分泌物;慢性咽炎主要是咽部异物感等不适,喉咙痛相对不重且多为间断性。 实验室检查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可呈阳性,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等。 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普通感冒时血常规多无明显异常;急性扁桃体炎时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慢性咽炎血常规一般无特殊异常。 喉咙痛的应对建议 一般人群 若考虑为普通感冒引起的喉咙痛,可通过多喝温水、保持室内空气湿润等方式缓解,一般1-2周可自愈。 若喉咙痛较明显,可使用含服的含片,如西瓜霜含片等暂时缓解症状。 对于急性扁桃体炎,如考虑细菌感染,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但需由医生判断后使用,患者自己不要自行滥用抗生素。 慢性咽炎则要注意避免刺激因素,如戒烟戒酒、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等。 特殊人群 儿童:儿童喉咙痛时要更加谨慎,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如让儿童多喝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保持口腔清洁等。如果儿童喉咙痛伴有发热、精神差等情况,要及时就医,因为儿童病情变化相对较快,需警惕是否有严重感染等情况。 老年人:老年人喉咙痛时要关注其整体状况,因为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低,容易出现病情变化。如果老年人喉咙痛同时伴有发热、咳嗽加重等情况,要及时就诊,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避免延误病情。 孕妇:孕妇喉咙痛时,用药需格外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相对安全的缓解方式,如通过调整饮食、增加休息等方式来缓解症状,尽量避免自行服用不明确安全性的药物。
2025-10-14 16:43:02 -
肺炎临床症状是什么样
肺炎临床症状多样,常见症状有发热、咳嗽、气促;不同人群有特殊表现,儿童婴儿可现拒食呛奶等,幼儿学龄儿童表现各异,老年人症状不典型易漏诊误诊;伴随症状有胸痛、呼吸困难等,发热体温可高可低,咳嗽有不同阶段表现,气促因肺部炎症致气体交换面积减少致呼吸频率增快,儿童婴儿老人表现各有特点,累及胸膜可致胸痛,严重时可现呼吸困难。 一、常见症状 1.发热 体温可高可低,对于儿童来说,婴幼儿肺炎可能体温波动较大,部分可表现为低热,而年长儿肺炎可能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9℃甚至更高。成人肺炎也常见发热,多为持续发热。发热的机制是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内源性致热原释放,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体温调定点升高,从而出现发热。 2.咳嗽 咳嗽是肺炎常见症状之一。初始可为刺激性干咳,之后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咳痰。儿童肺炎咳嗽症状可能较为明显,婴儿可能表现为咳嗽、气促等。例如,细菌性肺炎时,咳嗽可能伴有较多脓性痰;病毒性肺炎初期多为干咳,后续可能有少量白痰。咳嗽是机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射,通过咳嗽排出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和异物,但肺炎时由于气道炎症刺激,咳嗽频繁且持续。 3.气促 呼吸频率增快是气促的主要表现。儿童肺炎时,婴儿呼吸频率可大于60次/分钟,幼儿大于50次/分钟,学龄儿童大于40次/分钟。气促发生的原因是肺部炎症导致气体交换面积减少,机体为了满足氧需求,通过增加呼吸频率来提高通气量。例如,肺炎使肺泡通气不足,血液中的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刺激呼吸中枢,引起呼吸加快。 二、不同人群的特殊表现 1.儿童肺炎 婴儿:除了上述发热、咳嗽、气促外,还可能出现拒食、呛奶、精神萎靡等表现。婴儿不会准确表达身体不适,所以家长需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和进食情况。由于婴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肺炎病情变化可能较快,若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等情况,可能提示病情加重,如合并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幼儿及学龄儿童:相对婴儿来说,能表达一些不适,如诉说胸痛、头痛等,但胸痛可能不如成人明显。部分儿童肺炎可能以咳嗽为主要表现,而发热症状相对不突出,容易被家长忽视,需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呼吸情况等。 2.老年人肺炎 老年人肺炎症状可能不典型,发热不明显甚至体温正常,咳嗽症状也可能较轻,容易被漏诊或误诊。可能表现为精神萎靡、食欲减退、嗜睡等非典型症状。这是因为老年人机体反应能力下降,免疫系统功能减退,对感染的反应不如年轻人强烈。另外,老年人肺炎容易合并基础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病情可能更为复杂,预后相对较差。 三、伴随症状 1.胸痛 肺炎累及胸膜时可出现胸痛,咳嗽或深呼吸时胸痛加重。成人肺炎较为常见胸痛症状,儿童肺炎若累及胸膜也可能出现胸痛,但表述可能不清晰。例如,大叶性肺炎患者,炎症累及肺叶的胸膜,可出现患侧胸部刺痛,随呼吸或咳嗽加重。 2.呼吸困难 严重肺炎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表现为鼻翼扇动、三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凹陷)。呼吸困难是由于肺部炎症导致气体交换障碍,机体缺氧加重,从而出现呼吸费力的表现。对于有基础肺部疾病或心肺功能较差的人群,如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合并肺炎时,呼吸困难症状可能更为严重。
2025-10-14 16:42:33 -
支气管炎怎么才治的好
支气管炎分急性和慢性,明确病因后一般治疗要休息保暖、多饮水、呼吸道管理,药物治疗有抗感染和止咳祛痰,儿童、老年人等不同人群有特殊注意事项,康复期要注意休息活动量等,预防可接种疫苗、保持好生活方式等。 一、明确病因 支气管炎可分为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多由病毒、细菌等感染引起,如流感病毒、肺炎链球菌等;慢性支气管炎则与长期吸烟、空气污染、职业粉尘暴露等因素有关。明确病因是有效治疗的基础,例如通过血常规、痰培养等检查来判断感染的病原体类型及诱因。 二、一般治疗 休息与保暖:患者应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同时注意保暖,尤其是在寒冷季节或气温变化较大时,防止因受凉导致病情加重,这对于各年龄段的支气管炎患者都很重要,比如儿童免疫力相对较弱,更需注意保暖。 多饮水:适量饮水可以稀释痰液,有助于痰液排出,一般每天饮水1500~2000ml左右,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状况的患者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饮水量,例如老年人因肾脏调节功能有所减退,可适当调整饮水节奏,但也需保证水分摄入。 呼吸道管理:对于有咳痰的患者,可通过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促进痰液排出,如坐直身体,先进行几次深呼吸,然后用力咳嗽将痰液咳出;对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的患者,可进行雾化吸入等辅助排痰措施。 三、药物治疗 抗感染药物: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的支气管炎,可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等;如果是病毒感染,一般以对症治疗为主,必要时可使用抗病毒药物,但病毒感染多为自限性。例如细菌培养提示肺炎链球菌感染,可考虑使用针对该菌的抗生素。 止咳祛痰药物:对于咳嗽、咳痰明显的患者,可使用止咳祛痰药物,如氨溴索等,氨溴索能增加呼吸道黏膜浆液腺的分泌,减少黏液腺分泌,从而降低痰液黏度,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分泌,增加支气管纤毛运动,使痰液易于咳出。 四、不同人群的特殊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支气管炎需格外关注,由于儿童呼吸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病情变化较快。在治疗时更应谨慎使用药物,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如上述的多饮水、呼吸道管理等。同时要密切观察儿童的呼吸频率、精神状态等,若出现呼吸急促、口唇发绀等情况需及时就医。 老年人:老年人往往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在治疗支气管炎时,要考虑药物对基础疾病的影响。例如使用某些止咳药物可能会引起嗜睡等不良反应,进而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和基础疾病的控制,所以用药需更加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对基础疾病影响较小的药物。 吸烟者:无论哪种类型的支气管炎患者,吸烟者都应严格戒烟。吸烟是导致支气管炎的重要诱因,戒烟可以减少对呼吸道的持续刺激,有利于病情的控制和恢复,例如戒烟后呼吸道黏膜的纤毛运动功能可逐渐改善,痰液分泌会减少等。 五、康复与预防 康复期注意事项:在支气管炎的康复期,患者仍需注意休息,逐渐增加活动量,以增强体质。同时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再次接触有害的粉尘、烟雾等刺激因素。 预防措施:对于有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可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以预防呼吸道感染,减少支气管炎的发作次数。另外,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适当进行体育锻炼等都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支气管炎的发生和复发。
2025-10-14 16:41:44 -
感觉胸闷气短喘不过气是什么引起的
感觉胸闷气短喘不过气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冠心病、心力衰竭,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肺炎,神经系统因素如焦虑症,以及其他因素如贫血、肥胖、高强度体力活动或剧烈运动后等,出现该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不同人群需综合评估处理。 心力衰竭:心脏的收缩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心输出量减少,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早期可能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病情加重后可出现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进而感觉喘不过气。各种心脏疾病晚期都可能发展为心力衰竭,年龄较大、有基础心脏疾病病史的人群风险更高。 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患者常有慢性咳嗽、咳痰,同时伴有气短或呼吸困难,在病情急性加重时,胸闷气短喘不过气的症状会明显加重。长期吸烟是主要的发病危险因素,多见于长期吸烟的中老年人。 支气管哮喘: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发作时气道痉挛、狭窄,导致患者出现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接触过敏原、冷空气、剧烈运动等可诱发。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有过敏史的人群更易患病。 肺炎:肺部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炎症反应,影响肺部的气体交换功能。患者除了有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外,还可能出现胸闷气短喘不过气的情况,尤其是重症肺炎患者。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肺炎,免疫力低下者、老年人等更易感染。 神经系统因素 焦虑症:患者会出现过度的焦虑和担忧情绪,可能伴有躯体症状,其中就包括胸闷气短喘不过气。这种情况往往与精神压力过大、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等因素有关,多见于长期精神负担重的人群,女性相对男性可能更易受其影响。患者会感觉呼吸不畅,有窒息感,但医学检查可能无明显的器质性病变基础。 其他因素 贫血: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综合征。由于红细胞携氧能力下降,组织器官供氧不足,患者可出现头晕、乏力、胸闷气短等症状。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都可能导致该表现,尤其是中重度贫血患者,育龄女性、儿童等人群贫血的发生相对较为常见。 肥胖:过度肥胖的人群胸部脂肪堆积较多,可能会影响胸廓的正常扩张和收缩,导致肺通气功能受限,从而出现胸闷气短喘不过气的情况。同时,肥胖还可能增加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容易引发相关疾病加重胸闷气短的症状,肥胖人群中患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风险也相对较高。 高强度体力活动或剧烈运动后:短时间内进行剧烈运动,机体耗氧量增加,而呼吸循环系统一时无法满足需求,可能会出现胸闷气短喘不过气的现象,一般休息后可逐渐缓解。但如果本身存在心肺功能基础问题,这种情况可能会更明显或恢复时间更长,年轻人在进行超出自身负荷的运动时需注意。 当出现感觉胸闷气短喘不过气的情况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如心电图、心脏超声、胸部X线或CT、血常规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不同人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处理,比如儿童出现该症状需重点排查是否有先天性心肺疾病等,老年人则要更全面地考虑多种可能的慢性疾病因素。
2025-10-14 16:41:12 -
双肺纹理增多怎么回事
双肺纹理增多可由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引起。生理性因素包括体型较瘦和年龄因素;病理性因素有支气管病变(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部血管病变(如肺淤血、肺血管炎)、其他肺部疾病(如肺炎、尘肺)等,发现双肺纹理增多需结合症状、病史等综合判断原因,生理性且无症状定期复查,病理性则据病因治疗,儿童和老年人有不同需注意的方面。 一、生理性因素 (一)体型因素 体型较瘦的人,由于皮下脂肪少,肺纹理在胸片上相对更易显示,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多,这种情况一般没有临床症状,对健康通常无明显影响,无需特殊处理。 (二)年龄因素 儿童的支气管相对较细,且血管丰富,在胸片上可能会出现双肺纹理增多的表现,若儿童没有咳嗽、咳痰等不适症状,多属于正常生理现象。比如新生儿,其肺部血管和支气管发育特点可能导致胸片上肺纹理相对成人稍显增多。 二、病理性因素 (一)支气管病变 1.慢性支气管炎:长期吸烟、接触有害气体等因素可引发慢性支气管炎。炎症刺激使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黏液分泌增多,导致双肺纹理增多,常伴有咳嗽、咳痰等症状,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以上,连续2年或更长时间。例如长期吸烟的中老年人,反复出现咳嗽、咳痰,胸片检查可见双肺纹理增多、紊乱。 2.支气管扩张:多由反复的呼吸道感染、支气管阻塞等引起。扩张的支气管会使肺纹理增粗、增多,可伴有咳大量脓痰、反复咯血等表现。通过高分辨率CT等检查可进一步明确诊断,该疾病在儿童中可能因先天性支气管发育异常等原因发病,成人则多与后天因素相关。 (二)肺部血管病变 1.肺淤血:常见于左心衰竭,左心衰竭时肺静脉回流受阻,导致肺淤血,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多、增粗,边缘模糊,同时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等症状。老年人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时易发生左心衰竭进而出现肺淤血,儿童相对较少见,但先天性心脏病导致左心功能不全时也可能出现。 2.肺血管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累及肺血管时可引起双肺纹理增多,常伴有发热、咳嗽、咯血等症状,不同年龄均可发病,具体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紊乱有关,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病可合并肺血管炎。 (三)其他肺部疾病 1.肺炎:各种病原体感染引起的肺炎,在炎症初期或恢复期可能出现双肺纹理增多的情况。例如病毒性肺炎,早期胸片可能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多,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斑片状阴影等典型肺炎表现,不同年龄段人群均可患肺炎,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易感染肺炎链球菌等病原体。 2.尘肺:长期吸入职业性粉尘(如煤矿粉尘、石棉粉尘等)引起的肺部疾病,早期可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多、增粗,进而发展为肺纤维化等改变,多见于长期在粉尘环境工作的人群,如矿工等,不同年龄的职业接触者均可发病。 当发现双肺纹理增多时,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病史、其他检查等综合判断原因。如果是生理性因素导致且无不适症状,定期复查即可;如果是病理性因素引起,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如针对感染性疾病进行抗感染治疗等。对于儿童出现双肺纹理增多,要特别注意排查是否为先天性因素或呼吸道感染等情况,密切观察儿童的呼吸、精神等状况;对于老年人则要考虑基础疾病导致肺纹理增多的可能,积极评估基础疾病并进行相应处理。
2025-10-14 16: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