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ce: Undefined index: department_name in /data/web/project/39yst/www/trunk1/app/modules/ask/index.php on line 310
卢根主任医师(51)_问答库_民福康养生
卢根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专长于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喘息性疾病、先天性心肺畸形以及电子支气管镜。肺炎,哮喘,肺结核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呼吸科主任。

  亚太医学生物免疫学会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十七届呼吸学组委员

  美国胸科协会会员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免疫协作组副组长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第十七届委员会儿科分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第十六届分会儿科委员会委员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幼微创分会儿童呼吸介入组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第一届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微生物协会人兽共患病原学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生物医学学工程协会儿科与临床工程分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罕见病学分会呼吸病学组副组长

  广东省胸科协会儿科呼吸介入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展开
个人擅长
专长于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喘息性疾病、先天性心肺畸形以及电子支气管镜。肺炎,哮喘,肺结核等疾病的诊治。展开
  • 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感冒可以吃吗

    感冒可以吃磷酸奥司他韦颗粒,但需要明确是流行性感冒。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是一种治疗流行性感冒的抗病毒药物,对于流感病毒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然而,对于普通的轻症感冒,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可能没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因此不建议随意服用。 请注意,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是处方药,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患者不可自行购买和使用,以免出现不良反应或药物滥用的情况。在服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时,也要注意用法用量,按照医生的指示正确服用。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咨询医生。

    2025-06-23 16:02:25
  • 感冒一定流鼻涕吗

    感冒不一定会流鼻涕。 感冒的症状因人而异,有些人可能会流鼻涕,而有些人则可能不会。感冒通常是由病毒引起的,这些病毒会影响人体的呼吸系统,导致鼻塞、咳嗽、喉咙痛、头痛、发热等症状。流鼻涕是感冒的一种常见症状,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出现。有些人可能只会出现轻微的鼻塞,而有些人则可能会有大量的鼻涕流出。 因此,感冒时是否流鼻涕取决于个体的身体状况和感冒病毒的种类。如果您感到有感冒症状,建议及时就医,以便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2025-06-23 16:01:39
  • 感冒能不能吃生蚝

    感冒期间不建议食用生蚝。 从西医“营养学”的角度来看,生蚝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具有提高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等功效。但需要注意的是,生蚝属于海鲜类食物,容易引起过敏反应,而感冒期间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食用生蚝可能会加重感冒症状,不利于病情恢复。此外,过多食用生蚝后易导致不适,如腹泻、腹痛等。 因此,建议在感冒期间保持饮食清淡,避免食用生蚝等海鲜类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2025-06-23 16:01:01
  • 哺乳期可以吃抗病毒感冒颗粒吗

    哺乳期妇女在服用抗病毒感冒颗粒之前,最好先咨询医生的意见。因为抗病毒感冒颗粒可能会通过母乳传递给婴儿,对婴儿产生潜在的影响。 抗病毒感冒颗粒是一种治疗感冒和流感的药物,其中包含一些化学成分,这些成分可能会对婴儿产生不良影响。例如,某些成分可能会影响婴儿的肝脏功能或免疫系统。因此,在服用抗病毒感冒颗粒之前,最好先咨询医生的意见,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

    2025-06-23 16:00:24
  • 冠状病毒咽拭子和抽血哪个准

    冠状病毒咽拭子和抽血检测各有优缺点,准确性也有所不同,具体选择哪种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 咽拭子检测是通过采集咽喉部的样本进行检测。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患者不适感较小,适用于大规模人群的筛查。然而,咽拭子检测的准确性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采样的质量、病毒载量等。如果采样不当或病毒载量较低,可能会导致假阴性结果。 抽血检测则是通过采集血液样本进行检测。这种方法可以检测到血液中的冠状病毒抗体或核酸,准确性相对较高。但抽血检测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操作,患者可能会感到一定的疼痛,并且检测成本也相对较高。 此外,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儿童,抽血检测可能不太适合,因为儿童的血管较细,采血难度较大。 综上所述,冠状病毒咽拭子和抽血的准确性没有绝对的高下之分,具体选择哪种方法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症状、接触史、检测目的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最合适的检测方法。 无论选择哪种检测方法,都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严格按照检测要求进行操作,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无论检测结果如何,都应该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2025-06-18 18:44:4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