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专长于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喘息性疾病、先天性心肺畸形以及电子支气管镜。肺炎,哮喘,肺结核等疾病的诊治。
向 Ta 提问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呼吸科主任。
亚太医学生物免疫学会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十七届呼吸学组委员
美国胸科协会会员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免疫协作组副组长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第十七届委员会儿科分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第十六届分会儿科委员会委员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幼微创分会儿童呼吸介入组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第一届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微生物协会人兽共患病原学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生物医学学工程协会儿科与临床工程分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罕见病学分会呼吸病学组副组长
广东省胸科协会儿科呼吸介入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展开-
感冒没有味觉和嗅觉怎么办
感冒可致味觉和嗅觉减退,原因是病毒感染引发鼻腔炎症反应影响气味和化学物质传导,不同年龄段人群情况有别。一般要积极治疗感冒原发病,包括休息饮食、对症治疗,还可通过嗅觉训练、味觉刺激促进恢复,若感冒痊愈后长时间未恢复需就医排查其他问题,儿童超2周、老年人超1个月未恢复要及时就医。 一、感冒导致味觉和嗅觉减退的原因 感冒时,病毒感染可能影响嗅神经上皮、味觉感受器等相关结构。例如,鼻病毒等常见感冒病毒感染鼻腔后,会引发炎症反应,导致鼻腔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从而影响气味分子到达嗅感受器以及食物中的化学物质接触味觉感受器,进而出现味觉和嗅觉减退的情况。不同年龄段人群感染后此情况可能有所不同,儿童的鼻腔相对狭窄,病毒感染后更容易出现黏膜肿胀明显的情况,味觉和嗅觉减退可能相对更明显一些;而老年人由于嗅觉和味觉本身有一定退化,感冒时这种减退可能更易被察觉且恢复相对较慢。 二、一般处理措施 (一)积极治疗感冒原发病 1.休息与饮食:保证充足的休息,有助于身体恢复免疫力来对抗病毒。饮食上要注意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等,维生素C等对于身体恢复有一定帮助,不同年龄人群的饮食要求有所差异,儿童需要保证足够的热量和营养供应以支持生长发育同时对抗感冒;老年人则要注意饮食清淡、易消化,避免加重胃肠负担。 2.对症治疗:如果有鼻塞症状,可以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这样能清除鼻腔内分泌物,减轻鼻腔黏膜肿胀,有利于气味分子传导,儿童冲洗鼻腔时要注意使用合适的儿童专用冲洗器具和生理盐水浓度;成人冲洗相对操作更灵活些,但也要注意正确方法。 (二)促进味觉和嗅觉恢复的方法 1.嗅觉训练:每天闻几种不同的强烈气味,如柠檬、丁香、桉树等,每次闻20秒左右,每天闻3-5次。不同年龄人群可选择适合其接受程度和喜好的气味种类,儿童可能对色彩鲜艳、气味相对柔和但有一定刺激性的气味更易接受,要注意避免使用过于强烈刺激可能伤害儿童嗅觉的气味;老年人选择气味时要考虑其嗅觉敏感度,从较温和的气味开始。 2.味觉刺激:可以尝试吃一些味道浓烈的食物,如酸的(柠檬、山楂等)、辣的(适量辣椒等)来刺激味觉感受器。儿童食用刺激性食物要注意适量,避免过酸、过辣刺激胃肠道;老年人则要根据自身胃肠道情况和味觉减退程度来选择合适的刺激食物。 三、特殊情况及应对 如果感冒痊愈后味觉和嗅觉仍长时间未恢复,可能需要就医进一步检查,排除其他如鼻息肉、颅内病变等导致嗅觉味觉减退的情况。对于儿童,如果味觉和嗅觉减退持续超过2周仍未改善,要及时带孩子到儿科就诊,进行详细检查;老年人如果超过1个月仍未恢复,也应及时就医,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需要更全面的评估和针对性处理。 总之,感冒后出现味觉和嗅觉减退时,首先要积极治疗感冒,同时通过上述一些方法促进恢复,不同年龄段人群要根据自身特点采取合适的措施,若长时间不恢复需及时就医排查其他问题。
2025-10-14 16:05:52 -
术后肺部感染能治好吗
术后肺部感染可治好,治疗包括抗感染和对症支持,预后受年龄、基础病史、手术相关因素影响,术前要劝导吸烟患者戒烟、指导呼吸功能锻炼,术中注意无菌操作,术后密切观察、鼓励早期活动、保持病房适宜环境来预防。 一、治疗方法 1.抗感染治疗 根据病原菌的类型选择合适的抗感染药物。如果是细菌感染,可能会使用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等。例如,有研究表明,对于常见的术后肺部细菌感染,合理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能够有效抑制细菌生长,控制感染。 若是真菌感染,会使用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等。 2.对症支持治疗 呼吸支持:对于有呼吸困难的患者,可能需要吸氧,严重时可能需要机械通气等呼吸支持手段。比如,当患者血氧饱和度较低时,通过吸氧可以改善氧合情况。 痰液引流:鼓励患者咳嗽、咳痰,必要时可进行胸部物理治疗,如体位引流等,帮助排出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例如,对于术后长期卧床的患者,定期翻身、拍背配合体位引流有助于痰液排出,促进肺部感染的恢复。 二、影响预后的因素 1.年龄因素 老年人术后肺部感染预后相对可能较差,因为老年人机体免疫力较低,各器官功能衰退,对感染的耐受能力和恢复能力较弱。例如,老年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时,出现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较高,如呼吸衰竭等。 儿童术后肺部感染,由于儿童的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如气道较窄等,需要更加精心的护理和治疗,但如果能及时规范治疗,多数也可治愈,不过要注意避免不恰当的用药等情况。 2.基础病史 有慢性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的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后,病情相对更易反复,治疗难度可能增加。因为本身肺部基础功能就存在一定问题,感染后会进一步加重肺部的损伤和功能障碍。 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会影响感染的恢复,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所以这类患者需要同时积极控制基础疾病,如严格控制血糖等。 3.手术相关因素 手术时间较长、创伤较大的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概率相对较高,且感染后恢复可能较慢。因为长时间、大创伤的手术会使患者机体应激反应强烈,免疫功能暂时受到较大抑制等。 三、预防措施 1.术前准备 对于有吸烟史的患者,术前应劝导其戒烟,因为吸烟会损伤呼吸道黏膜,降低呼吸道的防御功能,增加术后肺部感染的风险。一般建议患者术前至少戒烟2周以上。 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等训练,有助于提高术后呼吸功能,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例如,术前让患者每天进行数次深呼吸和有效的咳嗽练习,可增强肺部的通气和排痰能力。 2.术中及术后护理 术中要注意无菌操作,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可能。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情况,鼓励患者早期活动,早期活动有助于促进肺部血液循环,增强呼吸功能,预防肺部感染。一般建议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在床上进行翻身、四肢活动,然后逐渐过渡到床边活动等。同时,要保持病房空气流通,维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等。
2025-10-14 16:04:14 -
一感冒就发烧是什么原因
感冒时出现发烧症状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免疫系统因素(免疫力弱人群易发烧)、病毒特性因素(不同病毒致病性和引发发烧能力不同)、体温调节中枢因素(炎症介质刺激致其功能紊乱引发发烧)、个体差异因素(基础代谢率、性别、生活方式及特殊人群等影响)。 一、免疫系统因素 人体免疫系统在抵御感冒病毒入侵时发挥关键作用。当感冒病毒(如常见的鼻病毒、流感病毒等)侵入机体,免疫系统会被激活。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能有序地启动免疫反应来清除病毒,但对于一些免疫力相对较弱的人群,比如儿童,其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免疫系统功能逐渐衰退;还有长期营养不良、患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的人群,免疫系统应对感冒病毒的能力下降,就更容易在感冒时出现发烧症状。例如,研究表明,儿童的免疫系统相较于成人更易受到感冒病毒的影响,感冒时发烧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这是因为儿童免疫系统的免疫识别和反应机制还未完全成熟。 二、病毒特性因素 不同类型的感冒病毒其致病性和引发发烧的能力有所不同。像流感病毒,它的致病性较强,侵入人体后会迅速在体内大量复制,刺激机体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从而容易导致较明显的发烧症状。而一些普通的鼻病毒引起的感冒,相对来说引发发烧的程度可能较轻,但也有部分人在感染鼻病毒后会出现发烧情况。比如,流感病毒感染后,病毒会释放多种毒素和代谢产物,这些物质会作用于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使得体温调定点升高,进而引起发烧。 三、体温调节中枢因素 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它能通过调节产热和散热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当感冒时,体内的炎症介质等会刺激体温调节中枢,使其功能发生紊乱,导致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体温就会升高。无论是儿童、成人还是老年人,当感冒引发这种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异常时,都可能出现发烧症状。例如,在感冒炎症反应过程中,体内的前列腺素等物质会影响体温调节中枢,使得体温调定点上移,人体就会表现出发烧,这是一种常见的病理生理机制。 四、个体差异因素 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存在个体差异。比如,有些人本身基础代谢率较高,感冒时身体的应激反应可能更明显,更容易出现发烧;而基础代谢率低的人,感冒时发烧的程度可能相对较轻。另外,性别方面也可能存在一定差异,一般来说,女性在某些生理周期等情况下,身体的免疫和体温调节等功能可能与男性略有不同,但总体上感冒时发烧的机制是相似的,只是个体对发烧的耐受程度等可能有差异。还有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缺乏运动的人,身体的免疫力相对较低,感冒时更易发烧;而经常运动、生活规律的人,身体抵抗力较强,感冒时发烧的几率可能相对小一些,但一旦感冒,也可能因为身体的应激等出现发烧。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感冒时发烧需要特别关注,因为高烧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一定影响,需要谨慎处理;婴幼儿感冒发烧时,由于其体温调节中枢更不稳定,且自身免疫系统更脆弱,需要更加精心的护理,及时监测体温变化等。
2025-10-14 16:03:23 -
如何区分变异性哮喘和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呈气道慢性炎症,典型表现为反复发作喘息等且夜间及清晨发作加剧,发作时双肺可闻及以呼气相为主哮鸣音,肺功能有可逆性气流受限等;咳嗽变异性哮喘以慢性刺激性干咳为主要表现且夜间等发作或加重,需行气道反应性检测;胸闷变异性哮喘以胸闷为唯一或主要表现,多在特定情况诱发,需排除其他疾病后结合肺功能检查判断;儿童哮喘有家族过敏史倾向且喘息明显需鉴别,咳嗽变异性哮喘需与其他咳嗽病区分,成人哮喘临床表现更典型,变异性哮喘易漏诊,特殊人群鉴别需谨慎。 一、定义差异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典型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变异性哮喘主要包括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和胸闷变异性哮喘(CTVA),其中CVA以慢性咳嗽为唯一或主要临床表现,无明显喘息、气促等典型哮喘症状;CTVA则以胸闷为唯一或主要临床表现,无典型哮喘的喘息、气急等表现。 二、临床表现区别 1.支气管哮喘:典型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发作间期可无异常;症状多因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等诱发或加重,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 2.咳嗽变异性哮喘:主要表现为刺激性干咳,通常咳嗽较为剧烈,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运动、冷空气、接触过敏原等常可诱发或加重咳嗽,无明显喘息等症状。 3.胸闷变异性哮喘:以胸闷为唯一或主要临床表现,多在运动、接触过敏原、情绪波动等情况下诱发,胸闷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可伴有轻微咳嗽等非典型症状。 三、辅助检查差异 1.支气管哮喘:肺功能检查可见可逆性气流受限,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增加≥12%且绝对值增加≥200ml)或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存在气道高反应性)。 2.咳嗽变异性哮喘:需行支气管激发试验检测气道反应性,若激发试验阳性支持诊断;也可通过呼气峰流速变异率测定,若日间变异率≥10%或昼夜变异率≥20%,提示存在气道高反应性。 3.胸闷变异性哮喘:需通过详细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排除冠心病、胃食管反流病等其他引起胸闷的疾病后,结合肺功能检查(如支气管舒张试验等)综合判断,部分患者肺功能可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表现。 四、特殊人群特点 1.儿童群体:儿童支气管哮喘可能有家族过敏史倾向,症状发作时喘息表现相对明显,需注意与呼吸道感染等疾病鉴别;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需警惕与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感染后咳嗽等区分,治疗上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如避免接触过敏原等,且需密切关注病情变化。 2.成人群体:成人支气管哮喘临床表现更典型,而变异性哮喘患者可能因症状不典型易被漏诊,需详细询问病史及进行全面检查以明确诊断,特殊人群如合并基础疾病者(如心血管疾病等),在鉴别时需更谨慎,避免因混淆导致误诊误治。
2025-10-14 16:02:40 -
支气管哮喘是怎么引起的
哮喘的发生受遗传、环境及其他因素影响。遗传具一定倾向,家族有哮喘患者亲属患病风险高;环境因素包括室内外过敏原、空气污染、感染等,如屋尘螨、花粉等过敏原,室外及室内空气污染,病毒、细菌感染等;其他因素有气候、运动、心理等,气候、运动变化及心理状态可诱发或加重哮喘。 环境因素 过敏原: 室内过敏原:屋尘螨是最常见的室内过敏原,它主要存在于灰尘、床垫、地毯、毛绒玩具等地方。对于儿童来说,长时间接触屋尘螨容易引发哮喘发作。例如,一些家庭中床垫清洁不及时,屋尘螨滋生,儿童在睡眠中接触后可能出现哮喘相关症状。 室外过敏原:花粉是常见的室外过敏原,在花粉传播的季节,如春季和秋季,空气中花粉浓度较高,过敏体质的人接触后可能诱发哮喘。不同地区花粉传播的种类和时间有所不同,例如在杨树、柳树等花粉传播的地区,相应季节哮喘患者可能会增多。还有真菌,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滋生,如浴室、地下室等,接触真菌孢子也可能引发哮喘。 空气污染: 室外空气污染: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含有多种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长期暴露在污染的空气中会刺激气道,损伤气道上皮细胞,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增加哮喘的发病风险。例如在一些重工业城市或交通繁忙的地区,哮喘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室内空气污染:室内吸烟产生的烟雾、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等挥发性有机物都是室内空气污染的重要因素。儿童如果生活在吸烟的环境中,被动吸入烟雾会刺激气道,增加哮喘发生的可能性;装修后未充分通风就入住,长期接触甲醛等有害物质也可能诱发哮喘。 感染因素: 病毒感染:呼吸道病毒感染,如鼻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是儿童哮喘发病和加重的重要诱因。病毒感染可损伤气道上皮,引起气道炎症和免疫反应的改变,导致气道高反应性。例如在冬季流感高发季节,儿童感染流感病毒后容易出现哮喘症状的加重或首次发作哮喘。 细菌感染:某些细菌感染也可能与哮喘的发生相关,虽然相对病毒感染的作用较弱,但在一些情况下,如严重的细菌感染未得到及时控制,可能会影响气道的正常功能,增加哮喘发病风险。 其他因素 气候因素:气温、湿度、气压的变化可能诱发哮喘。例如寒冷空气刺激气道,可导致气道痉挛;湿度的急剧变化也可能影响气道的黏液分泌和纤毛运动,从而诱发哮喘发作。在季节交替时,尤其是从夏季到秋季或从秋季到冬季,气候的变化可能使哮喘患者的病情出现波动。 运动因素:剧烈运动后可能诱发运动性哮喘。这是因为运动时呼吸频率加快,气道过度通气,导致气道黏膜温度降低、水分丢失,刺激气道神经末梢,引起气道痉挛。一些爱好运动的人群,在剧烈运动后可能会出现喘息、咳嗽等哮喘症状。 心理因素:长期的精神压力、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机制影响哮喘的发生和发展。例如儿童在学校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时,可能会诱发哮喘发作;成年人在工作生活中压力过大时,也可能使哮喘病情加重。
2025-10-14 16: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