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对儿童消化系统疾病、营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胃镜、肠镜的检查和治疗。
向 Ta 提问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小儿消化科副主任医师。中山医科大学毕业,美国堪萨斯儿童医院访问学者,暨南大学在读博士。
参与或主持多项省市级课题,主攻方向为小儿消化系统疾病。对小儿及慢性腹泻,牛奶蛋白过敏,胃十二指肠疾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的诊断及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胃肠镜检查和治疗。
展开-
拉屎拉不出来咋办
拉屎拉不出来可以尝试调整饮食、增加运动量、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使用开塞露等方法,若无效或伴有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特殊人群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同时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 1.调整饮食 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麦面包等,同时多喝水,保持肠道湿润。 2.增加运动量 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排便。 3.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 每天定时排便,即使没有便意,也可以在马桶上坐一会儿,培养排便反射。 4.使用开塞露 如果以上方法都无效,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开塞露,但不要长期依赖。 5.就医治疗 如果拉屎拉不出来的情况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其他症状,如腹痛、腹胀、呕吐等,应及时就医,排除肠道疾病的可能。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孕妇、儿童、老人等特殊人群,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预防便秘的发生。
2025-05-19 15:27:27 -
常放屁是什么原因
经常放屁可能与饮食、消化不良、肠道疾病等有关,也可能是其他因素导致,如有其他不适或担忧,建议咨询医生。 1.饮食因素: 食用过多产气食物:如豆类、洋葱、大蒜、高丽菜、韭菜等。 饮食习惯不良:如进食过快、边吃边说话等。 2.消化不良: 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溃疡、肠炎等,导致食物在肠道内发酵,产生气体。 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抗生素、抗抑郁药等,可能会影响肠道菌群,导致放屁增多。 3.其他: 肠道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肠梗阻等,也可能导致放屁异常。 其他:如缺乏锻炼、压力过大等,也可能影响肠道功能。 如果经常放屁,且伴有其他症状,如腹痛、腹胀、腹泻等,可能是疾病引起的,建议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同时,注意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有助于缓解放屁问题。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老人等,放屁异常可能会对健康产生更大的影响,应更加关注。如果有任何疑问或担忧,建议咨询医生的意见。
2025-05-19 15:24:32 -
一拉屎屁眼疼是什么病造成的
拉屎屁眼疼可能由肛裂、外痔、肛周脓肿、肛管直肠肿瘤及其他肛肠疾病引起,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后进行治疗。 1.肛裂 肛管皮肤全层纵行裂开并形成感染性溃疡,典型表现为疼痛、便秘和出血。肛门视诊可发现肛裂“三联征”,即肛裂、前哨痔和肛乳头肥大。 2.外痔 肛门缘皮肤皱襞突起,皮下有曲张的静脉丛,排便时或增加腹压后,肛门缘的皮下静脉破裂,血液淤积皮下,形成团块,初期质软,便后可因括约肌收缩而变硬,伴有剧痛,好发于肛门两侧。 3.肛周脓肿 是指肛门周围软组织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主要表现为肛周持续性剧痛,受压或咳嗽时加重,行走不便,坐卧不安,全身感染症状不明显。 4.肛管直肠肿瘤 肛管直肠癌破溃感染,或肛管皮肤擦伤、直肠炎等感染可引起肛门直肠周围脓肿。 5.其他 肛窦炎、直肠炎等也可引起肛门疼痛。 如果出现拉屎屁眼疼的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后进行治疗。
2025-05-19 15:22:41 -
母乳性黄疸怎么办
母乳性黄疸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可继续母乳喂养,增加喂养频率,多晒太阳,定期监测胆红素水平,密切观察婴儿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1.继续母乳喂养:母乳性黄疸通常不需要停止母乳喂养,因为胆红素可以通过肠道排泄,不会对婴儿造成严重影响。 2.增加喂养频率:增加喂养频率可以促进婴儿的胆红素排泄。 3.多晒太阳:适当晒太阳可以促进胆红素的代谢。 4.定期监测胆红素水平:如果胆红素水平过高,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光疗或其他治疗。 5.避免胆红素过高的情况:避免让婴儿过度饥饿、感染或其他可能导致胆红素升高的情况。 6.注意观察:密切观察婴儿的黄疸情况、精神状态和生长发育情况,如果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胆红素水平过高、婴儿有其他异常表现或早产等,医生可能会采取更积极的治疗措施。在处理母乳性黄疸时,需要密切与医生沟通,根据婴儿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2025-05-19 15:19:40 -
想打嗝打不出来有股气在胸口怎么治疗
打嗝打不出时,可尝试深呼吸、喝水、按压穴位、吃白糖、打喷嚏等方法缓解,特殊人群需小心,持续打嗝或伴胸痛等症状需就医。 1.深呼吸 慢慢地深呼吸几次,然后缓慢地呼气,可以帮助放松胸部和胃部的肌肉,缓解打嗝。 2.喝水 慢慢地喝一些水,有助于缓解打嗝。 3.按压穴位 可以按摩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穴位,或者按压耳垂后面的穴位,有助于缓解打嗝。 4.吃白糖 吃一些白糖,可以刺激喉咙,缓解打嗝。 5.打喷嚏 可以用羽毛等物品刺激鼻孔,引发打喷嚏,有助于缓解打嗝。 如果以上方法都无法缓解打嗝,可以考虑就医,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药物治疗或者进行其他治疗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某些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老人等,在使用以上方法时需要特别小心,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同时,如果打嗝持续时间较长或者伴随其他症状,如胸痛、呼吸困难等,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病因并进行治疗。
2025-05-19 15:1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