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擅长:对儿童消化系统疾病、营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胃镜、肠镜的检查和治疗。
向 Ta 提问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小儿消化科副主任医师。中山医科大学毕业,美国堪萨斯儿童医院访问学者,暨南大学在读博士。
参与或主持多项省市级课题,主攻方向为小儿消化系统疾病。对小儿及慢性腹泻,牛奶蛋白过敏,胃十二指肠疾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的诊断及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胃肠镜检查和治疗。
展开-
新冠病毒感染后出现发烧和腹泻是何原因
新冠病毒感染引发免疫应答致体温调节中枢设定点改变而发烧不同个体发烧程度有差异儿童免疫系统活跃可能发烧明显老年人免疫弱发烧可能温和但需警惕,病毒直接侵袭肠道或全身炎症反应致腹泻儿童肠道功能不完善更易腹泻且基础肠道病者感染后腹泻可能加重或病程延长,儿童感染新冠发烧因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全更易高热需物理降温腹泻要及时补水电解质,老年人感染新冠发烧可能与基础疾病相互影响腹泻因肠道功能减退易脱水要保证充足水分必要时就医补电解质,有基础疾病者感染新冠后腹泻可能诱发基础疾病加重发烧要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选择退热措施。 一、发烧的原因 新冠病毒感染人体后,病毒抗原被免疫系统识别,引发免疫应答。免疫系统中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被激活,释放如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等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会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改变其设定点,使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从而导致体温升高出现发烧症状。不同个体因免疫反应强度不同,发烧程度可能有差异,儿童免疫系统相对活跃,可能发烧较明显,但老年人免疫功能较弱,发烧程度可能相对温和但需警惕潜在严重情况。 二、腹泻的原因 新冠病毒可直接侵袭胃肠道黏膜上皮细胞,在肠道内复制增殖,损伤肠上皮细胞,影响肠道正常的吸收和分泌功能。同时,病毒感染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也会波及肠道,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肠道蠕动紊乱等,进而引起腹泻。儿童肠道功能发育尚不完善,感染后更易出现腹泻且可能影响营养吸收;有基础肠道疾病的患者感染新冠后,腹泻症状可能加重或病程延长。 三、特殊人群需注意的情况 儿童 儿童感染新冠出现发烧时,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全,更易出现高热,需密切监测体温,可通过物理降温(如用温水擦拭额头、颈部等)辅助降温,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强效退热药物;腹泻时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可适当饮用口服补液盐。 老年人 老年人感染新冠后发烧可能与基础疾病相互影响,如合并心血管疾病时,发热可能加重心脏负担,需监测体温及基础疾病相关指标;腹泻时因老年人肠道功能减退、水分和电解质吸收能力下降,更易发生脱水和电解质失衡,要注意保证充足水分摄入,必要时就医补充电解质。 有基础疾病者 本身有胃肠道基础疾病(如肠炎、溃疡等)的患者感染新冠后,腹泻可能诱发基础疾病加重,需关注腹泻频率、性状等变化;发烧时要避免因用药不当加重胃肠道负担,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选择退热措施。
2025-10-16 12:49:07 -
严重拉肚子该怎么办
严重拉肚子需从多方面应对,一是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口服补液盐或自制糖盐水;二是调整饮食,婴幼儿按需调整喂养方式,儿童及成年人选清淡易消化食物并增富含电解质食物摄入;三是就医评估与治疗,婴幼儿病情变化快需及时就医,儿童及成年人症状持续不缓解等要及时就医;四是腹部护理,各年龄段适当保暖腹部。 一、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原因:严重拉肚子会导致大量水分和电解质丢失,可能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对于各年龄段人群来说,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至关重要。比如婴幼儿严重拉肚子时,身体水分流失快,若不及时补充,容易出现精神萎靡、尿量减少等脱水表现;成年人严重拉肚子也可能导致乏力、头晕等电解质紊乱症状。 具体方法:可以口服补液盐,按照说明书调配合适的浓度饮用。如果不方便获取口服补液盐,也可以自制简单的糖盐水,即在温开水中加入少量糖(如葡萄糖)和盐(如氯化钠),比例大致为糖5克、盐1.75克溶于500毫升水中。 二、调整饮食 婴幼儿: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婴儿,可继续母乳喂养,但喂养频率可能需要适当增加,每次喂养时间可能相对缩短;如果是配方奶喂养的婴儿,可暂时更换为低乳糖或无乳糖的配方奶,以减轻肠道消化负担。 儿童及成年人:应暂时避免进食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不易消化的食物,如油炸食品、辣椒、糯米等。可以选择进食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馒头等。同时,适当增加富含钾、钠等电解质食物的摄入,如香蕉(富含钾)等。 三、就医评估与治疗 婴幼儿:由于婴幼儿病情变化较快,若出现严重拉肚子,如频繁腹泻、精神差、哭闹不安、体温异常等情况,应立即就医。医生可能会进行相关检查,如大便常规、血常规等,以明确病因,并可能会给予静脉补液等治疗来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还可能根据情况使用一些肠道黏膜保护剂等药物。 儿童及成年人:如果拉肚子症状持续不缓解或伴有高热、剧烈腹痛、血便等情况,也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病情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可能会进行大便培养等检查以明确是否有细菌感染等情况,若有细菌感染可能会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 四、腹部护理 各年龄段人群:可以适当对腹部进行保暖,比如使用温热的毛巾热敷腹部,但要注意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皮肤。对于婴幼儿,要特别注意腹部保暖,可使用肚兜等;儿童和成年人也可以通过穿着合适厚度的衣物来保持腹部温暖,这有助于缓解因拉肚子引起的腹部不适。
2025-10-16 12:47:15 -
做胃镜前需要做什么准备
胃镜检查前需进行饮食、药物、心理等多方面准备,要停用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告知医生病史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儿童、妊娠期女性有各自注意事项,以保证检查安全顺利进行。 检查前4小时:开始禁饮,包括水、饮料等,成人禁饮清水等至少4小时,儿童禁饮时间也类似,一般年龄较小的儿童禁饮2-4小时不等,主要是为了防止在检查过程中发生呕吐、误吸等情况。 药物准备 停用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如果患者正在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需提前咨询医生是否需要暂停服用。一般来说,阿司匹林需在胃镜检查前3-7天停用,氯吡格雷可能需要提前1周左右停用,因为这些药物会增加胃镜检查中出血的风险,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权衡停药与不停药的风险后给出具体建议。 治疗基础疾病的药物:对于一些慢性疾病患者,如高血压患者,检查当天可以用少量清水送服降压药物,以保证血压稳定;糖尿病患者如果正在服用降糖药,需根据检查时间和进食情况调整降糖方案,避免发生低血糖等情况,具体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调整。 心理准备 放松心态:很多患者对胃镜检查存在恐惧心理,应尽量放松心情。可以通过与医生沟通了解胃镜检查的过程,减轻焦虑情绪。家属也可以在旁边给予安慰和鼓励,让患者以平和的心态接受检查。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提前安抚好儿童情绪,给儿童讲解检查的必要性和安全性,让儿童能够配合检查。 其他准备 告知医生病史:要详细告知医生自己的病史,包括是否有心脏病、高血压、哮喘等疾病,以及是否有药物过敏史等。例如,如果患者有心脏病史,医生需要评估胃镜检查时的风险;如果有药物过敏史,医生会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和药物(如麻醉药物等)。 签署知情同意书:在检查前,患者或家属需要签署胃镜检查的知情同意书,了解检查的风险、益处等相关信息。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检查前要更详细地评估心肺功能等情况。对于有行动不便的老年人,需要有人陪同检查,并且在检查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其生命体征变化。 儿童:儿童做胃镜时需要更加谨慎,要选择合适型号的胃镜,操作要轻柔。家长要在检查前安抚好儿童,让儿童保持安静,配合医生操作。同时,要根据儿童的体重等情况合理控制药物(如麻醉药物等)的用量。 妊娠期女性:一般不建议妊娠期女性做胃镜检查,若必须进行,需充分评估风险,在严格掌握适应证且告知风险后谨慎进行。
2025-10-16 12:45:37 -
吃药引起打嗝可以自己恢复吗
吃药引起的打嗝有可能自己恢复,但其是否能自行恢复受药物因素、个体差异、打嗝程度与持续时间及特殊人群等多种因素影响,若打嗝轻、时间短,部分人可自行恢复,而个体差异、严重程度及特殊人群等会影响恢复可能性,如儿童、老年人、孕妇情况各有不同,需综合多方面情况判断。 药物因素相关情况:某些药物可能刺激胃肠道或膈肌相关神经导致打嗝,若药物引起的刺激较轻,在药物代谢过程中,对胃肠道及神经的影响逐渐减轻,打嗝可能自行缓解。例如一些非甾体抗炎药,部分人服药后出现轻度打嗝,在药物继续服用过程中,身体适应后打嗝可能消失。 个体差异情况: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反应不同,有些人身体调节能力较强,在吃药后出现打嗝,通过自身的生理调节,如呼吸调整、神经反射的自我调整等,有可能使打嗝自行恢复。比如年轻、身体状况较好且无基础疾病的人群,相对更有可能在吃药后打嗝自行恢复。而老年人或有基础胃肠道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的人群,自身调节能力相对较弱,吃药后打嗝自行恢复的可能性相对较低,但也不是绝对不能恢复,只是相对需要更长时间或更易受其他因素影响。 打嗝程度与持续时间情况:如果吃药后打嗝程度较轻,持续时间较短,那么自己恢复的可能性较大。比如只是偶尔出现几次很轻微的打嗝,可能通过短暂的休息、放松等方式自行缓解。但如果打嗝频繁、程度较重且持续时间较长,自行恢复的可能性则会降低,可能需要采取一些干预措施来缓解。 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儿童对药物的反应与成人不同,儿童吃药后打嗝,由于儿童的身体机能尚在发育中,自身调节能力相对较弱,但如果是轻微的因药物引起的打嗝,部分也可能自行恢复。但需要密切观察,如果打嗝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不适,如呕吐、哭闹不止等,需及时就医,因为儿童用药需要特别谨慎,避免因打嗝等情况引发其他问题。 老年人: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吃药后打嗝自行恢复的能力相对较弱,且老年人可能同时患有多种基础疾病,打嗝可能会影响其整体状态,若打嗝持续,应及时采取适当措施缓解,同时要考虑老年人用药的复杂性,避免因处理打嗝而影响其他疾病的治疗。 孕妇:孕妇属于特殊人群,吃药后打嗝自行恢复情况需谨慎对待。如果是轻微打嗝,可先尝试通过一些温和的方式如深呼吸等看是否能自行恢复,但由于孕妇用药的特殊性,若打嗝持续不缓解,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采取安全的方法缓解,因为不当的处理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
2025-10-16 12:43:47 -
十二指肠炎能自愈吗
十二指肠炎能否自愈不一,与病因、个体差异等有关,轻度、由短暂可消除因素致且个体状况佳者有一定自愈可能,多数需干预治疗,怀疑患病需检查明确病因,还需注意不同特殊人群情况,不能明确自愈时应及时就医由医生制定方案。 影响十二指肠炎自愈的因素 病因方面:如果是由短暂的、可自行消除的因素引起,比如短期的饮食不当,偶尔进食过多辛辣、刺激性食物,导致对十二指肠黏膜的短暂刺激,在改善饮食后,部分轻度的十二指肠炎有可能自愈。但如果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十二指肠炎,幽门螺杆菌不会自行清除,若不进行治疗,炎症通常不会自愈,还可能会逐渐加重,甚至引发溃疡等更严重的病变;若是因为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药物导致的十二指肠炎,在继续服用相关药物的情况下,炎症也难以自愈。 个体差异方面:年轻人身体状况较好,免疫力相对较强,在去除一些较轻诱因后,轻度十二指肠炎有一定自愈几率;而老年人本身身体机能下降,胃肠道功能较弱,即使是较轻的病因引起的十二指肠炎,自愈的可能性也相对较小,而且更容易出现病情反复或加重的情况。 十二指肠炎的干预措施 如果怀疑有十二指肠炎,通常需要进行相关检查,如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测等以明确病因。若明确有幽门螺杆菌感染,一般需要进行规范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如果是药物因素引起,应尽可能调整用药;同时要注意调整生活方式,规律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对于不能明确能否自愈的情况,为了避免病情延误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并制定合适的诊疗方案。 特殊人群需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患十二指肠炎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发生,多与感染等因素有关,儿童自身修复能力相对较强,但也不能期望自愈而延误治疗,因为儿童病情变化可能较快,需要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处理,而且儿童用药需特别谨慎,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老年人:老年人患十二指肠炎时,由于其胃肠功能衰退,自愈可能性低,且易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等,所以更要重视,应及时就医,在医生评估下进行规范诊疗,同时要密切关注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情况。 女性:女性患十二指肠炎的情况与男性无绝对差异,但在孕期等特殊生理时期患十二指肠炎时,治疗需更加谨慎,因为药物等因素可能会对胎儿产生影响,所以要在医生综合评估下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诊疗方式。
2025-10-16 12:4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