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翠萍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对儿童消化系统疾病、营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胃镜、肠镜的检查和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小儿消化科副主任医师。中山医科大学毕业,美国堪萨斯儿童医院访问学者,暨南大学在读博士。

  参与或主持多项省市级课题,主攻方向为小儿消化系统疾病。对小儿及慢性腹泻,牛奶蛋白过敏,胃十二指肠疾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的诊断及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胃肠镜检查和治疗。

展开
个人擅长
对儿童消化系统疾病、营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胃镜、肠镜的检查和治疗。展开
  • 大人肠胀气怎么办

    大人缓解肠胀气可从调整饮食结构(减少易产气食物摄入、少量多餐)、适度运动(散步、瑜伽特定体式)、腹部按摩(顺时针按摩腹部)、保持良好排便习惯(定时排便)、注意呼吸方式(腹式呼吸)入手,若干预后无改善且有异常情况需及时就医排查其他疾病。 一、调整饮食结构 1.减少易产气食物摄入:大人肠胀气时应避免食用豆类(如黄豆、黑豆等)、洋葱、土豆、红薯等易产气食物,这些食物在肠道被细菌分解发酵易产生大量气体。例如,豆类中含有的低聚糖较难被人体消化吸收,进入肠道后被肠道细菌分解就会产生较多气体导致肠胀气。 2.少量多餐:采用少量多餐的进食方式,减轻胃肠道消化负担。每餐不要吃太饱,可将一日三餐分为五到六餐进食,这样能使食物更好地被消化吸收,减少因进食过多导致胃肠蠕动不畅而引起的肠胀气。 二、适度运动 1.散步:饭后半小时左右进行适度散步,一般每次散步15-30分钟。散步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帮助气体排出。对于不同年龄、性别和生活方式的人都适用,比如上班族久坐后易出现肠胀气,饭后散步能有效改善;女性在非特殊生理期也可通过散步缓解肠胀气;有一定运动基础的人可适当加快散步速度,但要以自身舒适为准。 2.瑜伽中的特定体式:如猫牛式,跪立在瑜伽垫上,双手撑地与肩同宽,脊柱保持中立位,吸气时拱背低头,呼气时含胸弓背,低头看腹部,重复几个回合。这种体式能温和地按摩腹部脏器,促进胃肠蠕动,缓解肠胀气,但对于有腰部疾病急性期等特殊情况的人群需谨慎,应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 三、腹部按摩 1.顺时针按摩腹部: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每次按摩10-15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顺时针按摩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气体排出。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都可操作,比如老年人肠功能相对较弱,通过适当的顺时针腹部按摩能改善肠胀气情况;健康的年轻人在闲暇时也可进行自我腹部按摩来预防和缓解肠胀气。按摩时力度要适中,避免过于用力引起腹部不适。 四、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 1.定时排便: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一般建议在早餐后半小时左右尝试排便,因为此时胃肠反射较强,有利于排便。定时排便可防止粪便在肠道内停留过久,发酵产生气体加重肠胀气。对于有便秘问题的人群,更要注重定时排便,通过建立良好的排便反射来改善肠胀气状况。例如,一些长期便秘导致肠胀气的人,通过调整作息,固定每天早餐后排便时间,坚持一段时间后,肠胀气情况会有所缓解。 五、注意呼吸方式 1.腹式呼吸:平躺在床上或沙发上,放松身体,一只手放在胸部,一只手放在腹部,吸气时让腹部隆起,尽量使腹部的手随腹部隆起而上升,呼气时腹部凹陷,感受腹部的起伏。每天进行几次腹式呼吸,每次5-10分钟。腹式呼吸能促进胃肠道的血液循环,帮助胃肠蠕动,缓解肠胀气。不同生活方式的人都可练习,比如长期伏案工作的人,在工作间隙进行腹式呼吸能有效缓解因久坐引起的肠胀气;对于女性,腹式呼吸也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缓解肠胀气的方法,但孕期女性需注意呼吸幅度,避免过度用力。 如果通过以上非药物干预措施肠胀气仍无明显改善,且伴有腹痛剧烈、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肠梗阻等其他疾病。

    2025-10-16 14:17:49
  • 老人打嗝不止怎么回事

    老人打嗝不止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生理性因素如饮食过快过饱、温度变化;病理性因素如消化系统疾病(胃食管反流病、消化道溃疡)、神经系统疾病(脑血管病变、帕金森病)、其他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纵隔肿瘤);还可能与药物因素、精神心理因素有关。出现打嗝不止时先观察伴随症状,偶尔生理性因素可简单缓解,持续不缓解或伴严重不适需及时就医检查,就医时注意老人安全护理。 一、生理性因素 (一)饮食相关 老人短时间内进食过快、过饱,大量空气随食物进入胃肠道,可刺激膈肌,导致打嗝不止。例如,老人一次性进食较多油腻食物后,胃肠消化负担加重,可能引发打嗝情况。 (二)温度变化影响 突然受到寒冷刺激,如老人夜间未盖好被子,腹部着凉,也可能引起膈肌痉挛,出现打嗝不止的现象。 二、病理性因素 (一)消化系统疾病 1.胃食管反流病:老人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导致胃酸反流至食管,刺激食管黏膜,可反射性引起膈肌痉挛,出现打嗝不止的症状,同时还可能伴有烧心、反酸等表现。研究表明,老年人群中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与老年人胃肠蠕动功能减退等因素有关。 2.消化道溃疡: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导致胃肠功能紊乱,也可能影响膈肌的正常运动,引发打嗝不止。当溃疡活动时,炎症刺激可能干扰神经传导,进而引起膈肌痉挛。 (二)神经系统疾病 1.脑血管病变:老人发生脑出血、脑梗死等脑血管意外时,病变累及颅内控制膈肌运动的神经中枢,可导致膈肌异常运动,出现打嗝不止的情况。例如,脑干梗死可能影响相关神经通路,从而引发顽固性打嗝。 2.帕金森病:这是一种常见于老年人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除了运动症状外,也可能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包括胃肠道功能紊乱,导致打嗝不止。其发病机制与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等因素有关,进而影响胃肠道的神经调节。 (三)其他系统疾病 1.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发作时,可能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引起膈肌痉挛,导致打嗝不止。老人本身可能存在心血管基础疾病,如冠心病等,当病情变化时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2.纵隔肿瘤:纵隔内的肿瘤组织压迫周围神经,包括与膈肌运动相关的神经,可引起打嗝不止。老年人患纵隔肿瘤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可能出现此类症状。 三、其他因素 (一)药物因素 老人服用某些药物后可能出现打嗝不止的不良反应,例如部分抗生素、化疗药物等。药物引起打嗝的机制较为复杂,可能与药物对胃肠道神经的影响等有关。 (二)精神心理因素 长期精神紧张、焦虑等情绪问题也可能影响老人的胃肠功能,导致打嗝不止。老年人若存在孤独、抑郁等心理状态,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影响胃肠道,进而出现膈肌痉挛。 当老人出现打嗝不止的情况时,首先要观察其伴随症状,如是否有腹痛、胸痛、呕吐、头晕等。如果是偶尔因饮食等生理性因素引起的打嗝,可尝试让老人深呼吸、喝温水等简单方法缓解。但如果打嗝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严重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胃镜、头颅CT、心电图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其身体机能相对较弱,在就医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护理,避免摔倒等意外发生。

    2025-10-16 14:16:06
  • 吃百香果拉肚子怎么办

    吃百香果后拉肚子,首先要停止食用百香果,然后补充水分,可少量多次喝温开水,严重时喝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儿童要格外注意补水。调整饮食,短期吃清淡易消化食物,避免加重胃肠负担的食物。观察症状变化,轻度腹泻1-2天可能自行缓解,重度或持续腹泻、有严重症状要及时就医。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有不同注意事项,多数轻度腹泻经一般处理可缓解,严重或持续不缓解需就医。 一、停止食用百香果 如果吃百香果后出现拉肚子的情况,首先应立即停止继续食用百香果,避免进一步刺激胃肠道,加重腹泻症状。 二、补充水分 拉肚子会导致身体丢失大量水分和电解质,需要及时补充。可以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以预防脱水。如果腹泻较严重,出现口渴、尿少、皮肤干燥等脱水表现,可适当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以补充丢失的电解质。对于儿童,要格外注意及时补水,因为儿童脱水风险相对更高,可按照少量多次的原则给予口服补液盐溶液。 三、调整饮食 1.短期清淡饮食:在腹泻期间,饮食宜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馒头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生冷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加重胃肠道负担,不利于肠道恢复。例如,过于油腻的红烧肉、辛辣的辣椒等应暂时避免。 2.避免加重胃肠负担的食物:除了百香果,其他可能引起胃肠不适的食物也应暂时避免,如豆类、高纤维蔬菜等在腹泻期间可能会加重胀气或腹泻症状,可待肠道功能恢复后再逐步添加。 四、观察症状变化 1.轻度腹泻的观察:如果腹泻症状较轻,通过停止食用百香果、补充水分和调整饮食后,一般在1-2天内可自行缓解。在此期间,要密切观察大便的次数、性状等变化情况。比如,大便从稀水样逐渐变为成形便,次数逐渐减少,说明肠道在逐步恢复。 2.重度或持续腹泻的情况:若腹泻频繁,每天大便次数超过10次,或出现大便带血、发热、腹痛剧烈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全,对腹泻的耐受能力较差,一旦出现重度或持续腹泻的情况,更应尽快就医,以防止出现电解质紊乱、脱水等严重并发症。例如,儿童出现精神萎靡、哭闹不安且伴有严重腹泻时,需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五、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的消化系统较为脆弱,吃百香果后拉肚子需要更加谨慎处理。除了遵循上述一般措施外,要特别注意保证液体摄入,防止脱水。如果是婴幼儿,家长要密切观察其精神状态和尿量等情况,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处理。同时,儿童用药需格外谨慎,一般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方法,如上述的补充水分、调整饮食等,避免随意使用止泻药物,以免掩盖病情或导致不良反应。 2.老年人:老年人往往伴有一些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吃百香果后拉肚子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后果。老年人出现腹泻时,要更加注重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因腹泻导致电解质紊乱而影响基础疾病的控制。如果老年人腹泻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病情变化可能较快。 总之,吃百香果后拉肚子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停止食用、补充水分、调整饮食等一般处理,多数轻度腹泻可缓解,若情况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则需及时就医。

    2025-10-16 14:14:33
  • 老年人胃病吃什么好

    老年人胃病患者饮食需注意,主食可选软米饭、馒头、软烂燕麦粥;蛋白质食物选鲜嫩易消化鱼类(清蒸)、煮鸡蛋或鸡蛋羹(控胆固醇);蔬菜选南瓜(做粥或丝)、胡萝卜,水果选煮熟苹果、成熟香蕉;饮品可选无乳糖不耐受者适量饭后喝牛奶、多喝温水;烹饪方式以蒸煮炖为主,注意温度,特殊人群如糖尿病、高血压者分别注意碳水化合物、盐分摄入,重病时遵医嘱调整饮食。 一、易消化的主食类 老年人胃病患者可选择一些易消化的主食,例如软米饭。米饭经过充分炖煮后会变得软烂,容易被胃肠道消化吸收,能为老年人提供能量。另外,馒头也是不错的选择,馒头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碱性物质可以中和胃酸,减轻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燕麦粥也是较好的主食之一,燕麦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肠道蠕动,但要注意煮得软烂些,避免增加胃的消化负担。 二、富含蛋白质且温和的食物 鱼类:比如鲫鱼,鲫鱼肉质鲜嫩,富含优质蛋白质,而且容易消化。可以采用清蒸的烹饪方式,这样能最大程度保留鲫鱼的营养成分,减少对胃的刺激。 蛋类:鸡蛋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老年人可以吃煮鸡蛋或者鸡蛋羹。煮鸡蛋要保证熟透,鸡蛋羹则更加软烂,适合胃病患者食用。不过,对于胆固醇水平较高的老年人,要适当控制鸡蛋的摄入量,遵循医生的建议。 三、蔬菜水果的选择 蔬菜:南瓜是适合老年人胃病患者的蔬菜,南瓜含有丰富的果胶,能保护胃黏膜免受胃酸的刺激。可以将南瓜做成南瓜粥或者清炒南瓜丝。胡萝卜也是不错的选择,胡萝卜富含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煮熟后的胡萝卜比较软,容易消化。 水果:苹果是较为温和的水果,含有果胶等成分,煮熟后的苹果可以减少对胃的刺激,有收敛止泻的作用,适合胃病伴有轻度腹泻等症状的老年人。香蕉也是比较好的选择,香蕉富含钾元素等,且易于消化,不会给胃造成太大负担,但要注意选择成熟度合适的香蕉,过生的香蕉可能会引起胃部不适。 四、饮品的选择 牛奶:对于大多数老年人胃病患者,如果没有乳糖不耐受的情况,适量饮用牛奶可以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但要注意不要空腹喝牛奶,最好在饭后少量饮用。 温水:多喝温水可以帮助稀释胃酸,减轻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而且有助于维持胃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老年人要养成定时饮水的习惯,少量多次饮水。 五、烹饪方式的注意事项 老年人胃病患者的饮食烹饪方式应以蒸煮炖为主,避免采用煎、炸、烤等油腻、难以消化的烹饪方式。例如,炒菜时尽量少用油,采用清蒸的方式烹饪鱼类、肉类等,这样能保证食物的清淡易消化,减少对胃的刺激。同时,要注意食物的温度,避免食用过冷或过热的食物,过冷的食物会刺激胃黏膜引起痉挛,过热的食物则可能损伤胃黏膜。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对于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胃病患者,在选择主食时要注意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像燕麦粥等虽然好,但要计算其碳水化合物含量,避免血糖波动过大。对于有高血压的老年人胃病患者,在选择食物时要注意限制盐分的摄入,烹饪时少放盐,避免加重高血压病情。同时,老年人要根据自身的病情严重程度和身体状况来调整饮食结构,如果胃病比较严重,出现频繁呕吐、腹痛等症状时,可能需要暂时禁食,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恢复饮食。

    2025-10-16 14:13:41
  • 轮状病毒性腹泻是怎么回事

    轮状病毒性腹泻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主要侵犯婴幼儿,通过粪-口或呼吸道感染,有特定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可通过粪便常规、病毒抗原等检测诊断,治疗是对症支持,包括补液、调整饮食、保护胃肠黏膜,可通过接种疫苗、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预防。 1.发病机制 轮状病毒侵入人体小肠上皮细胞,在细胞内复制,导致细胞功能受损和坏死,引起微绒毛萎缩、变短,受累的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微绒毛破坏,使小肠黏膜重吸收水分和电解质的能力下降,肠液在肠腔内大量积聚,从而引起腹泻。同时,病毒感染还可能引起肠道内分泌物增加,进一步加重腹泻。 2.临床表现 潜伏期通常为1-3天。起病急,多先出现呕吐,随后频繁腹泻,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无腥臭味,每日数次至数十次不等。患者常伴有发热,体温一般在37.9-39.5℃之间,部分患者可出现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病情严重时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如精神萎靡、尿量减少、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等。对于婴幼儿来说,由于其体液调节能力较弱,更容易出现脱水等严重情况。 3.诊断方法 粪便常规检查:大便镜检可见少量白细胞,这是因为轮状病毒主要侵犯肠黏膜上皮细胞,炎症反应相对较轻。 病毒抗原检测:采用免疫酶联吸附法或免疫荧光法检测粪便中的轮状病毒抗原,是目前常用的快速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核酸检测:通过核酸杂交技术或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粪便中的轮状病毒核酸,能够更早期、更敏感地诊断轮状病毒感染,但该方法对检测条件要求较高。 4.治疗原则 轮状病毒性腹泻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 补液治疗:对于轻、中度脱水的患者,可口服补液盐进行补液,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口服补液盐要按照规定的比例配制,保证患儿能够充分摄入。对于重度脱水或不能口服补液的患者,则需要静脉补液。 饮食调整:继续合理喂养,鼓励患儿进食,以满足其生理需要,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对于婴幼儿,可继续母乳喂养,人工喂养的患儿可给予稀释的牛奶或低脂奶粉等。 保护胃肠黏膜:可使用蒙脱石散等药物,蒙脱石散可以覆盖在肠道黏膜表面,吸附病毒和毒素,起到保护胃肠黏膜的作用。 5.预防措施 接种疫苗: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是预防轮状病毒性腹泻最有效的措施之一。目前我国使用的轮状病毒疫苗主要是口服减毒活疫苗,接种对象为2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接种疫苗后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从而降低轮状病毒感染的风险。 注意个人卫生:家长要帮助婴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要彻底洗手,防止病从口入。同时,要注意食品卫生,避免食用被病毒污染的食物和水。 环境卫生: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对婴幼儿的玩具、餐具等进行消毒,减少病毒的传播机会。对于托幼机构等集体场所,要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进行消毒和通风。 对于婴幼儿来说,由于其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更容易感染轮状病毒,所以家长要特别关注婴幼儿的健康状况,一旦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要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预防工作,降低轮状病毒性腹泻的发生风险。

    2025-10-16 14:10:46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