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擅长:对儿童消化系统疾病、营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胃镜、肠镜的检查和治疗。
向 Ta 提问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小儿消化科副主任医师。中山医科大学毕业,美国堪萨斯儿童医院访问学者,暨南大学在读博士。
参与或主持多项省市级课题,主攻方向为小儿消化系统疾病。对小儿及慢性腹泻,牛奶蛋白过敏,胃十二指肠疾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的诊断及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胃肠镜检查和治疗。
展开-
肠胃痉挛是什么症状
肠胃痉挛是肠胃部肌肉强烈收缩引起不适的病症,疼痛多集中于腹部,以上腹部、脐周常见,呈突发性绞痛且阵发性发作;伴随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症状,不同年龄段、生活方式、肠胃病史人群表现有差异。 疼痛表现 疼痛部位:多集中在腹部,一般以上腹部、脐周较为常见。不同年龄段人群疼痛部位可能因肠胃位置差异略有不同,儿童肠胃位置相对更偏高一些,而成人以脐周及上腹部多见。生活方式方面,长期久坐、缺乏运动的人群肠胃功能相对较弱,更容易出现肠胃痉挛,疼痛部位可能更敏感。有肠胃病史的人群,如既往有胃炎、胃溃疡等疾病,肠胃痉挛时疼痛部位可能与原发病灶相关区域有联系。疼痛性质多为突发性的绞痛,疼痛程度可轻可重,轻度的可能只是腹部有阵发性的抽痛,重度的则疼痛剧烈,如刀绞一般,让人难以忍受。 疼痛发作特点:呈现阵发性发作,间隔时间不定。可能几分钟发作一次,也可能间隔较长时间后再次发作。比如有的患者可能间隔十几分钟就会出现一次肠胃痉挛疼痛,而有的可能间隔数小时。 伴随症状 恶心呕吐:肠胃痉挛时,肠胃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受到影响,容易引发恶心感觉,进而可能出现呕吐症状。对于儿童来说,肠胃痉挛导致的恶心呕吐相对更常见,因为儿童肠胃功能发育还不完善,受到刺激后更容易出现这种反应。生活不规律,经常暴饮暴食的人群,发生肠胃痉挛伴恶心呕吐的几率可能更高。有肠胃病史的儿童,如果既往有肠胃感染等情况,在发生肠胃痉挛时,恶心呕吐症状可能会更严重。呕吐物多为胃内的容物,可能是刚吃进去的食物等。 腹泻或便秘:部分肠胃痉挛患者可能会出现腹泻症状,这是因为肠胃痉挛影响了肠道的正常蠕动和吸收功能,导致肠道蠕动加快,出现腹泻。而有的患者可能表现为便秘,是由于肠胃痉挛使得肠道蠕动减慢,粪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被过度吸收,从而引起便秘。不同性别在这方面可能没有明显差异,但年龄因素有影响,老年人肠胃功能衰退,发生肠胃痉挛时更易出现便秘情况。生活方式上,长期摄入膳食纤维过少的人群,无论是儿童、成人还是老人,都更容易在肠胃痉挛时出现便秘症状。有肠胃病史的人群,如患有肠易激综合征的患者,本身就容易出现腹泻或便秘交替的情况,在发生肠胃痉挛时,这种症状会更明显。 面色苍白、出冷汗:由于肠胃痉挛带来的剧烈疼痛等刺激,身体会出现应激反应,导致面色苍白,同时会大量出冷汗。这在疼痛较为剧烈的肠胃痉挛患者中比较常见,无论哪个年龄段,只要疼痛程度较重,都可能出现这种表现。对于儿童来说,因为自身的耐受能力相对较弱,在肠胃痉挛导致面色苍白、出冷汗时,更需要关注和及时处理,以防止出现脱水等更严重的情况。有贫血病史的人群,在发生肠胃痉挛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时,要警惕是否因为疼痛刺激加重了贫血相关的不适表现。
2025-10-16 13:34:41 -
慢性食管炎症状是什么
慢性食管炎有典型症状和非典型症状及其他伴随症状,典型症状包括烧心(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感,餐后1小时出现,卧位等可加重)和反流(胃内容物涌入咽部或口腔,伴酸味等);非典型症状有胸痛(胸骨后烧灼样痛等,可放射,需与心绞痛鉴别)和吞咽困难(初期进固体食物哽噎,后期固体液体均困难,因食管痉挛或狭窄所致);其他伴随症状包含咳嗽(刺激性干咳等,因反流物刺激咽喉或气管)和口腔症状(口腔异味、牙齿酸蚀症等,由反流物刺激口腔引起),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治疗。 一、典型症状 (一)烧心 具体表现:胸骨后或剑突下有烧灼感,常由胸骨下段向上延伸,多在餐后1小时出现,卧位、弯腰或腹压增高时可加重。例如,进食较多油腻食物后,症状可能更为明显。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无明显差异,但儿童可能表述不清,需家长仔细观察其是否有不适表现。 机制:主要是由于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导致胃酸反流至食管,刺激食管黏膜引起烧灼感。 (二)反流 具体表现:胃内容物在无恶心和不用力的情况下涌入咽部或口腔的感觉,可伴有酸味或仅为酸水。对于不同生活方式的人群,如长期伏案工作者,可能因体位因素更容易出现反流;老年人群由于食管蠕动功能减弱等原因,反流症状可能相对更常见。 机制:食管下括约肌松弛等原因使得胃内容物反流,这是慢性食管炎常见的动力异常表现。 二、非典型症状 (一)胸痛 具体表现:疼痛可发生在胸骨后,疼痛性质多样,可为烧灼样痛、刺痛等,疼痛可放射至背部、胸部、肩部、颈部等部位,疼痛程度不一。对于有冠心病病史的人群,需注意与心绞痛鉴别,因为两者疼痛部位可能有相似之处。 机制:食管病变刺激神经引起疼痛,可能与反流物刺激食管黏膜,导致食管痉挛等有关。 (二)吞咽困难 具体表现:初期可能仅在进食固体食物时有哽噎感,后期可能固体和液体食物均有吞咽困难。不同年龄人群吞咽困难表现有所不同,儿童可能表现为不愿进食固体食物等;老年人群可能因同时存在其他口腔、咽喉疾病等,吞咽困难表现易被混淆。 机制:可能是由于食管黏膜炎症导致食管痉挛,或长期慢性炎症引起食管狭窄等原因所致。 三、其他伴随症状 (一)咳嗽 具体表现:慢性食管炎可引起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部分患者可伴有咳痰等。对于有过敏史的人群,需注意与过敏性咳嗽等鉴别。 机制:反流物刺激咽喉部或气管,引起咳嗽反射。 (二)口腔症状 具体表现:可出现口腔异味,如酸臭味等,部分患者可能伴有牙齿酸蚀症等。这是因为反流物中的胃酸等刺激口腔所致。不同性别人群在口腔卫生习惯等方面可能有差异,但对口腔症状的影响主要与反流情况相关。 总之,慢性食管炎的症状多样,不同个体表现可能有所差异,若出现上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025-10-16 13:34:05 -
胃镜检查前注意事项
胃镜检查前在饮食方面检查前12小时禁食固体食物、6-8小时开始禁食禁饮;药物方面服用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需遵医嘱调整,患其他病的患者按要求处理;心理方面要缓解患者紧张情绪;特殊人群中老年人要评估心肺功能、儿童要选经验丰富医生等、妊娠期女性需谨慎且严格掌握指征。 药物方面 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正在服用抗凝剂(如华法林)或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的患者,需根据病情和医生评估决定是否停药及停药时间。因为胃镜检查是有创操作,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可能增加出血风险。例如长期服用华法林的患者,若停药可能增加血栓形成风险,不停药又可能增加胃镜检查中出血的概率,医生会综合评估患者的血栓风险和出血风险来制定个性化方案。对于老年患者,其肝肾功能可能减退,药物代谢能力下降,在调整药物时需更加谨慎,密切监测凝血功能等指标。 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患有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检查当天可少量饮水送服降压药,以避免血压波动过大,但要告知医生正在服用的药物情况。对于糖尿病患者,若正在服用降糖药,需根据检查时间和进食情况调整用药,防止出现低血糖等情况,尤其是本身血糖控制不稳定的患者,要提前与医生沟通用药调整方案。 心理方面 缓解紧张情绪:很多患者会对胃镜检查存在紧张、恐惧心理,这可能导致胃肠蠕动增加,影响检查操作。家属可在检查前陪伴患者,给予心理支持,向患者简单介绍胃镜检查的过程和安全性,减轻其焦虑。对于儿童患者,家长要提前做好安抚工作,用温和的方式向儿童解释检查的必要性,可通过讲故事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缓解紧张情绪。比如可以告诉儿童“胃镜检查就像小机器人帮我们看看肚子里的小秘密”等,让儿童对检查有更轻松的认知。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老年人:老年人可能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肺疾病等。检查前要详细评估心肺功能,对于有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的老年人,需谨慎进行胃镜检查。同时,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在检查过程中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检查后要加强观察,防止出现并发症。例如,老年人可能在检查后因咽部不适导致吞咽困难,要注意饮食护理,先给予温凉流质饮食等。 儿童:儿童进行胃镜检查时,要选择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检查前要确保患儿禁食禁饮时间准确,以保证胃内空虚。由于儿童配合度较差,必要时可能需要在麻醉下进行胃镜检查,要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和药物,密切监测儿童的生命体征和麻醉恢复情况。同时,要注意儿童的心理安抚,检查后要关注儿童的进食情况和身体反应,防止出现消化道损伤等情况。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进行胃镜检查需非常谨慎,一般只有在病情急需时才考虑进行。要充分评估检查的必要性和风险,检查前要详细询问妊娠情况,向患者及家属充分告知可能的风险,如对胎儿的影响等,严格掌握检查指征。
2025-10-16 13:33:09 -
肠胃植物神经紊乱症状
肠胃植物神经紊乱有多种症状,消化系统方面有进食相关的食欲减退或亢进、腹胀、恶心呕吐、腹痛;伴随精神心理症状有焦虑、抑郁情绪及入睡困难、多梦等睡眠障碍;还有全身症状如乏力、多汗等,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且部分人群发病风险有别。 进食相关:患者可能出现食欲减退的情况,对食物缺乏兴趣,进食量明显减少,这可能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影响了胃肠道的消化液分泌及胃肠蠕动有关,不同年龄、性别人群表现可能相似,但儿童可能因食欲减退影响生长发育,需特别关注。比如一些儿童肠胃植物神经紊乱时会出现不爱吃饭,导致营养摄入不足。成年女性可能因节食等生活方式因素更易引发,而有胃肠道疾病史的人群发病风险可能更高。部分患者也可能出现食欲亢进,突然变得很能吃,但这并非正常的食欲状态,同样是植物神经调节失衡导致。 胃肠蠕动与消化:会有腹胀表现,感觉腹部胀满不适,这是因为胃肠蠕动减慢,食物在胃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发酵产生气体等导致。还有恶心、呕吐症状,可能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尤其在情绪紧张等情况下更容易发作。对于儿童,腹胀可能表现为肚子鼓鼓的,不愿意被触碰腹部;成年男性若生活方式不健康,如长期饮酒、熬夜等,更易出现胃肠蠕动紊乱相关症状;有糖尿病等基础病史的人群,由于植物神经本身可能受影响,更易并发肠胃植物神经紊乱,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时需谨慎处理,避免延误其他原发病的治疗。还有腹痛症状,疼痛程度和部位不固定,可为隐痛、胀痛等,疼痛性质多样,这是因为植物神经紊乱影响了胃肠道的感觉神经传导。 伴随精神心理症状 情绪方面:患者常伴有焦虑情绪,表现为过度担忧、紧张不安,总是担心一些不好的事情发生,比如担心肠胃疾病会恶化等。也可能出现抑郁情绪,表现为情绪低落、对以往感兴趣的事情失去兴趣、自卑等,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差异,儿童可能表现为情绪易激惹、哭闹等;成年女性可能因社会角色等因素更易陷入抑郁焦虑状态;有家族精神心理疾病病史的人群患肠胃植物神经紊乱伴随精神心理症状的风险更高。 睡眠方面:睡眠障碍较为常见,可表现为入睡困难,躺在床上很长时间难以入眠;也可能出现多梦,睡眠质量差,睡醒后仍感觉疲惫。儿童睡眠障碍可能影响生长激素分泌,不利于身体发育;成年男性若长期睡眠不好,可能影响工作效率和身体健康;有失眠病史的人群更易在肠胃植物神经紊乱时加重睡眠问题。 其他症状 全身症状:还可能出现乏力症状,感觉全身没有力气,活动耐力下降。对于儿童,乏力可能表现为不愿意玩耍、活动减少;成年女性可能因家务劳动等因素,乏力症状易被忽视;有慢性疾病病史的人群,本身身体机能较差,更易出现乏力等全身症状加重的情况。另外,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多汗症状,比如手心、脚心容易出汗,这也是植物神经调节汗腺分泌失衡导致的。
2025-10-16 13:32:34 -
孕晚期急性肠胃炎怎么办
孕晚期急性肠胃炎需综合处理,首先饮食调整,暂禁食后过渡到清淡易消化流质饮食,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严重时及时就医,医生评估胎儿情况并谨慎用药,孕妇要充分休息、保持良好心态且定期产检,以确保自身和胎儿健康。 孕晚期发生急性肠胃炎时,首先要注意饮食调整。应暂时禁食数小时,让胃肠道得到休息,之后可尝试饮用少量温水,若没有不适,再逐渐过渡到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如稀粥、藕粉等。因为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可以减轻胃肠道的负担,避免加重胃肠不适。例如,稀粥富含碳水化合物,能为身体提供能量,且容易被消化吸收。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急性肠胃炎可能会导致呕吐和腹泻,从而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孕晚期的孕妇需要特别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以适量饮用口服补液盐溶液,以补充因呕吐、腹泻丢失的水分和钠、钾等电解质。口服补液盐能有效预防和纠正脱水,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这对于孕妇和胎儿的健康都非常重要,因为脱水可能会影响胎儿的血供等情况。 就医评估与检查 及时就医 如果孕晚期急性肠胃炎症状较为严重,如频繁呕吐、剧烈腹泻、发热等,应及时就医。医生会进行详细的问诊和检查,了解孕妇的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进行血常规检查,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等情况;还可能会进行大便常规检查,查看大便中是否有异常成分等。 评估胎儿情况 由于孕妇处于孕晚期,医生还会密切评估胎儿的情况。可能会通过胎心监测等手段,了解胎儿的心率、胎动等情况,确保胎儿在宫内的状况良好。因为孕妇的身体状况可能会间接影响胎儿,所以对胎儿情况的监测至关重要。 药物使用原则 谨慎用药 孕晚期用药需要非常谨慎,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如果病情需要用药,医生会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例如,若存在细菌感染,可能会根据情况选用对胎儿相对安全的抗生素,但会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和剂量等。总之,药物的使用必须在医生的严格指导下进行,以最大程度保障孕妇和胎儿的安全。 特殊人群(孕妇)的温馨提示 休息与心态 孕晚期的孕妇要注意充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因为过度劳累和不良情绪可能会影响身体的恢复,也可能对胎儿产生不利影响。例如,充足的休息可以让身体的各个机能更好地恢复,良好的心态有助于维持体内激素的平衡等。 定期产检 即使急性肠胃炎得到缓解,孕妇也需要按照医嘱定期进行产检,密切关注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因为孕晚期任何微小的身体变化都可能对胎儿有影响,通过定期产检可以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相应措施。 总之,孕晚期出现急性肠胃炎需要综合进行饮食调整、适当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及时就医评估和谨慎用药等处理,同时要注重孕妇自身的休息、心态以及定期产检等方面,以确保孕妇和胎儿的健康。
2025-10-16 13:3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