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翠萍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对儿童消化系统疾病、营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胃镜、肠镜的检查和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小儿消化科副主任医师。中山医科大学毕业,美国堪萨斯儿童医院访问学者,暨南大学在读博士。

  参与或主持多项省市级课题,主攻方向为小儿消化系统疾病。对小儿及慢性腹泻,牛奶蛋白过敏,胃十二指肠疾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的诊断及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胃肠镜检查和治疗。

展开
个人擅长
对儿童消化系统疾病、营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胃镜、肠镜的检查和治疗。展开
  • 大便有脓应该怎么办

    大便有脓需及时就医检查,通过粪便常规、培养等明确病因,再针对病因如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炎症性肠病等进行相应治疗,同时调整饮食、保证休息,儿童要密切观察精神等情况,老年人需告知既往病史。 一、及时就医检查 大便有脓可能是肠道感染等多种疾病引起,应尽快到医院就诊。医生一般会进行粪便常规、粪便培养等检查,粪便常规可查看其中白细胞、红细胞等情况,粪便培养能明确是否有致病菌及种类,通过这些检查明确病因。不同年龄人群,比如儿童肠道功能发育不完善,更需及时检查明确情况;成年人若有不良生活方式如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等影响肠道健康,也需通过检查排查疾病。 二、针对病因治疗 肠道细菌感染:若为细菌感染导致,可能需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但具体药物需根据粪便培养及药敏结果选择。对于儿童,要特别注意选择对儿童相对安全的药物(若涉及药物),且要遵循儿科用药原则;成年人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等合理选用抗生素。 肠道寄生虫感染:如蛔虫、绦虫等感染也可能出现大便有脓情况,需使用驱虫药物治疗,不同寄生虫感染所用驱虫药物不同,儿童使用驱虫药需严格按照体重等计算剂量等。 炎症性肠病:像溃疡性结肠炎等,可能需要使用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治疗过程中要关注不同年龄患者的身体耐受及病情变化等情况。 三、调整生活方式 饮食方面:患病期间要注意饮食清淡、易消化,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生冷食物。儿童要保证营养均衡且易于消化的饮食,成年人要避免加重肠道负担的饮食。比如儿童可多吃米粥、软面条等,成年人可暂时减少肉类、油炸食品等摄入。 休息方面:保证充足的休息,儿童需要充足睡眠来促进身体恢复,成年人也需避免过度劳累,让肠道有良好的恢复环境。不同年龄人群休息时间要求不同,儿童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睡眠,成年人保证7-8小时左右的良好睡眠。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大便有脓时,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精神状态、体温等情况,因为儿童病情变化可能较快。同时要注意儿童的补液情况,防止因腹泻等导致脱水,若儿童出现精神萎靡、尿量减少等情况需及时就医。 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大便有脓时更要重视,要注意是否有其他基础疾病影响,如心脑血管疾病等。就医时要详细告知医生既往病史等情况,以便医生全面评估病情进行治疗。

    2025-10-17 11:49:17
  • 1岁宝宝得了肠胃炎怎么调理

    宝宝肠胃炎需从饮食调整、休息与护理、观察病情变化及特殊人群(1岁宝宝)注意事项等方面调理,急性期暂禁食4-6小时少量喂水,缓解期从清淡易消化食物开始添加,保证休息,做好臀部护理,密切观察症状表现和记录相关情况,1岁宝宝更要谨慎,关注个体差异与腹部保暖。 一、饮食调整 1.急性期调整:如果宝宝处于肠胃炎急性期,有呕吐、腹泻症状时,可暂时禁食4-6小时,但需少量多次给宝宝喂水,防止脱水,可选择口服补液盐,按照说明书冲调给宝宝服用,补充因呕吐腹泻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 2.缓解期调整:呕吐腹泻缓解后,可逐渐恢复饮食,从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开始,如稀粥、烂面条等。这些食物容易被宝宝消化吸收,能提供一定能量,且不会加重肠胃负担。随着宝宝情况好转,可逐渐添加少量蔬菜泥、水果泥等,但要注意避免给宝宝吃油腻、辛辣、生冷以及高纤维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如油炸食品、辣椒、冰淇淋、芹菜等。 二、休息与护理 1.保证充足休息:让宝宝多休息,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宝宝的卧室要保持安静、舒适,温度和湿度适宜,一般室温保持在22-25℃,湿度保持在50%-60%左右。 2.臀部护理:由于宝宝频繁腹泻,要注意臀部皮肤的护理,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然后擦干,可适当涂抹一些护臀膏,防止红臀的发生。 三、观察病情变化 1.观察症状表现:密切观察宝宝的呕吐、腹泻次数、大便的性状(如颜色、是否有黏液、脓血等)以及体温变化等情况。如果宝宝呕吐、腹泻症状加重,或者出现精神萎靡、哭闹不止、尿量明显减少等情况,可能提示病情较重,需要及时就医。 2.记录相关情况:可以用本子记录宝宝每天的呕吐次数、腹泻次数、进食量、饮水量以及体温等情况,以便医生了解病情变化,做出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1岁宝宝) 1.年龄因素:1岁宝宝身体各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尤其是肠胃功能相对较弱,在调理肠胃炎时要更加谨慎,严格遵循上述饮食和护理原则,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逐步调整。 2.个体差异:每个宝宝的体质不同,对肠胃炎的反应和恢复情况也有所不同。要密切关注宝宝的个体表现,如有的宝宝可能对某些食物更敏感,在饮食调整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并规避。同时,要注意宝宝的保暖,尤其是腹部保暖,避免因腹部着凉导致肠胃炎症状加重。

    2025-10-17 11:47:06
  • 便秘怎么有效治疗

    便秘的应对方法包括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生物反馈治疗和手术治疗。生活方式调整需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证充足水分、适度运动;药物有容积性、渗透性、刺激性泻药;功能性便秘可用生物反馈治疗;仅少数严重顽固性便秘考虑手术。 一、生活方式调整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膳食纤维可增加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一般成年人每天应摄入25~35g膳食纤维,例如全谷物(如燕麦、糙米)、蔬菜(如西兰花、菠菜)、水果(如苹果、香蕉)等都是良好的膳食纤维来源。不同年龄人群对膳食纤维的需求有所差异,儿童可根据年龄适当调整摄入量,一般随年龄增长逐渐接近成人水平。对于有基础病史的人群,如糖尿病患者,选择水果时需注意水果的升糖指数,优先选择升糖指数较低的水果,并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控制摄入量。 保证充足水分: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软化粪便,每天至少饮用1500~2000ml水,可分多次饮用。不同生活方式下水分需求不同,运动量较大的人需适当增加饮水量。年龄方面,老年人因口渴感减退,更需主动多饮水。有肾脏疾病等特殊病史的人群则需遵循医生对饮水量的特定要求。 适度运动:适当的运动能促进肠道蠕动。成年人每周应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也可结合力量训练。儿童每天应保证至少1小时的户外活动和适量运动,如跳绳、踢球等。对于有关节疾病等病史的人群,应选择适合自身关节状况的运动方式,如游泳等对关节压力较小的运动。 二、药物治疗 容积性泻药:通过增加粪便含水量及体积发挥作用,如欧车前等。 渗透性泻药:例如聚乙二醇,可在肠道内吸收水分,增加粪便体积,促进排便。 刺激性泻药:如比沙可啶等,但此类药物不建议长期使用,以免引起肠道依赖等问题。 三、生物反馈治疗 对于功能性便秘患者,生物反馈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仪器训练患者学会正确控制排便的肌肉活动,一般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多个疗程的治疗,对不同年龄和病史的患者都有一定效果,但具体治疗效果因个体差异而异。例如,对于存在盆底肌功能障碍的患者,生物反馈治疗可能帮助改善盆底肌的协调性,从而缓解便秘症状。 四、手术治疗 仅适用于少数严重的顽固性便秘患者,如因肠道结构异常等导致的便秘,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充分评估手术风险后谨慎选择。

    2025-10-17 11:43:51
  • 吃蒜胃疼什么原因

    吃蒜易引发胃疼,原因包括胃部基础敏感因素和蒜的刺激成分作用。个体胃部黏膜有差异,中老年人、生理期或孕期女性及有胃部病史者更易因吃蒜胃疼;蒜素直接刺激胃黏膜致平滑肌痉挛,还会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腐蚀胃黏膜,长期吸烟饮酒、熬夜及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吃蒜后胃疼更易或更重。 一、胃部基础敏感因素 1.个体胃部黏膜差异:不同人群的胃部黏膜存在差异,部分人群本身胃部黏膜较为脆弱,蒜中的辣素等成分对其刺激更为明显。例如,有研究表明,约15%-20%的人群胃部黏膜屏障功能相对较弱,在摄入蒜这类刺激性食物后,容易引发胃疼等不适反应。从年龄角度看,中老年人由于胃部黏膜逐渐老化,相对年轻人更易因吃蒜出现胃疼;女性在生理期或孕期等特殊时期,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胃部状态,也较易因吃蒜导致胃疼。 2.既往胃部病史影响:若本身患有胃炎、胃溃疡等胃部疾病,胃黏膜已经处于受损状态,蒜中的成分会进一步刺激受损的胃黏膜,从而引发胃疼。比如,患有胃溃疡的患者,其胃黏膜存在溃疡创面,蒜的刺激会加重创面的不适,导致胃疼症状出现。有胃溃疡病史的人群中,约70%在食用蒜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胃疼反应,且病史较长、病情较严重的患者反应更强烈。 二、蒜的刺激成分作用 1.蒜素的直接刺激:蒜含有蒜素等辛辣成分,蒜素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当食用蒜后,蒜素会刺激胃黏膜,引起胃黏膜的应激反应,导致胃部平滑肌痉挛,进而引发胃疼。实验研究发现,蒜素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使胃黏膜的血流量改变,影响胃黏膜的正常营养供应和代谢,从而引发疼痛。从生活方式角度,长期吸烟、饮酒的人群,其胃部环境已经受到一定破坏,吃蒜时蒜素的刺激作用会被放大,更容易出现胃疼;有熬夜习惯的人群,生物钟紊乱影响胃部正常的消化节律,吃蒜后也更易因蒜素刺激导致胃疼。 2.对胃酸分泌的影响:蒜会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过多的胃酸会腐蚀胃黏膜,导致胃疼。研究显示,食用蒜后约30分钟-60分钟,胃酸分泌量可增加20%-30%,长期如此会加重胃部黏膜的损伤。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病史的人群,本身胃酸分泌调节就存在异常,吃蒜后胃酸分泌增加的情况会更为明显,胃疼症状也会更突出。比如,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中,约80%在吃蒜后会因胃酸分泌增多出现胃疼,且疼痛程度可能相对更重。

    2025-10-17 11:41:47
  • 拉肚子时如何喂奶

    宝宝轻度腹泻时母乳喂养可继续且妈妈要调整自身饮食,人工喂养选低乳糖或无乳糖配方奶粉;重度腹泻有脱水表现时母乳喂养适当缩短单次喂养时间增加频次,人工喂养遵医嘱换深度水解等特殊配方粉并关注脱水情况,新生儿腹泻遵循少量多次原则,早产儿腹泻需医生评估后调整喂养方案,有基础病史婴儿腹泻按医生个性化方案喂养。 一、轻度腹泻时的喂奶方式 当宝宝出现轻度拉肚子(如每日腹泻次数较少,精神状态尚可),母乳喂养的婴儿可继续维持母乳喂养,母乳中的营养成分易于消化吸收,且含有的免疫球蛋白等成分有助于增强婴儿肠道抵抗力,同时妈妈需注意自身饮食调整,避免食用油腻、辛辣、高纤维等可能加重宝宝腹泻的食物,保持饮食清淡易消化。对于人工喂养的婴儿,可选择低乳糖或无乳糖配方奶粉,此类奶粉能降低肠道对乳糖的消化负担,利于腹泻恢复。 二、重度腹泻时的喂奶调整 若宝宝拉肚子情况较重,出现明显脱水表现(如尿量显著减少、眼窝凹陷、精神萎靡等),母乳喂养的婴儿可适当缩短单次喂养时间,增加喂养频次,以保证液体及营养摄入;人工喂养的婴儿需在医生指导下更换为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或氨基酸配方奶粉等特殊医学用途配方粉,此类奶粉不含乳糖且蛋白质已预先水解,能最大程度减轻肠道消化负担。同时,需密切关注宝宝脱水症状变化,必要时及时就医进行补液等处理。 三、不同年龄婴儿的特殊注意事项 新生儿腹泻:新生儿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腹泻时喂奶应遵循少量多次原则,避免一次喂奶量过多加重肠道负担。可适当增加喂养频率,保证液体摄入以预防脱水,若为人工喂养,严格按照奶粉冲调说明操作,确保奶液浓度适宜。 早产儿腹泻:早产儿各器官功能更不成熟,腹泻时喂奶需更加谨慎,建议在医生评估后调整喂养方案,可能需要选择针对早产儿设计的特殊配方奶粉,并密切监测早产儿的体重增长、精神状态及腹泻改善情况,如有异常及时与医生沟通。 四、有基础病史婴儿的喂养要点 对于本身有乳糖不耐受病史的婴儿,腹泻时应优先选用无乳糖配方奶粉,避免因乳糖摄入加重肠道不适。若婴儿伴有其他基础病史(如先天性肠道疾病等),腹泻时喂奶需严格遵循医生制定的个性化方案,不得自行随意调整奶粉种类或喂养量,确保在保证营养供给的同时最大程度减轻肠道负担。

    2025-10-17 11:37:32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