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翠萍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对儿童消化系统疾病、营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胃镜、肠镜的检查和治疗。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小儿消化科副主任医师。中山医科大学毕业,美国堪萨斯儿童医院访问学者,暨南大学在读博士。

  参与或主持多项省市级课题,主攻方向为小儿消化系统疾病。对小儿及慢性腹泻,牛奶蛋白过敏,胃十二指肠疾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的诊断及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胃肠镜检查和治疗。

展开
个人擅长
对儿童消化系统疾病、营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胃镜、肠镜的检查和治疗。展开
  • 月子里拉肚子怎样调理

    月子里拉肚子需从多方面调理,饮食上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油腻、辛辣、生冷食物;要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多喝温开水,严重时喝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保证充足休息;腹部注意保暖,可用热水袋热敷;哺乳期产妇用药谨慎,高龄产妇更需密切关注自身状况,不适及时就医。 避免油腻、辛辣、生冷食物:油腻食物如油炸食品等会加重胃肠道消化负担,辛辣食物会刺激肠道,生冷食物可能进一步刺激肠道蠕动,从而加重拉肚子的症状,所以应避免食用。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多喝温开水:拉肚子会导致身体丢失大量水分,及时补充温开水可以防止脱水。可以少量多次饮用,每次饮用100-150毫升左右,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饮用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如果拉肚子较为严重,身体不仅丢失水分还会丢失电解质,此时可以饮用淡盐水来补充钠等电解质,也可以选择口服补液盐,其成分比例更科学,能更好地补充因拉肚子丢失的电解质,维持身体的电解质平衡。 注意休息 保证充足睡眠:月子里身体较为虚弱,拉肚子后更需要充足的休息来恢复体力。产妇应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一般建议每天睡眠不少于8-9小时。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的自我修复,提高免疫力,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腹部保暖 使用保暖物品:可以使用热水袋等保暖物品热敷腹部,温度不宜过高,以40-50℃为宜,每次热敷15-20分钟左右。腹部保暖可以缓解肠道痉挛,减轻拉肚子带来的不适。这是因为腹部受凉可能会引起肠道蠕动加快导致拉肚子,保暖后能使肠道环境相对稳定,有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哺乳期产妇:哺乳期产妇拉肚子时,用药需要特别谨慎,因为一些药物可能会通过乳汁传递给婴儿。如果拉肚子症状较轻,通过上述饮食调整、休息、腹部保暖等非药物干预措施大多可以缓解;如果症状较为严重,需要用药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对婴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同时,要注意观察婴儿在产妇拉肚子期间的反应,如有无腹泻等异常情况。 高龄产妇:高龄产妇身体机能相对较弱,月子里拉肚子后恢复可能相对较慢。除了遵循上述一般的调理措施外,更要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如拉肚子持续不缓解或出现脱水、发热等其他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因为高龄产妇身体耐受能力相对较差,需要更及时的医疗干预。

    2025-10-17 11:35:50
  • 幽门螺旋杆菌阳性,需要再做胃镜检查吗

    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是否需再做胃镜检查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判断,有报警症状、45岁以上、有消化道溃疡病史或胃癌家族史者及评估幽门螺旋杆菌相关疾病严重程度时建议做胃镜;年轻无明显不适、生活方式健康且无明显症状的阳性患者可先治后随访暂不急于做胃镜,医生会据具体情况定个体化诊疗方案。 一、需做胃镜检查的情况 1.有报警症状时:若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消瘦、呕血、黑便、吞咽困难、持续腹痛等报警症状,需做胃镜检查。因为这些症状可能提示存在消化道溃疡、肿瘤等病变,胃镜能直接观察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黏膜情况,有助于明确病因。例如,有研究表明,上消化道肿瘤患者常伴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通过胃镜检查可早期发现病变。 年龄因素:45岁以上的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患者,即使无明显症状,也建议做胃镜检查。随着年龄增长,消化道肿瘤的发病风险增加,胃镜能更精准地排查病变。 病史因素:有消化道溃疡病史、胃癌家族史的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患者,做胃镜检查可监测病情变化,如溃疡是否复发、有无癌变倾向等。 2.评估幽门螺旋杆菌相关疾病严重程度时:对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幽门螺旋杆菌相关疾病患者,在根治幽门螺旋杆菌前或治疗后,可能需要做胃镜检查来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溃疡的愈合情况等。通过胃镜可以直接观察溃疡的大小、形态、有无出血等情况,为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依据。 二、可不立即做胃镜检查的情况 1.无明显不适且年龄较轻时:年轻(小于45岁)且幽门螺旋杆菌阳性但无任何不适症状的患者,可先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根治治疗,之后定期随访观察。若根治治疗后复查幽门螺旋杆菌仍阳性或有复发等情况时再考虑胃镜检查。因为部分年轻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后可能仅处于携带状态,通过规范的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有可能使病情稳定。 生活方式因素:生活方式健康,无不良饮食习惯(如长期大量饮酒、吸烟、高盐饮食等)的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患者,在无明显症状时可暂不急于做胃镜检查,但仍需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定期进行幽门螺旋杆菌及消化道相关指标的监测。 总之,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患者是否需要做胃镜检查要综合患者的症状、年龄、病史、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来判断,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

    2025-10-17 11:33:25
  • 胃痛可以引起发烧吗

    胃痛本身一般不直接引起发烧,但某些致胃痛病因可伴发烧,如感染性因素致胃痛(幽门螺杆菌感染、细菌感染致急性胃炎)、非感染性因素伴炎症反应致胃痛(胃溃疡伴发严重并发症),且不同人群(儿童、老年人、有基础病史人群)情况有差异。 一、某些胃部疾病可能伴随发烧 1.感染性因素导致的胃痛 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胃部致病菌,感染后多数人无明显症状,部分人会出现胃痛、胃胀、嗳气等表现。当幽门螺杆菌感染引发较为严重的胃部炎症反应,且机体免疫系统被激活时,可能会出现低热情况。有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的胃炎患者中,约有一定比例会伴有轻度发热。 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胃炎:如进食了被细菌污染的食物,导致细菌在胃内大量繁殖,引起急性胃炎。除了胃痛、呕吐、腹泻等症状外,细菌产生的毒素等物质可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引发炎症反应,从而导致发烧,体温多为中低热。 2.非感染性因素但有炎症反应的胃痛 胃溃疡伴发严重并发症:胃溃疡患者如果溃疡面发生较严重的炎症扩散,或者出现穿孔等并发症时,也可能伴有发烧。例如胃溃疡穿孔后,腹腔内受到刺激,引发炎症反应,机体可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可高达中热甚至高热水平。 二、不同人群的情况差异 1.儿童 儿童胃部相对敏感,若因上述病因出现胃痛伴发烧,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善,病情变化可能较快。比如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出现胃痛伴发烧,需要更加谨慎对待,因为儿童对感染的耐受能力较差,发烧可能会影响儿童的精神状态和日常活动,应及时就医评估。 2.老年人 老年人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当胃痛伴发烧时,可能病情较为隐匿。例如老年人患急性胃炎伴细菌感染出现胃痛发烧,其症状可能不典型,容易被忽视。而且老年人各器官功能衰退,对发烧的耐受和应对能力不如年轻人,需要密切关注体温变化及胃部症状的发展,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3.有基础病史人群 对于本身有胃部基础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的人群,出现胃痛伴发烧时,需要考虑基础疾病是否加重以及是否有新的感染等情况。比如本身有胃溃疡的患者,若出现胃痛加重伴发烧,要警惕溃疡穿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可能,这类人群就医时需要详细告知医生既往病史,以便准确判断病情。

    2025-10-17 11:32:17
  • 浅表性胃炎伴糜烂能治愈吗

    浅表性胃炎伴糜烂可治愈,需综合多方面处理,包括去除病因,如调整不同年龄人群饮食、戒酒、根除幽门螺杆菌等,进行抑酸护胃、胃黏膜保护等药物治疗,还需定期复查、调整不同年龄性别人群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生活方式。 一、治疗方面 1.去除病因 饮食因素: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饮食调整有所不同。比如儿童,要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过冷过热的食物,因为儿童的胃肠道功能相对较弱,不良饮食容易加重胃黏膜的损伤;成年人如果有长期大量饮酒的习惯,需要戒酒,酒精会直接刺激胃黏膜,导致糜烂加重;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无论年龄性别,都需要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目前一般采用质子泵抑制剂联合铋剂联合两种抗生素的四联疗法,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浅表性胃炎伴糜烂的常见原因之一,根除幽门螺杆菌后,胃黏膜炎症能得到明显改善,有助于糜烂的愈合。 2.药物治疗 抑酸护胃药物:常用的有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等,它可以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糜烂处的刺激,为胃黏膜的修复创造良好的环境。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药物的选择和剂量可能会有一定调整,但总体原理相同。 胃黏膜保护剂:像铝碳酸镁等,它可以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挡胃酸、胆汁等对胃黏膜的进一步损伤,促进糜烂的修复。 二、预后及康复 1.定期复查:无论年龄大小,都需要定期进行胃镜复查,一般在治疗后一段时间需要复查胃镜,观察胃黏膜糜烂的愈合情况。比如经过规范治疗后1-3个月复查胃镜,如果糜烂已经愈合良好,可以适当延长复查间隔时间,但如果有异常情况则需要及时处理。 2.生活方式调整:对于不同性别和年龄的人群,都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例如老年人要注意作息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良好的作息有助于身体的整体恢复;年轻人要避免长期熬夜,熬夜会影响胃肠道的正常蠕动和分泌功能,不利于胃黏膜的修复。同时要保持心情舒畅,因为精神因素也会影响胃肠道的功能,长期的焦虑、紧张等情绪可能会导致胃炎的复发或加重。 总之,浅表性胃炎伴糜烂通过去除病因、规范药物治疗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调整等综合措施,大多可以治愈,但需要患者积极配合,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和康复管理。

    2025-10-17 11:31:00
  • 喝蒲公英水能治便秘吗

    蒲公英水对部分便秘可能有一定调节作用但机制证据有限,不同人群饮用效果及需注意事项不同,如成年人有基础病需谨慎,儿童不建议首用,老年人要考虑与其他疾病相互作用,且不能仅依赖蒲公英水治便秘,长期便秘应就医明确原因并规范治疗,饮用时还需关注身体反应。 蒲公英具有一定的药理活性,其含有的一些成分可能对肠道功能产生影响。有研究表明蒲公英中的某些物质可能对肠道蠕动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在理论上可能有助于促进排便,但目前相关研究证据相对有限且需要更多深入、严谨的大规模临床研究来进一步证实。 不同人群饮用蒲公英水改善便秘的差异 成年人:如果成年人便秘是因肠道蠕动稍慢等相对较轻的因素,适量饮用蒲公英水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辅助改善,但不能将其作为主要的治疗便秘手段。然而,对于本身有胃肠道基础疾病的成年人,如胃溃疡、慢性肠炎等患者,饮用蒲公英水需谨慎,因为蒲公英性偏寒凉,可能刺激胃肠道,加重不适症状。 儿童:儿童便秘不建议首先尝试饮用蒲公英水来解决。儿童的肠道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盲目饮用蒲公英水可能会引起肠道功能紊乱等问题。儿童便秘首先建议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如增加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摄入,像新鲜的蔬菜、水果等)、培养良好的排便习惯等非药物方式来改善。 老年人:老年人便秘原因多样,可能与肠道蠕动功能减退、饮食习惯等有关。虽然蒲公英水可能有一定对肠道的潜在影响,但老年人往往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饮用蒲公英水时要考虑其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等情况,且不能单纯依赖蒲公英水来解决便秘问题,应在医生指导下综合处理便秘情况,比如结合适当的运动等。 不能仅依赖蒲公英水治便秘 便秘的成因复杂,有功能性便秘(如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运动等)、器质性便秘(由肠道疾病等引起)等多种类型。蒲公英水只能是一种可能有辅助作用的饮品,不能替代正规的针对便秘的综合治疗措施。如果长期存在便秘问题,应该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以明确便秘的具体原因,然后采取科学、规范的治疗方案,而不是单纯寄希望于喝蒲公英水来解决。同时,在饮用蒲公英水改善便秘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自身身体反应,若出现腹痛、腹泻等不适情况应立即停止饮用并就医。

    2025-10-17 11:28:23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