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萍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擅长:主要从事儿科免疫性疾病和危重病诊断、治疗和研究工作。长期从事儿内科临床工作,擅长儿内科各种过敏风湿性疾病(过敏性紫癜、过敏性咳嗽、皮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血管炎、牛奶过敏、尘螨过敏等),儿童风湿危重病(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狼疮危象等)的诊断和治疗,婴幼儿儿童反复感染(免疫缺陷型疾病等)的鉴别诊治。

向 Ta 提问
个人简介

  中华医学会免疫学组委员;亚太医学生物免疫学会儿童过敏免疫风湿病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风湿免疫医师分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优生优育协会儿童过敏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儿科学杂志第七届编辑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第二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成员。

展开
个人擅长
主要从事儿科免疫性疾病和危重病诊断、治疗和研究工作。长期从事儿内科临床工作,擅长儿内科各种过敏风湿性疾病(过敏性紫癜、过敏性咳嗽、皮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血管炎、牛奶过敏、尘螨过敏等),儿童风湿危重病(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狼疮危象等)的诊断和治疗,婴幼儿儿童反复感染(免疫缺陷型疾病等)的鉴别诊治。展开
  • 尿酸的死对头是什么

    临床上并不存在尿酸的死对头这种说法,但是尿酸高的患者食用低嘌呤食物或者服用降尿酸药物可以控制尿酸水平。 1、低嘌呤食物 嘌呤是尿酸生成的来源,因此减少嘌呤摄入是降低尿酸的重要方法。低嘌呤食物包括白菜、黄瓜、冬瓜、鸡蛋等,此类食物不会增加尿酸的生成。此外,水果和蔬菜中富含的维生素C还可以促进尿酸的排泄。 2、降尿酸药物 如果尿酸水平过高或饮食控制无法缓解症状,则需要使用降尿酸药物进行治疗,如别嘌醇、非布司他、丙磺舒和苯溴马隆等。

    2025-04-01 13:43:05
  • 紫癜病会传染吗

    紫癜病通常不会传染。紫癜病的出现往往是由于患者自身免疫力较为低下,或者反复接触过敏原所引发。其主要表现为皮肤有铁锈色的瘀斑、瘀点等,部分皮疹还会融合形成较大的斑片,若长时间搔抓,可能会形成肥厚的苔藓样皮疹。在此情况下,患者需积极寻找过敏原,且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避免接触过敏原。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口服钙片、维生素C胶囊、芦丁片、复方甘草酸苷片等进行治疗,也可外用涂抹丁苯羟酸软膏、地奈德软膏等。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熬夜,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喝水,多进食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以增强自身抵抗力,加速病情的恢复。 一、紫癜病: 1.定义:是一种常见的疾病。 2.病因:与免疫力低下和反复接触过敏原有关。 二、症状表现: 1.皮肤出现铁锈色的瘀斑、瘀点。 2.部分皮疹可融合为大斑片。 3.长时间搔抓可能形成苔藓样皮疹。 三、应对措施: 1.积极寻找过敏原。 2.生活中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 3.治疗方法: (1)口服药物,如钙片、维生素C胶囊、芦丁片、复方甘草酸苷片等。 (2)外用药物,如丁苯羟酸软膏、地奈德软膏等。 四、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1.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不熬夜。 2.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3.多喝水。 4.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食物。 总之,紫癜病不具传染性,患者要明确病因和症状,采取恰当的应对措施,并注重日常生活习惯和饮食,这样有助于病情的恢复。

    2025-08-06 15:27:45
  • 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方案

    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维生素C)、对症治疗(使用阿托品、山莨菪碱等药物缓解腹痛,使用布洛芬、吲哚美辛等药物缓解关节痛,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药物保护肾脏)和其他治疗(血浆置换、中医中药),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情况制定。 1.一般治疗: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劳累和感染。饮食上应注意避免食用致敏食物,如海鲜、蛋类、牛奶等。 2.药物治疗: 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可减轻皮肤瘙痒等症状。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症状。 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适用于重症患者或激素治疗无效者。 维生素C:可增加血管壁的弹性,减轻出血症状。 3.对症治疗: 腹痛者可使用阿托品、山莨菪碱等药物缓解疼痛。 关节痛者可使用布洛芬、吲哚美辛等药物缓解疼痛。 血尿和蛋白尿者可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药物保护肾脏。 4.其他治疗: 血浆置换:适用于重症患者,可清除血液中的免疫复合物。 中医中药: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辨证论治,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方法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如年龄、性别、症状严重程度、合并症等。同时,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和感染,定期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025-08-06 15:25:31
  • 强直性脊柱炎做什么检查可以确定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和HLA-B27检测,血常规可反映疾病活动程度,约半数以上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患者血沉>20mm/h且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约90%强直性脊柱炎患者HLA-B27呈阳性;影像学检查有X线、CT、MRI,X线是常用方法,中晚期可见骶髂关节及椎体改变,CT对骶髂关节病变诊断更敏感准确,MRI能更早发现早期病理改变及评估病情活动度。 HLA-B27检测:HLA-B27与强直性脊柱炎密切相关,约90%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HLA-B27呈阳性,但HLA-B27阳性者不一定患强直性脊柱炎,只是患强直性脊柱炎的风险大大增加。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常用方法。早期可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见骶髂关节间隙模糊、变窄,甚至融合;椎体呈“竹节样”改变等。例如,在强直性脊柱炎的中晚期,X线片上常能清晰看到脊柱椎体之间的韧带骨化,使脊柱呈典型的竹节状。 CT检查:对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比X线更敏感和准确。能更早发现骶髂关节的细微变化,如关节面的侵蚀、硬化等,有助于早期诊断强直性脊柱炎。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疾病早期,MRI可发现骶髂关节骨髓水肿、滑膜炎症等病变,比X线和CT更早发现强直性脊柱炎的病理改变,对于早期诊断和评估病情活动度有重要价值。例如,MRI能检测到骶髂关节的炎性改变,在疾病尚未出现明显X线改变时就提示疾病的存在。

    2025-08-06 15:18:16
  • 免疫球蛋白m偏低一点

    免疫球蛋白M偏低一点可能提示免疫功能低下、感染、药物影响或其他健康问题,需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和临床症状综合判断,特殊人群需密切关注并咨询医生。 免疫球蛋白M偏低一点可能提示机体存在一些问题,但具体原因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和临床症状综合判断。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 免疫功能低下:免疫球蛋白M是机体免疫防御的重要组成部分,偏低可能提示免疫功能下降。例如,艾滋病、恶性肿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可能导致免疫球蛋白M偏低。 感染:某些感染性疾病,如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可能影响免疫球蛋白M的产生。 药物:某些药物,如免疫抑制剂、抗生素等,可能影响免疫球蛋白M的水平。 其他:营养不良、自身免疫性疾病、肝脏疾病等也可能导致免疫球蛋白M偏低。 需要注意的是,免疫球蛋白M偏低一点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上述疾病,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检查和评估。如果您的免疫球蛋白M偏低一点,建议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您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询问和检查,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此外,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老年人、免疫功能缺陷者等,免疫球蛋白M偏低可能需要更加密切的关注和进一步的检查。如果您属于上述人群,或者对自己的免疫状况有任何疑虑,建议咨询医生以获取个性化的建议和指导。 总之,免疫球蛋白M偏低一点需要引起重视,但具体原因需要进一步检查和评估。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是确保健康的重要步骤。

    2025-08-06 15:16:45
推荐医生
宗岩

宗岩

中医科

立即咨询

尹朝林

尹朝林

儿科

立即咨询